薛仁貴和薛平貴是一個人嗎?他倆有什麼關係?

用戶51957600468


誠邀,如題,薛仁貴和薛平貴當然不是一個人。

王寶釧寒窯苦等的是“薛平貴”

薛平貴,中國戲曲與民間故事的虛構人物,薛平貴出生高貴,是皇族之子意外流落民間,後與相府千金王寶釧相知相愛,為了滿足王父出人頭地的要求,參軍後上前線對抗西涼,至此十八年來音訊全無,原來是因緣際會成了西涼國王(不是西涼女國),而寶釧只能以榆錢薺菜苦苦度日,所謂“朝思暮想苦等候,相思淚落流成河”,即便如此也不曾忘卻夫君,十八年後,平貴得寶釧信,一馬離了西涼關,趕回寒窯見寶釧,最後還成為了唐朝皇帝。

薛平貴成了西涼王(劇照)

神勇收遼東的是“薛仁貴”

薛仁貴,唐朝著名將領,歷事唐太宗、唐高宗兩代君王,是李世民的應夢賢臣,所謂“一馬破渤遼,三箭定天山”說的就是薛仁貴平定渤遼國叛亂的事情,因軍功赫赫,累封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爵位平陽郡公。唐高宗永淳二年,薛仁貴去世享年70歲。史書有載,確有其人。

薛仁貴劇照

所以薛仁貴和薛平貴當然不是一個人,要說有什麼關係,那就是二者都是唐朝人,同樣戰功赫赫,同樣被岳父看不起,嗯,沒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薛仁貴和薛平貴並不是一個人。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絳州龍門縣人。年少家貧,在其妻柳氏的鼓勵下投入唐軍張士貴麾下(李世民時期)。張士貴也是唐軍的一員猛將,並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無能,而且其對薛仁貴很器重(電視劇可能是為了戲劇衝突)。薛仁貴的主要戰功都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立下的,而不是電視劇說的李世民時期。比如“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降伏高句麗等。

而薛平貴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薛平貴家境貧寒,與宰相王允之女王寶釧相識相戀,王允不同意,於是二人私奔。後薛平貴從軍,被西涼軍俘虜,後成西涼國王。王寶釧在薛平貴了無音訊之後,苦守寒窯18年,最終與薛平貴團聚,闔家歡樂。

據傳說,薛平貴是根據薛仁貴的事蹟編寫出來的人物。






予安何時安


這兩個並不是一個人,薛仁貴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薛仁貴徵東》是根據唐代名將薛仁貴的歷史事蹟演義而來的。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來源於戲劇作品,據說是某富商為滿足母親的心願而出資請人根據薛仁貴的故事杜撰出來新的人物。



薛仁貴是唐代的名將,年少時候家道中落以種田為生,時值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薛仁貴前往投軍,逐漸嶄露頭角,很快得到李唐王朝的賞識。薛仁貴勇武過人,智略超群,在軍營中穩紮穩打,以軍功逐漸拜將封侯,他“三箭定天山”已成為軍中神話,滅亡高句麗,擒契丹王阿卜固,打敗九姓鐵勒更是讓他的聲望達到頂點。歷史上薛仁貴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小說中的薛仁貴故事更加精彩,“平遼王”薛仁貴,年少時家道衰落,困難到柳府為長工,得柳氏小姐愛慕,柳氏為了他和父母決裂,兩人於破窯拜堂成親。此後薛仁貴入伍從軍,投張士貴帳下,隨李世民跨海徵東,立下汗馬功勞,卻被張士貴父子冒領甚至差點被迫害致死。後來逃出生天,意外救下了唐王李世民,才得以洗刷冤屈。之後又挫敗張士貴圖謀造反的意圖,率領八家總兵以天門陣打敗蓋蘇文逼得蓋蘇文自殺,一直殺到東遼國城下,逼得國王遞了降書順表。最後薛仁貴官拜天下兵馬大元帥,封平遼王。



唐史上並無薛平貴,據老輩藝人中流傳,某年山西一富戶為母慶壽,邀請堂會,演出《汾河灣》等戲。賓客散後,其母詢問班主薛仁貴與柳迎春最後的結局,班主回稱,據師祖傳下的話,薛柳寒窯相見後,仁貴因軍務在身,不敢久留,數日後又別妻回到軍中。柳氏思夫心切,病逝寒窯。富母聽後悒悒於懷,懨懨成病。富子心急如焚,重金禮聘名醫為之診治,百藥無效,經一再探問起病根由,名醫大悟,便說“心病還須心藥醫”。於是,富子懸巨賞徵求薛仁貴夫妻團圓的劇本。某文人為不違反歷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貴”,劇名《王寶釧》,情節與上演的薛仁貴戲大同小異。如薛仁貴柳家莊招親,薛平貴王府為婿;柳員外嫌貧愛富將仁貴、迎表逐出家門,平貴、寶釧因受王父冷 眼相待而雙雙出走;仁貴與平貴兩對夫妻皆困居寒窯,為生活所迫而投軍;離家十八年的薛仁貴在汾河 灣會妻,分別十八裁的薛平貴在武家坡夫妻相見。為了迎合富母的心態,薛平貴登上了西涼國的王位,王寶釧成了正宮皇后,夫榮妻貴,大團圓結局。演出後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自此之後,京劇舞臺上使出現 了一個薛仁貴,一個薛平貴,“兩薛並存”,相安無事。


武威王


當然不是一個人。

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

薛仁貴是真實的。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將,是在唐太宗徵遼東的時候發現的將才,這個人在後來大顯身手,在平定高句麗的戰役中屢建奇功。

薛平貴則是演義小說裡的一個虛構人物。他的著名經歷就是被富貴小姐王寶釧看上,然後薛平貴投軍,遠征西涼,自立為帝,回來接走寒窯十八年的媳婦。

當然兩個人也是有聯繫的。

薛仁貴雖然是真實的,由於他是作為一個平民投軍然後脫穎而出,所以給了大家許多想象的空間,大家對薛仁貴演義了許多故事。不但如此,還給他演義出來了兒子薛丁山,兒媳婦樊梨花,京劇裡的《汾河灣》、《獨木關》、《摩天嶺》、《樊江關》 、《徐策跑城》、《薛剛反唐》、《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三請三休樊梨花》等全部是薛仁貴身上衍生出來的故事。

薛平貴雖然是虛構的,但虛構他的故事也是唐朝人。

他的經歷也是平民投軍,然後脫穎而出。當然在薛平貴的故事裡,他走得更遠,他不光建立功勞,他還當了皇帝。

所以就有人說薛平貴的故事就是從薛仁貴的故事衍化出來的。

有一種說法是某老太太看京劇《汾河灣》看到薛仁貴出去當兵,妻子在家撫養兒子,薛仁貴功成名就回家,半路上遇見了薛丁山,結果誤殺了薛丁山,回到家中看見妻子,發現妻子床底下有男子鞋子,懷疑妻子不貞。一番誤會之後,薛仁貴知道自己誤殺了自己的兒子,妻子也憤而自盡……

傳統的中國人喜歡大團圓結局的故事,看不了這個故事的悲傷。就讓人修改這個故事。

於是就有人寫出來了《薛平貴》的故事,同樣是誤會,但最終的結局是大團圓。

如果這個說法是真的,這兩個人還真的是一個人,一個人衍化出來的。


錦翼


首先薛仁貴和薛平貴肯定不是一個人,他倆也沒有任何關係。薛仁貴是歷史上有真實記載的人,而薛平貴是戲曲虛構出來的人物!

薛仁貴:唐初名將,雖是名將之後,但是因為父親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史書記載薛仁貴小時候家境貧寒,以種田為生。時年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徵遼東,薛仁貴想找個機會一展宏圖。於是報名參軍,從此步入軍旅,開啟傳奇一生。在安市城擊破高句麗。顯慶三年( 658年),於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再次擊敗高句麗軍。次年,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石城等地。十二月,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龍朔元年( 661年),大敗九姓鐵勒。乾封元年(666年),參與滅亡高句麗。永淳元年(682年),又於雲州之戰擊破突厥。薛仁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舊將都老去的時候及時出現,將自己一身的武藝,智慧運用的淋漓精緻。唐王朝應該感謝這位名將,名將薛仁貴也應該感謝這個王朝,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可以讓他心無旁騖的打仗。薛仁貴的傳奇一生也被編成各種戲曲,各種故事在舞臺上傳播,說明人們對名將的渴望,對盛世的懷念!


薛平貴:初看《薛平貴與王寶釧》以為這個薛平貴就是薛仁貴呢,後來才發現這倆不是一個人,而且薛平貴更是史無考查。故事中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王寶釧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兒,她天生麗質,聰明賢慧。到了婚嫁年齡,她看不上諸多王公貴族的公子,卻偏偏對在家裡做粗工的薛平貴產生了愛意。經過綵樓拋繡球,她選中了薛平貴。不料其父嫌貧愛富堅決不允。無奈之下,她與父親三擊掌後斷絕了父女關係,嫁給薛平貴住進了寒窯。後來,薛平貴從軍征戰,遠赴西涼,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18年來,王寶釧貧病困頓,挖光了周圍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貴歷盡風險,屢遭垂涎王寶釧美色的魏豹暗算,同時也屢闖難關,戰功赫赫。後來,薛平貴娶了西涼國公主”。其實這個故事和薛仁貴的故事也有點相似,都是出身平寒,被富家小姐看上,然後父親不同意,同女兒斷絕父女關係。最後出身平寒的男子都功成名就。


所以薛仁貴和薛平貴不是一個人,也沒有任何關係!薛平貴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和薛仁貴有相似的經歷!

我想作者在編出這樣的故事情節應該有一下用意:一想打破封建社會門伐愛情的束縛,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二想告訴人們莫欺少年窮,鼓勵下層人們努力奮頭,努力一切便有可能!

套用馬總馬雲的那句話“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喜劇之王周星馳說“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啥區別呢”


古人作者的作品無一不在體現向上的積極精神啊!


震霜秋


如今的人都成神了能知千年事!


手機用戶52409068734


是說了一個人。只要中間字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