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閃靈》是一部野心很大的恐怖片?

x819969731


恐怖電影《閃靈》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它是擁有出色的視聽以及大量的隱性情節的恐怖片的開山之作。

講道理,不論你看了多少影評、將《閃靈》這部電影反覆看過多少遍,它通過長達兩個多小時所講述的情節,都不會讓如今的你產生任何“恐懼感”,一部近四十年前的電影,不論從特效、視聽還是情節懸疑的鋪設,都相對於如今的恐怖片遠遠過時了,但是它之所以經典,之所以能夠在豆瓣恐怖片普遍不超7.5分的大勢下拿下8分,長久以來被後世電影反覆借鑑、反覆致敬,就在於它的開創性。



首先,視聽。

長達數十年的歲月裡,歐美恐怖片都一直籠罩在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所打造的恐怖世界裡,它所首創的精神學融入電影、各種經典視聽手法,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把歐美恐怖片侷限於條框中。《閃靈》雖然沒有逃脫“精神問題”為主軸情節線的命運,但是它相對於希區柯克電影中大量定格畫面的模板,已經具有相當強的開創意義。看過《閃靈》的觀眾可以發現一些熟悉的畫面,比如長得要命的長鏡頭,比如窺探門縫的搖鏡頭、比如左右不對稱式的構圖(如下圖)等等。



這些畫面是原本在希區柯克的電影中所從未見過的,它所營造的恐怖感不同與前者一驚一乍的驚嚇,而是通過低沉的音樂、緩慢的鏡頭、打自然光的畫面等等,造成一種強烈的心理壓迫感,給觀眾以一種難以逃避的心理恐懼。這種手法被大量應用到後來的日韓恐怖片中。

其次,隱性的情節。

《閃靈》跟《色戒》一樣,你只看一遍是肯定只記住畫面而看不懂情節的,它與後者還有個共同點就是,片子雖然長達兩個小時有餘,卻通篇沒有一句廢話,比如片中反覆提到的印第安人、“THE SHINNING”,片中也大玩文字遊戲,比如“紅朗姆酒”和“謀殺”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完電影后去找一些解析詳盡的影評。



總之,《閃靈》不會給閱片豐富的觀眾造成任何強烈的視覺衝擊,年代的久遠導致這部電影的很多經典制作手法已經為人們所熟悉甚至麻木,但是這仍舊阻擋不了它得以載入影史的強大實力。

你還有哪些觀點想要分享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哦~看完了記得點個贊、轉個發、加個小小滴關注哦,狗蛋兒愛你們~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近日,有消息稱,經典恐怖片《閃靈》要拍續集了,續集定名為《睡夢醫生》(Doctor Sleep)。影片與前作一樣,依然根據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

故事劇情為閃靈裡的兒子在經歷了可怕的童年時光後,流浪了幾十年,最終定居在一個小鎮上,憑藉體內殘餘的“閃靈”之力為垂死之人提供臨終安慰。在一隻有預知能力的貓的幫助下,他成為了“睡眠醫生”。據悉,本片將由《猜火車》男星伊萬·麥克格雷格主演。

《閃靈》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1980年上映,被公認為是影史上的恐怖片神作,IMDb評分,閃靈在所有恐怖片中名列第三。

閃靈的影響力有多大,斯皮格伯格導演的懷舊科幻大作《頭號玩家》裡,就專門致敬了這部恐怖片,設置了專門的“閃靈”環節。

《閃靈》1980年上映,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8年,影迷們對這部恐怖片拍攝續集也是激動不已,“這部的原著是真的好看” “必須期待” “閃靈竟然出續集了!”。


貓眼電影


野心大不大我不敢說,不過這部電影在當時而言確實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

影片定位比較複雜:丈夫在大雪封山的酒店中從事寫作,卻最終崩潰並且對妻兒舉起了斧子。

似乎只是一句話,可是要在影片中表現出丈夫的心態變化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過於無聊你可能會鬱悶、會生氣、會暴躁,可是會突然發瘋,也許在文學上用比較大的文本量能闡釋這個變化,但是電影體裁很難完成這個任務。

然後是庫布里克的拍攝手法,那個經典的血流成河形象有人提了我就不說了。我在高中時很喜歡庫布里克的電影,我評價庫布里克很喜歡“幾何協調”(自己造的詞,哈哈),他的構圖往往充滿了幾何式的協調感,圓形、方形等不同的形狀構成鏡頭前的物體,而且他喜歡幾何變換,這就很富有衝擊力。

而在《閃靈》中,他這種構圖手法令我產生了疑惑,感覺過於空曠對稱的場景固然為觀眾帶來了恐怖感,但同時也令人非常不適(我喜歡的美式恐怖片的觀感往往不會那麼不適),也許庫布里克是希望把電影中人物的感受傳遞給觀眾吧,但我並不很喜歡這種感覺。

而這部電影最引人爭議的地方,在於劇本的設定,它有個十分大懸念的結局,照片上的人竟然和丈夫一模一樣!並且之前妻子看丈夫的寫作竟然都是重複相同的話語——庫布里克沒有給出解釋,我相信他也解釋不出來,因為這兩個點讓很多人點贊,可是我思前想後,發覺邏輯上其實說不通啊,因為丈夫如果一直在重複相同的話,證明他很早就神志不清了,而結尾又充滿輪迴的神秘意味。

庫布里克這樣設置劇本,在當時來講顯然是超前的,但也必須做好接受市場考驗的準備,我對這部電影說不上很喜歡,但也有收藏。還是那句話,野心大不大不好說,只敢說這是庫布里克一次勇敢的嘗試吧。


紫色護衛隊


1998年,第511期香港《電影雙週刊》評出了1921年至1997年“50部必看好萊塢恐怖片”,《閃靈》排名第一。評語寫道:“看恐怖片就像吃安眠藥一樣,看得多就越覺得不可怕。即使是恐怖片經典之作《驅魔人》,看得多了也會麻木,再也不會害怕。任何事情都有特殊例子或者例外,《閃靈》就是越看越令人感到可怕。”

這評價可能有點誇大,但《閃靈》確實給了現代恐怖片一個新定義。除了緩緩地觸及到人們最恐怖的東西外,這部電影的最大魅力,在於它的意義空白與不確定性。對於觀眾來說,沒邏輯或者至少是看不出邏輯的東西才最恐怖,而《閃靈》恰恰在一個成邏輯的體系上加上許多沒邏輯的細節,它們與主體的關係若即若離,背後的意味則令人不寒而慄,從而成就一個意蘊豐富且耐人尋味的文本。

於是,不同的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對這部電影進行著合理化解讀:山莊是男權社會的縮影、預示著美國夢的破裂、事件其實是在影射白人對印第安人的慘絕人寰大屠殺,各家之言都有道理,真正偉大或者有野心的電影,都是一口古井,觀眾可以盡情去淘,無論從哪個方向進行,都有清水湧出。

對於小編來說,這部電影講的不是鬼魂,而是瘋狂,以及在孤立的情形下人的精神會放大到何種程度。 《閃靈》中真正血腥暴力的鏡頭不多,但卻讓人看得心驚肉跳,真正的恐怖在於心理,而且每一次回看,都會有新的不同感受。(Q03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