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

龍拳舞秀


中國的版圖,不僅要感謝大清國,更要感謝之前歷代王朝的開疆拓土、不斷耕耘,看待這個問題,既不能抬高清朝的貢獻而貶低前朝的努力,也不能因為是滿清政權而過分貶低清朝。

自秦統一中國之後,歷朝歷代的開疆拓土、不斷吸收周邊就一直在進行,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時局的發展,各朝對西北、東北、南方、西南、西部等地的控制程度也不一樣,時松時緊,呈現一個週期律。

如果硬要鑽牛角尖的話,西漢時期,就一度控制西域、南越、北方大片的匈奴領地,這地兒可比現在廣的多,唐朝時一度控制了東北大部,還設立了若干“司”進行管理。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歷朝歷代的簡要開疆拓土史。

秦漢兩朝,主要核心控制區域在黃河、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及中間地帶,長城以南,嶺南地區和西域、北方的控制則逐漸喪失,這個和王朝的興衰有直接關係。

逐漸到了唐代,結束了幾百年的混亂,真正控制住了南方,南方開始大發展。

到了宋朝,在五代十國治理的基礎上,實際控制了嶺南、珠江流域區域。

元朝雖然時間不長,但其廣袤的領土至少形成了影響力,對明清兩代的鞏固地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明代,通過各種措施,強化了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雖然最後大明版圖剩下400多萬,但這些都是中原王朝的傳統核心區,明朝強化了對這些區域的鞏固。

到了清代,我們講講清代的貢獻吧,畢竟多出來的幾百萬土地是從大清國手裡繼承下來的,我只是實事求是的講講,若有人不喜歡,勿噴。

首先最突出的是東北地區,明朝後期,明軍常年在遼東用兵,與後金對峙,基本上明朝到了後期對東北的控制僅限於遼寧一部分,而那些女真人與明朝的關係屬於宗藩關係,就像朝鮮和明朝的關係一樣,明朝只是他們的宗主國,不是領土。

所以,中國今天版圖的東北,是滿清天然帶來的,而蒙古中東部地區,則在滿清入關之前已大多臣服於後金大汗,從康熙對戰葛爾丹時期開始,清廷與準葛爾死磕了上百年,才徹底滅掉了龐大的準葛爾帝國,消除了大清在西北地區的心腹大患,並實際控制了新疆地區,由此為基礎,出兵西藏,就此牢牢控制住了青藏高原,新疆地區,蒙古地區,這些地區成為滿清的直接統治區域。


雖然在清末,因為阿古柏入侵,導致新疆失去控制多年,但在左宗棠的拼死努力下,新疆又重回清廷統治。

清朝在200多年時間裡的努力,為今天的中國奠定了版圖的格局和法理基礎,這點是不容抹殺的,民國政府也是在宣統帝退位後,繼承了這個法統和基礎。

當然了,這個版圖的法理基礎,大多數還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歷朝歷代開疆拓土來的,包括清廷在內,各有各的貢獻。


雲中史記


我覺得這是不準確的,這是一個過度迷戀清朝之人提出的偏見。我準備分兩個部分分析這個問題,其一是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其二是明朝350萬。

關於第一點,額,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先思考幾個問題:

1、為什麼日本投降,偽滿覆滅以後,中國軍隊可以直接進入東北加以收復,而國際社會頂多是選邊支持,而不能直接派軍隊加以干涉?

2、為什麼中國軍隊在50年代初可以名正言順地向前朝(民國)和自己之前從未有效控制過的新疆和西藏進軍?

3、為什麼一秒鐘都未曾佔據過臺灣,也完全不是靠自己收復臺灣的民國,可以在二戰結束後直接對臺灣擁有主權?

沒錯,當今世界版圖的最終定型是二戰。但是,就算你是戰勝國,也不是想佔哪裡就佔哪裡的。當然像蘇聯那般強大的話,可以憑武力奪取不少土地,但中國有蘇聯那麼強的武力嗎?蘇聯通過二戰增加的領土可都是自己實打實打下來的,但是東北、臺灣和西藏在截止二戰結束這個時間點,都不是靠中國軍隊直接收復的。如果一個政權都從來沒有真正佔據過這塊土地,最後這塊土地也不是靠自己奪下來,這用什麼依據才能說明它是屬於自己的?

答案很簡單:合法性。

滿清覆滅的時間已經是20世紀了,根據這個時代的國際主權原則,一個國家的新政府對前政府的領土具有繼承權,哪怕前朝末年已經喪失了對邊疆的有效控制,但只要法理還在,外國試圖強佔就屬於侵略。清朝自鴉片戰爭以來和列強打了70年交道,其最終的邊界劃分都有和列強的條約作為法理依據,而清帝退位時又與北洋簽訂了和平移交領土的協定。從此清朝-民國-共和國的領土繼承和沿襲就形成了完整的法統,隨後的中國軍隊進佔這些地區才能名正言順。

雖然清朝滅亡時臺灣被日本所佔據,北洋/民國政府也從來沒有有效控制東北,30年代偽滿又在東北成立,但這兩塊地區所謂脫離中國的法理完全依賴於日本,二戰戰敗後,戰勝的同盟國從法理上廢除了日據臺灣和東北的依據,這些地區在法理上重新歸屬於其原來的主人就是理所應當。而新疆、西藏雖然有割據力量存在,也受到外國的扶持,但是從來就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權,也沒有被國際社會所公認,中央政權的軍隊進入該地本質上屬於內政,所以解放軍進疆進藏無需和外國進行任何法理談判。

相反,外蒙古已經正兒八經地分離了出去成為獨立國家,中國軍隊再進去在就等同於侵略,香港和澳門保持脫離狀態的法理依據仍在,所以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沒錯中國960萬平方公里能夠完成真正的統一是解放軍打下的,但是解放軍向邊疆進軍的邊界依據是什麼?在什麼地方停下來?當然是既往劃定的國境線了。

事實上,解放軍並沒有強佔外國國土,進軍的邊界是由前朝法理國界所決定的。

如果是朝鮮越南這些從法理上都已不屬於中國的國家,解放軍的實力雖然碾壓他們,難道可以用一個他們以前臣屬於中國的理由就去侵略他們嗎?

還是那句話,清朝-民國-共和國的歷史依據和法理傳承為中國軍隊提供了進駐某個地區的合法性,二戰站隊正確+解放軍的軍事力量使合法性轉化為事實。這兩點缺一不可。

有些頭腦簡單的槓精只懂得非黑即白,他們的邏輯是你講合法性就等於實力無關緊要,

所以是可以說清朝的領土是“留”給後人的。

------------------------------------------

好,法理說完了。現在我們再討論一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維持得住中央政權對邊疆地區的合法性?

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興衰,哪怕前期武功再盛,到了後期也難免因為國力衰弱而出現領土的退縮。因此單純靠國力的堆積去維持邊疆穩定對一個農耕時代文明是完全不現實的。中國歷史上幾個延續時間較久的大一統王朝,包括漢、唐、元、明、清,除清以外,在其衰落期,沒有一個可以維持住對邊疆地區的統治,勢力範圍全都要收縮到漢族的傳統核心區域。

只有清朝是例外,雖然被迫割讓了很多國土,但是至少在19世紀衰落期,面對西方列強,仍然保持著對邊疆足夠強大的控制力。除俄國外的列強可能對直接佔領中國國土沒有太大興趣,但是列強並不是沒有策劃、扶植過清朝邊疆區域的獨立,而清朝在晚期衰頹之時仍然能打出左宗棠粉碎陝甘回亂並收復新疆、趙爾豐粉碎西藏叛亂並再度進軍西藏、中法戰爭中挫敗法軍並消除了雲南割裂的隱患等值得肯定的戰役,並且在開放柳條邊之後使漢人在東北三省佔據了人口的壓倒性優勢,使外國不再具有策劃東北自治和獨立的可能。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清朝必須找到一套有效而長遠的控制邊疆的方略,這才有可能在衰落期保有對邊域的控制力。清廷的改土歸流、滿蒙聯盟、金瓶掣籤、減丁閹割、盟旗制度等措施使它在相當長時間內有效限制了邊疆區域的離心力,在從嘉慶開始的衰落期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失控,哪怕在被列強打破國門以後,也沒有出現對邊疆的控制全面崩盤的現象。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世界其他地區的幾乎所有帝國,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時候,要麼四分五裂,要麼也是完全淪為了殖民地。清朝在西方列強的打擊下還能保有那麼一片基本盤,這個功勞是不可否認的,而它的邊疆政策有其特殊性,在歷史上也沒有先例,硬要假設換一個漢人王朝也可以在自身衰落期面對殖民者也有這種表現,未免太過草率和無稽。

這個話題問的是明朝,我就多說幾句。明朝始終無法真正控制蒙古,以至於一直要依靠長城進行防禦,自嘉靖年間撤哈密衛以後又喪失了對新疆的控制,其對西藏的統治也遠遠達不到清朝駐藏大臣的控制深度。所以說清朝在為中國開疆拓土這方面勝於明朝,是沒什麼問題的。

------------------------------------------

有人提出:

1.現在的領土是解放軍打下來的,不是滿清的功勞,理由是滿清自己都完蛋了,如果解放軍不夠強大,滿清留下的領土也根本留不到現在,早就被瓜分了。所以新中國的領土和滿清有什麼關係?憑什麼說是滿清留下來的?

隨便作個比方:漢朝滅了幾百年才有唐朝,所以秦始皇、漢武帝的開疆拓土和唐朝領土沒關係了是吧?對後世領土沒貢獻了是吧?大唐亡了幾百年才有明清,所以明清的領土和唐朝的開拓毫無關係了是吧?新中國建立時明清早已亡了,所以中國當前領土和明清無關了是吧?

照這些人的奇葩邏輯,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既往所有封建王朝全都沒了,所以中國曆代政權的統治者開疆拓土的功勞全都不算數,只和解放軍有關係了是吧?

這些人故意忽視了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領土擴張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世積累而成。華夏領土最早只有黃河流域的一小片地盤,秦統一之後初步形成大一統國家並初征嶺南;漢朝將勢力擴展至西域且進一步南向到達雲南和越南北部;唐朝對江南的開發大大加深,初步將勢力擴展到東北,並進一步開發西北並初步征服蒙古高原;元朝初步控制了吐蕃;明朝基本繼承了元朝的領地,對遼東的控制極大加強;清朝對西藏、新疆、蒙古形成了真正的實控,擺脫了以往羈縻統治的狀態,並率先將臺灣納入中央政權管轄,在東北將實際控制推到吉林和黑龍江;民國和共和國的領土範圍基本沿襲了清朝滅亡時的國界,只有外蒙古在民國統治時期丟失,最終我國領土形成了今天的雄雞形狀。

我國有今天的領土,是既往幾千年不斷開拓治理的結果,清朝作為最後一個王朝,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對疆、藏、臺及東北等邊疆地區的深化控制有獨到的貢獻,民國和共和國則在現代浪潮中繼續鞏固住了先人留下的遺產。

領土擴張就像一頓主食,有很多個饅頭,要一口一口吃,誰告訴你只要TG吃了最後一個饅頭就可以了?因為TG吃了最後一個饅頭所以包括清朝在內的歷代先人吃的饅頭都不算數了?大漢都滅了兩千年所以漢武帝對中國領土沒功勞?因為大唐完蛋了一千多年所以天可汗對中國領土沒貢獻?因為滿清已滅亡一個多世紀所以康熙乾隆的東征西討都是無用功?好好回去反思自己的邏輯出了什麼問題。

2、國際社會就是叢林社會,誰的拳頭大就有道理,國際法就是忽悠老百姓的,實力是一切,法理不過是廢紙!清朝哪個列強都打不過,能留著這片領土完全是列強自己狗咬狗相互制約,跟合法性一點關係都沒有。新中國能控制住現有領土完全是二戰結果加自身實力造就,合法性有個屁用?

這種幼稚低級的厚黑學邏輯還挺流行的。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真正理解國際法的內涵。國際法的初衷根本就不是忽悠民眾,哪怕到今天,“忽悠民眾”也只是國際法相當次要的作用。國際法體系真正的根基是大國平衡和制約,而這一制約體系,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初步萌芽,於19世紀後期“世界已經瓜分完畢”的大背景下開始真正地加強,並在二戰之後,以聯合國的建立為標誌達到完善。

打個比方:世界是一張賭桌,大家都想搶桌子上的財寶,但是誰都沒有能力獨吞全部財寶。無秩序地打來打去,大家都痛苦。怎麼辦?幾個強壯的人就商量著說:我們不要亂鬥了,打下去大家只會傷得越來越重,乾脆定個規矩寫下來,我們根據規矩來打牌賭錢,誰也別亂掀桌子。這個規矩就是國際法。

當然,每個牌手都可能會出老千,會玩陰謀,甚至威脅、私下毆打其他牌手,但是,在明面上,大家誰也不便於亂掀桌子,完全不把其他牌手放在眼裡。你說清朝保留國土是因為列強相互制約,跟合法性沒關係?那就大錯特錯,因為“合法性”這一概念的根源就是大國的制約和博弈。沒有大國博弈哪來的國際法?而任何一個國家在桌子底下使陰招,可能還不困難,但是試圖從檯面上直接破壞國際法,就勢必面臨其他國家的制衡。

你在桌子底下打人,也許可以,但是要讓大家在牌桌明面上承認你搶到的錢,就沒那麼容易了。放到現實就是這樣:你很強,也許派軍隊侵入他國領土並不是太難,但是要從法理上分割領土並讓國際社會承認,付出的成本就要高得多了。清朝晚期的19世紀,世界已經被瓜分完畢,不存在空白地區,在任何區域的動盪都會對國際體系產生影響,涉及大國鬥爭,故以大國博弈為基礎,適用於全球的國際法體系在這一時代的影響力開始真正地加強了。

大家可以玩陰的,但誰也不敢隨隨便便就亂掀桌子,檯面上多少要講點規矩,破壞規矩是要付出額外成本的,雖然強國亂來的時候不少,但也不能事事都胡作非為,正如權貴踐踏法律是常事,但也不能完全當法律不存在,總是有顧忌的。白道和黑道,明面和暗箱,兩者相輔相成,對立統一,共同構成這個世界的法則。

這就是合法性的意義。法理不是萬能的,所以民國還是丟了外蒙古;但法理還是有用的,所以民國從美蘇手裡拿回了自己未能親自佔據的臺灣和東北。我想話說到這個份上,不該有人對法理的意義再有什麼誤解。

說到這裡其實有些囉嗦了,接著談談明朝那350萬。

中國曆朝歷代對於核心區域(除了東北 新疆 西藏 蒙古等)總是建國後迅速佔領。

朱元璋1352年起義 1368即帝位 1382平雲南 1386平遼東 至此統一歷代核心區域。

永樂大帝朱棣1403即位 於1410到身亡(1425)五次北伐 拓展了在蒙古地區的勢力。

同時朱棣招撫東北女真各部與西南、西藏各番族。此時,明朝也就達到了平時所見那副地圖的鼎盛疆域

歷史週期律不可避免。明末自身走向衰亡,跟歷朝歷代一樣,疆域也收縮。

內蒙古地區遊牧侵擾,國力不濟,勢力收縮。東北女真部脫離控制,在西藏的控制力也衰弱。

到了嘉靖年間 版圖只剩核心區域(也就是秦朝的大致疆域) 疆域是這樣了

總結一下就是,強盛時相比今天 少大半新疆與半個內蒙古,衰弱時跟歷朝歷代漢人政權一樣,只剩核心區域。對邊陲的控制,前期較強設有都司,後期衰落,基本脫離控制。

直到亡國,明朝都沒有將與其並立的各邊疆部族或政權納入其實際控制的範圍。由明朝東北女真部落發展而來的清政權最終將圖中邊疆部落政權統一到中國版圖之內,臺灣也是在清朝才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府。除了廣度,在對領土控制的深度上,清朝也超過了明朝,更為徹底的改土歸流和移民,使邊疆和內地的差距逐漸縮小,使統一更加鞏固。

總之,說清朝留給後人1100萬,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今天的960萬是不準確的。之所以有今天的960多萬國土,是中國曆朝歷代對華夏的不斷治理,使我們現在能夠名正言順的生活在現在這個叫做中國的地方,這不是一個清朝,一個明朝的功勞。因此也不論兩者孰輕孰重了。


夜飲東坡醉復醒


清朝對中國的現今疆域確實有很大貢獻,這點不能否認,但我不同意沒他就沒這麼大以及“明朝只有350萬”的說法。我很討厭網上有些清粉用“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的邏輯自居,而對明朝卻稱只繼承了350萬,多大的懸殊啊……好像明朝的宗藩體系遺產不是遺產似的,好像沒有清朝就漢人王朝不會開拓似的。說實在的,連滿清的龍興之地都是明朝的土地還不要臉的說只繼承了350萬?滿清難道不是叛亂割據起家的嗎?若按這些清粉的邏輯,滿清滅亡時那些宣佈獨立和不受控制的省份是不是也跟滿清無關了?民國只直接繼承了滿清一個紫禁城?我這麼說清粉們會同意嗎?



我們知道,明朝繼承於元朝正統,前期鼎盛時的疆域也達到了約1000萬版圖,這是他的全盛期版圖!(古代疆界模糊,尤其是羈縻偏遠地區,那些過於精確的數字不靠譜、我也不相信。)中期以土木堡之戰後轉入守勢防禦期為起點,疆域縮水至七八百萬,且保持了一百多年穩定時期,後期末年相繼失去對青藏、東北的控制,約還剩下350萬,但仍然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地位!這才是明朝疆域變化的全貌。


對於一個王朝疆域版圖的大小,我們通常用鼎盛期版圖為標準,比如清朝的疆域也多是以中期全盛的1300多萬為模板,說唐朝疆域也多以全盛的前期1200多萬為基準,為何到了明朝就只以明朝末年的殘土為基準了呢?是誰喜歡刻意忽略甚至壓根不承認明朝中前期的疆域?答案只有一個:某些滿遺清粉喜歡這麼幹!

或許是清朝近代太過屈辱及不好的歷史評價,讓清粉們總想在其他方面找點面子回來,所以老想在領土貢獻方面找優越感,你說清朝疆域大、比明朝大,沒問題,都承認,但故意找黑明朝版圖完全否定中前期疆域就讓人看不過去了,是個正常人都會很反感。看一個朝代的歷史要看全部,提疆域版圖的時候要提全盛期的版圖,而不是像清粉那樣居心不良的只算明朝末年!那假如明朝就亡於土木堡事變或者永樂末年,那這些人又怎麼算明朝的疆域?

自秦以來中國從來都是領土政治大國,作為一箇中央正統王朝的遺產又怎麼可能只說疆域,他的正統繼承權、天下共主位置、宗藩體系宗主地位等等這些才是最大的遺產,而這些都被滿清繼承了,明朝的遺產又豈止是明朝末年的殘存疆域能概括?所以,滿清繼承了明朝所有的宗主正統權、遺產,而不是末期殘存的350萬土地!


不過,雖然清粉讓人反感,但若真要說清朝對中國領土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不能否定,今天中國的疆域也確實是在清朝的疆域基礎上演變而來,他的法統性很重要,現今我們很多領土主張都需要以清朝近代疆域法統為依據,畢竟離他最近。但同時也要指出,兩千年來中國一向都是大國,新王朝通常也都會開拓,如果沒有清朝,另一個漢人王朝及現代中國相信也不會很小,然而究竟多大終究是個未知數,歷史無法重來,誰怎樣如何假設或斷言都沒用。


龍拳舞秀


誠邀,如題,這句話說的有點過頭,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就像小編以前提到的,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就一改太祖,成祖時期的銳意進取,變攻勢為守勢,先是失去了漠北,後又喪失了東北奴兒干都司,西藏,東南亞舊港宣慰司和安南的土地,大明國土越來越少,最後僅僅剩下了漢地十八省。僅僅350萬平方公里!

明末領土

但是以後呢?

明滅亡於1644年,距今有400年左右的時間,大明帝國就不會動彈嗎?簡短地說,明末要是能挺過清朝的攻擊,難道明朝國土就不會擴張了嗎?

有如此能力的明朝皇帝不會想要收復東北,一舉蕩平清的威脅嗎?所以歷史的發展是不可預料,有多種可能性的。既然木已成舟,我們何必執著明清兩代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我們該考慮的是我們能給後代留下些什麼!

泱泱大明


電視劇裡看歷史


民國時期的領土都有一千多萬


成吉痴汗


說的沒錯!

中國的朝代傳承是很重,也可以這樣說,沒有明朝留下的疆域就沒有清朝的領土,當然就沒有現在領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都享受祖先為我們創造的,我們也在為後代創造著。

沒毛病!

網上老有人說,現在的這個領土與清朝無關。

別忘了,打下領土是一碼事,䢖設影響又是一碼事!

打下容易,同化難。

清政府打下新疆,內蒙等經營了近二百年,移民教化,在那己綠化的地方,容易嘛!

平定西藏,最後派兵駐藏,制定金瓶掣籤,定下了活佛的轉世制度必須由中央任命。

幹敗準格爾汗國,直接把新疆全部納入統治範圍,距離中原皇朝上一次統治這一區域是唐,新疆原意舊疆新歸。

閹割蒙古部落,使用佛教和疾病的手段,對蒙古進行完全閹割。

有人說西藏元朝開始屬於中國,那是藩屬,而不是實際控制。

清朝做到派兵駐守加駐藏大臣,還能控制活佛的轉世,這個也是一大創舉。

實際上如果沒有清朝,中國幾乎沒多少領土爭端了。

因為有了清的實際佔領,中國政府才能理直氣壯的,自古以來。不然像新疆都丟了幾百年了,時間一久都扯不清了,清離現在還不算久!

別扯什麼前朝!

漢朝的時候西域還是各種原始宗教,在唐時是佛教。怛羅斯戰役一敗,幾近讓唐失去了向中亞發展的心,再加上宋時河西走廊根本不在中原皇朝的手裡,傳播斷絕很久了,所以在國土方面,清還是有功的。

清朝對中國的領土貢獻非常大,其實清朝之前雲南、新疆、西藏、貴州大部、內蒙古都沒有中國人的概念,那些只是一種勢力範圍而己!

如果沒有清朝,那中國就不會有新疆、蒙古和臺灣,當時的清朝的國土領域還是很廣的。

在明朝的時候,大明的皇帝做的更多的是防禦,一般都是修建長城,而對於新疆、蒙古來說並沒有染指,臺灣是明末的時候鄭成功收復的臺灣,然後又被清收復了。

明朝末年,俄羅斯已經擴張到黑龍江來了。

不去收復新疆等地,俄羅斯就會慢慢的吞併這些地方。

明連幾十萬的後金都打不過,幻想能打敗沙俄。

看看中原政權對遊牧民族的戰績,好了!

雖然不願意,漢唐之後儒家大統基本上精神上就告別擴張了,沒有清朝的開疆擴土,今天的中國至少少一半。

國土很重要的!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都是海上霸主,現在都被打回原形了,隔著海洋就是不好控制,所以說貼著陸地擴張才是正道,如俄國,美國

康熙三十年,宣佈廢除歷代沿用了的長城,因為國土夠大,不需要此物了,因為長城內外已經是故鄉。

廢除長城關防,破天荒地從全民族心理上拆除了甚於土石的華夷界限(頭條還有),一舉打破了自我封閉的華夏意識。

廢除的不只是長城關防,也廢除了北方遊牧民族與內地民族隔離的建築屏障,也廢除了橫亙了幾千年的華夏民族內部分離的藩籬。

此舉,空前擴大了中國政治地理的概念範疇(現在又有人想在國人中再建起長城來)。



蓉兒是傻瓜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但以朝代版圖大小論短長,是總結不出很有價值的啟示和意義的。

中國
主幹王朝版圖最大時,不在強漢盛唐,而是元朝大清。前者1370萬平方公里,後者1100萬平方公里。

版圖的變化大多屬於朝代更迭時的承繼關係。從這一點說,96O萬來自於大清的1100萬平方公里的說法成立。

至於明朝僅為350萬平方公里這種說法不準確,遠比這個數字多。,(還有更小的,北宋3O0萬,南宋200萬平方公里),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正統傳續中主幹王朝的地位。

明朝推翻了元朝,攻陷了元帝都,他只是把元軍擊潰於大漠以北,並未徹底消滅,故元的殘餘一直佔據漠北,故明的版圖是元的中原腹地的大部分而已。

而清朝滅明,算是徹底,自入關一路南下,不僅滅了南明小朝廷,佔有明朝的全部地盤,還順勢平定了久已存在的割據政權,才有了1100萬平方公里疆域。朝代可更迭,版圖有大小,但做為主幹王朝的特徵一一從未失去東南及大中原地區是從不變的。

還有一個現象,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但個性是有差異的。古代的華夏民族(以漢民族為主體)屬於農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規律,穩定下來,很少再有開疆拓土的想法。而一些遊牧民族,東征西伐,版圖往往很大。但馬上可得天下,不可治天下,很多幾十年就亡了。

對古代的興替之變,人們應在總結中有所啟發,比如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明太祖的民富則國強、國以民為本等才是人們應關注的方向。


晚亭與落霞同暉


所謂“清朝留給後世1100萬領土,而明朝只有350萬,沒有清朝就沒有現在的960萬”的說辭只是清吹滿遺為博取優越感,在網絡上狂刷存在感的誇大其詞罷了。

其目的是為了洗清祖先“剃髮易服”、奴役國人的罪行,妄圖以此功過相抵,減輕滿清帶來的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罵名,欲圖通過“巧言令色”而“文過飾非”,實則是“自取其辱”。


這個問題錯誤的實質是用“滿清版圖論”詆譭中華民族共同創造歷史的事實。簡單地說,就是用“燒餅理論”掩蓋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豐功偉績。


所謂“燒餅理論”,就是一個餓漢一連吃了五個燒餅才吃飽,他逢人就說,早知道吃第五個燒餅就飽了,我根本不需要吃前面四個燒餅,直接吃第五個燒餅不就好了,還可以省下四個燒餅錢。


餓漢自鳴得意,看,我多聰明啊!乍一看,哇,這智慧多麼高啊!一個燒餅就能解決的問題,何須五個呢?!你別笑,清吹們就是這麼自豪,逢人就誇他的第五個燒餅好,絕口不承認那四個“燒餅”的功勞!

真相呢?壓根兒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看到的只是他們一廂情願、自說自話,活脫脫的畫皮現實版,現在是到了扯下他們畫皮的時候了!


事實上,讓清吹們以版圖貢獻產生優越感、狂刷存在感的根本原因,離不開滿清歷史的“特殊性”。

這個特殊性就是,它是唯一一個橫跨古代和近代的歷史朝代!


眾所周知,近代歷史開始出現了“邊界劃界”的國際通用做法。換言之,在古代,全世界都沒有搞邊界劃線。那麼,今天很多人無端指責古代沒有固定邊界線的說辭,就是以今非古,殊不知,古代疆域圖,恰恰就是今天我國版圖“自古屬於”我們的最有利的法理依據。而滿清,擁有1300萬平方公里領土自然也是版圖貢獻者之一!

那麼,清粉清吹們最看不起的明代有多少領土呢?

1200萬平方公里!

雖然沒有清代領土大,其實也是不分伯仲。而他們卻偏偏要用清代鼎盛時期1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明代末期的350萬領土比較,為什麼不認同明代鼎盛時期的1200萬平方公里?!

如果說,元代開創了我國行省制度的先河,那麼,明朝則是奠定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典範。在明代,明政權和蒙古、西藏以及建州女真等都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三司制度、敕封制度等對少數民族實施統一管理是明朝適應多民族國家統一的現實而制定的政策,是具有政治智慧的!

偏偏有人說,蒙古不是明朝的,東北不是明朝的,西藏不是明朝的,這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金庸小說看多了,被他誤導了。

其實,他們頻頻拋出所謂“實際控制”、“有效控制”甚至“羈糜控制”的言論,都是為了掩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客觀事實。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有3000年,為貪圖一己私利而誇大本民族貢獻,否定他人是一種短視行為。

如何正確對待本民族的歷史貢獻呢?

艾米認為,海爾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說得好,“當兩隻雞一樣大的時候,對方肯定覺得你比他小;當你已經是隻火雞,對方是隻小雞,你覺得自己大的不行了,小雞會覺得咱倆一樣大;只有當你是隻鴕鳥的時候,小雞才會承認你大。”


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你一定要站在對方得角度去思考。你想取得優勢,你就要比別人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才行。

當我們還不是鴕鳥時候,說話口氣不要太大。


這個理論提醒狂妄自大者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使自己不斷得到提升,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史觀。千萬別學閻崇年,高曉松這些人,用極端片面言論,不但傳播了錯誤歷史史觀,更催生了一個極端狹隘的群體,清吹!

而高曉松等人的極端,抹黑明朝為三無朝代,無名君,無名士,無名將,閻崇年更是鼓吹清朝皇帝個個是英明神武,卻不顧這些帝王賣國無底線的事實,他們充其量其實就是一個狹隘的“鴕鳥群體”的代言人罷了。


卓爾艾米


首先要說的,東北為中國領土,而處於中國東北領土上的滿族入主中國中央政權,歸根結底,都是中國人!

清政府後期喪權辱國,割地賠款,是不爭的事實,但仍剩下不是960萬平方公里領土,加上中華民國時期喪失的外蒙古150多萬平方公里,清朝滅亡時,實際留下的是110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一般認為,明帝國領土在500~700萬平方公里,外東北奴兒干都司的地圖顯現大片領土,有效統治時間並不長,“曇花一現”而已,應該可以忽略不計!


上圖明朝疆域,亦力把裡(西域)及瓦刺、韃靼(內、外蒙古)、唐努烏梁海、科布多,圖中淺黃色顯示的約460萬平方公里土地,清朝時囊括為中國領土。

清帝國開疆拓土並有效統治,具體表現:

一、清政府初、中期強盛時,極力開疆擴土,不惜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收復唐朝以來喪失近千年的中亞西域新疆約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晚清時採用重臣左宗棠建議,左宗棠為示決心,抬棺率軍千里西征,打擊新疆分裂勢力,維護新疆統治穩定。


既今日新疆,及清朝後期喪失的今日新疆以西至巴爾喀什湖地區,新疆土地面積佔今日中國1/6國土。

二、清政府採用“大棒加胡蘿蔔”戰略,武力征服+聯姻,將蒙古約2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納入大清帝國版圖,一舉解決前明朝征戰未能解決的、歷朝多未解決的北方“馬背民族”侵擾中原問題,把同為“馬背民族”的蒙古臣服,並有效統治蒙古。

三、清朝後期,賠款割地,喪失新疆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約50萬平方公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約100萬平方公里,總計大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但留下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較明朝還是大得多的。

需要說明的是,外蒙古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喪失,是中華民國期間的事情,並非清政府。
僅供參考。


z山海


這個問題可以說讓人非常無語了,因為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誤的。

關於明朝和清朝領土的問題,靜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很多次了。在比較兩個王朝的領土貢獻時,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

明朝和清朝不一樣。

雖說清朝在很多制度上和明朝一脈相承,且史學界有“清承明制的說法,但清朝和明朝還是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明朝是完整意義上的古典王朝,而清朝的後半段已經跨入近代。

這裡的近代不僅是指我國的近代,更指世界範圍內的近代。

所以拿明朝的350萬平方公里,對比清朝的1100萬平方公里,本身就是驢唇不對馬嘴的比較。

因為明朝是典型的古典王朝,因此其疆域的變遷也有典型的古典王朝特徵。

那麼古典王朝疆土擴張有什麼特徵呢?簡單說來就是:來去如風,且華而不實。

王朝建立前期,統治者英明神武,軍隊戰鬥力強大,他們會拼命的向周邊擴張疆土,所以版圖面積會非常大。

不過由於中原王朝長期以小農經濟作為經濟基礎,在不適合耕種的西域、蒙古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等地區,無法進行長期有效統治的中原王朝,不得不實施羈縻統治的方式。即任命當地的少數民族首領,作為中原王朝的統治代表。

這些地區和長城以內的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區不一樣。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羈縻統治區的存在目的不在於為王朝增加土地,而在於減少王朝直接統治區周邊的威脅。而羈縻統治區能夠維持的最根本因素就是中原王朝的國力。當中原王朝,國力強盛時,少數民族攝於中原王朝的天威不敢造次;而一旦王朝由盛轉衰,這些少數民族便會紛紛選擇脫離中原王朝,成為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區周邊的威脅。

明朝初期,除去關內的兩京一十三省外。周邊的努爾幹都司、朵甘都司、烏斯藏都司以及關西七衛等地區,皆為明朝的羈縻統治區。而這些地區因為明朝國力的由盛轉衰而相繼脫離明朝的管控。

所以明朝前期的國土超過了900萬平方公里,而中期以後只剩下關內的兩京一十三省,面積350萬平方公里。

由於明朝前期邊疆地區實施羈縻統治,所以明朝沒有明確的邊界,這是明朝和清朝最大的區別。

清朝前期,統治者同樣進行了猛烈的開疆拓土,將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廣大地區納入了清朝的版圖。

這些地區是蒙古族的勢力範圍,清朝給予蒙古各族相當的自治權,和明朝的羈糜統治非常相似。

但是此時的清朝,有了明確的邊界,原因就在於清朝時期沙俄已經在西伯利亞開始了瘋狂的擴張。

所以清朝對蒙古等邊疆地區的征服,成了清朝和沙俄對蒙古地區的爭奪,這和明朝時期王朝的單方面開拓完全不同。

因為清朝前期國力強大,因此在爭奪蒙古的過程中明顯處於上風,所以在取得勝利後,清朝進行了一系列鞏固措施,這就是簽訂一系列邊境條約,例如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1727年簽訂的《恰克圖條約》等

條約的簽訂,不僅使清朝保留了領土擴張的成果,使得清朝在國力衰落時不至於出現明朝這樣領土大範圍收縮的情況。而且也意味著清朝的領土獲得了國際上的承認。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這一條約確立了國家主權平等,領土主權等原則,為近代國際法奠定了基礎。

這意味著從1648年以後,所有國家開拓的領土以及簽訂的條約,都有了國際上的法理基礎。

而清朝的開疆拓土,基本處於1648年之後,這意味著清朝統治的區域成為國際公認的統治事實。因為當時的清朝是中國的唯一政府,因此在國際上中國的版圖就是清朝的統治範圍。

當1911年辛亥革命時,雖然南方多省已經宣佈獨立,蒙古也在沙俄的煽動下瘋狂分裂,但並未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這意味著南方諸省和蒙古在國際上仍然屬於清政府,也就是屬於中國。

因為清朝已經參與到近代的國際體系中,所以清朝的領土當然也獲得了國際的承認。那些拿清朝末期只剩下紫禁城大小的面積和明朝僅剩的350萬平方公里做比較,是典型的強詞奪理。

而因為清朝的領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承認。其政權交接時,中華民國的領土也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到建國後,這種領土的法理基礎仍然存在。

此時從清朝到民國,再到建國後,中國的國家主權一直都在,不同的是各屆政府的輪換。這和清朝之前的王朝更迭,又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正因為概念不同,所以清朝之前的王朝更迭,不存在領土繼承的說法,因為每一個新王朝建立時都是對前朝完全的顛覆,在領土上是一個完整的開疆拓土過程,畢竟沒有強烈的武力征服,王朝故地不會承認新政權的合法性。

所以說明朝留給後人350萬平方公里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最後說一下,之所以說清朝奠定了今日的版圖,而不是明朝,是因為清朝在明朝之後,距今時間更近,因此領土不可能隔代繼承。清朝到民國再到建國後,不是王朝的更迭,而是各屆政府的輪換,所以民國不是王朝,清朝疆域到建國後,不是隔代繼承。

萬幸的是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為其少數民族的特質,使得他們對邊疆的治理更加有效而深刻,這使得清朝在開拓了面積廣大的疆域後,還堅持到了近代國際體系的形成之後。雖然清朝後期喪失了大量土地,但是主體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保留,這些國土最終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