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黃金(民間故事)

數百年前,西北涼州,祁連山下。

王柱子十來歲死了爹孃,在村鄰的照顧下長大成人。陳福的爹孃宅心仁厚,對王柱子照顧頗多,因此王柱子便把陳福的爹孃看作自己的爹孃,把陳福看作親兄長。陳家老夫婦過世後,陳福與王柱子互相照應,比親兄弟還要親。

三兩黃金(民間故事)

這一年,陳福託人找了個營生,跟著一個掌櫃的去山裡淘金,並且央求掌櫃的,把王柱子也帶了去。金窩的收成很好,一年下來,陳福和柱子各自從掌櫃的那裡分得成色上好的砂金三兩。柱子信任陳福,把自己的三兩金子也交給陳福保管。陳福想,等到出山以後,用這三兩金子給柱子蓋三間房,自己再幫一點,給柱子娶個媳婦,也算是了結了作為兄長的責任和心願。柱子聽了陳福的想法當然高興啊,他做夢都想有個媳婦呢!

可是誰能想到,柱子真是個薄命的人!一天,柱子下到井下挖沙,突然遇到了井底穿巷,旁邊一個廢棄窩子的積水呼隆隆湧進來,柱子來不及逃出井底,竟然被淹死了!陳福設法把柱子打撈上來,抱著他的屍體痛哭一場,只好就在山下挖了個坑,準備把柱子埋了。柱子臨下葬之前,陳福拿出柱子的那三兩黃金,非要給柱子陪葬,說是他拿命換來的錢,應該讓他帶去。

可是掌櫃的責備陳福道:陳福啊,你這人真是老實得像個傻子!柱子是你的兄弟,如今他走了,這筆錢就該是你的了。況且山裡淘金的啥樣人都有,你若把這些金子陪葬了,不怕引來揭墓賊嗎?

陳福一想,掌櫃的說得有道理,這筆錢是不能陪葬的,否則會讓柱子死後也不得清靜,於是他就把柱子的這三兩金子帶回了家裡。知情人都說:陳福真是好運氣啊,王柱子給他掙下了三兩黃金,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橫財啊!可是他們哪裡知道陳福的心思呢。陳福一向把王柱子看作是自己的親弟弟,如今弟弟遭遇橫禍,他的內心十分悲傷。弟弟留下的這筆錢,本該給他的親人,可是柱子是個孤兒,沒有一個親人,這筆錢該去哪裡呢?就算每年給他燒錢祭奠,這筆錢也是花不完的啊!

應說自家條件也很拮据,這筆錢可以幫大忙的,可是他總覺得花費弟弟拿命換來的錢不是個滋味。妻子對他說:我家的娃娃也快到入學年齡了,正好可以用這筆錢送娃娃去上個私塾學堂,想必他叔叔也是樂意的。可是陳福說:娃娃上學的錢我們再賺吧,柱子的這筆錢還是暫且留著,或許將來能有個辦法還給他。

三兩黃金(民間故事)

就這樣,柱子的三兩金子一直放在陳福家的箱子底,反倒成了陳福的一塊心病。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柱子的孤墳拋在荒山野嶺,想起來也是淒涼啊,不如遷進我家的老墳裡,往後還是一家人。可是就在他有了這個想法的當晚,突然夢見了柱子!

夢裡,柱子對他說:哥啊,我本來想和你好好做一場兄弟,可惜我陽壽已盡,命該如此!那點錢本來就是留給你的,也算我對兄長的一點報答,誰知反倒成了兄長的一塊心病。你也不要給我遷墳了,反正哪裡的黃土都可以埋人,何必為死人費力花錢呢?你若真不想自己花這筆錢,那就替我做個善事吧,我聽說最近正是青黃不接之時,每天有大量饑民湧入涼州城,你就用那些錢去涼州城西門外施粥放舍吧,就算是為我積點陰德,也好讓我早日投胎,只是又要勞煩哥哥了!

陳福從夢裡驚醒,回想夢裡的情形,歷歷在目。柱子託夢給他,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啊!柱子生前就是個善良的人,就連一隻螞蟻都不忍心踩死,若是用他的錢去做善事,不是個很好的出路嗎?自己真是太笨了,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陳福把柱子託夢的事說給妻子,妻子想了想道:這還真是個好辦法!拿這筆錢做了善事最好,免得老是放在家裡,倒是你心頭的一塊病。

次日,陳福夫婦就來到涼州城西門外,用石頭支起了兩口大鍋,熬粥給過路的饑民吃。三兩黃金是可以買不少米糧的,估計足夠施粥三天的。

這一天,從西域路過的絲綢商胡墉來到涼州城西門,看到陳福夫婦施粥的熱鬧場面,又看到饑民碗裡的粥都是稠稠的上好米糧,不由得慨嘆道:看來涼州城真有仁義的富人啊!

這時候,旁邊正在吃粥的一個饑民道:施粥的哪是什麼富人啊,你去看看他們夫婦的穿著就知道了。他們只是因為不忍心花費已故兄弟的錢財,才拿來做善事的,真是難得的大好人啊!

胡墉聞言,大吃一驚道:天下竟然有如此仁義之人!我一定要去拜訪一下他們!

當晚,胡墉請陳福夫婦來到茶樓,好酒好菜招待他們。胡墉對陳福夫婦的義舉大為稱讚,並且提出:自己準備去南方進一批絲綢,正缺個靠得住的得力幫手,希望陳福和他一起去做生意。

陳福喜出望外,他正愁沒個賺錢的路數呢!於是等到第三天施粥完備,三兩金子也超額花完了,陳福便把妻子打發回家,自己跟著胡墉去南方進貨了。

兩月之後,胡墉與陳福進了貨返回涼州,胡墉說:兄弟啊,我看你可真是個又能幹又信義的好人!我準備在涼州城開一個分號,你就做分號的掌櫃吧,賺了錢你我五五分成。再進貨的時候,我和你還是一起南下。

三兩黃金(民間故事)

陳福當然十分高興啊,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涼州城裡的絲綢行掌櫃。他在經營中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生意一天天火爆起來。到了年底,胡墉來到涼州,兩人一結算,除去成本、租費等各項開支,淨賺了上千兩白銀!胡墉大喜,當場分給了陳福五百兩,陳福一下子成了有錢人。

數年以後,陳福已經有數千兩白銀的家產,他在涼州城修了自己的宅子,將妻兒接來,過上了大戶人家的日子。但是數年以來,他一直以胡墉掌櫃的夥計自居,從未多佔一文錢,胡墉對他十分信任。

這一年,胡墉來到涼州,結算分成之後,對陳福道:老弟啊,由於這些年你的幫襯,我比之前賺的錢多了數倍,真是託你的福啊!如今你也能獨當一面了,再說我兒子也長大成人,能夠幫我了,因此我不能再做你的掌櫃了。從今往後,你自立門戶吧,這家分號就算我送給你了。

陳福感動道:若是沒有胡掌櫃提攜,我至今還在土裡刨食呢!胡掌櫃對我的再造之恩,我陳福沒齒難忘!本來我想追隨胡掌櫃一輩子,只是少掌櫃已經成人,我也該騰出來了。至於這家分號,本來是胡掌櫃您的家產,往後還是由少掌櫃來經營吧,我自己再另立個門戶。我也不能和胡掌櫃爭生意,我準備經營瓷器和茶葉。

胡墉感動道:我這輩子能夠結交陳掌櫃這樣的仁義之士,真是三生有幸啊!既然陳掌櫃有此意向,胡某便恭敬不如從命,我要親自幫你把瓷器茶葉行開起來再走。陳掌櫃經營瓷器和茶葉的想法正合我意,這些貨都是要從南方進的,往後你我每次進貨照樣還可以互相幫襯。

自此,陳福自立門戶,很快發展成為涼州最大的瓷器、茶葉商,併成為涼州城數得著的大戶人家。每年青黃不接時節,陳福夫婦都會拿出一筆銀子,親自到涼州城外施粥放舍,老百姓親切地稱他們施放的粥飯為“陳福粥”。

三兩黃金(民間故事)

陳福找了個好日子,把柱子的墳遷到了自家的老墳裡,算是正式把他認作自家人了。就在當晚,陳福又夢見了柱子,柱子對他說:哥啊,由於你施粥放舍,為我積了不少陰德,因此我在陰間也沒有遭罪,如今我已經投胎到長安城一戶書香世家,從此你可以不必為我擔心了!

陳福從此再沒有夢見過柱子,只是每年祭奠之時,還是會想起當年親密無間的兄弟情義。

作者河西醉客,優質故事領域創作者,同時愛好書法、歷史、國學,請朋友們給予關注支持,謝謝!更多精彩原創故事,請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