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為什麼越做越大?

Sunny192321252


發一篇舊作,個人淺見。


每逢談論起媒體,大家都習慣拿流量和平臺說事,然後幾乎不可避免的,要談及微信和“今日頭條”,因為很少有人可以否認,這是當下最主要的兩大平臺(“抖音”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好的自媒體,賺得盆滿缽滿的比比皆是。優質的頭條號認證大號,廣告收入也是賺得飛起。

人紅是非多,平臺也是如此,唱衰微信唱衰“頭條號”的聲音,早已司空見慣,似乎二者之間一定要分個你死我活。但就我看來,目前頭條號的戰火,只燒到了微博,和微信的關係更像是互利共生。

(圖片來自網站yiqingguang 若侵權煩請聯繫後臺刪除 敬謝!)


應該說,微信公眾號在諸多自媒體平臺裡的資歷是最老的,就是因為它的誕生與風行,才真正吹響自媒體高速發展的號角。很多媒體人或非媒體人,投身自媒體的第一站,就是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不僅僅是因為有大量的成功先例可循,更在於微信平臺方便的文字及圖案編輯功能。

就個人經驗而言,微信公眾號的文字及圖片編輯功能是所有自媒體平臺裡面最好用的,而且審核的標準也是最寬鬆的。這倒不是說我要發表一些假新聞騙點擊,而是說,想要寫一些深層次東西,涉及文史政經話題,微信平臺的過審率是最高的。

舉個例子,同樣一篇我筆下的《談談令狐沖》,微信平臺很快發出去了,但在頭條號上就被打回來了,裡面並沒有什麼敏感詞彙。

從操作感來講,頭條號的文字編輯功能很難用,比如沒有段落居中功能;搜狐號、大魚號等也存在排版難的問題,更別提百家號和新浪號,裡面有很多抄襲號。給我的感覺是,這些傳統媒體就連轉型成為自媒體平臺,都還要端著架子,高高在上,相比之下,微信的編輯功能非常友善。

(這樣的數據看上去委實開心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我們比較豆瓣、天涯、微信及其他平臺就會發現,頭條號是最容易誕生爆款文章或視頻的,由於它獨特的推薦機制,會根據讀者的偏好集中推送其喜歡的內容。那麼,就算你作為一個入駐號再寂寂無名,只要內容能刺激眼球,就可以獲得成千上萬次推薦,一篇爆款文章或一段吸睛視頻,被推薦個上百萬次,實在太正常不過。

這種平臺加持,幫助你吸粉的設定,所獲得的成就感是遠勝於微信平臺的,因為後者的吸粉過程堪稱艱難,原始積累階段會消耗你大量的精力,但頭條號上,幾篇文章換大量粉絲並不鮮見。

所以,頭條號最大的優點在於免去了內容製造者們冗長的吸粉過程,能極大滿足用戶的自豪感。但代價是,它給作者的基本報酬極其低廉,幾十萬的點擊收到的補貼也就夠一碗牛肉麵,除非你自己找廣告商帶入。

(有時我會反思 這個時代是不是過分看重娛樂了)


然而,頭條號的短板在於它自身的設定,目前來看,頭條號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平臺,大量的個體內容提供者只被允許提供娛樂性很強的內容,涉及到一些文化政經外交的,會被牢牢打入另冊,很難過審。

這其實也是頭條號高明的地方,嚴肅的內容傳播,全部交由央媒和其他主流媒體複雜,自己只負責轉載,將精力用於培植娛樂性強的內容製造者們,既保護了自己,又拉到了關注。

而且頭條號同樣重視短視頻平臺的搭建,如同它吸引優質的微信公眾號入駐一樣,它也歡迎“抖音”裡的流量大戶入駐,開放微頭條被外界視為與微博分庭抗禮,甚至高價簽約“知乎”高人氣答主入駐。

可以說,頭條號的目標,就是做媒體界的淘寶。它是一個把自媒體平臺後發之勢利用到淋漓盡致的一個平臺。它與微信平臺的較量,更像是一場精與雜的對抗,然而傳媒的經驗告訴我們,娛樂八卦、家長裡短、衣食住行往往才是吸引看客最屢試不爽的工具。

而在背後,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用戶的閱讀偏好,會在頭條、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多家平臺的混戰之下,走向何方。


大蔥侃侃侃


今日頭條正在飛速猛飈!

成立於2012年的今日頭條,自成立以來就在飛速增長。2015年廣告收入16億元左右,去年廣告收入60億元左右,今年的廣告收入會超過150億元,明年的收入目標在300到500億元。頻繁地進行國際化佈局,剛剛以10億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了海外音樂短視頻平臺 Musical.ly。今年年初,今日頭條融資20億美元,估值220億美元,成為不折不扣的巨型獨角獸。和今日頭條的人溝通時,談及他們的發展,他們說,他們的目標不是後面加個“0”,就是增長翻倍。

今日頭條快速發展的秘訣

首先,強大的技術基因。互聯網公司的本質就是技術驅動,無論是國外的谷歌、亞馬遜、Facebook、Twitter,還是國內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今日頭條等,本質上都是技術公司。而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基本經歷了WEB1.0(門戶網站)、WEB2.0(社交技術)、WEB3.0(智能技術)三個時代,第一代的代表是新浪等門戶網站,第二代的代表是微信、微博,而第三代的代表就是今日頭條。第一代、第二代的代表多多少少還有複製、借鑑的影子,而今日頭條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則是完全的獨創,引領了技術發展的新潮流,近些年來,網易、搜狐,甚至連騰訊都開始進行技術變革,對標頭條,即頭條化。

其次,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巨大紅利期。隨著3G技術尤其是4G技術的商用,我國大量的用不起網絡的人群開始通過智能手機上網,如農民、四五線城市的普通員工等,一夜之間,移動互聯網用戶成井噴式發展,今日頭條充分利用該機遇,為這些用戶提供了通俗、接地氣的信息服務,自然收穫了大量的移動用戶。

第三,抓住了自媒體紅利。隨著技術的快速成熟已經傳統媒體的快速衰落,大量的有能力的人才開始投入自媒體創業,自媒體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而今日頭條敏銳地抓住了該機遇,自媒體為頭條提供了充足、豐富、多元的信息產品,不同層次的人都可以找到相關的內容。

第四,抓住了短視頻紅利。目前,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音視頻正在快速迭代圖文,音視頻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頭條大力發展短視頻業務,目前的短視頻佈局有抖音、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目前又收購了Musical.ly,可以說很好地佔據了短視頻紅利。

第五,超一流的創業團隊。創始人張一鳴低調、樸素,雖然身家已經很高,但是其衣著一直相對樸素,基本是優衣庫水平,每月花銷不到3000元,但是其對於引進技術牛人,卻會一擲千金,年薪可以給上數百萬美元級別。張一鳴不僅高度重視技術,對趨勢有很好的把握,尤其是不站BAT的隊,也許在他心中,總有一天,頭條會成為一個不亞於BAT的超巨頭!

張一鳴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我覺得奮鬥的目標不是為賺錢和享樂,雖然經濟回報也很重要。我對奢侈品、手錶、汽車、菸酒都沒愛好。支撐我的是自我實現,希望有更多的創造體驗,更豐富的人生經歷,希望遇到更多優秀的人。”也許這才是頭條成功的真正秘訣!


全中看傳媒


前段時間今日頭條張一鳴和騰訊的pony槓上了。

張一鳴用感慨的口氣說了一句“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

問題來了,身家5000億美元的騰訊竟然和今日頭條開撕,可見頭條的影響力已經被騰訊認可,並開始打起了“保衛戰”。

今日頭條旗下有六大產品,分別是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抖音、內涵段子。

我們以其中一款非常受年輕人歡迎的“抖音”為例:
抖音是2016年9月份上線的,是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

以下是抖音設備數的變化:

2018年第一季度,抖音成為了全球下載次數最高的iPhone app,全球哦!

一季度下載量是4580萬!!!超越Facebook、Youtube及Instagram等。

也正因為如此,微信才會封殺抖音,並斥資30億要打造小視頻與頭條抗衡。

為何今日頭條能越做越大呢?

第一,戰略定位和方向準確、明晰

以抖音為例,它很好地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

  • 年輕人喜歡個性化的凸顯,有一個平臺去展示自我,獲得關注與認可;

  • 智能手機的功能大家都懂得,各種P圖、美化……

  • 現代化快節奏下,人們需要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娛樂、打發時光。


在快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社交是用戶更為青睞的社交形式。

所以,抖音迅速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抖音團隊曾表示:“85%的抖音用戶在24歲以下,主力達人和用戶基本都是95後,甚至是00後。”

中老年人呢,有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啊。

比如,我媽,不喜歡玩抖音,但是經常看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以前的手機幾乎就是打電話的工具,現在,她們也還是變成“網癮老年”了。

戰略和方向這個問題,肯定創始人是關鍵。

張一鳴早在酷訊的時候就積累了紮實的搜索你了,後來自己自主創業—九九房,一家房產搜索類應用,後來又從PC互聯網轉移到了移動互聯網。

從中可以窺見他具備了優秀創業者的要素:專注、堅韌、靈活、創新……

第二,核心算法優勢

今日頭條藉助其核心算法優勢,他會根據用戶關注和喜愛的內容來推送相關的內容

這種個性化的技術通過把內容按標籤顆粒化,再用這些顆粒描繪出用戶,瞭解用戶需求和喜好,然後有了精準的用戶畫像就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了,讓你有一種感覺,“確認過眼神,真的是對的人”。讓你有一種感覺,“確認過眼神,真的是對的人”。

而這一算法對於即便是草根的內容創作者來講也有幾率產出爆文並獲取可觀收益,這是吸引內容創作者入駐的關鍵,也是今日頭條與微信相對封閉的內容生態系統的最大差異。

抖音也好,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也罷,包括它旗下的悟空問答,都採用了這一核心算法,讓你獲得源源不斷的喜歡的內容,不知不覺就“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第三,團隊與運營功不可沒

有了好的方向和技術,接下來還是需要依賴人去執行,這方面團隊與運營就必不可少了。

這方面我只能依賴於我個人接觸到的團隊成員來做初步判斷了。

以悟空問答和知乎為例吧,畢竟這兩個產品也算是競品,很相似。

早期的知乎以深度“乾貨”文章為主,獲得了大量用戶的喜愛和好評,時至今日,知乎依然是中文互聯網最大也最優質的問答社區,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從團隊和運營的角度來看,悟空問答恐怕比知乎做得還好些。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在知乎上有問題需要與小管家或者live團隊溝通的時候,人家的反應是——根本沒有反應,不甩你!其實,很多知乎大v都在吐槽這一點。相反,悟空問答這邊,我只是在某個問題下(如何看待悟空問答簽約知乎大v)表示對這種很理解與認可,如果他們找到我,我也會簽約,然後他們就真的找上門來了。

然後既給錢(雖然不多),同時還給推送、能漲粉,自然就願意了,有問題的時候一般也能得到他們運營團隊的快速響應與反饋。

可能的風險:

就我個人觀點,今日頭條的可能風險恐怕都不是競爭對手或是騰訊的封殺,而是來源於產品本身。

  • 第一,成也蕭何敗蕭何:它家的內容推薦機制有助於獲得用戶的喜愛,甚至讓用戶“沉迷”,前期有利於獲得客戶,後期則同樣可能使得我們的信息同質化或趨於封閉,主動卸載來防止沉迷。

  • 第二,國家監管和法律政策風險。很多人為了吸引眼球,故意以一些聳人聽聞的內容來吸睛,暴力、反動、色情、低俗……嚴重的甚至觸犯法律紅線和政策底線,招來毀滅性打擊。

當然,這些問題他們應該比我們要清楚,肯定也還是想方設法去處理吧。

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


馮起升


「今日頭條」目前已經突破 4 億用戶,由張一鳴創立於 2012 年,是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款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通過算法為用戶智能推薦信息,提供連接人與信息的服務的產品,那麼今日頭條為什麼越做越大呢?

1、清晰的戰略規劃。成立至今不到 6 年的時間裡,今日頭條的戰略規劃非常清晰,抓住這個時代信息流和短視頻的風口,以智能算法推薦引擎為核心,並以此逐漸衍生出一系列的娛樂產品。頭條系前面靠「內涵段子」這款產品起家,並逐漸在「今日頭條」這款 APP 中分離出來了悟空問答、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幾款非常熱門的產品,後又「抖音」出抖音這款爆紅的短視頻產品,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也不斷的收購在娛樂領域非常有潛力的產品。

2、以留住用戶時間為核心。今日頭條所生產的全部內容都是以留住用戶時間為核心,起初通過所生產的低俗內容吸引用戶,而用戶被今日頭條的內容吸引後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久而久之,自然而然沉迷上今日頭條,大部分時間自然停留在了頭條,今日頭條的重度用戶想必都有所體會。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前段時間如火如荼的「頭騰大戰」,騰訊就是因為用戶停留在頭條系產品的時間大量增加,停留在微信上的時間減少,才有所忌憚。

3、清晰的商業模式。今日頭條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清楚,在用戶量不管增加的情況下,以賣廣告和電商引流來盈利。因為醫療廣告的緣故,今日頭條今年多次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甚至下線整改,可能很多人也都知道,頭條甚至在一二線城市不同地區分發醫療廣告最近也為很多人所詬病。

綜上所述,我認為清晰地戰略規劃、以留住用戶時間為核心、清晰的商業模式這 3 個原因是今日頭條可以越做越大的主要因素。


stormzhang


崔永元這兩天開通了今日頭條的賬號,粉絲在短時間內呈指數級增長,一片群青雀躍。這確實是今日頭條的一個厲害之處:分發做得最準。

這也源於頭條的算法,在自媒體剛開始時期,騰訊網易新浪搜狐四大門戶網站,對於自媒體是有些不屑的,已經確立的門戶格局看似還是牢不可破。

當頭條迅速崛起,吸引大量用戶之後,四大門戶才開始覺醒,陸續做起自媒體,做算法推送,但幾家門戶相繼圍剿頭條,別說沒有圍剿成功,還在這場自媒體爭奪戰中徹底失敗,搜狐已經奄奄一息,新浪也是半死不活,騰訊和網易的門戶部分本就不是他們最強的地方。

頭條除了算法厲害,能夠精準找到用戶,滿足信息中的人的需求之外,頭條的產品做得也比較好,無論是問答,頭條號,微頭條,還是抖音,西瓜視頻等,今日頭條已經形成了很好的產品矩陣,未來一段時間還會繼續蠶食傳統網站的地盤。

你覺得今日頭條的推送方式如何?你一天看多長時間頭條?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說說個人看法,或對或錯。

我覺得頭條的做大,有幾個主要原因。

1.智能推薦

頭條基於技術手段,將信息進行整理,分類,標記。同時對用戶的喜好,習慣進行追蹤分析。然後把信息推送給正在尋找的人。這點上比上代傳統資訊閱讀方式先進。更加智能化,更加精細化,更加人性化。你喜歡的信息會被大量持續推送到你面前,而其它信息則慢慢消失。這種方式節省了大家去搜索信息的時間和精力。讓人覺得系統似乎“很懂”他。也正是因為這種懂你的方式,讓人如同吸食鴉片一般,不停地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這上面耗的時間越來越多。如今已很多用戶表示對頭條有癮。

2.流量聚合

在上述的基礎上,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在網絡裡,人在哪裡,流量就在哪裡。對於用戶,要麼吸引過來,要麼就過去追用戶。頭條的平臺上聚集了大量的用戶,讓一些新聞媒體不得不轉移資訊的投放地,於是紛紛在頭條上開通頭條號。隨後大量的名人,政府組織進駐。如此良性循環下去,使大量的流量再次被吸引到頭條上,真正實現了流量聚合。這點逐步成為頭條強大的資源和優勢。對於用戶,如果能在頭條一個地方讀到新聞又何必去各大新聞網站麻煩一趟。現在流量大已成為頭條的一個顯著標籤。

3.產品多樣

雖然起初做資訊推送,但頭條並沒有僅限於文字,在圖片,視頻上發力,於是,你看到了很多美女圖片,電影裡被截取的精彩片段。視頻要比單純的文字表達更具象生動。短視頻又是頭條一大內容源和吸引源。再加上後來的短視頻,微視頻,問答,微頭條,直播。使得產品不再單一,更加豐富。就平臺而言則更加穩定。緊緊抓住內容表達的幾種形式,對用戶的粘性更加強大。

4.大平臺化

借信息的智能推薦和黏住的大量用戶,頭條逐步變成大平臺。目前是中型平臺,剛有大平臺的雛形。這裡有信息的生產者,有信息的消費者。有普通讀者,有名人,有自媒體,有政府組織。不知道頭條的未來向哪發展,如何定位。我到希望未來定位於大平臺,往社交方向發展。做中國的FB。做現實社交的網上大投射。只要平臺在,有用戶,就會在此基礎上嫁接其它東西,現在頭條上註冊很方面,評論很自由,閱讀量高。表現活躍。未來藉助內容實現陌生用戶的社交將是個大方向。頭條在這點上的優勢是有內容,有用戶,平臺,開放。

5.推自媒體

以內容做切入點,吸引用戶。為避免用戶的疲倦,需要不斷輸出新的內容,然而這點是很多網站平臺的痛點。因為實際上你沒有那麼多持續內容的輸出。你可以看看知名的視頻網站,除了首頁上內容有更新,其它的還有多少新內容。因此大平臺創造一種機制,一種遊戲規則,平臺,內容原創者,收益,分成。於是有了自媒體。目前自媒體在頭條上的發展蒸蒸日上,同時頭條也是自媒體爭奪戰中的佼佼者。這點上的成功給頭條的發展又做了一級推動力。

頭條的做大,總體來說是符合未來的趨勢。比現在的傳統新聞資訊閱讀方式更加先進。在這點上幾乎沒有競爭對手。未來頭條的發展前景在理論上是光明的,但是現實中的發展究竟會怎樣,未知。同時頭條未必進化完美,自身存在一些弊病。未來依然有可能被比他進化更先進的打敗。


海上閃爍的燈塔




第22條褲衩


開放和互動,還有共享。是頭條的優勢。現在頭條互相關注之後還可以聊天了,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將來搞不好會取代QQ甚至微信。以後的互聯網誰給網民的體驗好,誰讓網民得到認同,誰就走的遠,因為網民越來越成熟自信,有見識了。那些變向收費和強加廣告的,就是自覺墳墓。好多視頻播放器和QQ空間,QQ新聞就是最大例子。百度也有點目光短淺,失去民心,一個互聯網公司的基礎就沒了,想要在發展壯大很難的。當沒得選的時候,有一部分人還會翻牆的。


頭條還有一點很親民,頭條讓利於民,很多人在頭條賺到錢了。請問玩十幾年QQ,一分沒賺到,這就尷尬了。


生活的蛋


今日頭條為什麼越做越大呢,我們來認真分析下:

一、技術上創新

今日頭條採用了一種創新的做法:算法推薦,它利用大數據、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最新技術推薦人們感興趣的、貼合個人需求的、個性化的信息,為人們提供人與信息交流的新型服務。

它降低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門檻,讓“知識普惠”從口號變成了現實。

二、內容上,趣味性、個性化

今日頭條根據每個用戶的興趣、位置等多個維度進行個性化推薦,推薦離用戶最近的、個人最感興趣、對自己最有價值的話題。

今日頭條本身並不生產新聞,只做新聞的搬運工。一方面從各大媒體中獲得新聞,同時搭建平臺,吸引用戶創作內容。可以看到,今日頭條的推薦文章很大一部分來自訂閱的頭條號。用戶申請入駐頭條號後就能自己生產內容,並有機會在今日頭條APP裡被推送。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產生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平臺與個人合作,實現雙贏。

而現在,今日頭條不光輸出狹義上的新聞,它還包括:視頻、音樂、電影、遊戲、購物等資訊,產品日趨豐富。

產品有:頭條新聞、悟空問答、火山直播、西瓜視頻、頭條號、微頭條等等,充分抓住了互聯網+的概念。

三、運營上,走群眾化路線,調動大眾參與的積極性

今日頭條走群眾化路線,把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

它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無論是“點贊”、“評論”、“關注”,還是創作,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每個人都有存在感、參與感和收穫感;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的製作者和分享者;任何人可以“粉絲”任何人,降低了明星、名人與平民大眾之間的距離,這點有劃時代的意義。

不光是個人,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組織、企事業單位、公司、社會團體(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新華網、平安北京、財經日報)等等社會群體都陸陸續續入駐到了微頭條和頭條號等產品裡邊來。極大地豐富了參與度。

四、各大媒體和競爭對手的競相曝光和版權爭議,這在短短几年極大提高了今日頭條的知名度。

綜合以上來看,今日頭條是充分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採用互聯網思維,利用好了先進的創新的技術手段,抓住了觀眾的興趣、走群眾化的路線,踩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可以說它符合群眾、符合時代特徵,也抓住了技術變更,贏得了市場和用戶。

因而今日頭條現在越做越大。


官龍飛燕蔣建華


因為真實、接地氣!大眾化!

微博封崔永元直播,崔永元能夠在今日頭條直播,揭露某些人醜惡的嘴臉,就憑這一點,頭條不火,天理難容!

最近崔永元入駐今日頭條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微博封殺崔永元,而今日頭條卻能夠接納崔永元,可見頭條不畏強權,不畏邪惡!

崔永元早前曾在微博提到過非常討厭今日頭條旗下的悟空問答等平臺,因為網友可以隨便提問,很多個人隱私被揭露!而且虛假信息很多!

其實假信息多主要還是因為今日頭條大部分信息都是自媒體團隊和個人發佈,真實性有待考證,而作為一個即時性新聞平臺,今日頭條沒有大量精力去考察真實性!

但是也從另一方面反應出頭條是大眾平臺,所有人都可以發佈信息,沒有學歷、年齡等要求!

今日頭條內容大眾化,分類多,可以看抖音、看段子、看直播,內容豐富,符合大眾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