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案”爆發 阿里、京東等一線互聯網企業颳起反腐風暴

阿里、58集團、美團……多家一線互聯網企業相繼有高管、員工涉腐被查

金羊網記者 林曦 周哲

去年還風光無限的共享單車“領騎者”ofo,最近被爆出揮霍、貪汙,頹勢盡現。美團點評、58集團、京東集團等眾多一線互聯網企業更是“自曝家醜”,對公司涉腐的高管和員工“痛下重拳”。

12月4日,阿里巴巴集團確認,阿里大文娛原輪值總裁、大優酷事業群原總裁楊偉東因經濟問題被警方調查,該消息將這波互聯網企業反腐帶入高潮。對於楊偉東接受調查的詳細原因,阿里方面稱,一切信息以警方公佈為準。

連番出現的自查事件,並不是偶然。這些“自查案”為何至今齊齊爆發?互聯網公司的腐敗又來自哪裡?“自曝家醜”對相關公司有何影響?企業貪腐事件會否影響消費者?

反腐:

楊偉東涉案或過億元

有消息稱,阿里楊偉東此次涉嫌貪腐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優酷於2018年推出的“這!就是”系列綜藝,主要是關於綜藝項目的收支問題。涉案金額可能超過1億元。此前,《這!就是街舞》投資高達3億元,節目招商金額近6億,創造了當時廣告費的最高紀錄。不過,阿里對此未予證實。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優酷所屬的數字媒體和娛樂板塊營業收入為59.4億元,同比增長24%,虧損達到48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33.8億元,這也是阿里體系中虧損最大的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東窗事發的焦點《這!就是街舞》中的出品方之一——北京巨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其創辦者為胡海泉、陳羽凡。而楊偉東也曾持有過該公司的股份。巧合的是,就在楊偉東落馬的同一天,陳羽凡被警方責令社區戒毒三年。

探因:

企業野蠻生長的陣痛

員工貪腐問題,眾多一線互聯網企業都曾遭遇過,並且也鐵腕治理過。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2017年發佈的一份《近年互聯網公司涉腐反腐案件榜單》顯示,2010年開始,互聯網行業反腐事件共29起,其中包括京東8起,阿里巴巴與百度均6起,騰訊3起,易果生鮮、去哪兒網、樂視、合一、360集團為1起。

而在楊偉東被查前一天,美團點評“重案六組”稱,2018年2月至今,已調查違紀類刑事案件29起,將89人移送公安機關;11月19日,58集團合規監察部在內部郵件也發出通報,渠道事業部原高級副總裁宋波、渠道事業部原總監郭東等人,涉嫌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代理商財物,數額巨大;今年8月,京東發佈集團反腐敗公告,內部16人因腐敗事件被辭退或被刑拘。

一時間,互聯網反腐風潮驟起,讓人不禁疑惑,互聯網企業腐敗因何頻發?

“這跟整個大環境有關。”艾媒諮詢CEO張毅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行業已告別大把“燒錢”的階段,在現今環境下,很多公司會對內部的採購、營銷等環節進行自查,如果有“蛀蟲”鋌而走險,這些事情就會暴露。

“創始團隊可能會拿到比較高的股權激勵,但是隨著公司的壯大,後來的人越來越多,一些職業經理人雖然也是高管,但不一定能拿到比較高的報酬,可能有人就會鋌而走險了。”一位互聯網從業者表示,由於互聯網企業高管普遍年輕化,運營管理經驗和社會責任尚不足,“相比於傳統行業相對固化的體制和流程,互聯網公司業務發展迅速,貪腐犯罪的利益輸送方式多樣化,也使得對其貪腐問題的整治相對困難”。

更重要的是,由於互聯網公司成長快,跑馬圈地、野蠻生長,甚至創造“一夜暴富”的神話,在相關位置上的人員就會掌握特殊的權力,容易導致腐敗的滋生。

比如在共享單車市場,有報道稱部分公司通過單車製造商吃回扣,每輛車可過手數百元,單車投放中高價外包,比自身運營成本更是多出30%-50%;又如在外賣行業,有員工勾結外部商家和刷單團隊,虛構交易,騙取公司補貼;在電商領域,員工內部腐敗事件則涉及收受供應商賄賂、職務侵佔、索要供應商禮品、接受供應商宴請等等。

影響:

剎住隱形成本轉嫁消費者

廣州金鵬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冰峰表示,從目前集中暴露的案件來看,互聯網公司貪腐的涉案人員大多涉嫌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俗稱商業賄賂罪)和職務侵佔罪等。而互聯網企業採購可能涉及千萬元乃至上億元,如果有人營私舞弊,“這些隱形成本可能在無形中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原本商品的正規價格有可能會被提高,或者是消費者應當享受到的優惠卻進了個人腰包”。

孫冰峰表示,短期來看,互聯網公司這種“自曝家醜”的行為,可能會使外界對其公司管理機制產生疑慮,但從長遠來看,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互聯網公司只有採取“刮骨療傷”、對貪腐“零容忍”,才有可能完善公司治理,淨化自身體制。

孫冰峰分析指出,根據《公司法》,公司是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存在的,公司的利益也是獨立的,公司的利益並不等同於創立人的利益,也不等於大股東的利益,尤其是公司上市之後,還代表了每個股東的利益。“公司財產不能隨便挪用,未經許可,隨意挪用資金可能會構成犯罪。”換言之,即便是大股東、甚至公司的總經理,侵犯了公司的利益,也可能構成犯罪。

因此,互聯網公司需要引入內審、監察機制,並與外部刑事風控律師相結合,“這能有效抑制公司內部的貪腐乃至犯罪行為增長”。

“做一個長效機制,要專門設置一批人和特定崗位,負責風險合規和風險控制,從法律的要求上來看,公司的崗位決策會遇到的風險,以及辦公機制有沒有疏漏,財務流程是否完備等等問題,“目前很多互聯網公司還沒有設置這樣的內審監察部門,其實公司內部也需要‘紀檢’機構,才能做到明察秋毫”。

據悉,2012年,阿里成立專司腐敗調查、預防及合規管理的廉正合規部,與各業務線以及內審、內控部門都保持充分的獨立;百度設立職業道德建設部負責規範員工行為、強化價值觀建設等工作。部分企業甚至聯合組建了“反腐聯盟”,將有過腐敗史的人員進行全行業拉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