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每當有新能源車上市,總會標榜一句“充電**分鐘 續航**公里”,洗腦程度堪比某手機牌子的廣告語“充電5分鐘 通話2小時”。

先不討論這句廣告語的嚴謹性,但從目前快充標準來看,基本是30分鐘為遵守線,在這階段充滿80%為生死線,面對目前在售的純電車,能在這範圍內的純電車型已算是名列前茅,好比北汽EU5、比亞迪秦Pro EV、奧迪e-tron等車型,他們除了充電快以外,續航表現也並不顯弱,更是同級別中的佼佼者。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過實話說倘若拼續航不如拼“充電速度”,同樣續航為400km的車型,可是充電速度不一樣印象分必然降幾個Level,就單純拿江淮iEV4和北汽EU5兩款車型,續航方面後者更強大,同樣在快充表現上,充滿80%前者為1小時後者為30分鐘,距離相差甚遠,萬一趕著外出解決事情,突然發現電量不足還得等上1小時,這過程簡直是抓狂到極致,如果iEV4做到續航200km十分鐘充滿80%,這樣或許相對還有賣點可言,起碼足以滿足上下班代步,可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快充要多快速度才算“標準”?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快充要多快才是標準呢?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讓消費者摳破了腦瓜子,讓廠商吹破了牛皮,國家針對這塊並沒有硬性政策,因此就是孫猴子沒了緊箍咒能夠大鬧天宮,各大廠商在推廣產品時大肆宣傳,續航可以虛高,充電可虛短,到手後消費者就成了白鼠,針對這個問題,只能說目前市面流通的產品中,充滿80%為30分鐘,續航400km,電池容量起碼40-60Kwh才能算表現優異,當然,價格也會超出大家的預想。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過在充電倍率上,國家針對純電客車還是做了標準。上圖紅線標記中,清晰的告知電池充放電快慢的一個標準,總體而言就是100Ah電池用20A電流放電, 其放電倍率為20/100=0.2C;100Ah的電池用10A的電流放電,放電倍率為0.1c。(C數值表示電池充放電,電流越大速度越快),而目前大家所表示的“30分鐘充電80%”,一小時則為160%也是電動車快充入門級標準,按照標準充電倍率參考值160%/100%C=1.6c,而若想在15分鐘內實現80%,則充電倍率就為3.2C。

3.2C這個範圍值已經是高水準了!能花15分鐘完成80%的電,基本和燃油車排隊加油差不了多少,據說保時捷Taycan就能做到15分鐘充滿80%,續航在400公里,相當說深圳到廣州往返沒有任何問題。

影響充電速度的因素是什麼?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咱們先回憶一下充電需要什麼裝備?第一電池,其次充電器,再來就是各級充電設備和配電網,三大基礎部件缺一不可。

我們就來聊聊最重要的供應裝置充電設備和配電網。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能不能支持快充,簡單來說,也就是充電樁所輸出的功率越大,電池容量就會約越小,充電時間自然越短。打個比方,你要將水桶灌滿,越大的水管水桶灌滿的速度就越快,耗時也就越短。因此大家就會希望自己的容量變大,同時充電功率也要成倍提升,不過這種想法是否現實呢?就拿業界領先的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的充電設備為例。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斯拉超級充電樁功率為120kW,Model S P100D充滿100kW大概需要1小時左右,如果要求30分鐘充滿80%,也就是1.6C倍率,那麼充電功率就要達到320kW,遠高於充電樁所提供的充電功率,也就是說這要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對於長續航的車型而言。

那為什麼特斯拉無法滿足大功率快充樁?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要知道光是120kW對於配電網已是高標準。好比家用微波爐最大功率也就1kW,正常家庭電錶最大負載在6-10kW左右,因此一輛特斯拉滿載工作相當於十幾個普通家庭的用電,以及打開了1200個微波爐,這樣的話配電網必然要配置上一個10kV的變壓器,嗯......配電網的資源是有限的,指不定為了這個10kV變壓器還得整頓整個區域的線路,所以國家乾脆直接出政策,不允許用民用電網中加裝大功率充電站,也正因為如此,小區無法建造大功率快充樁,更別要高達320kW的快充樁。

不趕時間交流電慢充也是“造孽”

大家都知道家用電為220V,插座的充電效率也就是220Vx10a=2200W=2.2kW,根據上面的比照,也就是相當於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的1/55,至於要充多久可想而知。

要如何做到“充電5分鐘 續航500公里”?

“充電5分鐘,續航500km”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

通過上訴而言,想要做到“充電5分鐘 續航500公里”說難不難說易不易,主要就是需要國家電網能夠提供充足的電,研究出超高安全性的高電流充電,以及電動車降低成本和技術提高的支持,所以從多方面因素考量,不是不可能只是這個時間比想象中來的更慢。

最後總結下以上因素,第一就是能承受更大充電效率的電池, 第二就是電網要提供足夠的電,跟上快充速度發展,第三就是能降低成本將技術量產化的企業支持,種種因素來看這一切仍然是一條遙遠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