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每当有新能源车上市,总会标榜一句“充电**分钟 续航**公里”,洗脑程度堪比某手机牌子的广告语“充电5分钟 通话2小时”。

先不讨论这句广告语的严谨性,但从目前快充标准来看,基本是30分钟为遵守线,在这阶段充满80%为生死线,面对目前在售的纯电车,能在这范围内的纯电车型已算是名列前茅,好比北汽EU5、比亚迪秦Pro EV、奥迪e-tron等车型,他们除了充电快以外,续航表现也并不显弱,更是同级别中的佼佼者。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过实话说倘若拼续航不如拼“充电速度”,同样续航为400km的车型,可是充电速度不一样印象分必然降几个Level,就单纯拿江淮iEV4和北汽EU5两款车型,续航方面后者更强大,同样在快充表现上,充满80%前者为1小时后者为30分钟,距离相差甚远,万一赶着外出解决事情,突然发现电量不足还得等上1小时,这过程简直是抓狂到极致,如果iEV4做到续航200km十分钟充满80%,这样或许相对还有卖点可言,起码足以满足上下班代步,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快充要多快速度才算“标准”?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那么快充要多快才是标准呢?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让消费者抠破了脑瓜子,让厂商吹破了牛皮,国家针对这块并没有硬性政策,因此就是孙猴子没了紧箍咒能够大闹天宫,各大厂商在推广产品时大肆宣传,续航可以虚高,充电可虚短,到手后消费者就成了白鼠,针对这个问题,只能说目前市面流通的产品中,充满80%为30分钟,续航400km,电池容量起码40-60Kwh才能算表现优异,当然,价格也会超出大家的预想。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过在充电倍率上,国家针对纯电客车还是做了标准。上图红线标记中,清晰的告知电池充放电快慢的一个标准,总体而言就是100Ah电池用20A电流放电, 其放电倍率为20/100=0.2C;100Ah的电池用10A的电流放电,放电倍率为0.1c。(C数值表示电池充放电,电流越大速度越快),而目前大家所表示的“30分钟充电80%”,一小时则为160%也是电动车快充入门级标准,按照标准充电倍率参考值160%/100%C=1.6c,而若想在15分钟内实现80%,则充电倍率就为3.2C。

3.2C这个范围值已经是高水准了!能花15分钟完成80%的电,基本和燃油车排队加油差不了多少,据说保时捷Taycan就能做到15分钟充满80%,续航在400公里,相当说深圳到广州往返没有任何问题。

影响充电速度的因素是什么?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咱们先回忆一下充电需要什么装备?第一电池,其次充电器,再来就是各级充电设备和配电网,三大基础部件缺一不可。

我们就来聊聊最重要的供应装置充电设备和配电网。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不能支持快充,简单来说,也就是充电桩所输出的功率越大,电池容量就会约越小,充电时间自然越短。打个比方,你要将水桶灌满,越大的水管水桶灌满的速度就越快,耗时也就越短。因此大家就会希望自己的容量变大,同时充电功率也要成倍提升,不过这种想法是否现实呢?就拿业界领先的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充电设备为例。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功率为120kW,Model S P100D充满100kW大概需要1小时左右,如果要求30分钟充满80%,也就是1.6C倍率,那么充电功率就要达到320kW,远高于充电桩所提供的充电功率,也就是说这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对于长续航的车型而言。

那为什么特斯拉无法满足大功率快充桩?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要知道光是120kW对于配电网已是高标准。好比家用微波炉最大功率也就1kW,正常家庭电表最大负载在6-10kW左右,因此一辆特斯拉满载工作相当于十几个普通家庭的用电,以及打开了1200个微波炉,这样的话配电网必然要配置上一个10kV的变压器,嗯......配电网的资源是有限的,指不定为了这个10kV变压器还得整顿整个区域的线路,所以国家干脆直接出政策,不允许用民用电网中加装大功率充电站,也正因为如此,小区无法建造大功率快充桩,更别要高达320kW的快充桩。

不赶时间交流电慢充也是“造孽”

大家都知道家用电为220V,插座的充电效率也就是220Vx10a=2200W=2.2kW,根据上面的比照,也就是相当于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1/55,至于要充多久可想而知。

要如何做到“充电5分钟 续航500公里”?

“充电5分钟,续航500km”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通过上诉而言,想要做到“充电5分钟 续航500公里”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主要就是需要国家电网能够提供充足的电,研究出超高安全性的高电流充电,以及电动车降低成本和技术提高的支持,所以从多方面因素考量,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个时间比想象中来的更慢。

最后总结下以上因素,第一就是能承受更大充电效率的电池, 第二就是电网要提供足够的电,跟上快充速度发展,第三就是能降低成本将技术量产化的企业支持,种种因素来看这一切仍然是一条遥远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