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非機動車管理,台州快遞電動三輪車有了合法身份

按非機動車管理,台州快遞電動三輪車有了合法身份

本報記者顏 靜

穿梭於大街小巷,電動三輪車是快遞員的出行標配。作為目前我市城市快件投遞的主要工具,以其靈活方便、載重量大、費用低廉等優勢,為市民帶來便捷、高效的快遞服務。

但在實際作業過程中,我市不少快遞電動三輪車遭遇了無法上牌、無法辦理保險、被交警部門查扣等突出問題,已嚴重影響投遞作業的正常運行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消除投遞末端梗阻瓶頸迫在眉睫。

日前,市郵政管理局聯合市公安局、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出臺了《台州市快遞電動三輪車安全運行管理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快遞電動三輪車由此迎來“合法身份”。

身份“不合法”,快遞電動三輪車處境尷尬

記者瞭解到,目前,快遞行業用於末端“最後一公里”配送工具分為三類,分別是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和汽車。

電動三輪車是以蓄電池為動力,電機為驅動的三輪運輸工具。由於機動靈活、維護簡單、價格低廉、適用性強,使得電動三輪車成為快遞行業在城區配送的最理想交通工具。其貨物安全性也較電動自行車更有保障,目前被各地快遞企業普遍使用。

據統計,我市一個快遞員每天派送的快件量為80至100件,再加上攬收的快件,投遞車輛的載重應該是150公斤左右,而三輪車的載荷是250公斤以下,70%以上快遞公司完成城區“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任務時選用的都是電動三輪車。

目前,我市快遞行業有8462輛快遞電動三輪車在用,使用量大、分佈廣,在實際運行中也遭遇了不少問題。

“長期以來,沒有合法身份使得電動三輪車處境非常尷尬。”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經市快遞行業協會與保險機構溝通,電動三輪車已可以在我市參加保險,但由於無法律依據,仍無法上牌合法運行。

與此同時,大多數從事快遞派送任務的派送員駕駛三輪車時,也無法取得相應資質的駕駛證,其所駕駛的三輪車也沒有任何行駛證件和牌照。因此,快遞服務電動三輪車被交警部門扣車、罰款已成常態。

此外,對於快遞電動三輪車,國家沒有一個統一的生產標準。電動三輪車車輛型號、規格來源複雜,既有符合生產標準的,又有許多來源不明的小作坊改裝,改裝加裝不規範、不統一。加上不少快遞車輛駕駛人員交通法規意識差,隨意變道、掉頭,亂停靠行為常有出現,也給快遞電動三輪車的管理帶來不便。

按非機動車管理,快遞電動三輪車有規可依

在此背景下,《台州市快遞電動三輪車安全運行管理實施意見》應運而生。 《意見》明確,對於從事快遞運輸、收件、派件服務的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將根據“尊重實際、規範管理、促進發展”總體思路,按非機動車進行管理。

具體而言,《意見》統一了快遞電動三輪車的尺寸、外觀、車牌、時速、電壓燈光等標準,務求安全、規範,並要求自《意見》公佈實施之日起6個月內,各快遞企業按標準完成城區範圍內快遞電動三輪車整改規範、淘汰升級工作;1年內完成所有快遞電動三輪車整改規範、淘汰升級工作,新採購電動三輪車的,按照該標準採購。

同時,《意見》細化了防盜車牌申辦條件和流程,方便申辦,並落實快遞電動三輪車上路、停放、入商場、入校園、高峰通行、事故處理等方面便利措施,大力支持快遞三輪車規範作業。

此外,《意見》還明確快遞企業、行業協會、公安部門、綜合行政執法部門、郵政管理部門職責分工,以及各部門各單位協調配合和信息共享互通機制,力保各項政策措施順利實施。

“《意見》的出臺,將有利於推動全市快遞電動三輪車安全運行管理,促進快遞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方便全市人民享受便捷優質的快遞服務,助力平安台州、文明臺州建設。”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明年年底前,我市快遞電動三輪車將統一更新

《意見》出臺後,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快遞企業,對此企業主反應一致:快遞電動車看似被套上了“緊箍咒”,實則是走進了春天裡。

臨海申通快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雲琳2002年入行,長期以來,她一直飽受著電動三輪車身份“不合法”的困擾。

“電動三輪車無論是行駛的安全性,還是在快件的配送安全和便利上,都是最符合快遞‘最後一公里’配送的。”楊雲琳告訴記者,然而,因為快遞配送人無證、車無牌已成常態,導致時常被交警扣車和罰款。

得知快遞電動車如今有規可依,楊雲琳心情很好:“明確用車的尺寸、標識和時速等安全要素,並將進行統一的規範管理,對快遞企業來說,不用再擔驚受怕,只要遵守要求就能上路。這將有助於提高快遞物流效率,對於我市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將帶來利好。”

“我們公司有50多輛電動三輪車,沒有統一的管理規定出臺之前,每年至少有五六輛車子要被查扣,這裡的成本就要好幾萬元。出了事故之後,保險公司也無法理賠。”《意見》出臺後,黃岩一家速遞公司負責人蔣訊志也舒了一口氣,他到相關部門瞭解後得知,《意見》十分人性化地為快遞企業留出了過渡時間,“我們有充分時間梳理和淘汰現有的車輛,到明年年底之前,完成更新換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