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統和中統的矛盾為什麼那麼深?

懂得之後


中統與軍統是兩條線。

中統最早源於CC系的中央黨部調查科,主要針對藍黨黨內派別與CCP調查,因為伴隨蔣的勢力發展,每一個黨部都有調查科特工甚至黨部領導人自身就是大特務,中統勢力的發展極其迅猛。而且黨務調查科掌握著郵政系統,僅是郵件檢查就能夠獲得大量線索,所以當時很多關於CCP的大案比如白鑫、顧順章及向忠發等都出自於中統。

軍統源自於1927年的軍委會密查組,戴笠領導的十人團經費編制非常可憐。到1932年的復興社特務處才有正式編制。但這些時期,軍統能力有限,主要搞暗殺和情報。

抗戰爆發後局勢一變。中統因國土淪陷,大量黨部散落,基層人員脫線,情報蒐集能力自然快速下滑。而因為軍事優先原則,軍統得到大力扶持,人員經費裝備都有長足進展,所以軍統勢力快速膨脹。對日偽軍政、解放區的情報能力遠超中統,蔣也就越發對中統局長徐恩曾看不上。

所以抗戰勝利時軍統膨脹得令人恐懼。公開特工5萬,公開武裝力量如軍委會別動軍、忠義救國軍約10萬,不公開身份潛伏或派遣在國軍每一個旅甚至團級部隊,每所大學甚至中學,每一個城市,日本香港澳門南洋地區的情報員大約有15萬人以上。

軍統不僅號稱四大特工組織。同時還控制警政部、交警總局、中美合作所等機構,戴笠甚至想在美國人支持下競爭海軍司令。

軍統與中統區別在於,中統是社會各階層、國黨內部、軍隊官員都非常厭惡的組織。而戴笠就非常有特色。因為資歷淺薄,戴笠在國黨內部喊誰都是某公、先生,對黃埔教官學長們非常尊重,又因為軍統不涉黨內事務,所以戴笠在黨內軍內並不被厭惡。

在抗戰之前,軍統中統衝突很少,互相還是很客氣的。1938年後,軍統中統競爭突然激烈起來,主要因為在高層爭奪資源配置,軍統多了編制費用,中統自然就少了。此後競爭開始向中下層蔓延當然是必然之事,發生了不少中統軍統互相使絆子,甚至發展到了互相揭發乃至於動手暗殺的地步,但大部分事件都是中統吃虧的。

在蔣的心目中,軍統表現很好(尤其軍統女少將姜玉英破獲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令老蔣在國際上增色不少),又是黃埔學生戴笠領導的(有大量黃埔學生加入軍統),當然就更親近一些。而中統則是陳果夫陳立夫控制的黨部勢力,一直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雖然二陳的忠誠也還不錯,但傻瓜徐恩曾不僅貪財好色還辦事不力(比如龍潭三傑就讓中統顏面掃地,徐恩曾甚至狂妄到貪汙沒收來的日本製造的假法幣),他管理的中統顯然比不上軍統。


四川達州


中統喜攻心弄文,軍統擅動手弄武,這兩個特務機構原本是一個單位的兩個處室,矛盾的加深也非一日之寒,大抵還是國民黨內部擅長“窩裡鬥”的緣故,窩裡斗的結果是丟失了大陸,到臺灣後被蔣經國一勺燴了。

一,南昌機場大火案開雙方纏鬥之門。

1934年6月,南昌機場發生大火,營房、倉庫和幾架飛機被燒燬。因空軍是很多華僑和各界捐款所建,社會反響巨大,蔣介石大怒,命調查課長鄧文儀成立密查組,查清原因追究責任。因機場負責人徐培根是藍衣社成員,cc係為打擊藍衣社和攫取鄧文儀手中調查課的權力,故意混淆視聽,將一起鄧文儀定性完的過失案利用輿論試圖搞成貪腐案 ,蔣十分被動。

蔣當時的首系智囊楊永泰看破天機,力薦第三方------特務處戴笠複查此案,戴笠親赴美國調查證明徐培根無貪腐行為,並在華僑界展示證據以正視聽,蔣介石大喜,手令調查課近千名專家和特工劃歸特務處指揮,戴笠由此發跡,軍統漸成雛形。

陳立夫陰謀不成,到手的鴨子落到戴笠盤裡,惱羞成怒暗殺楊永泰於武漢,自然對戴笠也是左看右看不順眼,兩家水火勢成,應該說這第一槍是中統開的。



二,蔣介石故意玩弄二臣爭寵的把戲。

陳氏兄弟是國府元老,叔父陳其美與蔣介石關係非常,cc系在國民黨政界勢力龐大,與二陳相比戴笠就是個沒有背景的小字輩,見面也得恭敬著。但是蔣介石是個權術高手,他信任卻不希望中統權勢過大,便有意提攜戴笠壯大軍統,讓雙方爭權奪勢自己居中仲裁,從而保證兩個機構對自己的忠誠。

兩邊也都不是傻子,尤其戴笠深知自己資歷淺薄,更以絕對擁戴領袖為軍統宗旨,處處與中統邀功爭寵,矛盾日深。



三,徐恩曾落馬讓雙方圖窮匕見。

對,就是著名臥底錢壯飛的領導,中統調查首任科長徐恩曾,留美的清華高才生,二陳的表親。1938年成為中統局副局長主持工作,跟戴笠這個軍統副局長類同,徐利用顧順章大肆破壞上海黨組織,重用叛徒,給地下黨造成巨大危害,蔣介石對這條忠實的鷹犬還是基本滿意的。

徐的缺點是貪財好色,為撈錢利用權勢參與中印緬邊境走私案,縱容前妻打著中統招牌大發國難財,結果被戴笠一一落實了黑材料奏上一本,蔣介石本就對徐的工作有所不滿,盛怒之下於1945年1月手令“解除徐恩曾本兼各職永不錄用”,這對中統來說簡直奇恥大辱,戴笠板回一局。



四,兩個機構業務範圍有所重疊。

按理,中統負責行政和地方黨務的調查,軍統負責掌控軍隊防止異黨,好像是各司其職。但是在對付我們黨這一領域裡,雙方的職能是完全重疊的,經常是一個案子兩家伸手,誰也不想丟了功勞,甚至於互相設局子使拌子,一度搞的城市裡烏煙瘴氣,帶“統”字的特務橫衝直撞,社會各界反映強烈。

比較而言,由於軍統掌握著不少特務武裝和軍中要職,在爭鬥中略佔上風。但蔣家天下陳家黨,戴笠是不敢摸到二陳這個級別屁股的,所以中統和軍統一直是鬥而不破的關係。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各界掀起反對特務統治的浪潮,蔣介石迫於壓力將其分別縮編為黨通局和保密局,而隨著徐恩曾免職和戴笠身亡,雙方的爭鬥也消停多了。


度度狼gg


國民黨軍統和中統矛盾為什麼那麼深,造成這樣的窩裡鬥,是有兩個非常厲害

的原因。

第一個:飯碗一直被搶了,你還不跟它鬥,那麼以後就是廋骨嶙峋的,被胖子欺負!或者是毫無用處!

話說回來,這個中統在四五十年代的勢力是很強大的!但是呢,到抗戰時期,軍統人家有數十萬的軍隊,可以上前線打仗,也可以在後方搞情報。導致軍統的勢力越來越大。而且呢,這個軍統勢力大了,就開始看不起中統了,中統也是實在忍受不了了,兩家就開始互爭權利。但是呢,由於軍統的勢力是真的大,中統也只能憋著氣了。



那麼這第二:那就和蔣介石有關了。

你想想,當年的皇帝為什麼設了東廠和錦衣衛?

還不是怕一個人獨大,威脅皇帝的皇權。那麼只有讓東廠和錦衣衛鬥起來,皇帝才能夠安全。

以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呢,他們哪裡不知道,中國歷史的借鑑呢,一旦某個組織勢力越來越大,對上層領袖就會帶來威脅。蔣介石為了自己的安全和絕對的領導力,想方設法讓他們窩裡鬥,自己則做收釣魚臺。


每天笑一刻


針對黨內,毛主席曾一針見血的指出:“黨內無派,千奇百怪”。組織紀律性之強如我黨尚且如此,山頭林立、從未真正統一的國民黨,內部情況就更加錯綜複雜了。作為分別代表不同派系的軍統和中統,彼此之間有矛盾才是正常,沒矛盾,反倒奇怪了。

第一,作為職能重疊十分嚴重的兩個t務機構,為了本部門的權力和利益,中統和軍統彼此之間矛盾重重,再正常不過了。其實不僅僅中統和軍統,國民政府內部任何兩個職能重疊的部門,都會彼此之間產生極大的矛盾:有利益時彼此爭搶,有責任時則互相推脫。長此以往,必然矛盾積累加劇。

作為t務組織的中統和軍統,特殊的行業導致他們的權力和自由度更大,因此,職能重疊造成的後果也更為嚴重,彼此之間的矛盾也更深。

第二,所屬的派系不同。戴笠一直是蔣介石的心腹,因此,軍統也始終是蔣介石最倚重的特t務機關。相反,中統則屬於陳果夫和陳立夫兄弟。

國民黨內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說,從中也可以看出,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兩人在國民黨內龐大的勢力。陳氏兄弟的勢力之大,甚至連蔣介石都忌憚不已。而作為勢力的耳目,中統和軍統由於服務的老闆不同,自然不可能和諧。



第三,則屬於最高統治者的平衡手段。中國自古皇帝就有“異論相攪”之術,皇帝會刻意使大臣們意見相左,分成各個派系,從而達到穩固統治的目的。作為國民政府領袖的蔣介石,也不能免俗。

為了防止手下的特務“鐵板一塊”,“欺上瞞下”,甚至“反噬”,蔣介石刻意的製造了許多人為矛盾,從而使軍統和中統之間矛盾重重,也憑藉這樣的手段,蔣介石始終牢牢的掌控著國民黨的t務機關。


鳶飛九天2018


首先先了解一下他們各自的歷史!


中統即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正式成立於1938 年8月,為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陳果父兄弟所掌握,以各級國民黨黨部為活動基地,在省市黨部設調查統計室,在省以下黨部設專人負責“調查統計”,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進行各種反革命特務破壞活動。


軍統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領導人依次是戴笠、毛人鳳,他們負責的工作主要是軍、憲、警部門以及對外的情報安全工作。

從性質上講,中統和軍統都是特務組織,但是軍統是屬於軍隊而中統是屬於黨部,剛開始,中統及其前身的地位高於軍統,加上控制了郵政系統,能獲取到大量的情報,因此立功無數。但軍統趁著戰爭爆發,急速發展勢力範圍,還獲得了資源的傾斜,地位上超越了中統,就連國民黨高級將領,也畏之如虎,談軍統色變。兩者為了爭權奪利,各自邀功一直明爭暗鬥。
可以說矛盾一直存在,但是要說最大的矛盾還是因為蔣介石,因為中統隸屬於黨部即陳果夫陳立夫的cc派,實際不聽從蔣介石的指揮,而軍統屬於軍隊其領導人戴笠對蔣是言聽計從,因為政治的需要蔣則更偏向于軍統一些,另一方面則是鷸蚌相爭,漁夫得利。出於政治的野心蔣希望得到的是權利和聽從,他們兩者的爭鬥更易於蔣對他們的控制,對此,蔣希望他們能夠彼此牽制。


公子電影院


中統喜攻心弄文,軍統擅動手弄武,這兩個特務機構原本是一個單位的兩個處室,矛盾的加深也非一日之寒,大抵還是國民黨內部擅長“窩裡鬥”的緣故,窩裡斗的結果是丟失了大陸,到臺灣後被蔣經國一勺燴了。

一,南昌機場大火案開雙方纏鬥之門。

1934年6月,南昌機場發生大火,營房、倉庫和幾架飛機被燒燬。因空軍是很多華僑和各界捐款所建,社會反響巨大,蔣介石大怒,命調查課長鄧文儀成立密查組,查清原因追究責任。因機場負責人徐培根是藍衣社成員,cc係為打擊藍衣社和攫取鄧文儀手中調查課的權力,故意混淆視聽,將一起鄧文儀定性完的過失案利用輿論試圖搞成貪腐案 ,蔣十分被動。

蔣當時的首系智囊楊永泰看破天機,力薦第三方------特務處戴笠複查此案,戴笠親赴美國調查證明徐培根無貪腐行為,並在華僑界展示證據以正視聽,蔣介石大喜,手令調查課近千名專家和特工劃歸特務處指揮,戴笠由此發跡,軍統漸成雛形。

陳立夫陰謀不成,到手的鴨子落到戴笠盤裡,惱羞成怒暗殺楊永泰於武漢,自然對戴笠也是左看右看不順眼,兩家水火勢成,應該說這第一槍是中統開的。

二,蔣介石故意玩弄二臣爭寵的把戲。

陳氏兄弟是國府元老,叔父陳其美與蔣介石關係非常,cc系在國民黨政界勢力龐大,與二陳相比戴笠就是個沒有背景的小字輩,見面也得恭敬著。但是蔣介石是個權術高手,他信任卻不希望中統權勢過大,便有意提攜戴笠壯大軍統,讓雙方爭權奪勢自己居中仲裁,從而保證兩個機構對自己的忠誠。

兩邊也都不是傻子,尤其戴笠深知自己資歷淺薄,更以絕對擁戴領袖為軍統宗旨,處處與中統邀功爭寵,矛盾日深。

三,徐恩曾落馬讓雙方圖窮匕見。

對,就是著名臥底錢壯飛的領導,中統調查首任科長徐恩曾,留美的清華高才生,二陳的表親。1938年成為中統局副局長主持工作,跟戴笠這個軍統副局長類同,徐利用顧順章大肆破壞上海黨組織,重用叛徒,給地下黨造成巨大危害,蔣介石對這條忠實的鷹犬還是基本滿意的。

徐的缺點是貪財好色,為撈錢利用權勢參與中印緬邊境走私案,縱容前妻打著中統招牌大發國難財,結果被戴笠一一落實了黑材料奏上一本,蔣介石本就對徐的工作有所不滿,盛怒之下於1945年1月手令“解除徐恩曾本兼各職永不錄用”,這對中統來說簡直奇恥大辱,戴笠板回一局。

四,兩個機構業務範圍有所重疊。

按理,中統負責行政和地方黨務的調查,軍統負責掌控軍隊防止異黨,好像是各司其職。但是在對付我們黨這一領域裡,雙方的職能是完全重疊的,經常是一個案子兩家伸手,誰也不想丟了功勞,甚至於互相設局子使拌子,一度搞的城市裡烏煙瘴氣,帶“統”字的特務橫衝直撞,社會各界反映強烈。

比較而言,由於軍統掌握著不少特務武裝和軍中要職,在爭鬥中略佔上風。但蔣家天下陳家黨,戴笠是不敢摸到二陳這個級別屁股的,所以中統和軍統一直是鬥而不破的關係。

抗日戰爭勝利後,全國各界掀起反對特務統治的浪潮,蔣介石迫於壓力將其分別縮編為黨通局和保密局,而隨著徐恩曾免職和戴笠身亡,雙方的爭鬥也消停多了。


白齊光


正是因為中統的工作能力不行,軍統才後來者居上。

中統建立的時間比軍統更早,彼此都是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但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情報工作對象的轉變,加上中統基層組織被日軍特務機構嚴重破壞,中統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不斷下降,軍統逐漸取代中統。

對於軍統的取代,中統自然懷恨在心,除了在工作能力上的比拼,彼此挖坑,互相猜忌,鬥爭不斷。其中,盧斌的死被認為是中統和軍統的火併結果。

盧斌於1935年加入中統,擔任第三組組長,後被陳立夫派往山東。他在山東組織地方武裝打壓軍統的地方武裝,隨後,軍統反戈一擊,殺害盧斌,震動中統高層。由此可見,中統和軍統之間的矛盾之深。

同時,中統和軍統之間的鬥爭,也是蔣介石出於政治平衡的需要。


五味社


這個得先從中統與軍統的前世今生說起。

中統是國民黨最早的特務組織。1928年,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組建黨務調查科,即為中統前身,由陳立夫領導,徐恩增直接指揮。中統的工作對象及監控目標主要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活動重點,黨羽遍及全國。中統了輝煌的成績是1931年抓捕了顧順章,因為顧的叛變,中共地下黨遭到巨大破壞,如不是“龍潭三俠”及時出手,身處上海的中共中央幾遭滅頂之災。

軍統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有人稱藍衣社),1932年4月1日,復興社設專門進行諜報活動的特務處,戴笠為處長,即為軍統前身。所以,”愚人節”這一天,就是軍統的成立慶祝日。

兩大特務組織一度同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前軍統局),“前軍統局”設有兩個處,一處為徐恩增領導、二處就是戴笠領導。

戴笠與蔣介石

1938年,蔣介石正式將這兩個特務組織正名化,將一處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主管黨內黨外、社會、文化等方面的情報工作;將二處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主管軍事方面的情報工作,但雙方的情治活動多有交叉。至此,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正式組建完善,雙方之間的爭鬥也進入了白熾化。

徐恩增

這兩個特務組織之間無休無止的爭鬥,是由他們的性質決定。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就是蔣介石打擊異己、控制社會的兩個工具而已。所以,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為了爭寵主子、壓倒對方,可謂無所不用其極。軍統在軍事情報方面絕不允許中統介入,中統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也從不讓軍統插手,雙方鬥得烏雞眼似的。

在中統局與軍統局正式分家時,矛盾已是很深。當時,戴笠就拒絕將一些本應分給中統的業務交出來,而中統也對軍統的要求敷衍了事。1938年,“中統”第3組組長盧斌到膠東任國民黨魯東行轅主任,盧斌到任後積極發展地方武裝、並打壓軍統。戴笠一怒之下,竟派人在膠東高密襲擊盧斌,將盧斌與二十多名中統人員殺死,這是中統與軍統第一次公開的大打出手。此事一度令中統與軍統的對立達到了極點,鬧得蔣介石也對戴笠十分惱怒,後因為所謂的證據不足,雙方不了了之。

1940年,軍統暴出“軍統電臺案”,即軍統重慶總部的電訊組七名成員竟全是中共地下黨,這讓戴笠很沒面子。徐恩增當然也不會放過以此事攻擊軍統的機會,一時搞得雙方人馬見面不是嘲笑就是開罵,有時場面都讓人看不過去。時任行政院長的林森就當面大罵他們是一群“瘋子混蛋”。

1945年,徐恩增利用自己兼任交通部次長的職位之利,放縱她的前妻利用中統特權假借抗戰物資運輸大發國難財,被戴笠抓住了把柄,一紙告到蔣介石那,老蔣大怒,撤去了徐恩增中統局副局長之位。從此,徐恩增談出國民黨特務組織,中統也從此元氣大傷。

縱觀整個軍統與中統之爭,前期,中統尚佔上風,但後期特別是抗戰開始後,軍統完全壓過了中統。但從這兩組織的行事風格來看,中統表面行事低調一點,特務更善偽裝、成員多在學生、知識層面發展;而軍統則更血腥、更崇尚暴力,所以在抗戰中與日特、汪偽76號交手最多。讓人唏噓的是,徐恩增雖然在與戴笠爭鬥中落敗,丟官削職,卻最後經商發了財得以善終;而戴笠則不明不白的命喪岱山,軍統也走到了末日。


50後男人


軍統和中統是民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大特務組織,作為蔣介石佩劍的他們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可以說是籠罩在當時四萬萬同胞心上的陰影。但這兩個組織之間卻也是鬥得不亦樂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勢,這是為什麼呢?我個人覺得不外乎有這幾個原因。



其一,蔣介石的特意安排。

蔣介石這個人心胸狹窄,對手下是萬分猜忌,最怕底下人的實力尾大不掉,因此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講究制衡,安排兩個情報部門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蔣介石就是要這兩個部門斗,只有讓他們相互競爭,才能保證對自己的絕對忠心。因此對於軍統和中統的爭鬥只要不過火,蔣介石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過他們,因為他自己本身就不想化解這兩個部門的恩怨。

其二,背後的勢力鬥爭。

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內部可以說一直是紛爭不斷,幾個派系之間一直就相互鬥爭,連蔣介石本人都被弄下臺三次,可見鬥爭之兇。而軍統和中統的背後絕對不是隻站了一個蔣介石,他們的背後還另有其人。

中統全稱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只要涉及黨的都逃不過“CC”系的陳立夫陳果夫兩兄弟,畢竟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呀。而軍統呢?軍統的頭目是戴笠,戴笠是黃埔軍校畢業的,所以它的後面是“黃埔系”。


這麼說大家應該清楚了不少吧,其實軍統和中統的鬥爭說到底還是“CC”系和“黃埔系”的鬥爭,這兩者之間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所以軍統和中統也是水火不容。

其三,各自的生存。

蛋糕只有那麼大,情報只有那麼多,雙方不鬥爭,怎麼保證自己能生存下去呢?如果自己總是搞不到情報,總是另一方捷足先登,那麼蔣介石不就會覺得自己的無能嗎?雖然被撤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想要得到蔣介石信任的機會也就小了許多,所以雙方的鬥爭也是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


隨著歷史的前行,這兩個臭名昭著的特務部門也消失在了歷史長河當中,但他們得所做所為,我想應該要得到一個公正的評價。

不知道大家對軍統和中統有什麼看法呢?你們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意見哦。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軍統,一個在民國時期讓人聞之色變的特務組織,它被稱為“中國的蓋世太保”,它的掌舵人被稱為“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希姆萊”。

中統,也是蔣介石手裡的一把劍,但是地位顯然不如軍統。

劍是雙刃,既可傷人,也可傷己。



軍統和中統之間的關係,我認為與其說是矛盾,倒不如說是競爭。

軍統和中統之所以會鬧得很不愉快,說到底是因為蔣介石所信奉的“御人之道”。蔣介石作為一個領袖,手底下人這麼多,該用誰,該壓誰,他在心裡有自己的算盤。

明朝時期,原本已經有錦衣衛作為“特務組織”,但是明朝皇帝后來為了制衡錦衣衛、防止錦衣衛一家獨大,便又設立東廠,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控。

蔣介石的軍統和中統也是如此,只有讓他們處於競爭狀態,他們才會感受到威脅,才會更好地為自己所用。



中統的形成早於軍統,不過,軍統和中統曾經也有過一段“露水情緣”。

蔣介石發起北伐,後來攻佔了上海,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兩人在上海弄了個“中央俱樂部”,也就是後來所謂的CC系。我們知道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政變”,用“清黨”來殘酷地血洗上海灘,清黨過程中的重要功臣之一便是陳立夫,當時的陳立夫作為蔣介石的幕僚,積極主張清黨,甚至也是他幫助蔣下了清黨的決心。陳立夫為了更好地執行清黨政策,成立了黨務調查科,實際上它便是一個特務組織。到了1935年,為了讓黨務調查科發揮更多的作用,蔣介石把它擴大改組成了黨務調查處,處長由CC系的重要成員徐恩曾擔任。

在CC系發展黨務調查科的同時,取得了蔣介石信任的戴笠也在緊鑼密鼓地組建自己的班底,即“調查通訊小組”,我們更熟悉的名稱是十人團。1932年4月,蔣介石成立了復興社特務處,由戴笠任處長。

我們可以看到,戴笠是比徐恩曾先升為處長的,戴笠已經有了後來者居上的苗頭,這也讓CC系感受到了來自戴笠的威脅,所以雙方各種明爭暗鬥。同時,當時國民黨在情報方面過於混亂,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蔣介石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1937年將黨務調查處和復興社特務合併到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黨務調查處為“軍統局”第一處,特務處則為“軍統局”第二處,由陳立夫擔任局長。蔣介石原以為將它們合併到一個部門不僅便於管理,也可以更好地分工合作,但是他很快發現了弊端,CC系豈能容戴笠?蔣介石雖然也有意讓他們相互爭鬥,可是放在一個“軍統局”下的戴笠可不是CC系的對手,所以蔣介石為了制衡CC系在特務領域的影響和勢力,決定拆分“軍統局”。



1938年,蔣介石對“軍統局”進行了分割和改組,第一處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為徐恩曾;第二處改組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因為當時戴笠資歷不夠,所以只能擔任副局長,局長則由賀耀祖擔任,但是由戴笠實際管理。

在蔣介石看來,只有將軍統和中統放在同等水平,兩者之間才會更好地相互制衡,所以黨務調查處和特務處合併的這段“露水情緣”很快便結束了。



軍統與中統之爭,是蔣介石在刻意縱容,甚至是引導。

軍統和中統能有什麼矛盾?說到底它們是在競爭。

誰都想成為蔣介石最離不開的那個人,戴笠雖然忠於蔣介石,可是在政治上他也是由野心的,否則也不會在蔣介石試圖裁撤軍統的時候藉助美國人的勢力去謀求海軍部司令的位置。想要成為蔣介石最離不開的那個人,戴笠也只能依靠軍統在特務領域作出讓中統難望項背的成績,所以在業務上,軍統確實與中統展開了競爭,因為黨務方面主要是由中統負責,戴笠為了增加競爭力,也做起了“這份買賣”。

他們之間也相互滲透,軍統在中統裡安插人,中統也在軍統裡安插人,收集對方的情報,更準確地說他們這麼做要麼是為了“截胡”,要麼是為了抓住對方的把柄。

蔣介石是很樂意看到這種現象的,軍統和中統爭得不可開交、頭破血流,才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威脅,更不會失去對他們的控制。

當然了,中統顯然爭不過軍統,後來徐恩曾被戴笠抓住了小辮子,很快便被踢出局。徐恩曾的出局,也也意味著中統的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