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人,家鄉情——“盲人”稱秤

小時候,我們從書本中曾經讀過歐陽修文章《賣油翁》,熟知文中賣油老頭能把油從銅錢孔倒入瓶中而錢不溼的故事,能夠有此功夫,究其原因正如賣油老頭自己所言:不過手熟罷了。現實生活中有類似絕活的人的確存在。在我們的美麗大寶應東蕩片射陽湖鎮林上村就有一位高人,如果不把有關他的故事全部聽完,你還真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因為此人已經不在人世,我們就用化名替代,講給大家一樂:

寶應人,家鄉情——“盲人”稱秤

(網絡配圖)

故事發生在19世紀90年代林上村,有一位叫沈衛國中年人,他在村裡和其他幾個一同共事的人開了一個商埠,專門從事農產品和水產品營銷,每到收穫季節,白天晚上都有生意,他們常常忙不過來。由於是林上當地人,加上服務周到,所以大家對他都很信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秤桿稱秤記賬。這可是個良心活,買賣兩邊都不能得罪,兩邊都要討好。由於長期從事這項工作,所以他使用的秤是定製的一杆大木秤。木杆秤上標註有特別數字符,和一個調節平衡的,可以憑此判斷重量是多少的細繩繫著的大秤砣。那個時候是很少有機械秤,更談不上有現在的電子秤。每次過秤稱貨物,一邊稱一邊報數,嫻熟得不得了。

寶應人,家鄉情——“盲人”稱秤

(網絡配圖)

一日傍晚,一大批辛勞一天的漁民從四面八方蕩區帶著水產品回村出售,他們的船都停靠在村莊北碼頭,因為那裡很方便。販運客通常都在岸上等候,憑叫號取貨。由於當時河面人數太多,加上天色漸晚,沒稱幾戶就差不多看不見秤上的數字符了,不過這不影響他們銷售的進度。不久來到一戶船上,當他幫助過秤用力時,由於船小突然搖晃起來,那時的他正在木杆稱上調節平衡,殊不知一晃,把他的大秤砣晃到水裡了,他先是一驚,然後又快速鎮定下來,隨口報出108斤,下一戶準備好!因為當時天黑了,其他人沒注意他的木秤下方是否有大秤砣,他用手控制大秤砣上方細繩讀數部分,憑自己的稱秤手感報出重量。就這樣一船接一船,一戶又一戶,接二連三,稱完這船到那船,一直服務到最後一戶的船上,最後收工回家都沒人注意到他的秤竟然沒有秤砣,他也一直沒說,就這樣把人家的貨物給過秤了。第二天早上,有一位同事向他借用大秤,忽然發現大秤沒秤砣,於是就問他秤砣放哪兒了,他神秘一笑然後說掉進水裡了。那人又問他昨天如何為人家服務的?他回答說他憑手感。“沒人發現嗎?”“天黑沒人注意”。這時同事豎起大拇指:沈衛國了不得,居然稱秤不用秤砣。漬漬稱讚。吃完早飯後,沈衛國才去那個做了記號的地方把秤砣從水裡摸上來。

不久這事就被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沈衛國給人稱秤,不用睜眼看,閉眼也能稱出東西有多重。但是最後竟然以訛傳訛說成:林上村有個盲人開商行,不僅能稱秤,而且還稱秤精準,公平得不得了。於是十里八鄉的人很好奇,就帶著有意稱好的貨物去他那裡驗證,還真的八九不離十。從此他們的商埠生意越來越好。在林上傳為佳話流傳至今。

刁仁東,男,寶應縣射陽湖鎮水泗小學在職一級教師,本科畢業,任教英語。平時喜歡寫作,業餘負責學校新聞報道工作,有上百篇文章在網絡無償發表。喜歡文學,關注家鄉事業發展。對家鄉發生的事和風土人情都很留意很感興趣,熱心公益,樂於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