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周慧彤


隨著冬天的大降溫,洗澡成了許多小夥伴的一大難題,畢竟面對寒冷的天氣,脫個襪子都需要極大的勇氣了。

於是有些人甚至產生了冬天不洗澡的想法,那麼如果一個人長時間不洗澡會變成啥樣呢?

在伊朗有個80多歲的男子,他已經60年沒洗過一次澡,這讓他全身上下的汙垢已經硬的像鍋巴,真的是看著就讓人渾身發癢。

但在歷史上,據說歐洲人比這位大爺還要可怕,因為他們曾經有200年不洗澡的歷史。天惹嚕,歐洲人不是很愛乾淨的麼?而且他們天生體味較大,不洗澡真的不會變成生化武器麼?

曾經資助過哥倫布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就對世人驕傲的說,自己一生只洗過兩次澡,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結婚洞房之前。

這就是當時很多人的真實寫照,一輩子就不怎麼洗澡,但他們也明白這樣的後果就是體味很重,因此當時歐洲的女孩子們都喜歡香水,其實主要就是用來掩飾濃郁的體味。

當時的歐洲人不愛洗澡,並不是因為生產條件不足或者怕冷之類的,其實在很早之前,歐洲人是很喜歡洗澡的,畢竟洗澡這種放鬆身心的事情,喜歡享受的歐洲人怎麼會嫌棄呢?

早在古羅馬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公共浴室,設備齊全,服務周到,甚至是男女混浴,這讓天性開放的歐洲人更加對去澡堂洗澡無比喜歡。

而之所以後來歐洲人開始拒絕洗澡,主要是因為兩件事。

首先是羅馬帝國的逐漸衰亡,有些人把原因歸咎在羅馬人日漸下降的生育率,並且指出澡堂洗澡是罪惡所在。

因為年輕男女在澡堂的時候總是把持不住,漸漸損壞了身體,影響了生育率。於是部分羅馬人和歐洲人開始拒絕去澡堂洗澡了。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後來的黑死病爆發,當時的醫生們束手無策,甚至不知道病因是什麼。看著越來越多的人死去,儘快想到解決辦法才是最要緊的。

而醫生們根據以往不知道哪裡總結來的經驗,給出的建議竟然是:不要洗澡!

是的,醫生們認為,黑死病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的,它的病因就存在於空氣和水中,因此建議大家不要亂脫衣服,更不要洗澡,特別是熱水澡。

因為醫生們相信,洗熱水澡會讓人的毛孔放大,這樣空氣中、水中的黑死病就會更多地進入人體,患病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中世紀歐洲的人們普遍缺乏科學知識,基本上醫生說什麼他們就相信什麼,因此為了活命,他們就真的忍住瘙癢,常年不洗澡。

黑死病在歐洲整整持續了200年,這期間絕大部分歐洲人都不怎麼洗澡。甚至為了防止有人忍不住偷偷洗澡,各國的王室還下令關閉了大量公共浴室。

而且那會歐洲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將糞便直接倒在馬路上的習慣,因此整個社會環境是怎麼樣的感覺,那味道簡直難以想象!

直到19世紀,隨有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細菌的致病原理,才又開始逐步恢復洗澡。

所以說,對那會人們的醫療認知,真的有些不可思議哦。


菲李


古代文人筆記中記載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很多,以史為鑑挑選出幾個非常好玩的分享給大家。

一,有人能召喚天女


在清朝時期,江南有一個道士有神奇的法術,就是能從天宮上召喚下仙女下凡。

他在江南的富商圈子中非常吃香,如果誰想跟天宮裡的天女共度一宿,就需要提前準備好漂亮的衣服和全套的金銀首飾。道士的理由是是天宮裡的仙女,不能在人間顯露她的衣服。

召喚天女的時間也必須選在初更,也就是半夜時分,然後富商需要為天女單獨打掃出一間房屋,不能有閒雜人等靠近。

然後道士在房間中吃符咒作法,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面就會變出一個漂亮的赤溜溜的仙女出來。

仙女和富翁共度良宵,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道士就會做法送天女出門,仙女走的時候就會帶走精美的服飾和金銀首飾。

等到這個道士死後,他的徒弟們在偶爾一次喝醉的時候,把這個騙局公佈了出來,原來是道士找了一個妓女冒充仙女。之所以選擇在半夜的時候,就是因為這個道士把妓女藏在自己的道袍裡面不被人發現。所得的金銀首飾衣服等財務,都被道士和妓女所分。

二,身披鼠皮化為老鼠行竊

一個人因為家貧活不下去了,就想跳河自殺,剛好有一個老者看到他說:你跟我來,我給你一些吃飯的辦法。

於是他就跟著去了老者家裡,老者拿出一個包,裡面都是卷著的各種皮,老者讓他隨便挑一個。

他隨便拿了一張,發現是鼠皮。老者於是給他教了咒法,又給了一個配套的乾坤囊,只要唸咒然後把鼠皮一披就會變成老鼠,就能去偷東西了,偷的東西放乾坤囊裡就會變小變輕。

於是這人短短几年內就積蓄了十萬家財。

三,神魂出竅回不去

有一個杭州人人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神魂出竅之法,經常懶得出門,自己坐在家裡,讓神魂出竅去跟別人應酬。

有一次,這人故技重施,準備去拜訪朋友,突然想起老婆讓買點魚蝦,於是神魂先買了魚蝦,拖了領居帶回家去,自己接著應酬。

他老婆一看是鄰居帶回來的魚蝦,再一看自家老公正閉目端坐在床上,知道又神魂出竅去了。

一生氣就把魚蝦放在老公頭頂,還說讓你買的東西,每次都這樣瞎搞。

結果等到他神魂回來的時候,頭頂已經被魚蝦晦氣所汙,神魂回不去了,於是就死了。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古代匪夷所思的小故事挺多的,比如男的變女的,女的長鬍須,牛跑去當官,鹿能生女等等,請看下文:

男變為婦

明代萬曆年間,陝西的李良雨因為家裡貧窮,只得把娶了四年的老婆休了,自己給人做傭工。到了

隆慶元年,李良雨突然鬧肚子痛,只是一會兒痛一會兒又停,如此症狀反覆過了一年。到了第二年二月,有次突然大痛不止,至四月時,他的腎囊不知不覺既然退縮入腹,變為女人的陰戶,更驚恐的是第二月既然來了葵水。李良雨只得換裝變成女人,而且還跟一個同做買賣的偷偷成為夫婦,他的弟弟知道,就把這事上報朝廷。

在古代存在“男化女”“女化男”的傳說,被認為是災變妖異之事,於國於家都是不祥之兆,所以“李良雨‘男化女’”的異聞一經傳播,就轟動了朝野。這個事情應該是真的,因為不僅《夜航船》有記載,《本草綱目》有記載,同時《池北偶談》也有記載。



旱魃

南方有一種怪物長得像人,長有三尺,眼睛在頭頂上,走起路來像一陣風。如果它出現的話就會有大旱,千里之地都絕收。它大多藏在古墓裡。現在山東人如果遇到大旱就在古墓裡掃過,如果得到這種東西,把它焚燒了就會下雨。

兩牛鬥

李冰,秦昭王派他為蜀地太守,他開鑿了成都兩江,讓萬頃田都能得到灌溉。江神每年要娶兩個小女孩為妻子。李冰便把自己的女兒派去與江神結婚,直接送到江神祠,勸江神喝酒,酒杯裡的酒一直在盪漾。李冰大聲斥責江神,然後便忽然不見了。過了很久,有兩頭牛在江邊上打鬥。又過了會,李冰回來了,汗流浹背地對下屬說:“我打鬥得太累了,你們應當幫助我。面朝南並且腰中間有白色的,那是我的綬帶。”主簿便幫助刺殺了面向北的牛,江神便死了。 看明白嗎,這是中國第一次出現‘鬥牛’的活動。

隨時易衣

盧多遜被流放而死後,朝廷允許將其歸葬原籍。他的兒子盧察護喪,暫且停靈於襄陽的寺廟裡。想要換一個大的棺材,打開棺材後發現,他的屍體並未腐壞,就像活著時一樣。於是便時時給他換衣服,到了大中祥符年間仍然如此。難道這就是因為他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嗎!要是讓那些佛教裡的人遇到這樣的事,又該大張旗鼓,就像現在所說的無量壽佛一樣了。

馬耳缺

歐陽修說:丁元珍曾經夜裡夢見和我一起到一座廟裡去,出門便看到有匹馬只有一隻耳朵。後來丁元珍官為峽州通判,我為夷陵縣令。一天,與丁元珍一起沿峽向上走,去黃牛廟。進門後,覺得好像在夢中見過,門外有一匹石馬,果然缺了一隻耳朵,我們二人互相看看,都大吃一驚。

二屍相毆

貞元初年,河南少尹李則死了,還沒有入殮。有一個穿著紅衣的來弔唁,自稱是蘇郎中。進來後,悲傷地痛哭。過了一會兒,屍體卻起來了,與這個人搏鬥,家人都嚇跑了。兩個人關上門斗毆,真到晚上才停下。大家發現有兩具屍體一起躺在床上,長短、形狀、容貌、姿態、鬍子、衣服都一模一樣。全族人都不能分辨,只好放在一個棺材裡下葬。這個故事更加奇怪,為何相像,為何相毆?難道兩個都是妖怪?或者一人一妖,妖化為人,人死後與妖相鬥。《子不語》中有個兩神相毆的故事,不知與這個有無關係。

箭發沙射

劉宴的判官李邈有一個莊客,打開了一座古墓,非常高大,進入松林二百步,才到墓前。墓邊上有一塊墓碑扔在荒草裡,字已磨滅,無法辨識。開始掘了幾十丈,遇到一扇石門,因為是用鐵汁澆鑄的,所以好幾天才打開,但一開就有箭像下雨一樣射出來,殺死了幾個人,眾人都很害怕想要出去,有一個人說:“這不過是個機關而已。”便往裡扔石頭,扔一個就會有些箭射出來,扔十幾個石頭,慢慢的就沒有箭了。於是大家又打著火把進去,開第二道門,又有幾十個人,瞪著眼睛揮舞寶劍,傷了幾個人。眾人擁上去攻打,才發現這些都是木頭做的人,它們手上的兵器都被打掉了。但四面牆上畫的衛兵卻好像躍躍欲試。中間用鐵索懸掛著一個大的漆過的棺材,棺材下堆滿了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眾人都有些害怕,沒敢去拿。這時棺材兩邊忽然有風,有沙子撲向眾人,而風更急了,沙子射出來就像下雨一樣,一會兒就淹沒了膝蓋。眾人都倉慌逃走,剛出大墓,門已經關上了,一個人已經被埋在了裡邊。這不就是古代版的《盜墓筆記》。



鹿女

梁代的時候,在甄山旁邊,砍柴的人看到有隻鹿生了一個女兒,便收養了她。等到長大了,讓她當了女道士,名為鹿娘。

風雨失柩

漢代陽羨縣令袁玘常常說:“我死後一定會成神。”一天晚上,大醉之後死了,風雨中不見了他的靈柩。夜裡聽到荊山有幾千人吃飯的聲音,鄉人去看,發現他的棺材已經下葬了。世人稱這座山為銅棺山。

辨南零水

李秀卿到揚州,遇到陸鴻漸,派一個士兵到江中去打些南零水來。等水打到以後,陸鴻漸用杓揚水說:“這確實是江水,但卻不是江中南零的水,是在岸邊打的嗎?”然後他就把水倒掉,倒了一半,又拿杓揚水說:“這好像是南零水了。”取水的人大為驚訝說:“我取了南零水快到岸邊了,卻不小心倒了一半,只好在岸邊用江水補充。先生真是神鑑啊!”

他日仗公主盟

隋末的溫陵太守歐陽祐恥於再投降新朝,便拉著夫人跳水自殺了。後人為他們立了廟來祭祀,在此祈禱很靈驗。宋代的李綱曾經宿於廟中,夢見有神靈邀請自己上座,李綱堅決推辭,神靈說:“以後還要倚仗大人來主盟。”等到李綱官拜丞相,也正值此神被加封號,果然讓李綱來題寫匾額。

願留一詩

陸賈廟在肇慶的錦石山下,宋代的梁竑停舟在這裡,夢見一個客人自稱是陸大夫,說:“我在這裡抑鬱無聊已經有千年之久了,今天幸而有先生路過,希望先生能為我留詩一首。”梁竑便為他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詩。

請載齊志

元代的司馬於欽曾經夢見一個趙先生對他說:“聽說先生要編修《齊志》,我有一個好朋友葬在齊地的安丘,這人的節操與仁義冠於天下,當世已經沒有這樣的人了,請先生把他記錄下來用來激勵這俗世的庸人。”於欽醒來後覺得很奇怪,等到讀《後漢書·趙岐傳》,才醒悟他說的是孫嵩。趙岐懼禍逃亡時被孫嵩藏匿在牆壁的夾層裡寫出《孟子章句》而揚名後世,自然也算是奇人,但如果不是孫嵩的情誼,他的志向怎麼能實現呢?於欽的夢,不也很令人驚異嗎!


三石

永安州在偽漢時期,有軍隊要進入靖江,從這裡經過。黎明時分遇到一個打獵的人牽著黃狗追一頭鹿,軍士用槍刺那頭鹿,仔細看,發現原來是石頭。後來,人、狗和鹿都變成了石頭,站在路邊。現在有一個石頭上面還有槍刺的痕跡。

悟前身

焦竑奉命出使朝鮮,停泊在一個小島上,看到有一茅庵,大門緊閉,詢問旁邊僧人,僧人回答:“以前有一個老和尚在這裡修行,偶然看到天子的冊封使臣路過這裡,那是狀元及第並官拜侍郎的,老和尚非常羨慕,然後便去世了。這就是他的塔院。”焦竑命人打開門,看到室內的桌椅和擺放的經書,都好像曾經見過一樣,於是豁然醒悟,知道那個老和尚便是自己的前身。

追魂碑

葉法善曾經為他的祖先葉國重請求刺史李邕寫一篇碑文,文章寫成後,再請求李邕寫到碑上,李邕不答應。葉法善便準備好了紙和筆,夜裡攝來李邕的魂魄,讓他寫完,拿著給李邕看,李邕大吃一驚。世人稱此為追魂碑。

牛糞金

東吳時,有個道士牽牛過江,對船家說:“船裡有牛拉的糞,算作我對你的謝禮。”船家回頭一看全是金子。後來便把這個地方叫金石山。


豬怪

有個百姓家的豬生了四個小豬,最後一個有很長的嘴、豬的身子、人的腿、一隻眼。比豬八戒還醜。

飛來寺

梁代的時候峽山有兩個神人變成方士,前往舒州延祚寺,夜裡叩見真俊禪師說:“峽山居於清遠的上流,想要建一座寺廟,可以標榜當地的風物,師父允許嗎?”真俊禪師答應了。半夜,風雨大作,天明開門一看,整座寺廟和塑像都已經被神運到峽山了。真俊禪師便坐下來說偈語:“此殿能飛來,何不飛回去?”忽然聽見空中有人說:“一動不如一靜。”於是此寺便得名“飛來寺”。

城陷為湖

巢湖在合肥,世人傳產有次江水暴漲,溝裡有一隻巨大的魚重達萬斤,三天後死了,整個合肥的人都去吃,只有一個老婆婆不吃。忽然來了一個老人,對她說:“這條大魚是我的兒子,你不吃他的肉,我怎麼能沒有報答呢?東門外石龜的眼睛如果紅了,這座城就要被淹沒了。”老婆婆每天都去看那隻石龜。 一天有一小孩遊戲時用紅色塗了石龜的眼睛。老婆婆看到後,急忙跑到山上,這時城池被淹沒成為了湖,方圓有四百多里。

婦女生須

宋徽宗的時候,有一個賣酒人的妻子朱氏,年過四十,忽然長出了六七寸長的鬍鬚。這是女變男的節奏,朝廷下令讓她去做女道士。

男人生子

宋徽宗的時候,有一個賣菜的男人忽然懷孕生下了小孩子。這個更加匪夷所思。

童子暴長

元代棗陽的村民張氏生了一個男孩,到四歲的時候,忽然長了四尺多,容貌非常異常,挺著臃腫的大肚子,就像世俗所畫的布袋和尚一樣。


周慧彤


桃花三娘子

桃花三娘子貌美獨居,自營一客棧於驛道叉路口。

有商人擔貨遠行,夜宿於店。三更鬧肚,商人急起,完後回房路經店主老闆娘閨房。見房中己點燈,便臨窗窺之。只見老闆娘已梳洗完畢,從櫃上取一紅木小箱放於桌上。

商人好奇,便屏吸復觀。

桃花三娘子開箱先取一手掌長小人置於地,後取一小牛,又取一小犁套牛上。小人兒即上前驅牛耕地,未幾,房內已翻好一正方地。桃花三娘子從箱裡取小袋交於小人,袋內裝麥粒,小人即播種之。小人種畢,三娘子交於小桶,小人取水澆地,只見地上遇水立刻長出麥苗,麥苗不停生長,一刻時,麥苗己開花結實,由青變黃。小人取鐮刀快速割倒,又脫粒放於磨臺,套牛拉磨,得一盆粉。又取水和麵,做成燒餅。三娘子隨後把小人小牛一應物事歸於箱內,天已微亮,商人不敢吭聲,偷偷回房。

此時已有住宿客人起床,紛紛進入餐廳吃早飯,商人不敢出,躲在門後。眾人吃過燒餅後,立馬倒於地,待起身,全化身為驢,口不能言,只能叫喚。桃花三娘子聞聲,令店夥計取繩牽驢,關於屋後院內。

商人大驚,懼怕不敢出聲,從小路跑到縣裡報官。縣官親自帶一班皂隸急趕客棧,取紅木小箱置於三娘子前。三娘子見事已敗露,只能從實招供。

縣官命人殺箱內小牛,煮湯喂於後院眾驢,驢即化身為人。眾人對商人千恩萬謝,卻不知以前有多少過路客人變驢被賣?


天台觀寧波


7個小故事,小聰明還是大智慧?

01

商紂王是史上著名的無道昏君(其實不是這樣的,他被人黑了),天天長夜狂醉,以至於把日子都忘了。

一天他突然問左右,今天是幾月幾號啊?左右也天天跟著他醉生夢死,也把日子忘了,他就派人去問太師箕子,箕子對門人說:“天下之主居然把日子都忘了,這是天下大亂的徵兆啊,然而,如果全國人民都忘了日子而只有我知道,那麼我就要倒黴了,所以我能說嗎?我又不是傻子。”

於是箕子在使者面前裝醉,故意舌頭打卷地說,我也不曉得今天是幾月幾號,我只曉得喝酒。

如果箕子裝醉是一種智慧的話,那麼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簡直愚昧至極!

02

國庫的糧食不多了,周武王想讓老百姓捐糧,又怕老百姓牴觸,想辦法逃避,就向全國發布命令,說是要徵調老百姓到邊境去守邊,同時又發了另一個命令:凡是捐谷一百鼓(四石為一鼓)的,都可以免於徵調。

相比之下,當然寧願捐谷也不願去守邊啦,於是,老百姓紛紛捐出家中積糧,國庫的糧食一下子暴增二十倍。

03

漢武帝晚年想長生不老,經常派方士到處尋找仙藥。

東方朔上奏說:“陛下想要尋找的仙藥,其實都是人間之藥,吃再多也沒用,只有天上的藥才能使人長生不老。”漢武帝問哪個能替他到天生去取藥,東方朔說他能。

東方朔一貫愛吹牛,漢武帝知道他又在吹,就想趁機讓他出個醜,於是命令他上天去取仙藥。

東方朔剛走出宮門又折了回去,對漢武帝說,估計陛下認為臣在胡說八道,那麼請陛下派個人跟我一起去,好讓他做個見證,漢武帝就派了一個方士跟他一起去,並且約定,三十天後必須回來覆命,否則你將死得很難看。

東方朔離宮後,卻好像把正事忘了,天天和大臣們喝酒賭博,眼看三十天的期限快到了,那個方士急得要命,天天催他,東方朔不耐煩了,催催催,催個毛線,神鬼行事,咱們凡人豈可預料?時候一到,神自會派使者來接我上天,你催也沒用。

方士無可奈何,只好隨他去,他則賭氣地矇頭大睡,一睡就是大半天。

睡夢中,方士感覺有人在搖他,醒來一看,是東方朔。

東方朔以責怪的語氣對他說,剛才神派使者來接我們,我叫了你很久,你都不醒,我只好一個人上天去了,剛剛從天上回來。

方士大吃一驚,馬上進宮向漢武帝彙報,漢武帝大怒,東方朔,你小子肯定又在胡說,犯了欺君之罪,來人啊,把他給我打入大牢!

東方朔哭哭啼啼地說,臣為陛下上天求仙藥,差點把命都丟了,陛下卻懷疑我,寶寶很委屈。漢武帝問他怎麼回事,東方朔說:“臣在天庭見到天帝,天帝問,你們那嘎啦的老百姓穿的什麼衣服啊?臣回答說蟲皮,天帝又問蟲長什麼樣子,臣回答說,蟲嘴長有像馬鬃般的觸鬚,身上有虎皮般彩色斑紋。天帝很生氣,認為臣騙他,派使者下凡調查,使者回去報告說確有其事,那蟲的名字叫蠶,天帝才把臣放回來,不然臣就死在天上了。陛下您若不信,可以派人到天上去調查。”

漢武帝哈哈大笑,好了別說了,你們這些齊人(東方朔是山東人),生性狡詐,善於花言巧語,朕知道,你不過是想用這個辦法,勸朕不要再相信方士罷了。

據說從此以後,漢武帝不再迷信方士。

04

在吳中搞圖書出版能發大財,因為那裡出版商的利潤很高,從事盜印的人也就特別多,出版商非常苦惱。

一個叫俞羨章的出版商,也吃過不小的苦頭。

他打算出版一本叫《唐類函》的新書,又擔心被盜印,於是就想了個辦法,新書尚未出版,他就告到官府,說他的新書出版後,運輸路上被強盜搶走了,希望官府派人抓強盜,他出錢懸賞,緝拿盜書賊。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轟動,結果他的新書一出版就遭搶購,人們都想看看,這本被強盜搶劫的書,到底怎麼樣。

而且,重要的是,再也沒人敢盜印這本書。

05

有一個童子,主人經常四處求官,他也得跟著。

主人很不厚道,自己騎匹好馬,給童子的,卻是匹劣馬,童子很苦惱,想換一匹馬,主人又不幹。

有一天,他遠遠地看見一個人騎著一匹駿馬,疾馳而來,便靈機一動,手牽著馬,站在路邊哭起來——當然是假哭。

那人疾馳到童子面前,見他哭得很傷心,便好心地問他出了什麼事。童子邊抽泣邊說:“我的馬跑得太快了,雖然是匹好馬,很多馬都沒法比,但我還小,擔心控制不了傷到自己,不曉得咋個辦。”

那人見是個小孩子,諒他不會騙人,就起了貪心,想用他的馬,換這匹好馬,就跳下馬來,說是願意跟他交換。

“謝謝叔叔,您真是個好人。”童子騎上他的馬,飛奔而去,那人騎上童子的馬,才知道是匹劣馬,拼命打馬去追,那馬卻像幾天沒吃飯一樣,這才明白上當。

06

一個叫王卞的將軍,在軍中設宴款待賓客,邊吃邊看摔跤比賽。

其中一個摔跤手,體格很魁梧,力氣很大,不少健壯的士兵,都不是他的對手。

可是,受邀來吃席的一名秀才,卻自稱能戰勝他,而且只需一根指頭,而且真的,他一伸出左指,那個大力士就倒在地上,起不來了。

眾人大為驚訝,王卞也很吃驚,以為秀才是個神人,秀才說,什麼神人啊,剛才我問過他的同伴,知道他怕醬汁,看見醬汁就暈,就像暈血一樣,我就到廚房去,要了點醬汁沾在手指上,他看見後就倒了。

大身板不如“小”腦袋!

07

王陽明十二歲的時候,後媽經常虐待他,遠在京師做官的父親,不知道他的遭遇。

後媽篤信佛教,王陽明決定利用這點,“教訓”她一下。

於是他半夜悄悄起床,把茶盤放在佛堂外面,第二天早晨,後媽見了茶盤,非常奇怪。

那以後天天如此,後媽就害怕了,但對王陽明的態度,依然沒有改變。

王陽明到郊外找到一個捕鳥人,向他買下一隻罕見的怪鳥,偷偷放在後媽的被子裡,後媽整理床鋪時見了怪鳥,嚇得渾身發抖——莫非鬼魅作祟?得趕緊請個巫婆,佔它一卜。

巫婆對後媽說,對兒子遭虐待的事情,王狀元(指王陽明父親)前妻很生氣,向天帝作了彙報,天帝生氣了,派天兵下凡來捉拿你的魂魄,你被子裡那隻怪鳥,就是天兵的化身。

後媽嚇得臉色發青,立即跪地謝罪,王陽明心軟了,也撲通一聲跪下,替後媽求情,巫婆離去時,故意連聲嘆息。

從此以後,後媽再也沒有虐待過王陽明,視若己出。

原來,王陽明事先買通了巫婆。


漢周讀書


  吳起 春秋衛國人 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 。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出身不錯 ,早年家中殷實 ,為得一官半職 ,外出謀求至使家財散盡也未能如願 ,徒遭親鄰譏諷嘲笑 ,一怒之下暴殺三十多誹謗者 。

  匆匆與母親告別 ,咬臂發誓不位列卿相誓不返衛 。後從曾參之子曾申習學儒學 。母親病亡 ,不尊儒家奔喪守孝的規制 ,為老師所棄 。

  投奔魯國學習兵法 ,以求發展和重視 ,正值齊國要攻打魯國 。魯國國君想要啟用吳起 ,朝中多有流言 ,言吳起的妻子為齊國人 ,猜疑吳起會有異心 。吳起為求重用 ,不惜殺死妻子以表明心意 。

  後世以"吳起殺妻"寓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劣行徑 。

  


酒天虛無


在說這個故事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兩位已經被我們今天人遺忘的神仙。

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

萬里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漢族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徵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

至清代雍正時,復以唐代詩僧「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相傳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相會後,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

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一化為二,然而僧狀,猶為蓬頭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婚禮之日必掛懸與花燭洞房之中,或常掛與廳堂,以圖吉利。

千萬不要低估古人的想象力,也不要低估文化的的包容度。曾經有人問過我對於同性戀的看法,我的意見是不提倡不贊同,尊重個人意見,既然自己選擇了,不以之為榮,不以之為恥,坦然自在就好。

昨天有朋友說到李友仙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牟而釵》之情奇記,是明代的小說,其中腦洞之大,堪為奇觀,對文化的包容度,也是無比奇葩,當代人都可能受不了。咱們就大致瞭解下,別低估古人的腦洞,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看待文化現象。

故事梗概:

李又仙隨父上京,途遇響馬被劫,賣身南院燕家,得百金贖父,受盡苦楚。得匡前來贖之,李又仙男扮女裝,為得匡妾,居別院。得匡有一子名匡鼎。當得匡遭奸人陷害,家人走散,李又仙救出匡鼎外逃,為尚書之孫女所庇。匡鼎後來娶尚書之孫女為妻,從李又仙口中得知家變事,遂為父申冤。李又仙原為玉華真人,因思為女性謫入凡間,後來重返仙界。

目錄:【第一回】 陷北京前世因 落南院冤孽債【第二回】 長歌當哭 細語傳情

【第三回】 任義俠濟困扶危 感恩情男扮女妝【第四回】 李摘凡語參菩提 匡肇新狀元及第

【第五回】 功成拂袖避世 證果羽化登仙

大致內容:

福建人李又仙,字摘凡,男。其父因官糧被劫而下獄,摘凡家無長物,只得賣身為男妓,淪落“南院”,被迫接客。

摘凡相貌俊秀,又腹有文才,故而名聲大振,成為當紅頭牌。

然而心中愁苦,因而作《梁州序》,其辭感人。

京師有匡時者,豪俠大方,濟困扶危。

見摘凡《梁州序》,想見其作者,前往尋找。見摘凡窘況,設計使其跳出火坑。

摘凡為報匡時之恩,決定侍奉其三年。恰好匡妻蔣氏為圖子嗣,勸匡時納妾,摘凡乃男扮女裝,嫁與匡時,匡使其居住別院。

三年期至後,摘凡準備離開匡府,不料此時匡家為仇人所陷害,一家均被捕入獄。

僮僕亦四散逃之。摘凡為主存孤,帶匡時之子匡肇新逃走。

至一寺院中,摘凡乃為女冠住下,參研四典,悟得佛法。後有高尚書見其修為頗深,與之結交,並代為扶養匡肇新,後肇新終於中了狀元,尚書以己之孫女嫁之。

摘凡言明事情本末,與肇新一同入京尋父母,報仇雪恨,洗刷冤屈。

事畢後,摘凡告別匡家,入山修行,羽化登仙。

以上來源於網絡整理,不代表本人觀點,出於讓大家瞭解歷史的本義,批判性的看待。


全真道士梁興揚


分享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馬克吐溫,或者讀過他的小說,甚至喜歡他的小說?



1835年11月30日,馬克吐溫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這一年發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事。

1835年11月16日,哈雷彗星迴歸地球。

馬克吐溫說,他跟彗星一起來到的地球。1909年,他又說,明年我打算離開地球,跟隨我的老夥計哈雷彗星一起回到我原來的地方。

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再次迴歸地球,第二天,馬克吐溫離世。



換一個故事,在說一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之後起義紛紛。裡面有一個人叫魏豹,他也跟隨時代的洪流,自立魏王。

當時有一個叫許負的女相士,正路過魏豹的地盤,魏豹聽後,激動萬分,急忙請來看相,還是給自個的妃子薄姬瞅瞅,她說薄姬會生一個天子。

魏豹心裡那叫一個高興,天下大勢紛亂,薄姬能生天子,自己豈不是會成天下的主人?於是背叛劉邦,聯立項羽,爭奪天下。結果是被滅掉,薄姬被劉邦收作妃子,生下劉恆。



之後,女神相許負又對周亞夫說:“你會出將入相,但九年後會餓死。”

最後,兩個小故事,聽聽,笑一笑,權當下酒菜。



非常茴香豆


講一個被日本歌功頌德的“漢奸”故事吧。

我們知道,在明朝嘉靖年間,大量日本浪人糾結漢奸,禍害東南沿海,這些人被稱為倭寇,史稱“嘉靖倭亂”。 漢奸當中,最有名的要數安徽人汪直。拜當年明月先生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兒》所賜,許多新明粉,對汪直的認識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認為按照漢奸的標準,他實在夠不上這個群體,反而是日本人在為他打工。 事實確實如此。當時的日本雖然跟抗戰時日本一樣兇狠殘暴,但實力絕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屆幕府——室町幕府倒臺後,日本進入了“鼎鼎大名”的戰國時代。無論是我們所熟知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還是老烏龜德川家康,都成為日本人頂禮膜拜的戰國英雄。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就將強敵檣櫓灰飛煙滅。



不過礙於日本狹小的地域面積和可憐的人口基數,小國寡民的日本在中國面前實在登不上臺面。就連我們所稱的大漢奸汪直,都能在日本橫著走。而那些所謂的戰國英雄及其英明神武的父輩,卻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汪直何許人也,除了正統史書所說的漢奸以外,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武裝到牙齒的走私販子。拜當時明帝國海禁政策所賜,許多懷揣著靠海吃海夢想的年輕人,迫不得已之下,走上了另外一條無本萬利的生意——走私及海盜,汪直就是其中的一員。



眾所周知,當時中國的瓷器及絲綢,是西方人夢寐以求的東方絕世珍寶,而西方的火藥和槍械,也是東方古國所急需的殺人利器。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大明國官方不和你做生意,不代表大明國的老百姓也不和你做生意。



汪直在與這些西方武器販子的交往中,迅速的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通過高價出售國內的廉價瓷器,低價買入葡萄牙的先進火槍,這位大走私商賺得盆滿缽滿。而日本戰國的各個大名,也在這場走私遊戲中,迅速完成了兵力的升級,誕生了我們在遊戲中常見的鐵炮足輕、鐵炮武士等新興兵種。

就這樣,汪直在其個人發家致富的同時,也為當時的中日關係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就像今天的波音和洛馬公司一般,成為了日本人心中神一樣的存在。



發家致富的汪直,也沒有擺脫中國人特有的固定思維,那就是搞房地產。不過這位仁兄的膽子確實有些大,一般人當包工頭搞房地產,好歹還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允許。可這位仁兄壓根就沒有把日本天皇放在眼裡,雖然此時的日本天皇確實上不了檯面,可是必要的面子,汪直也沒有給人家。

在日本天皇不吭聲也不敢吭聲的情況下,汪直在今天日本的沖繩附近,蓋了自己第一個“花園式洋房小區”——宋國。隨汪直入住的除了4000多中國的移民外,還有1萬餘武裝到牙齒的先進部隊。

在日本的國土上佔山為王,搞獨立建國的,汪直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的頭一人。然而就是這麼個違建大戶,日本人卻從頭到尾不敢吱聲。不僅如此,汪直由於其負責任的經商態度和所售火槍的穩定質量,還被當時的日本商人視為典範,被尊為“大明國的儒商”。



直到今天,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外還矗立著汪直的頭像,平人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來紀念這位來自大明的海盜和超級“漢奸”。

回想過去,回首今朝。不知道為什麼,看到今天的中日關係,內心深處卻充滿了酸楚。

歡迎關注魚淵觀沉浮,聽我講不枯燥,不低俗的古代小故事。


魚淵觀沉浮


鬼怪故事其實倒沒有什麼,最可怕的是真人真事。這裡講一個清代斬白鴨的真實故事。事情由當事官員記錄在他自己的筆記當中。後來這個故事被編入了電視劇雍正王朝。

有一位官員在福建泉州任職的時候,發現了一名少年死刑犯。但核對卷宗的時候,發現殺人者應當是一個位老翁。因此非常奇怪,就仔細詢問這位少年。少年對他的提問置之不理。在官員軟磨硬泡之下,少年才吐露實情。原來他是替人頂罪。當地將這種現象,稱為斬白鴨。這位官員決定翻案重新審理。因此他讓少年翻供。但就在翻供幾天之後,少年突然反悔,不再翻供。官員再次詢問少年。少年向官員吐露實情。原來,就在少年翻供之後,他的母親來到獄中指責少年沒有信譽,且家裡邊已經收了對方的錢,現在也花掉了。如果翻供就得還錢。但現在還不出錢,只能用命填。官員瞭解這些事情之後,也很無奈。最後的結局,少年以命換錢,沒有人能為他伸張正義。

根據這位官員的記載,此類事件在泉州,漳州等地屢有發生。當地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這件事被改編進入雍正王朝的時候,編劇給了他一個正義的結尾。康熙親自出面,平反冤獄。但文學作品與現實的最大差異,往往也就在這裡。在文學作品當中,正義總是能戰勝邪惡。現實就不盡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