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

1、内容简介

斯特里克兰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时候,人们发现的事实却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

这时的思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他只是爱好画画而已。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的生活开始变得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伯朗士-施特略夫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

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做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感染了麻风病,在他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爱塔一直照顾着他,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身体溃烂而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2、创作背景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原型塑造的人物,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经纪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贫困;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 这篇小说是毛姆在游经塔希提岛后,回到欧洲后写成的。

3、感悟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很长时间无法平静,书中所传达的大多数观点,都无法接受,但读书不是目的,能引起思考才是。

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要有怎样的信仰,才能驱使一个人不要六便士,在衣衫褴褛和食不果腹的夜晚,赏着月光。

或许这世上真的存在一样东西,因为它的存在,能让伽利略他热情地宣传和捍卫日心说,哪怕是触犯了《圣经》被教皇被判处终身监禁也在所不辞;因为它的存在,能让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一生都在等待枪毙。如果真的能找到这样值得坚守的东西,内心的渴望与满足,已经远远大于对物质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

世俗的价值体系,对太多的事情划定了对错。但每一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不过是选择与舍弃而已。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斯特里克兰的勇气,这勇气,包含着对自己一直道德体系的抛弃,包含着对他们责任的否定,包含着对别人伤害的不屑,这种内心的纠结,远远大于了物质的贫瘠。

相对而言,亚伯拉罕的选择更为简单,只是遵从内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都不值一提而已。

一生默默耕耘的老者,未踏出山庄一步;

一生飘飘荡荡的智者,思想与身体同游;

又有什么高尚与卑劣?

我没看过山那边的风景,所以我甘居一隅;

我看过山那边的风景,所以我愿意爬山涉水;

我看过山那边的风景,所以我甘愿驻地停留;

无知而无畏,知之而无畏,是否真有所区别?我思故我在,未感知,未存在。

罗素曾说,幸福源于通向幸福权利的选择有多少。

然,只有一条道路,难道那就不是他的幸福?

子非鱼,勿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