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時明朝朝政腐敗不堪,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是打不進來?

老和尚888


題主這是想給魏閹翻案嗎?想說明魏忠賢對於大明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然後再抨擊一下東林黨?還是不要被那些譁眾取寵的網文欺騙了,魏忠賢給大明除了帶來了無盡的災難,基本上沒起到什麼積極作用。網上說他是貧苦人出身,所以只收商稅,不收農業稅。這其實無稽之談,在《明實錄·經史卷宗》上有明確記載,天啟五年,明政府加收陝西稅收,而當時陝西乾旱,這一舉動直接逼得部分農民活不下去,於是“陝西始有民亂”。而被大家一直唾罵的東林黨,卻是真實站在人民利益上去看待問題的,東南開放的學風,使得很多東林學士放棄了保守的朱子理學,轉而投身經世之學,學習心學的那一套,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經濟利益,其實這是一個社會趨向,在明末商品經濟及其發達的這個階段,原來的士農工商為基礎的戶制已經被徹底打破,明末的南方百姓如同南宋時那樣,開始對於利益慾望的大肆追求。在這個環境下誕生的東林黨,更清楚什麼是經世之學,而且他們以更開放的思想,成功的擊敗了齊楚浙等組織,贏得了泰昌朝的領導地位。然而在東林黨尚未大顯身手之際,朱常洛就病死了,然後天啟五年,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掀起了新一波的禍國黨爭,把一干有思想有抱負的東林黨人士意義擊敗並嚴格管制,然後魚肉朝廷,使得大明失去了改革的機會。



崇禎皇帝即位後,三個月扳倒魏忠賢的舉措讓東林黨看到了希望,然而這個希望最終也破滅了,原本東林黨對閹黨的反叛戰爭,成了被某些心懷不軌的人利用,轉而變成了一波漫無目的的規模更大的直接影響到了大明存亡的黨爭。這個人就是溫體仁,他先是利用半個東林黨成員周延儒擊敗以錢兼益為首的一干東林黨成員,然後幫助周延儒上位,之後利用心機和崇禎對自己的信任,成功的趕走了周延儒,就這樣,除了親近自己的大臣溫體仁會留下,其他人則一概攆走。所以當時東林黨成員大多不是大明統治核心的官員,而東林黨形成之初就是為了對抗來自內廷的不合理政策,於是在備受排擠下,大多數在外廷的東林黨成員開始走起了萬曆時期的老路子——拒絕和政府合作,也就是在這個原因下,東林黨會阻撓內廷對東南稅務的徵收,其實不只是商稅,還有農業稅和徭役稅,一概拒徵,實際上就類似於英國的議會派團體反抗國王的行徑。而在溫體仁之後,內閣首輔6年換了46個,東林禍國?人家連權利都沒握過,國家待我如此,我又如何報國?


再就是回到努爾哈赤打不進來這個問題了,因為當時的後金和大明的國力還是由很大的差距的,即使是軍事水準,也不如明軍先進。雖然金軍驍勇善戰,但是其軍武科技水平不夠,在面對大明的堅城深池時,缺乏有效的攻城武器,所以除了圍城打援,沒有什麼太好的方法(間諜開成也就是在遼東備戰不積極的情況下才能用用)。反而大明可以依仗紅衣大炮和其他火器的優勢來跟後金打堡壘戰來對後金進行大消耗,再加上當時的後金生產力低下,不能保證持續穩定的糧草補給,所以往往是城中明軍糧草未盡,後金的糧食就吃完了。再加上後金政權還處於一個大部落汗國的水平,其內部葉赫部和部分東海女真部落尚不信服他,一旦陷入持久戰,後金隨時有政權瓦解的可能。另外周圍的蒙古和朝鮮尚可以威脅到後金後方的穩定,這也是努爾哈赤時代後金的作戰方式只能是侷限在掠奪式的侵佔,而不能有效的開發佔領地的生產力來保證後方,所以在這個情況下來看,皇太極真是個君主人才。


火器工坊


二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明朝雖然衰落了,而且被閹黨和東林黨折騰的夠嗆,但是作為一個立國二百多年的王朝,還有著相當的實力,不是說滅就可以滅的。

問題本身問的就有問題,既然魏忠賢把明朝弄得腐朽不堪,那麼只會導致清軍相對實力增強,會更早入關,又怎麼會和清軍打不進來有關係?!簡直了,按著這個邏輯,應該是魏忠賢不倒臺,清軍應該更早進入中原,李自成也早就佔領北京了。這就是事物發展的正常邏輯!

崇禎皇帝水平不咋地,但至少還有一件事做對了,剷除閹黨,怎麼也延長明朝國祚十年吧,不然任由閹黨折騰下去,還用得著努爾哈赤他們打嗎,自己都完蛋了。

為魏忠賢這樣的惡棍翻案,還是要看看天上的湛湛青天不可欺!



磨史作鏡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經過數次戰役,明朝已經把基本把整個遼東地區拱手相讓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當時並沒有實施佔領,只是搶完就走,雖然明朝損失了關外幾十萬軍民,但不得不說這是努爾哈赤戰略失誤。

二、薊遼督師出場,收復遼東大片失地,構建山海關-寧遠-錦州防線,堅不可摧,直至明朝滅亡,這條防線都沒有被突破。另外,這裡的督師當然是明朝偉大的戰略家、愛國主義者孫承宗,而不是袁崇煥。

三、當時雖然明朝在遼東地區慘敗,國內也是天災不斷,但是動搖國本的農民起義問題還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明金實力對比仍懸殊。


掩埋的真相


一是崇禎是臨時補臺,沒有經過系統的帝王之術學習,他沒有領會平衡二字對於權力的重要性。

二是雖然魏貪得無厭,但魏懂得自己的權力是誰給的,知道自己跟大明王朝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這點魏比起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東林黨們強太多。

三是失去了閹黨制衡的東林黨一切以小集團利益為中心,國家興亡不如小家興旺,結果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四是崇禎多疑寡恩,又怕擔罵名,與百官離心離德。


風過故鄉


歷史的問題都不是一面的,而是幾種力量匯合的結果。

1、明朝內部執政力量不同。天啟皇帝喜好木工,不理朝政。魏忠賢的閹黨控制朝政,所有成員都以魏忠賢唯命是從。而魏忠賢此人是個實用主義者,也不知道為什麼魏忠賢此人一直很重視東北的後金問題。所以,明朝朝堂上鬥爭如何白熱化,在對付後金這件事上魏忠賢從未懈怠,無論你是哪派的文官,只要能對付後金那我就用你。等到魏忠賢倒臺,東林黨上臺。天朝上國思想覺得後金不過是小癢,內部鬥爭才是重點,國家工作重心遷移。所以,當時的明朝黨爭不斷,任人用人關注的是你的出身,而不是你的能力。


2、後金內部的轉變。我一直強調,努爾哈赤這個人其實就是一個流寇。他當政時期,後金基本一直在打仗。而且,採取的是民族隔離政策,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缺乏大局意識,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在我看來此時的後金政權其實就是一夥賊寇,所依仗全是軍事力量的強盛。只要一次大的軍事失敗可能就會讓這個脆弱的政權覆滅。但是,這樣的情況在皇太極當政時期發生了轉變。他改後金為大清,確立了與大明對抗的決心跟政治目標。建立蒙八旗、漢八旗,緩和民族矛盾。配合明朝內部農民起義軍,每當陝西農民起義軍遭受挫折,清軍總是進攻明朝京城附近,逼迫各軍回援,延續起義軍生存。


3、外部環境的改變。這點原因主要分為兩點,魏忠賢執政時期陝西各地農民雖然生活困難,但是還不至於鋌而走險殺官造反。東林黨執政時期,小冰河期效應加強,整個北方糧食顆粒不收。而明朝為了對抗後金賑災不力,造成整個北方的農民起義,耗費大量有生力量。另一方面,自從隆慶皇帝與蒙古和解,雙方一直保持良好關係。當時韃靼的首領林丹汗傾向於明朝,成為當時對抗後金的一支重要力量。等到林丹汗去世,他的兒子上臺。此人傾向於後金,並且與皇太極交好。自從那之後蒙古的軍隊成為了皇太極的幫手。這也就是為什麼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只能在東北行動,而皇太極時期卻可以繞過山海關,從宣大或者雁門入寇明朝。就如同擴散的癌細胞,已經無法堵住。

這是這些原因造成了魏忠賢時期壓著後金打,魏忠賢死後形勢逆轉的表像。唉,王朝的興替總有太多的無奈和巧合。


歷史的塵沫


題主什麼意思,是想用這個命題來給魏忠賢翻案麼!

魏忠賢時期,明朝朝政並沒有那麼糟糕,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農民起義還沒有大規模開始,這時候的明朝政府還能夠順利對抗來自北方的威脅。最關鍵的是,孫承宗當時是負責遼東戰場的將領,他的能力很強。

魏忠賢此人,實乃人渣至極,可是現在偏偏有人說魏忠賢控制了東林黨,從而還能讓明朝政局順利維繫。黑白顛倒從未有如此。東林黨固然有很多缺陷,但是東林黨中多數人是愛國愛人民的,這是他們本質屬性,這和魏忠賢完全不是一個層面。


張傑談史


魏忠賢對付的都是東林黨人,東林黨人都是一群偽君子,一群自私鬼?魏忠賢一死,沒了可以壓制東林黨人的人,再加上崇禎急功近利,損害了東林黨人的利益,所以明朝必滅


楊文傑3


沒有後來史書寫的那麼不堪,文人沒骨氣,幹不過太監時候,瘋狂給修建活人廟,倒臺後瘋狂踩!魏宗賢掌權時,能壓制文人,富庶的江南的稅賦能收上來,遼東抗金的銀子是不缺的。老魏倒臺後,國事家事天下事的東林黨人,代表了江南大地主的利益,稅賦再也收不上來,國庫空虛,等滿清打進來了,到江南搞揚州十屠,可悲,可嘆!


夜瞳流水


不是內部動亂。吳三桂叛變 清狗能入關?


野豬皮割皮人


因為魏忠賢能夠很好控制邊鎮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