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這幾個皇帝按成就怎麼排序?

擲出窗外事件


我來回答!

剛剛君認為,他們幾個的順序是這樣的:努爾哈赤第一,康熙第二,皇太極第三,雍正第四,乾隆第五。為什麼這麼來排序,且聽剛剛君和大家聊一聊。

統一女真,建立大金-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出生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小酋長家裡,從小精通滿語和漢語,喜歡研讀《三國演義》,自然中間的打仗的謀略不在少。25歲的時候,他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關東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後來遷都瀋陽,他的鐵騎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當年七月中旬,去世。

把努爾哈赤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他統一了女真,建立了大金,為清王朝奠定了基礎,只有基礎打好,才能蓋起高樓,所以,努爾哈赤在這幾位中的功勞肯定要數第一的。

平定三藩,統一臺灣,開疆擴土-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我們說的康熙,應該大家對他的事蹟比較清楚,康熙8歲登基(虛歲),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的老爹順治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那麼怎麼選繼承人呢?康熙因為出過天花沒死反而有了免疫力,就把他選為繼承人。

康熙八年年,也就是康熙剛剛親政兩年,就智擒輔佐大臣-鰲拜,消減另外一個輔佐大臣遏必隆的權利,將權利迴歸到自己手裡。接下來,在康熙十二年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先後平定了三藩(平南王尚可喜,陝西王耿精忠,平西王吳三桂)。康熙二十年到康熙二十二年,派施琅收復了臺灣。康熙二十四年到康熙二十八年,又和沙俄在地盤爭奪中取得勝利,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同時在康熙二十六,二十七年大破蒙古準噶爾。

可以說康熙的成就不亞於努爾哈赤,但是畢竟是努爾哈赤奠定了基礎,不過剩下的清朝帝王中,康熙絕對排前邊,就衝著統一臺灣,驅逐沙俄這兩條,康熙的成就就至高無上。

登基為帝-皇太極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自幼跟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樣樣精通。在後金部落裡邊人緣很好,努爾哈赤去世後,被推選承襲汗位。皇太極繼位後,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內發展經濟,在國內進行改革,對外屢敗朝鮮,到處結盟,統一了漠南。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皇太極在任17年,為清朝入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皇太極東征西討,他的謀略不在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之下,但是畢竟他的父親是奠基者,康熙是清朝巔峰的代表者,這裡把皇太極放在康熙之後也是考慮到,皇太極的這些作為也是順應歷史的一種。當然他的成就也是很高,相比之下,放在第三位最為合適。

“九子奪嫡”勝者-雍正

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大家都知道康熙有二十四的兒子,這麼多兒子們還上演了一場歷史大戲-“九子奪嫡”,而雍正自然是這九子奪嫡的勝出者。畢竟皇位的爭奪從古至今都是殘酷的,能從這裡邊脫穎而出,足見雍正帝的厲害。

雍正除了會玩權術,他的成就也是不可磨滅的。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對朝廷機構進行了改革,加強了對西南少數名族的統治,有助於後期的民族大融合;大力整頓財政,特別是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這幾位皇帝在民族統一,疆土擴充上都值得一讚),又設立軍機處加強皇權。

雍正的成就沒有前邊三個帝王的成就高,但是相比清朝裡邊的帝王排名也不算低下,就是雍正的死就值得推敲了,至今都記得《甄嬛傳》中雍正的死因,說不定歷史上雍正真的死於此因。

鞏固發展,統一多民族-乾隆

雍正死後,根據他生前發明的繼承皇位的方法,在匾額:“正大光明”的後邊,遺詔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乾隆繼位。乾隆25歲繼位,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為了尊敬他的爺爺康熙,在位六十年就禪位給了嘉慶),是我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在位,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高峰,他在諸位祖先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了清朝的發展,完成了多民族的國家統一,社會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對邊疆,乾隆也有建樹,他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的版圖,清朝的版圖達到最大化。

按道理來說,乾隆的成就不應該是這五個人最後一個,畢竟他統治的清朝時間最久;但是乾隆後期的表現給他減分了,乾隆後期有點“飄”,實行閉關鎖國,拉大了與西方的差距,是清朝後期出現了危機,也為後期清朝的衰退,以至於如今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埋下了禍根,所以乾隆的成就只能大打折扣了。

總而言之,這五位帝王在民族統一上,邊疆擴充上絕對值得一讚!為他們點個贊,同時您認同剛剛君的評論,也請您給我一個贊!我會更加努力創作!


剛剛才說


知叔認為啊,滿清這五位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的聖主,畢竟是離現在最近的一個朝代,也會對我們現在有所影響,我認為在對社會貢獻方面我認為是這樣排序:雍正第一,皇太極第二,康熙第三,努爾哈赤第四,乾隆第五

第一位雍正,為什麼我認為雍正第一,可能大家都沒怎麼了解過這位皇帝,大多數是從影視中看到的,真實的雍正是這樣的,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有所完善,1,整治吏治 2,建立軍機處 3,完善秘折準則 5,改土歸流 6,攤丁入地 7,廢棄賤籍 等等做了一系列改革,勵精圖治,從上面幾點不難看這些整治對百姓們才是真的有收益,這才是造福百姓,真正的百姓做事,所以我認為真正應該排第一

第二位皇太極,為什麼要說皇太極呢,這位皇帝呢對於民族來說才是開創了清朝,清朝在以前叫金國,滿族也是皇太極後來改的,大家知道之前叫女真,在皇太極接掌後大量任用漢臣,充實了後金的政治結構,為日後清朝的最終建立,以漢治漢的宗旨這麼做也充分表達當時真是為國為民著想,雖然是少數民族,但是和元朝蒙古族相比之下,賢明瞭許多,真正建立清朝發展成一個國家而是他

第三位康熙,雖然說在清朝他的威望很大,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平定葛爾丹,後來又有了雅克薩之戰尼布楚條約,加強中央集權,對各個少數民族治理起到很大作用,這位皇帝可謂一直在擴展版圖加強中國,但是勞民傷財以至於去世的時候國庫空虛,國不富則民衰

第四位努爾哈赤,這位是清朝的第一位為什麼排在第四呢,努爾哈赤憑藉父親留下的十八副鎧甲起兵,也為清朝建立了基礎,創立滿文,創立了八旗,對後來清朝建立國家付出很大貢獻,真要是當皇帝治天下我想就沒有上面幾位更適合

第五位乾隆,這位是大家家喻戶曉的皇帝,可謂是一說到清朝第一個想到的皇帝,為什麼這五位我會把他排在最後,並不說他就很差一點貢獻都沒,而是這位皇帝和前幾位比起來有點不足,他對清朝也是貢獻很大的,編修文化典籍《四庫全書》,佔領新疆,中華各族一統,雖然在這個皇帝治理天下時候也就是我們後來所知道的乾隆盛世,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但是這並不是他的功勞,而是他的父親雍正,給他留下了很大的遺產也為他後來的貢獻有著一定作用


知否大叔


我認為依次是康熙、皇太極、乾隆、雍正和努爾哈赤。

康熙作為一代聖主,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僅在清朝歷史是第一的,而且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流的。正是因為康熙的勵精圖治,清朝的統治才最終穩定下來,中國的版圖是由康熙奠定的,康乾盛世是由康熙開啟的。

皇太極是清朝歷史上最重要的皇帝,皇太極十分注重制度建設,聯蒙制漢、開科取士、設置內閣六部,招降孔、耿、尚藩王,組建炮兵部隊,建立蒙八旗和漢八旗。皇太極的統治和努爾哈赤的統治有著根本區別,沒有皇太極的漢化政策,大清是入不了關的。

乾隆將康乾盛世推向了頂峰。

雍正承上啟下銳意改革,為清朝全盛奠定基礎。

努爾哈赤軍事方面非常厲害,但是政治上比不上皇太極一個小手指頭。清朝的政治建設和制度建設源於皇太極,努爾哈赤只知道殺人、殺人和殺人。


擲出窗外事件


先來說我的結論:1、康熙 2、努爾哈赤 3、乾隆 4、雍正 5、皇太極

第一康熙。這個應該沒有爭議,挫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徵蒙古,在位期間真正鞏固住了滿清對南方的統治,併為今後的清朝皇帝做好了表率,打好了基礎,在位六十一年,一手開啟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第二努爾哈赤。每個朝代的建立者在本朝的皇帝排名上應該都不會低,甚至很多都高居第一。從功績上講,太祖從偏遠的遼東以幾十副鎧甲起兵,雖有生之年未入主中原,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勞苦功高。

第三乾隆。是的,儘管現在很多人為雍正平反,說他為康乾盛世做出的貢獻被低估了,但是有矯枉過正之嫌。乾隆爺在位六十年,實際掌權六十三年,他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頂峰,尤其是他當政前期,使全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以至於晚年乾隆給了自己一個“十全老人”的雅號,他的排名不會比雍正低。

第四雍正。雍正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了,他每年只休息兩天,夙興夜寐,殫精竭慮,是一個極為負責任的皇帝。他上承康熙,下啟乾隆,是一箇中興之主,只是受限於在位時間不長,加之一個長輩一個晚輩的名聲太大,也只能屈居其後了。

第五皇太極。這裡把他排在最後不是說他功績不大,只是前幾位太過出色。皇太極接過努爾哈赤的衣缽,為大清入關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算是功勳卓著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大瀚聞史


滿清最有成就的五個領導人依次努爾哈赤、康熙、皇太極、雍正、乾隆。理由如下:

第一,努爾哈赤:作為一個建州女真小小的世襲酋長,他從十三副盔甲起兵,歷經三十餘年苦戰,先後滅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等女真部落,擊敗海西女真葉赫部,統一女真。尤其在薩爾滸之戰,打敗大明十萬精銳,"太祖一戰而王基開";建立八旗制度,打造出軍政合一、效率極高軍事集團。

第二,康熙:他作為千古一帝毫不誇張,年僅八歲登基,十四歲開始親政,智擒鰲拜,力平三藩,收復臺灣,驅逐沙俄,親自掛帥出征葛爾丹,奠定了長達二百年的封建王朝最後的盛世;作為多民族的統治者,他是漢族思想文化和蒙文化的融合者、開拓者。

第三、皇太極: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後金的第二位大汗,兼蒙古大汗,滿清的開國皇帝。他對後金政權進行了大膽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確立了先征服朝鮮、漠南蒙古,解決攻明的後顧之憂。對大明,廣納漢臣建議,確立"講和和自固之策"。尤其是松錦大戰,徹底摧毀了大明精銳,"大宗一戰而帝業定"。

第四,雍正:他是滿清皇帝中最勤勉的一個,也是滿清最具改革思想的皇帝。在雍正的全部政治中,他主張"為政務實",興利除弊是其核心內容,因而也是他為正的基本特色。設立軍機處,強化君主專制獨裁,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制,標誌著中國君主集權制度達到了頂點。

第五,乾隆:我個人對乾隆皇帝沒好感,好大喜功,言過其實。由於雍政打好的財富基礎,乾隆這個盛主世君主,講排場,講面子,猶如當今中國的富二代,正式掀開了清朝走向沒落的序幕!


GXC0107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創立八旗制度,打敗明軍,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排第一沒問題。

皇太極,統一蒙古,收復高麗,實行漢化改革,雖然未能入關消滅明朝,但他給明朝中央政權的持續打擊,奠定了多爾袞,入主中原的基礎。應當排序第二。

康熙,幼年登基,除鰲拜,平三藩,親征準格爾打敗沙俄,收復臺灣,徹底穩住了滿族統治中原的基礎。

雍正,雖然沒有祖宗的開創之功,從政也不像康熙那麼具有手段,但他勤政,有魄力,敢於向統治隱患下狠手。正是由於他的這些特點,扭轉康熙晚年群臣傾軋,朝政腐敗的局面,可以說他為清朝續命100年。所以他可以排第四。

乾隆,很多人覺得乾隆應該排在雍正前面,的確乾隆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政績,但他好大喜功。統治後期耽於享樂,不思進取,縱容大臣腐敗,再加上他選擇的後繼之君能力欠缺,可以說清朝的滅亡從他這裡就開始了。所以他只能排最後。


滄海一粟7528


為什麼沒有順治?這些皇帝加起來也沒有順治厲害,順治留下的都是大清國策,不管好壞!

順治功勞:

1.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順治開創的,而且在清朝統治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安撫蒙古人,還是安撫漢人。比如姜瓖之亂,多爾袞前線打仗,順治在京城用滿漢全席安撫了喀爾喀蒙古。要知道姜瓖反正前一年,喀爾喀蒙古十五萬大軍偷襲大清東北老家,被多鐸用不到兩萬八旗軍擋住。雙方可謂不共戴天。順治以滿漢全席安撫喀爾喀蒙古,而且訂下了九白之盟。當時的滿漢全席叫做六白宴,乾隆時期攻克噶爾丹,厄魯特蒙古迴歸,改成九白宴。

2.發揚光大滿蒙一家。滿蒙一家是皇太極政策,順治發揚光大,力捧大玉兒,而且繼續用和親安撫蒙古人。厄魯特蒙古,就是後來的噶爾丹所在部落,因為順治的和親政策,當時歸順大清。要知道原本厄魯特蒙古準備和姜瓖聯手,內外夾擊攻克清軍的。但是厄魯特蒙古首領巴圖爾琿臺吉,也就是噶爾丹父親,被順治一紙詔書安撫了。是啊,皇帝岳父,想想也美。

3.藏傳佛教為國教。大清國策。活佛地位等同於皇后,順治訂的。

4.耕明田。清朝土地政策始祖。康熙的永不加賦和雍正攤丁入畝,都是源於此。

5.開運河。自此中國有漕運時代,放棄海洋。結果就是殺了鄭芝龍。若順治重用鄭芝龍,別說臺灣,今天菲律賓馬來西亞都是中國地盤。

6.安撫漢臣。吳三桂等是順治忠臣。

從中可以看到,大清國策基本都是順治訂的。比如清帝宣統禪讓中華民國,蒙古西藏就要獨立,原因就在於此,他們認為是和滿族合約,不是和漢人合約。再比如吳三桂噶爾丹叛亂等,這是順治時期沒有發生的事情。再比如同樣是發展海洋,康熙的眼光和順治一樣狹小,佔了臺灣沒有南擴,自此中國失去了海洋。畢竟施琅沒法和鄭芝龍相比。

能和順治相提並論的,只有皇太極。比如全面漢化,尊孔尊儒政策都是皇太極開始,後世推廣,順治只是跟隨。但是大型國策,順治對清朝影響很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