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全球資產配置進入黃金時代

“中國的老百姓也好,機構也好,會在更大的程度上在全球配置他們的資源,使得我們金融市場的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是需要有資本流入、流出的,我們希望流入、流出是平衡的,資本流入流出都有利於我們在全球配置資源。”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剛於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

未來已來——全球資產配置進入黃金時代

改革開放的40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大踏步前進、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的40年,是成功從低收入國家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的40年,也是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實現歷史性跨越的40年。40年裡,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22.8倍,人均國民總收入提升了45倍,外匯儲備由1.67億美元增至31399億美元,貿易總量增長197.9倍,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2.8倍。

然而,隨著人均收入水平逐年上升,老百姓的切實感受卻是:錢怎麼越來越不經花了?同樣是10元,在80年代初可以買68斤大米、100斤青菜、3丈布匹、200場電影;到了2018年,只能買2斤大米、4斤白菜、1尺布,電影估計只能聽聽場外音。現在我國的通貨膨脹率穩定在3%左右,以此來推算,到了2028年,1萬塊或許只相當於現在的7400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過去三十年裡,人民幣一直在貶值。

除了貨幣貶值外,中國經濟現狀也不容樂觀。今天的中國經濟環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經濟改革和體制改革進入轉型期;同時,中國的人口紅利消耗殆盡,社會逐步轉向老齡化,伴隨著勞動力人口下降,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大多數企業在經營上將面臨艱鉅的挑戰;內地的投資渠道又非常有限,在房市限購,股市長期處於低谷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困境:

如何讓手裡的錢保值增值?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

據最新《海外置業趨勢報告》顯示,高達80%的受訪高淨值人群表示在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超過半數已有海外投資經驗。據調查顯示,對於中國的財富擁有者來說,海外之所以成為他們離岸配置的因素,主要是因為:

第一,多幣種的資金配置能規避匯率“雙降”而引發的貨幣貶值風險。

從2005年開始,中國解除固定匯率之後,人民幣已經單邊升值40%左右。但是從2009年開始,中國貨幣的增發幅度大幅增加,到2015年中國廣義貨幣M2已是2008年的2.93倍。高位的貨幣增發和信貸膨脹所帶來的後果不言而喻。所以,結合過去十年所發行的巨量貨幣,我們似乎更應該擔心人民幣的貶值風險。更何況,持單一貨幣資產這件事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

第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能有效規避單一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我們以國內的上交所綜指進行比較,如下圖:

未來已來——全球資產配置進入黃金時代

國際各交易所指數比較


從1991年到2017年的指數分析來看,國內上交所綜合股票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4.20%。但同期的波動率和最大回撤相比也是最高的,這就意味著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需要具備更為強大的內心,同時也說明了投資單一市場,投資者依舊面臨相當高的投資風險。

“雞蛋不能夠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籃子不能夠放在同一輛汽車上。”在現階段單一市場甚至是單一經濟體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唯有瞄準全球市場,實施多元化和多幣種的配置策略才能有效的抵禦結構性風險。

這個趨勢已經到來,您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