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考生”怎樣才能逆襲自主招生上名校?


一、想通過自主招生上名校,必須明確自主招生的政策出發點。

國家推行自主招生政策,主要是為招收兩類人:

1、創新潛質

2、學科特長。

前者為有創造力的學子。

後者為在某一學科有突出特長的學生。

要想通過自主招生上名校,必須在這兩塊之中,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才行。

二、自主招生名校如何判斷考生是否符合自招政策,錄取你呢?

1、如何判斷一名考生有創新潛質?

創新潛質,很難量化,名校也很難在初審材料上,判斷出一名考生是否有創新潛質。

之前流行的做法:看學生參加一些自然科學創新大賽所獲得的名次,或是專利發明之類的。為什麼高校要這樣判斷?

因為申請的人多了,材料審核很難區分了(我們的做材料的功夫,世界一流)

所以,設置一些硬指標,篩選學生就很快了!

但高校很快發現,硬指標也不管用了,因為大家都去搞獎了!

所以就導致很多學校,每年的硬指標的門檻不斷提升。

比如自主招生開始的時候,論文還被承認,現在基本上放一邊。實用新型專利曾經火過一陣子,但現在,高校基本不認。一些商業化的競賽,高校之前還認可,現在含金量大不如前。

所以,要想證明自己有創新潛質,那就得自己真的有這方面創新的才能。比如你一年出幾個發明專利等等。

2、如何判斷一名考生,有學科特長?

這點相對容易點,學科特長,要麼是參加奧賽等學科比賽拿獎。要麼就是你沒有參加比賽,但是你在學校歷次學科考試中,名列全年級1%-3%左右。

因為拿學科獎,可以證明你這個學科牛,而每次名列全年級1%-3%,也同樣能說明,你很牛。

值得注意的是:

高校在選擇自主招生學生時,往往因為創新潛質上的界定,難於量化,趨向於用學科特長來初選學生。

三、三無考生,怎樣才能逆襲自主招生上名校?

明白上述的邏輯,三無考生,怎樣才能達標?

很簡單,

你必須證明你真的具有學科特長。

你必須是在學校歷次學科考試中,名列全年級1%-3%左右,才有機會!

有些家長和考生說,我造個1%-3%,行不行。

初審可以,複試就不管用了。大多數高校,對於我們自已造材料,心知肚明!

所以會通過筆試+面試來進一步篩選!

一句話,只要你是真的有學科特長。你就有希望過!


志願填報找勳哥


其實,有沒有正式的學歷在互聯網時代真的不是很重要。今日頭條、微信、百度等這些平臺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如何運用互聯網學習的人"。我的第一學歷並不高,但藉助互聯網的學習,我不斷超越自我,身邊許多名校畢業生都對我刮目相看。


好教育點亮人生


主動學習,從頭開始學習,現在網絡那麼發達,名師很多,有意志一定可以實現的!


我是未來一個傳說


首先詳細瞭解各個高校自主招生對考生的具體要求。選擇沒有硬性指標要求報考,希望還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