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這些年買過的卡帶,聽過的歌—二十五,劉德華《回到你身邊》

盤點這些年買過的卡帶,聽過的歌—二十五,劉德華《回到你身邊》

《回到你身邊》是劉德華的第三張個人專輯,也是這位日後的天王,第一次以歌手的身份出現在內地的音像架上。很難想像,如果不是《神鵰俠侶》和《魔域桃源》等TVB劇集在內地部分省市電視臺公開或非公開的播出,以及開始的錄像廳裡播放的錄像帶,從而讓劉德華這個名字率先以電視,電影明星的身份在大陸廣為人曉,作為當時內地唯一的進口音像製品發行商,才會將這張專輯介紹到國內。當時在音像店裡看到這張卡帶的封面,帥氣的造型,花了好像是16元的價格,比普通的引進版卡帶要貴上一倍,真的是咬咬牙才捨得買下來。

盤點這些年買過的卡帶,聽過的歌—二十五,劉德華《回到你身邊》

八十年代中後期到九十年代的上半葉,香港樂壇一直被“寶麗金”和“華納”兩大國際巨頭壟斷市場,唯一能夠在這種對局中經常性打破平衡的,也只有本土的廠牌“華星唱片”。在這個戰局中,同樣身為國際唱片巨頭的EMI,在香港卻一直只能扮演陪襯的角色,而當時以歌壇新人身份入行的劉德華最終在第二次選擇時落戶EMI,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樂壇對他的輕視程度。

同樣能夠看得清人情冷暖的還有幕後名單。不要說此時還只是三流歌手的劉德華,就連當時如日中天的張國榮,都要為“寶麗金”經常性的截糊在“新藝寶”之前搶好歌而罵粗口,劉德華就更不要奢望用金牌製作人為他製作專輯,偶爾能夠撿到一線音樂人的二、三流作品,就已經算是一種幸運,即使是翻唱東、西洋的熱門經典,也只能只能寄希望於一線歌手的良心發現,並在他們挑剩的東西中變廢為寶。

盤點這些年買過的卡帶,聽過的歌—二十五,劉德華《回到你身邊》

但在基礎設施簡陋的情況下,有時候一張專輯的成敗好壞,反而更能體現一個製作人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本張專輯的製作人王醒陶,就是保證這張專輯以一個較高水準出現的關鍵。

無論是此前還是此後,王醒陶這個名字,更多的還是和DMI時期的陳百強聯繫在一起,就在他為劉德華製作這張《回到你身邊》之前,他就同時以作曲人、錄音師和製作人的身份,為陳百強制作了他的同名專輯。因此,這張大碟想不出現《痴心眼內藏》和《陳百強》的味道,都難!

儘管好作難求,但王醒陶還是將這張專輯做成了一道菜色齊全、頗有回味的大餐。專輯以王醒陶自己作曲的《誰人》、《獨木橋》和《心醉》為主線,再加上了《衝出禁區》、《知己良朋》這樣的日語歌曲翻唱,以及顧嘉輝和鄭國江合作的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的主題曲《錯覺》,快慢相宜、東西結合,這個框架,一線歌手也不過如此。

專輯相比劉德華的前兩張專輯,最為成功的就是拓展了表達範圍,讓歌曲不再只是侷限在行貨的愛情題材裡面轉圈,勵志的《獨木橋》、宿命的《錯覺》都給予了專輯以更寬的表現空間。而在《誰人》和《衝出禁區》裡用上對於當時的劉德華來說算是高技術含量的New Wave曲風,更豐富了音樂的聽覺表現力。

盤點這些年買過的卡帶,聽過的歌—二十五,劉德華《回到你身邊》

主打曲《回到你身邊》則是由臺灣音樂人陳家麗詞曲的國語版重新填詞而成,並在稍後成為華仔首張國語專輯《回到你身邊·法內情》的主打歌。而說起陳家麗,一直以來都是以《讓我一次愛個夠》、《我的未來不是夢》、《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和《忘記你我做不到》這些詞作聞名,沒想到早年居然還曾經為劉德華寫過旋律。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一天在作曲人欄裡出現林夕的名字,即使不稀世,至少很稀奇。

另一首李宗盛作曲的《真真假假》,劉德華更有機會和前輩泰迪羅賓合作。作為校長的前Boss,泰迪羅賓在香港樂壇的地位也與許冠傑相差無幾,都是奠基現代粵語流行樂的祖師級人物。而《真真假假》也順理成章地呈現出這種市井俚語化的民謠風格,最重要的還是它依然在表面的俗之下,包含了諸多的生活化小哲理,聽來讓人受用之餘還有營養。

《回到你身邊》雖然並沒有幫助劉德華走向一線歌手的行列,但它卻依然是劉德華歌手生涯最優秀的專輯之一。其之所以最終沒能取得很大成功,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它缺少一首讓人印象深刻的主打歌,但專輯多元化的設置,快慢歌的搭配,以及民謠與勵志這樣的組合,卻還是儘可能的為相對比較侷限的流行專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更豐富的內容,依然可以成為同類型歌手的一個好榜樣。也為劉德華後續的天王事業打下基礎!

盤點這些年買過的卡帶,聽過的歌—二十五,劉德華《回到你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