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為什麼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

軍事一點通


是宣戰了,不過但到現在都只是嘴戰。

雖然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有點兒不地道,但我感覺是烏克蘭給了俄羅斯一個千載難逢的“理由”,在俄羅斯兵不血刃的“收復”克里米亞後,美國和西方國家,直接把俄羅斯踢出八國集團,並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制裁。
在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鼓動下,烏克蘭徹底和俄羅斯撕破臉皮,於是俄羅斯一不做二不休,又把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從烏克蘭分割了出去,那麼烏克蘭為什麼沒有對俄羅斯宣戰呢?答案是“體力不支”外加西方國家的“空頭支票”。

我們先從俄烏兩國的國力說起:雖然烏克蘭繼承了除俄羅斯最多的資產,但被一幫寡頭瞎折騰了20多年後,烏克蘭就成了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在2017 年,烏克蘭的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國力的衰竭也就直接影響了軍事實力的提升,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雖然大不如以前,但無論是從武器裝備,軍隊人數,和戰鬥力上,烏克蘭和俄羅斯都不是一個量級的,不提俄羅斯,就是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的“民間武裝”,烏克蘭都對付不了,何談與俄羅斯抗衡呢?況且就是美國領導下的北約,誰又敢動俄羅斯一根“熊毛”呢?
在“外援”方面,烏克蘭之所以對俄羅斯強硬,西方國家的“空頭支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俄羅斯除了在軍事實力上碾壓烏克蘭外,就是在“法理”上,“收復”克里米亞也是“合情合理”,美國和歐洲各國也心知肚明,所以,俄羅斯明知道“收復”克里米亞,會遭到歐洲國家的反對,但因俄羅斯“有理有據”的收回自己的領土,歐洲國家也就沒太多“理由”用武力來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動武,我們從這次刻赤海峽事件就可以看出,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烏的爭端,並沒有十分“上心”,所以,身單力薄的烏克蘭,根本就沒能力與俄羅斯一戰。


綜上所述,烏克蘭現在或者是將來,都不敢和俄羅斯因克里米亞開戰,若是真想收回克里米亞,那只有等普京喝高興了……(據說在1954年,為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週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喝多後,把克里米亞“賞”給了烏克蘭)


海之波濤3


克里米亞半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人口250萬,俄羅斯族佔總人口60%。2014年克里米亞以全民公投方式決定歸屬,投票結果以壓倒性優勢支持獨立,隨後以聯邦身份併入俄羅斯。



俄羅斯合併克里米亞後,為何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主要是以下原因:

一、前蘇遺留的歷史問題。克里米亞半島擁有優良軍港,是黑海戰略重地,原屬前蘇俄羅斯聯邦。在1954年,為慶祝俄羅斯、烏克蘭合併三百週年,最高蘇維埃將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前蘇分解後,俄羅斯聯邦聲明1954年決議無效,向烏克蘭討回,遭到拒絕。



二、烏克蘭自身體量、實力與俄羅斯相差幾個數量級。兩國情況懸殊過大,根本就是侏儒和巨人的比較,即使宣戰,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自取其辱。



三、克里米亞的去向,是通過全民公投決定的。這種方式被西方陣營普遍使用於科索沃等有爭議地區,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支持烏克蘭的西方陣營有苦難言,只能在經濟制裁上虛張聲勢一番。



四、即使烏克蘭內部,還分為“親烏派”和“親俄派”兩股力量。本就實力不濟,自身又無法團結,難以形成一致對外的合力。

2018年克里米亞與俄羅斯之間,建起跨海大橋,聯繫更加緊密,烏克蘭要回克里米亞更加的遙遙無期。


百味乾坤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克里米亞在烏克蘭獨立以後,一直在鬧分裂,鬧自治,有自己的憲法、選舉制度等。而烏克蘭中央對克里米亞的態度也隨著當選總統的變化變化。親俄總統對克里米亞的獨立運動基本上不作為。



克里米亞與俄羅斯的淵源也很深。1954年蘇聯將克里米亞送給了烏克蘭,但俄羅斯獨立後,認為這一行為沒有徵得自己同意。俄羅斯議會反而在1992年投票,認為克里米亞應該回歸俄羅斯。

第二,克里米亞獨立公投在2014年3月16日,3月17日獲得96%的贊成票。而俄羅斯軍隊在二月底已經增派兵力八千人進入了克里米亞。


普京在3月21日簽署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後,烏克蘭駐克里米亞的部隊沒有任何反抗,基本上成建制地轉入俄羅斯聯邦軍隊內繼續服役。

第三,烏克蘭軍隊十幾年來撥款不足,拖欠工資,沒有更新過裝備。克里米亞獨立後,宣稱要徵集二十萬軍隊,結果只招到了五千人。沒有可戰之兵,也無可戰之勇。


第四,波羅申科是一介商人,在政府中威望不足,軍中更是沒有一點人脈,要命的是國庫裡還沒有銀子,如何做得統帥?如何出兵打仗?

西方的支持也只是嘴炮和對俄製裁,俄羅斯根本不在乎。

烏克蘭自知實力太低,宣戰就意味著滅亡。明知不可為,何必強求?


寒舍29


一國對另一國宣戰,意味著兩國因為種種因素,某一國重大利益受到損失,國家領土和主權受到威脅和挑戰,而處於大規模的對抗乃至戰爭的狀態。


所謂烏克蘭沒有宣戰,因為宣戰的指向不明,沒有目標,所謂烏克蘭向俄羅斯宣戰,有名無實,無本之木,向俄羅斯宣戰,就等於向克里米亞宣戰,更進一步說,就是向烏克蘭東部宣戰。看似俄羅斯從烏克蘭手裡收回了克里米亞,其實那個地方原本就是俄羅斯的,不僅居民,語言,風俗習慣都是俄羅斯的,因為著俄羅斯的日漸復甦和崛起,對於克里米亞居民來說,向心力很強。克里米亞的重新併入俄羅斯,是克里米亞人民(主要是俄羅斯族)自決的結果,

從另一方面來說,烏克蘭對於克里米亞失去控制和主權,責任完全在烏克蘭一方,咎由自取的結果,怨不得旁人。對於這個苦果,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想當初,如果不是西方的介入慫恿,以不正當手段迫使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烏俄兩國的關係不會搞到如此之緊張。烏克蘭內部的激進主義,極端主張,不顧一切的向西方,北約靠攏的政策,對於自身來說,簡直是自取其辱。

另外,假使不顧一切的魯莽宣戰,面對著俄羅斯大兵壓境,這些年來一直在烈火中,戰場上鍛鍊考驗出來的俄羅斯士兵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實力懸殊,有勝利的希望嗎,指望著西方能夠雪中送炭,可靠嗎,內外交困的內政外交能夠把渙散的士氣人心凝聚起來嗎。最終的結果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烏克蘭軍隊

當然不管宣戰與否,背後一定還有其他原因,兩國高層之間的考慮和溝通,很多事情,不是簡單的宣戰所能徹底解決的。


一論語


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一直在忙著打“口水仗”,再就是忙於算計自己的利益,實在是抽不出來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一,烏克蘭實力不濟。第二,沒有外部的實際支持。第三,烏克蘭內部早已分化,無可用之兵。第四,波羅申科政府只在乎個人的政治前途、經濟利益,根本不考慮國家利益。



烏克蘭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與俄羅斯都無法相提並論——烏克蘭早已淪為一個三流國家。再加之陷入與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親俄武裝的內戰,烏克蘭根本打不起這一仗。波羅申科調動政府軍清剿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的親俄武裝的獨立運動,很多士兵半路逃了,還有是未戰先降的,更有甚者是直接調轉槍口。波羅申科不得已只能從烏克蘭西部地區(親西方)調兵,結果是清剿行動沒什麼進展,反而是丟了大量重裝備,屢屢敗於親俄武裝之手。



儘管烏克蘭東部地區的親俄武裝得到了俄羅斯的大力支持,比如俄羅斯僱傭兵、特種部隊培訓親俄武裝、指揮作戰,甚至是直接參戰,但烏克蘭的清剿行動確實是打得夠爛——最終只能簽訂停火協議。連俄羅斯支持下的親俄武裝都無能為力,還指望著對俄宣戰?一旦對俄宣戰,戰敗是必然的結果,波羅申科這位總統可捨不得還沒坐熱乎的總統寶座。對於波羅申科這位西方培養、扶持起來的總統來說,什麼也比不上他的政治前途、個人利益。


波羅申科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才登上的總統寶座,在其上臺後,不斷的去俄羅斯化,使得原本就極為緊張的東西部分化問題更加嚴重。烏克蘭東部地區俄羅斯族人佔據多數,他們的母語就是俄語,而且多數人仍當自己是俄羅斯人。波羅申科卻將俄語的地位給拉了下來,只顧“一路向西”,向他的主子獻媚,根本就不考慮這些俄羅斯族人的感受。烏克蘭東部地區這些俄羅斯族人如果能支持波羅申科政府,那才叫見了鬼了。


俄羅斯佔了克里米亞,不管是不是俄羅斯的領土野心,但烏克蘭除了打些毫無用處的“口水仗”,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這說明了什麼?這隻說明了一個問題,波羅申科政府根本不考慮國家分裂的問題。俄羅斯並了克里米亞,而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的公投、獨立、申請加入俄羅斯,普京卻一直不置可否,而且多次表態可以與烏克蘭談。波羅申科不僅是不想著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反而是專踩俄羅斯的紅線——加入北約。因為波羅申科很清楚:抱緊美國大腿,做美國打壓俄羅斯的棋子,那他就能獲得美國的支持,繼續當他的總統。


國家利益?顯然不是波羅申科政府考慮的問題。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軍事實力差距根本就不是主要問題,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總統波羅申科害怕失去他的總統寶座。11月25日的刻赤海峽衝突事件,俄羅斯軍艦開火,烏克蘭軍艦並未反擊,說明其接到的命令中就沒有反擊。波羅申科只是要俄烏局勢緊張,以便他操控總統大選。他還宣佈向俄烏邊境派兵,以阻止俄羅斯可能的入侵,實際上都是在為他的總統大選造勢,真有那本事,向克里米亞發兩枚炮彈來瞧瞧!除了會打口水仗,一無是處,嗯,還有菠蘿……


儒道之主


不難發現克里米亞從開始出現不明國籍的綠衣服軍事人員時(俄羅斯士兵),正是波羅申科聲勢正盛之時,可以說克里米亞的入俄正是烏克蘭親俄總統上臺之時,而烏克蘭之所以沒有對俄羅斯控制克里米亞及之後的行動採取行動,主要還是波羅申科正在逐步掌權和鞏固權利的時候!



之所以沒有對俄羅斯宣戰,原因是還來不及宣戰,靠近俄羅斯的幾個烏克蘭州的親俄武裝就發動起義,要求自治或脫離烏克蘭而加入俄羅斯!這一連串的動作恰好發生在烏克蘭新老政府交結前後!烏克蘭不得不先易後難,克里米亞俄羅斯已經承認並接納了其成為俄羅斯聯邦的正式成員,也就意味著俄羅斯會對這塊區域進行全面保護!



但俄羅斯雖然在外交和軍事層面上事實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但並沒有接受這幾個州的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訴求,這讓烏克蘭波羅申科政府出兵討伐成了平息國內分裂勢力,不過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還真是不敢恭維,前線損兵折將而又潰不成軍!讓這個相對好解決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這樣的戰鬥力何談收復克里米亞呢?此時對俄羅斯宣戰想要回克里米亞不是空想嗎?一旦與俄羅斯進入戰爭狀態,以當時連東部親俄武裝都打不過的烏克蘭軍隊戰鬥力,對俄羅斯宣戰只是給俄羅斯一個藉口顛覆烏克蘭親西方政權而已!若被俄羅斯趁機顛覆政,再進一步清算烏克蘭的親俄勢力,烏克蘭十年的顏色革命成果豈不全部報銷?



因此只能隱忍保留火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思想讓烏克蘭當局隱忍下來了,當然這也有可能是顏色革命幕後支持國的意思,與俄羅斯及烏東親俄武裝達成停火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馬不停蹄的引進外援,同時恢復軍隊裝備建設和軍隊訓練,目的就是本次與俄羅斯發生衝突後,進行進一步打擊烏東武裝,只要控制了烏東地區,那麼克里米亞就是烏克蘭當局下一步要爭奪的地區!


涇水書生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為什麼烏克蘭不向俄羅斯宣戰?

一、克里米亞半島的由來與分離。

蘇聯解體,烏俄獨立,仍然保持著親善友好的兄弟般友好合作關係。克里米亞半島有蘇聯時期的黑海艦隊,黑海艦隊駐紮的所在地是常年不凍的優良港口。黑海艦隊作為蘇聯遺產被分給了俄羅斯,黑海艦隊擔負著出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守衛任務,是俄羅斯的國(海)防前哨,同時也承擔把守烏克蘭安全的部分責任。克里米亞半島軍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俄羅斯通過多次戰爭從(土耳其前身)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為了“紀念烏克蘭與俄羅斯友好合作300週年"由蘇聯領導人1954年作為禮物,劃給烏克蘭管轄。烏俄分別獨立後,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依然以租賃方式向烏克蘭交納租金。通過一群西方政客的“顏色革命",2014年,全面奪取了烏克蘭政權,並宣佈廢除前任政府“棄核、中立、不結盟政策",申請加入北約。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會將北約駐軍引入烏克蘭,面對即將被擠走的黑海艦隊不利形勢,俄羅斯通過“公投"神不知鬼不覺出奇不意“收回"克里米亞半島。

烏克蘭為什麼不即時向俄羅斯宣戰?

一丶心中有愧,理由不充分。

①克里米亞原屬俄羅斯,是烏克蘭宣佈倒入北約懷抱,引入俄羅斯的敵人,逼迫俄羅斯不得不保衛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②俄羅斯是通過曲線“公投"的方式,尊從所謂公民意願收回克里米亞半島的,沒有所謂逼迫人民意願的意思。

③沒有留下一點戰爭的痕跡,打了烏克蘭一個措手不及。

二、實力不濟,不是俄羅斯的戰場對手。

烏克蘭2014年被一幫龜兒子搞得國內烏煙瘴氣,國民經濟嚴重下降,失業率奇高,國民怨聲載道。國家財政極度空虛,軍人不及普通公務員的待遇。2015年,烏克蘭政府欲召募25000名軍人,先後發出5次召募令,也只招到含1/3女兵在內的12ooo人。在清剿東部獨立武裝戰鬥中,一個整編師的軍人成營連建制逃跑。如此亂象,一上戰場精神崩潰,哪裡還是俄羅斯軍人的對手?

三、治國無方,寡頭橫行,政府機關貪腐成風。

政府工作人員吃拿卡要,作風散漫,官員貪腐成風,敗壞政府形象,社會寡頭壟斷,剝削壓榨百姓,這樣的政府誰願替其賣命?

四、外部勢力隔岸觀火,離臺看戲。

烏克蘭政府指望北約出面拯救烏克蘭,而北約只想利用烏克蘭制約俄羅斯,根本不願與俄羅斯直接發生戰爭。他們只會“抗議、譴責"。隔岸觀火,離臺看戲是他們的一貫伎倆。

烏克蘭想宣戰沒本錢,依靠外部力量依無所靠,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讓波羅申科之流怎樣向俄羅斯宣戰?






老狼48440790


兩大因素,決定了巧克力當局沒有對俄宣戰,首先是國力不濟的同時還不得民心,對俄宣戰等於自殺!美國不支持。其次寡頭們要的是利益,領土主權只是他們政治操弄的工具,並非他們真正的追求。現在烏克蘭大選臨近,又到了決定巧克力政治命運的時候,他仍然只能把領土主權問題炒熱激化拉抬自己選情,照樣沒有對俄宣戰的膽氣。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巧克力上臺執政,到今天的大選與美烏俄三方互動經歷先理解清楚。

當年美國在烏克蘭策動顏色革,巧克力、亞採紐克等投機鑽營成功,獲取了美國的信賴,在最高拉達政變會議罷免了亞努克維奇後,成功的接掌了烏克蘭政權,並在美方授意下立即投入了與美國代表的北約開始協調程序,緊張的籌備烏克蘭加入北約事宣。這個過程中,巧克力利用美國成功竊取了烏政權,美國要用巧克力領導的烏克蘭成為自己絞殺北極熊的絞刑臺,這個刑臺的絞索就是克里米亞。

然而儘管美國實際操縱著北約,烏克蘭入盟無任何懸念,美烏雙方就等著收果子宰熊了,但在29個成員國的北約組織辦理過程的程序必競太繁雜,烏東人民不願自己成為美國絞殺同胞的幫兇,紛紛宣佈獨立,要求併入俄羅斯,而俄羅斯只接受了蘇聯時期,為支持烏克蘭地區經濟發展而劃撥歸其管轄的克里米共和國。搶先一步收回了這處關係到俄羅斯國運命脈的戰略要地,並立即派軍隊進駐克里米亞,守住了半島通向內地的咽喉克拉地峽,和控制整黑海的鎖眼——塞瓦斯托爾港。這個舉動立即使烏克蘭對美國來說,失去了原有的戰略價值,宰熊已無可能。

烏克蘭由此從倍受美國寵愛美少女,變成掉了底的破鞋,頓巴斯之亂還在這破鞋裡面長滿了蒺藜,美國不可能再要她了。因此不會出兵來增援巧克力收復克里米亞,並且基於俄烏實力現狀也不支持巧克力對俄宣戰,讓自己的傀儡去自殺,白費了美國投入的大量資源。事實證明戰略精算師美國沒算錯,在巧克力竭盡全力調動政府軍征討東兩州獨立運動過程中,被民間武裝屢屢挫敗,除丟了大量重裝備外,還有大量成建制部隊臨陣倒戈加入東兩州民間力量,這充份說明美國的判斷沒錯,自己的烏克蘭政策,和傀儡政權在這裡廣受包括作戰部隊在內的反對,巧克力沒有對俄宣戰的本錢。

現在美國又來操縱巧克力玩火,只是為了它自己攪屎歐洲,撕裂俄歐關係的戰略利益,烏克蘭又從破鞋變成了火鉗子,夾著一團火來燒烤北極熊,一旦這個火鉗子被火燒紅燙手了,就會甩了這東西轉身走人,到別處繼續煽風點火去了。而巧克力近來為救自己的選情,用各種動作刺激俄烏對峙局勢越來越激烈,強硬態度已接近於對俄宣戰,其防長宣稱近期要再派一批艦艇去穿越刻赤海峽,如果巧克力付著實施就極有可能引爆戰爭,巧克力的結局就是逃亡西方尋求政治避難,把烏克蘭人民推進火坑後,他就沒心思去想了。


鐵嶺鋒


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雖然繼承了大量的遺產,但是並沒有發揚光大。而是敗光了所有的財產。時至今日,烏克蘭國力日漸衰退,甚至連像樣的軍工產品都製造不出來,別說發動戰爭,就是連戰爭的資本都沒有。

2014年烏克蘭政治、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人民生活質量下降。克里米亞進過全民公投,決定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體現了克里米亞人民全體意志。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雖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卻是在暗地裡進行的,明面上並沒有明目張膽的侵略佔領。是克里米亞主動的投入到俄羅斯得懷抱。在民主社會里,這是人民意志的體現,尊重了人民的選擇。




在克里米亞加入到俄羅斯的過程中,烏克蘭同俄羅斯支持的東部東部武裝力量打的熱火朝天,根本無力控制克里米亞的局勢,只能任由其發展。



當時的烏克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完整的政府組織,只是一個臨時拼湊的政府。對國家利益根本漠不關心。在軍事實力上,俄羅斯絕對碾壓烏克蘭。烏克蘭臨時政府也知道,如果貿然和俄羅斯開戰,後果基本上會和格魯吉亞一樣,失去的不只是克里米亞,或許連東部割據武裝力量都會獨立出去。


雖然當時有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支持,但烏克蘭臨時政府沒有強大號召力,北約的承諾也只是曇花一現,鏡花水月罷了。根本無力同俄羅斯一戰。



騎三輪1


主要是實力不行。宣戰失敗不說還可能被滅國。這正是俄羅斯求之不得的正好乘機兼併烏克蘭,並能恢復沙皇時代和蘇聯時期的榮耀。烏克蘭是美國打壓遏制俄羅斯的棋子,命運掌握在美國手裡。沒有美國珠子的聲明烏克蘭豈敢造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