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和趙孟頫的書法,誰的新意多一些?

千千千里馬


現在回想,初學趙孟頫書,始肇《前·後赤壁賦》、《洛神賦》、《蘭亭》、《三門記》等;而識其書之妙處,當由參北海意後的《閒居賦》、《煙江疊嶂圖詩》、《膽巴》等尹始。

就如歐陽修評李邕:

“餘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譬猶結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

這種體會,於董其昌、傅山對趙孟頫前倨後恭之態度亦然。




李邕與趙孟頫從天資上鑑,足堪匹敵。然李邕之天賦在於創新;趙孟頫天賦在於融合。

從書風上品,李邕書更多的流於感性,沉雄倜儻,豪氣逼人,與他豪爽性格相符;趙孟頫書則歸於理性,舒展連綿,多姿俊美,體現文人尚道釋的審美志趣。

從源流上究,趙孟頫由宋意上溯晉韻,盡善盡美,無懈可擊;李邕宗六朝筆法而旁參漢隸,體勢欹側,奇崛峻峭。

從學養上論,李邕單純而精深;趙孟頫駁雜而淵廣。

從影響上看,趙孟頫集廣而大成,復古之流美籠罩書壇500餘載;而李邕氣格高逸,不同凡響,歷代習二王書者,晚歲皆學李邕書充實,以彌補不足。世人稱蘇取其神,益顯豪勁;米取其勢,更起波瀾;趙取其厚,更顯穠鬱;董取其韻,化為簡靜;八大取其髓,益增奇古。




綜合論之:唐朝是個兼融並蓄,推陳出新的時代。李邕能於歐、虞、褚、顏、柳眾強之列獨樹一幟,實難能可貴,創新當更勝一籌,是時代使然。而趙孟頫於元朝文化凋敝之時,異軍突起,力糾時敝,功不可沒,亦擔時代使命。孰優孰劣,當見仁見智,愚資實不足置喙。然餘閒暇之時,趙書當力手追之,邕書當力心追之而已!

[臨池管窺]謝謝瀏覽!


臨池管窺


東郊.唐.韋應物



夢入芙蓉埔


書法史就不贅述了,李邕所處的盛唐本身就是一個創新豪邁的時代,而且其本身的書法就帶有極強的個性,所以才能說出“似我者俗,學我者死“這樣的豪言。但李邕傳世作品(墨跡)較少,這是一個軟肋。

趙孟頫學李邕甚多,傳世作品也多。但趙孟頫的字點劃和結字較為機械,難免流入媚滑拖沓一路,千字一面(如代表性的“走字底“)。雖然現在許多人喜歡趙字但憑心而論趙氏在創新性上不如李邕,更不要說比肩王羲之。

古代書法史上創新 創新 創新的重要人物有李斯、鍾張、二王、歐、顏、柳、楊凝式、蘇軾、王鐸等,尤其王羲之變古為今,當創新第一人。

僅個人觀點,每個習字之人都有心中的一個男神,學術爭論也從未停歇,但爭論就是爭論,你若搞起人身攻擊,那隻說明你的涵養不夠,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