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年級就開始補課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

兩個娃他媽0


從一年級就開始補課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我身邊也有從一年級就開始補課的孩子,我們先從具體原因分析下:

一、到底是什麼原因要補課?

1、家長忙,沒時間輔導孩子功課,所以交由外面的補課老師代為輔導。

2、孩子學習成績跟不上,家長又不知怎樣輔導,所以只好參加外面的補課班了。

3、看到班上其他同學都參加補課,所以也幫孩子報名了。

二、孩子補課效果怎樣?

外面補課老師的資質各有不同,是否真正可以輔導好孩子的功課,家長真的需要細心挑選。要留意孩子參加補課後成績是否有進步。有進步說明補課有效果,反之,就沒有必要繼續參加補課了。

三、有參加補課後成績越來越好或更差的例子嗎?

這個真的有,一個會教的好老師遇上一個肯學的好學生,成績越來越好是必然的。當然失敗的例子或許更多,如果孩子在課堂都不好好聽課,只把希望寄託在補課上,那這個補課有什麼意義呢?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個小女孩,她父母都忙於工作,沒時間輔導她的功課。所以她從一年級開始就是在外面託管加補課,她的成績也是從一年級開始到現在五年級了,一直處在班的下游水平。所以說這個補課有無效果呢?決定孩子成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從這個孩子來說,父母對她學習上的態度直接影響到這個孩子的學習態度。父母對她的學習都不關注,不過問,在孩子心裡自然覺得學習不重要了。所以要想孩子成績好,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補課上,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開始:良好的預習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良好的複習習慣、良好的自學習慣。


童畫媽媽


我鄰居的孩子今年上四年級,他就是從小學一年級一直補課補到現在,我說一下我的直觀感受吧。

第一,孩子看起來很累。連週末都沒有休息的機會。早上一早去補習班,中午在外面吃,下午還有一下午的課。

第二,孩子媽媽跟我說,感覺孩子的腦袋不會動了。

課堂效率不太高,不去補課沒辦法,可是孩子全指著補課的那段時間去鞏固課堂所學,相當於一份的任務,花了兩份的時間。就算是這樣,成績也只能考到中上的水平。

第三,不管是孩子還是孩子媽媽,都對未來很恐懼,覺得不補課不行,沒有信心。所以估計這課會一直補下去吧。

我家裡也有剛剛上學的孩子,我是不贊成給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補課的,我覺得讓孩子從上學之初就養成好的習慣很重要,還有,家長該孩子身上花的時間一定要花。

一年級就大撒把,把孩子交給培訓機構和輔導機構,自己完全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動態,孩子出現了習慣上的問題也不糾正,只會給未來留下更多的窟窿,而且這窟窿會越滾越大。

您同意我的說法嗎?歡迎您評論區留言。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裡有兩個孩子,特別專注孩子的心智培養和教育。歡迎您關注我!


小公主變形計


我家孩子從一年級開始上輔導班,目前五年級。不知道符不符合題主的詢問對象要求?

一年級的時候我給孩子一共報了兩個班,一個是奧數,一個是語文的看圖寫作。

實際上孩子的奧數學習,我是在他還沒上學的時候就已經給她開始啟蒙了,孩子的數學學習比較早,在沒上小學之前四則運算基本上已經搞得差不多了。

只是後來因為工作比較忙,加上給孩子講的時候很難系統化,所以就給他報了機構。

隨後的幾年,每年都會有一定的調整,有的增加有的減少,到目前為止。孩子現在有一個奧數,兩個線上超前學數學(初中的),一個英語,兩個語文(閱讀和寫作),一個編程,一個書法。至於其他的都是一些短期的課程,可能上幾天就沒了。

我想提出可能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經過這頓折騰,成績怎麼樣,對吧?

目前孩子的學習成績屬於全年級名列前茅的吧。之前的月考是第一名,馬上要期中考試了,還不知道能考得怎麼樣。因為最近一直在準備奧數考試和信息學競賽複賽,多多少少也影響了一些課內的學習。我們的目標不是非要當第一名,只要能夠名列前茅就可以了。

就我來看,孩子的心態不錯(之前有段時間總想做到最好,現在開導開了),為人就不用說了,一直非常受老師同學們的喜歡學習呢,孩子雖然不是那種天賦很高的,但是的確屬於那種比較勤奮的,而且是那種能夠享受學習的那一類。我對而是孩子未來還是比較有信心的,這不是因為他現在所學的東西有多多,也不是因為他取得的成績有多好,而是因為他能夠自主的去學習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在數學的學習上,他從三年級開始自學,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學到了初一的數學,並且基本學完了。

而他所上的所有課程,我幾乎是不需要管理和參與的,我只需要把他送過去就行了。當然如果他有什麼疑問也是可以直接問我的,大部分問題我是能夠解決的。而且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夠坐得住。比如在假期裡,很多孩子都想玩這個小孩,那個太一樣,但是它能夠保證每天坐在那裡學習6到7個小時,當然中間是有休息的。而日常他也能保證每天坐在那裡兩3、4個小時學習。我就是因為他有這種能夠坐的住的這個能力,才對他有如此大的信心的。

實際上這幾年我見過好多好多的牛娃,他們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從一年級開始雞血的。我這裡就不再介紹他們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家這個水準還遠遠不夠看。我只能說沒有最雞血,只有更雞血。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來聊聊自己的看法,從一年級就開始補課,孩子將來會怎麼樣呢?也就是說題主想表達的問題是,補課是否能夠決定孩子的未來,這是一個偽命題。


接下來說一說哪一部分學生補課呢?一般而言,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思維,成績不理想才要去外面機構進行補課,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孩子成績特別優異,家長想精益求精,於是又給孩子報了輔導班,一般情況下這兩種情況居多。

那麼就題主所說的問題,一年級孩子就開始補課,首先來說這種情況不是特別正常,一般我們理解為補課就為補語文數學這兩門科目。一年級以基礎為主,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很多時候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把一年級的知識掌握了,即便上公立幼兒園老師沒有教這些知識,可能我們無形中家長,也教了孩子一些必須掌握的知識。


那列位可能有疑問了,照你這麼說,那為什麼還有一年級孩子去補課呢?問題就來了,是真的孩子需要補課嗎?未必!很多時候,一年級孩子補課,是我們家長強制性給孩子報的,家長認為孩子需要補課,而不是孩子的真實情況需要補課!

最後說說題主所關心的問題,補課跟孩子將來是否有關係?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補課並不代表孩子將來能夠發展的更加好。不補課也不代表孩子將來沒有發展,兩者沒有直接關係!


說文寫作


從一年級開始補課的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修煉成牛娃學霸;二是迫害成厭學分子;三是不溫不火,表現平平。

孩子讀了初中,一起長大的小夥伴開始出現分化。總結認識的小朋友,一年級時課程都比較多,多以美術、樂器、體育等藝術類項目為主,此外共同學習的課程就是英語。

話說學前班開始學習識字、數學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剛入學時表現突出,但很快大家就沒有區別了。

到了小學四年級,孩子們出現了些許分化,但成績差異還不是很明顯。只是有的家長會抱怨: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孩子一考試就是馬虎出錯;孩子迷戀遊戲網絡。到了五年級,有上述抱怨的家長面臨最殘酷的事實——孩子開始表現出不愛學習;即使報了數學班、作文班、閱讀班,各科成績也不理想;原來有優勢的英語學科也在考試中無法拿到滿意的成績。

孩子們的成績分化在初二才真正體現出來,先前抱有各種幻想的家長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不管怎麼補,孩子成績就是上不去。這時,我們不得不看看雖然補課但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都曾經犯了哪些錯誤。

一是盲目補課,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家長不能根據孩子實際選擇課程,盲目聽信哪裡出了學霸就到哪裡去補,結果孩子沒有學到真才實學,反倒變得厭學。補課成為完成家長的安排,而不是孩子自覺行為。

二是無效引導,孩子自我認知出名偏差。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和過低都是負面評價,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人進行比較,對孩子的成績過分關注,都會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三是教育錯位,孩子喪失自我學習能力。學習不好就是補課,學習好了繼續拔高,家長將孩子學習寄託給補課班的做法,容易讓孩子對學校教學產生錯誤認知,不能利用好學校時間,在外面補再多課都是亡羊補牢。大量補課讓孩子即不能抓好課堂學習,也沒有足夠時間做好課後學習,自我學習能力無從培養。

說了這麼多,從小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教育,家長都應該做個有心人。


入青0601


主要還是看孩子的天資吧,遇到好的老師,引導孩子去學習,找方法,培養起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還是很棒的。後續,孩子的成績還是會名列前茅。

但是,有的孩子天生愚鈍,怎麼補課也不行,這樣的情況就比較失望了。

我身邊有個這樣的孩子,真的是一言難盡。從一年級開始,學習跟不上,算術算不懂,一年級的時候,寫作業就寫到十點多,她是真不會,咋講也不明白的那種。後來,開始補課,但是這種孩子,真不懂啊!老師也很頭疼。同樣的題目,別的孩子說一遍就會了。他講了十遍還是不懂。老師也沒轍,只能反反覆覆的講。即便是這樣,在一二年級他成績也是在班裡算中下等那種。後來到三年級就更就不懂了,再補也也跟不上,就是班裡的中下等學生。但是,補課的效果還是有的,如果不補課,她就是墊底的那種,真心學不會。有了補課老師的講解,最起碼還能勉勉強強跟上,不至於被拉下太遠。


Veeyn


教委和公立學校呼籲不補課也是有道理的,很多孩子補課未必好

1、現在各種培訓機構太多,畢竟不是每個學生都在正規機構補習,有的機構教師本身不夠專業。

2、一部分學生補課,一部分學生沒補課,兩者差距較大,讓公立校老師很難受。比如一個知識點,學過的孩子要麼無所事事,要麼爭先恐後的回答問題,課堂看上去活躍但嚴重影響到沒有學過這部分的孩子。他們習慣了聽別的同學回答問題,他們習慣了不去思考問題。看上去大家都會了,事實上只有少部分人掌握了。

3、有的家長只是跟風補課,見別人補就讓自己的孩子去補,至於為什麼要補,不清楚,孩子願不願意補,也不清楚。

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家長花錢,讓孩子換個地方畫圈圈,換個地方交朋友。


很多家長堅持補課也是有根據的,補課能快速解決需求

1、中考政策的變化,大部分公立學校教學內容並未及時變換方向,有些課外教得更貼近目標,更有素質。

2、小升初需求的差異化和難度化,公立學校的標準化教育很難解決。同樣的教育內容,不分層的教學,標準化的動作,不能讓孩子在升學中勝出。雖然教委一再禁止小升初的考試,但優質則必然緊缺的名校教育資源一定會進行生源選拔,所以偷偷的“小考”屢見不鮮。

3、真正不補課而成績優異的畢竟是少數,補課能快速的解決個性問題。


打鐵還要自身硬

補課就是一種工具,一種途徑。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快速,精準的到達自己的目標。學習猶如渡河,而補課猶如渡船。有的人游泳技術高超,體力充沛,有明確的目標,可以自己游過去;有的人遊不過去,也不願意花錢坐船,只能原地徘徊;有的人坐船,不會很好利用船槳,只會原地打轉,沒有目標,說不定背道而行;有的人坐船,能有效通過工具快速有效的到達對岸。

無論小升初、中考、高考,孩子都不是和自己玩,都是要和更多的孩子在一個賽場上競爭。公立校解決了80分,而最後20分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補課確實是現階段提分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一定記住,補課再厲害也是一種工具和途徑,成績的提升始終和孩子自身的能力分不開的。如果補課讓孩子筋疲力盡這樣肯定是不行的,相反有學習能力的孩子,即使不補課也能有好的結果,

補課只是加速他們成才的過程。


極客數學幫


我記得聽過一個高中生家長說過,(高中住校)有的學生週末一回來,就上補習班,如果不靠補習班。學習的進度都跟不上……說明什麼問題?會學習的孩子,從小都有自己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順其自然就好……


海涵快樂閱讀


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補課,是沒有必要的。

有些家長讓孩子去補課,完全是一種攀比心理,看到別人補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讓孩子去補課。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學不好拼音就送孩子去補課,其實家長們只要配合老師在家裡適當的給孩子一些輔導就好。動不動就送孩子去補課,有些會起到一定作用,但並不是都有用。有些補課就是重複學習,加重孩子負擔,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還有依賴情緒(想到反正會補課的,在學校上課就可能會聽不聽無所謂),這樣補課的孩子成績反而會不如沒補課的孩子。



小學階段的孩子最主要的是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聽講、敢講敢表達、愛閱讀、作業書寫工整、整潔等。小學階段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加上家長的適當輔導,完全不用去補課。不愛學習的孩子,補再多的課也是沒用的。當然,到了三、四年級,迫於升學壓力,有些孩子適當的參加奧數班也是好的。


詩情a畫意


一年級補課,太落後了,幼兒園就開始補課了。還真有用,樓下小兩口,兒子上幼兒園大班,就補課了。女的懷上了老二,脾氣有點怪,老莫名其妙的訓老大,爺爺奶奶勸,別跟媽媽頂嘴,越頂越捱罵。你猜這小子怎麼說?沒事,我知道,孕婦綜合症,不罵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