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聰明人,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絕”

聰明的人,話不多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俗話說禍從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輕浮和自滿,喜歡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最終都難成大事。

揭露別人的短處與誇耀自己的長處,本質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勢,惡意貶低別人。這種行為是心胸狹隘的體現,在人際中最易遭人記恨。


真正的聰明人,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絕”


所以,說話需要給自己留有餘地,不要把自己置於進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個劍拔弩張、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淺薄俗氣、缺乏涵養而不受歡迎的人。

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人事紛爭在任何時代都無法避免。在一個地方做事,成績表現好一點,就會引起各方面的嫉妒、排擠;成績不好呢,又太窩囊。孟之反善於立身自處,所以孔子讚揚他不居功和不誇功的謙遜態度。


真正的聰明人,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絕”


古來大多功臣良將皆不得善終,或亡於自驕,或亡於鳥盡弓藏。在企業中做事,如果老闆誇你忠誠,你可以接受;如果老闆誇你勤奮,你也可以接受。唯獨當他誇你在某件事情上的特殊貢獻、甚至是決定作用時,奉勸當下屬的額外小心,從謙遜的角度講要注意不矜不伐,從世故的角度講要注意可能是老闆在試探也可能已有讒言鼓譟。

作為下屬,一定要記得工作是你乾的,功勞是上司的。功勞這東西,你不說,它不但不會消失,而且可能存在並且升值。一旦你誇耀自大,功勞也就成了泡沫,徒有亮麗的外表,但是一戳就破。把功勞讓給同事,主動承擔錯誤的員工,老闆都很喜歡。想要成功的朋友,都應該這麼做。

聰明的人,不佔便宜

佔便宜,無論哪一種形式,哪一種性質,哪一種目的,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便宜好佔,或者難堪,或者麻煩。

李嘉誠曾叮囑其子: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曾國藩也有句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獨。


真正的聰明人,在這三個方面都很“絕”


曾國藩派容閎去美國採購機器,這是一個肥差,按慣例,容閎必會送禮。但此時,曾國藩已離開南京,北上剿捻。所以,他特意寫信給兒子說:容閎送的東西,價值不超過二十兩白銀,就收下,要是超過,就退掉。

收下小禮,那是不拂人面子。拒絕大禮,既是堅守原則,又是仗義輕財。他輕財,所以留住了人才。這樣的領導誰不願意跟隨,誰又不放心呢?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人,做事丟三落四、沒頭沒尾,每當交辦事情到他們手上時,難免會感到擔心和焦慮,這就是讓人不放心的表現。

古人云: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所謂泰,就是穩如泰山,就是處事嚴謹,處事為人上謹言行,輕財貴,氣量寬,謙讓功,這樣的人才是能夠讓他人信任之人,才能得人心,這樣的人才是能夠讓他人放心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