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志》獨家對話“通用時裝設計”開創者:日本見寺貞子教授

常說衣食住行,“衣”是人類生活最基礎的保障。但當我們走進現在任意一家商場,目之所及都是面向年輕人的時裝品牌,很難尋覓到老年人、殘障人士和其他少數群體可穿的時裝。

聯合國規定,60週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週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就可稱為老齡化社會。按照這一標準,中國從1999年起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占比在隨後近20年中進一步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60週歲及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1.4%。

人口老齡化已是中國不可忽視的現狀,針對中高齡層消費者的時裝也會成為時尚行業必須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甚至可以說:中國的中老齡人時裝行業是個尚未被髮掘的寶藏庫!

與中老齡人一樣,一些“特殊群體”:殘障人士、偏癱患者、身高過高/較矮、大腳碼的消費者等也難以找到合適又好看的商品,適穿的同時需要犧牲時尚度。而在比中國更早一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鄰國日本,通用時裝設計(Universal Fashion Design)概念已經較為成熟,對於在這一領域剛剛起步的中國,來自日本的實踐經驗或許能有不少的啟示。

近期,日本通用時裝設計理念的提出人、神戶藝術工科大學見寺貞子(Sadako Mitera)教授與《華麗志》展開獨家對談,探討時裝之於人的價值、通用時裝設計的創新要點、未來市場的發展潛力以及自己多年的設計教育心得。

人物簡介

《華麗志》獨家對話“通用時裝設計”開創者:日本見寺貞子教授

見寺貞子教授畢業於武庫川女子大學家政學系,後獲得神戶藝術工科大學藝術工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神戶藝術工科大學研究生院專業主任、研究生院藝術工學研究科藝術工學研究機構長和教授等多項職位。

曾在日本近鐵百貨公司擔任買手、企劃、設計、搭配等多項職務,見寺教授目前主要從事通用/人性化服飾設計方面的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中老年服飾、殘障人士服裝、癌症患者帽子等。

憑藉長達20年之久的3D人體測量研究及成果應用,見寺教授已成為日本服裝行業未來發展的先行者之一,並受到來自日本 Care Fashion、豐田、大日本印刷、近鐵等日本大型企業及警察局、政府等社會事業部門的合作研發、人員培訓邀請。近年,教授的研究範圍擴大到醫學與服裝的關係,關注受社會、環境影響的服裝行業相關問題。

來自阪神大地震的反思

見寺教授與通用時裝設計理念相遇的契機,要追溯到1995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

1994年,擁有十餘年時尚行業經驗的見寺貞子加入神戶藝術工科大學擔任講師。來到神戶的第二年,見寺教授親歷了阪神淡路大地震。地震發生當時,她突然意識到自己身邊只有奢侈品牌的羊毛大衣、絲綢襯衫、高跟鞋等時尚單品,卻沒有靴子、毛衣等更實用的服飾,這讓她意識到,“此前從未想過衣服有保護身體的作用”。

走在地震侵襲後的街道上,見寺教授發現,從服裝的角度看,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和外國人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最大。由此,她開始反思“時裝對人類的意義”這一問題。

什麼是服裝?“其誕生的目的和用途就在於適合多數人,保護身體健康,但從某一時間點開始,市場銷售等因素推動形成了更注重裝飾性的格局”,見寺教授想到,“服裝的裝飾性固然重要,但在重要時刻的功能性也不可或缺。”

帶著這樣的思考,見寺教授將美國建築師 Ronald Lawrence Mace 提出的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沿用至時裝設計領域,提出針對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通用時裝設計概念。“現在的情況是,新潮的就是年輕人的服裝,功能性強的就是護理服,又土又沒有功能性的就是中老年人服裝。如果市面上有既時尚,又便於穿著的服裝出售,那麼誰都能漂漂亮亮地出門。”

《華麗志》獨家對話“通用時裝設計”開創者:日本見寺貞子教授

何為通用時裝設計?

Ronald Mace 提出的通用設計主要用於建築和工業設計領域,共有七大原則:公平性、自由度、簡單性(使用方法簡便)、一目瞭然、安全性、減少對身體的負擔和足夠的使用空間。

融合通用設計理念,通用時裝設計的特點包括:擴大時裝適用人群,即誰都能穿、易購買、能調整尺寸、一目瞭然、安全性、易穿性、符合體型、有適當的空餘,當然還有不可缺少的時尚性和功能性。

見寺教授指出,所謂通用時裝,就是要通過時裝,打造讓更多人能愉快生活的服裝環境和社會結構。

那麼,什麼樣的設計才算是好的通用時裝設計?見寺教授提出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 貼合身形和人體姿勢:伴隨年齡的增長,人的體型會產生變化,身高、三圍及脂肪的分佈都會有所不同。即便只是從站立姿勢換為坐姿,人的體型也會改變。現在的服裝設計的前提都是站姿,並未考慮到坐姿狀態。以偏癱患者為例,因身體左右兩邊呈不平衡的傾斜狀,衣服領口稍大就容易滑落。
  • 吻合人體生理功能:人的肌膚會變得越來越脆弱,服裝的縫線口長時間擠壓皮膚容易形成褥瘡,為預防褥瘡的生成,應當考慮外部縫線方式或無縫針織技術。
  • 便於穿脫:以襯衫為例,市面上多采用紐扣,但老年人解和扣紐扣很是費力,尤其是袖口的紐扣,改用魔術貼、拉鍊能更為方便。
  • 便於上廁所:男士褲裝設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前面有拉鍊,另一種為皮筋腰帶,但無論哪一款,上廁所都需要脫下來,如果穿著者需要坐輪椅,不能獨立脫褲子該如何解決?
  • 安全安心(高辨識度):提高穿著者的辨識度,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如採用黑黃、藍白等辨識度較高的顏色組合,或使用反射材料。

為了提高服裝的安全性和安心性,見寺教授就反射材料進行了相關研究。2017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捐贈100萬日元用於反射材料的研發,該項目已經產出了散步鞋、配飾等16種商品的樣品,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推向市場。

《華麗志》獨家對話“通用時裝設計”開創者:日本見寺貞子教授

市場的潛力與推廣的艱難

伴隨健康意識的增長,人們愈發注意運動、飲食,預防疾病。在見寺教授看來,時裝設計也是其中一環。穿著時髦的服飾出門,能讓人更有活力,能間接起到預防疾病的效果。“享受時尚,能促使中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可謂是身心的維他命。”

中國當前的人口結構與日本20~30年前相似,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化會對消費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多數品牌都在迎合“千禧一代”、“Z時代”消費者,卻忽略了財力更雄厚的中老年消費者。

日本一項針對500名50~79歲中老年人的研究報告顯示:

  • 7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無論何時都能享受時尚,但很難實現
  • 分別有80%和70%的受訪者指出,因為體型改變、身體機能減退,導致時裝選擇變少
  • 50%的受訪者認為,穿什麼不由自己做主

雖然中老年消費者有強烈的消費慾求,但商業品牌並沒有很好地接受見寺教授的概念,向市場推出更多相關商品。“生產商方面還沒有這樣的意識,時尚就應該是很潮的東西,消費者也沒有意識到服裝有保護身體的作用。”

法國時裝設計師 Jean-Paul Gaultier 曾推出一個作品系列,希望能打破國界、性別等界限,但這個系列的理念僅在設計圈小範圍傳播,未能被大眾消費者熟知和接受。

見寺教授指出,未來需要有更多的商業品牌瞭解和推出通用時裝。一些日本企業陸續向教授諮詢通用時裝設計,希望能推出相應的商品拓展顧客群。曾有一家大型生產商準備上線通用服裝,後因顧慮徹底修改版型的投資成本過高而暫告放棄。

教育年輕一代設計師:在未來的設計中加入考量

2005年,見寺教授在神戶推出 Hyougo Senior Fashion Show(“兵庫中高齡時裝秀”),意在激勵神戶的中高齡人,希望他們能“活到老,潮到老”。這場吸引了1300人到場的時裝秀由中高齡者和殘障人士挑起大梁,年齡最高的模特達98歲,幷包括了25位重度殘障人士。此後,時裝秀在每年12月定期舉辦,愈來愈多的中高齡人參與其中,享受時裝,享受“返老還童”的樂趣。

2016年,以見寺教授堅持10年的“兵庫中高齡時裝秀”為主題,導演田中幸夫執導了紀錄片《諸神的街道》,在日本、韓國、法國、美國等地上映。

2017年10月,見寺教授帶領師生團隊,參加了第三屆上海中高齡時尚服飾國際會議和中高齡國際時尚服飾展,帶來了“Minamo-水面”、“Alternation”、“身著藍染這件事”、“通用服裝設計”、“繾綣”五個系列的服裝服飾設計。

此外,見寺教授還結合社會企業需求,將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產學研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建立了向社會企業輸出創新技術以及實操人才的獨特課程體系。

今年11月,見寺教授和田中幸夫導演在北京服裝學院的研討會上發表演講,並舉辦“溫故創新”通用時裝發佈會。這場時裝秀共準備了10個系列,包括“從和服到現代服裝”、“極具功能美的男士休閒裝”、“站姿或坐姿都優雅好看的服裝:針對輪椅使用者的設計”、“安全優先、方便活動的服裝”等。

無論是演講還是舉辦時裝秀,都是見寺教授教育和推廣通用時裝設計的方式。她說,“從教育年輕一代的設計師開始,逐步推廣,他們未來的設計中就會有相關的考量。還有很多設計師不知道通用時裝設計,但當他接觸到這樣的理念後,也會有所改變。”

《華麗志》獨家對話“通用時裝設計”開創者:日本見寺貞子教授

上圖:藍染系列(中間著西裝者為該系列的設計師坂本大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