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河南省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位於濟源市西北2公里濟水東源處廟街村,是古四瀆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現存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落,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的“博物館”。

古時濟水因獨流入海,與長江、黃河、淮河並稱“四瀆”。祭祀之風,古來有之,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生產十分低下,科學很不發達,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隨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興雲佈雨,關係五穀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歷代天子之禮,且程序繁、禮儀多。

自漢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員定期致祭漸成禮儀定製。隋開皇二年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瀆神建廟,濟水原稱北瀆大濟之神,唐玄宗天寶三年晉封為清源公,因此又名清源祠。

唐貞元十二年,鑑於北海遠在大漠之北,艱於祭祀,故在濟瀆廟後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濟瀆神被封為清源忠護王,北海神被封為北廣澤王。宋、元擴建,至明天順四年廟宇擴建到400畝,佔地33萬餘平方米。

自隋起,歷代皇帝遣使蒞臨,舉行盛大祭典活動,唐宋時期,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成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有加,對祭祀活動更是推波助瀾,一直延續到清代,祭祀未斷,廟貌不衰。

因此,一部濟瀆廟興衰史,也是中國古代水神崇拜史的縮影。濟水在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進程中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濟水源頭,滋養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首都原城;濟水貫黃河而自清,歷曲折而如海的獨特流向,凝鑄了中華民族含貞自潔、威武不屈的高貴稟性;歷代文人仕子對濟水的歌詠之作,也成為中華文學寶庫中永不凋零的奇葩。

廟內現存古建築保存較完好,是解放前夕毛澤東主席親自用“雙圈”圈閱的受保護的全國重要古建築群之一。1964年以來對濟瀆寢宮、清源洞府門等先後進行修葺。1986年11月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瀆廟廟內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始自北宋,曆元、明而迄於清,綿延千年而不絕,本身就是一座具體而微的中國古建藝術博物館。這裡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築——北宋濟瀆寢宮,也有世所罕見的“工”字型大殿與長廊,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粗獷豪放的恢弘大氣,又包容了江南園林精雕細琢的幽微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