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調節費如搬石頭砸腳 U23政策推高年輕球員身價 政策搖擺不定損害聯賽利益 看我足協如何娛樂大眾

很久沒有和大家聊聊國內足球。隨著賽季結束,一眾中超隊伍偃旗息鼓,一來冬歇期間球會都處於休假狀態,二來足協最近比較忙,既有U23聯賽,也要為明年聯賽出臺政策,在足協未有最終定案的情況下,各支隊伍自然按兵不動。

關心中國足球的朋友都清楚,如今足協在施行新政策的時候,事先通過御用媒體流出消息,以試探輿情。這幾天,關於下賽季聯賽工資帽、注資限額以及外援上場人數等消息不脛而走。按照此前觀察,這些消息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極大。

徵收調節費如搬石頭砸腳 U23政策推高年輕球員身價 政策搖擺不定損害聯賽利益 看我足協如何娛樂大眾

回顧過去兩年的國內聯賽,在足協限制外援以及U23等新政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奇葩情況出現。例如引援調節費,如今成為燙手山芋,因為當初足協頒發調節費政策,並沒有得到所有程序審批,原本打算將各俱樂部上交的調節費納入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但根據社團及基金會的相關管理條例,調節費無法計成某家單位的捐贈費用,目前調節費仍然由中超公司代收。由於觸碰了社團管理和收費的多條管理規定,一些財務規定和制度難以逾越,就是足協拿著錢不知如何處理!

如果要讓調節費成為合法合理的收入,首先中國足協要向上級管理部門申請收取企業費用,獲得收費許可,但這其中要涉及到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而調節費無法過審是很顯然的事情。

典型的拍腦袋工程,當初執行的時候,懷疑足協根本沒有徵詢相關法律意見。如今錢在足協手上,不能用於中國足球發展基金,因為不符合規矩;把調節費全數退還給俱樂部,足協的面子往哪擱?近推兩難,很是尷尬,和搬起石頭砸腳有什麼兩樣?

徵收調節費如搬石頭砸腳 U23政策推高年輕球員身價 政策搖擺不定損害聯賽利益 看我足協如何娛樂大眾

至於U23的政策,我在電臺節目多次提及,這是一個短期行為,算不上好政策。正因為這條政策的保護,讓一批沒有足夠能力踢一線隊的隊員充斥在各隊的首發當中,第一年還規定必須1個U23作為主力登場,今年更加是和外援上場人數掛鉤,而當各隊逐漸適應的時候,國家集訓隊“從天而降”,抽調陣中若干主力,當中的苦,問問驚險保級的大連一方就知道了。

此外,年輕球員身價虛高,U23政策難免有推波助瀾之嫌。球員得政策之便利坐到主力位置上,無論能力高低硬生生抬高了身價,足協一邊嚴打俱樂部不理性投資,一邊推高年輕球員身價,意欲何為?球員少年得志,場上表現不見得突飛猛進,場外花邊一樁接一樁,不是自滿又是什麼?

徵收調節費如搬石頭砸腳 U23政策推高年輕球員身價 政策搖擺不定損害聯賽利益 看我足協如何娛樂大眾

無論下賽季足協又頒佈怎樣的新規,勢必再度影響聯賽。在國內的足壇,就是在朝令夕改的背景中不斷推進,足協總把聯賽當成後花園肆意踐踏,讓一眾投資者寒心。歐足聯推歐洲國家聯賽、國際足聯推動VAR等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經過反覆磋商、討論,最終表決通過再加以實行,為的就是兼顧各方利益,長久發展,顯然我們的足協並沒有這種眼界和耐心。

也罷,因為足協,我們看國內足球才如此歡樂。足球就是娛樂,我們換一種心態看待,一笑置之,豈不妙哉?

更多節目精彩內容,敬請留意《足球新勢力》節目。在喜馬拉雅FM有《足球新勢力》節目專區,各位搜索“足球新勢力”或者“張達斌”,就可以找到節目專區,隨時收聽足本節目回放,感謝支持!

激情解說

還原真實賽場

長按二維碼關注

蘋果系統讚賞

微信打賞可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直接打賞!多多益善少少無妨,還請多多捧場!

多多益善,少少無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