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飛、成飛、沈飛,哪個對國家的貢獻最大?

星空4304342288081


按著當前的規模,特別是生產模式下成飛的貢獻在2018年是最大的,戰機生產第一個要看生產數量第二個要看生產質量,第三個要看生產的戰機的優越程度。從這三大要素來看,成飛已經牢牢佔據了這三家航空製造生產廠的首席地位。

從2018年11月30日保守估計來看,成飛生產的戰鬥機總數突破了60架,這包括了2個殲-10C戰鬥機團,12架殲-20隱身戰鬥機(總數據稱達到了32架)。而從第二個要素來看,成飛生產的殲-20隱身戰鬥機加工工藝表面十分順暢,大量使用了一體化成型技術,除了少量必要的鉚釘,機皮很少看見凸起的加工零件。還有殲-10C戰鬥機雖然工藝提高上沒有殲-20那麼迅速,但是在鉚釘、金屬蒙皮的工藝上還是大量的考究。第三個從生產戰鬥機的優越度來看,殲-20隱身戰鬥機當之無愧是中國空軍最強、亞洲各國空軍領域內最強的一款戰鬥機。而殲-10C戰鬥機也和殲-16一樣,被譽為亞洲第二強戰鬥機,戰力上強檔強悍。

2018年排名第二的,我們認為是西飛。因為西飛在2018年連續負責生產了轟-6J反艦轟炸機、轟-6K最後批次遠程轟炸機,還有脈動式生產線的運-20戰略運輸機。在2018年7月曝光的照片中顯示,有新生產的7架運-20同時在西飛的廠房附近。這間接的證明了運-20很穩步的生產,並且在11月剛剛曝光了運-20加油機版本。這個版本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即將擁有自己的大型加油機,填補3架伊爾-78加油機的空白。

2018年心目中排名第三可能是沈飛了,可能在2018年沈飛的產量是最少的,殲-15許久不見了,這種情況至少有一年了。然後殲-8F戰鬥機據稱已經完成製造工作,主力就是殲-16多用途戰鬥機和FC-31隱身戰鬥機,這兩款戰鬥機一個正在努力生產之中,另一個還在加緊研製自己的FC-31 3.0版本。殲-16多用途戰鬥機產量在2018年據稱為12架,雖然裝備了4個旅,但是每個旅缺不滿編。雖然沈飛在2018年可能進步不是那麼大,但是我們衷心的希望在2019年沈飛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也是廣大軍迷的衷心願望,因為殲-20、殲-10C、轟-6我們都需要,殲-16、殲-15我們更需要!


南國軍情


成飛、沈飛和西飛作為我國三家頂尖的航空製造企業,每家的貢獻都是獨一無二,拿它們來做比較是非常不可取的。

首先要說的一點就是,網絡上黑沈飛的“網絡噴子”不在少數,說什麼沈飛沒有自主創新、還在吃蘇-27的老本、還把沈飛稱為沈霍伊之類云云,這種想法是非常幼稚無知而且不安好心的!

罵沈飛就好比飯吃飽了罵廚子一樣,是非常沒有良心的行為!

沈飛作為共和國航空工業的長子,生產的戰鬥機保衛了國土幾十年的安全,輪得到你們來噴?

有些噴子噴沈飛的原因,無非是沈飛上個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引起蘇-27有關,他們只知道沈飛一直在仿製蘇-27,吃蘇-27的老本。卻不知道在96臺海危機以後,我國能拿得出手的戰鬥機,就只有沈飛生產的殲-11和進口的蘇-27!


而且按照它們的觀點,俄羅斯蘇霍伊公司也是在吃蘇-27的老本,因為蘇霍伊近年來的推出的蘇-34、蘇-35乃至蘇-57,都有蘇-27的影子存在,怎麼沒人敢噴?

而且放眼整個世界來看,目前能製造隱形戰機的航空企業,也就沈飛成飛蘇霍伊和洛馬,另外沈飛生產的殲-15、殲-16放在世界上來看都是非常先進的,所以黑沈飛的動機都不純,是吃飽了沒事兒撐的的行為!

而噴子們可能不知道的是,位於成都的成飛,其前身也是沈飛的一個研究所,所以說沈飛成飛本來就是一家人。只能說成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研製出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和殲-20,尤其是殲-20的問世,縮短了我國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所以作為我國兩家頂尖的戰鬥機生產商,成飛和沈飛的貢獻都是非常巨大的,只是在不同時期的貢獻不同,但而且沒有大小之分。


如果把成飛和沈飛必做拳頭的話,那麼西飛就是力量倍增器

西飛近年來持續發力,不斷攻克技術難關,一型接一型的大飛機不斷問世,比如空警-2000和Y-20,使我軍在特種飛機上同國外的差距大大縮小,我軍也開始向戰略型空軍轉型。


在運-20加速量產之後,西飛更是如有神助,未來國產運輸機的搭載平臺也將更換為國產大飛機,國產空中加油機這個短板也將得到彌補。

所以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什麼一定要去比個高下?

【碼字不易,贊同的朋友們關注一下唄,謝謝】


青年視紀


沈飛,中國戰鬥機的搖籃,航空界當仁不讓的老大,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制造企業,殲-5、殲-6、殲-7、殲-8、殲-11、殲-15、殲-16等戰鬥機,都誕生在沈飛,從沈飛飛到各空軍基地。

成飛,中航下的又一個金蛋,在國內軍迷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因為殲-10、殲-20就在成都下線,撐起了中國國土防禦的保護傘,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空軍裝備的技術距離,讓中國空軍終於擁有了世界第一流的戰鬥機。

西飛,轟-5、轟-6、飛豹戰鬥轟炸機,以及運-7、運-8、運-9、運-20和新舟-60等民用機的生產單位,特立獨行的軍民用飛機混合型企業,除了飛機以外,汽車、建材、電子、進出口貿易等,都玩得非常順溜,貌似有點不務正業,所以轟-20戰略轟炸機,就神龍見首不見尾了。

沈飛,是國家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最多的戰鬥機生產企業,長期以來憑藉國家的鉅額投資,大樹底下好乘涼,但除了對蘇俄米格和蘇霍伊戰鬥機,進行簡單的模仿以外,真的沒有搞出什麼象樣的具備自身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戰鬥機出來,不要說是有關部門了,就是軍迷都對其失望。

所謂著名的FC-31戰鬥機,都什麼時候了搞到現在,也就2-3架原型機而已,成飛的殲-20都已經保家衛國多時了,成了典型的第4代戰鬥機代表,在本屆珠海航空展上,非常大方地打開內置彈艙,向外界亮出了強壯的肌肉和粗曠的線條,極富美感又有戰鬥力。

成飛,儘管是後起之秀,但卻讓國內外都刮目相看,殲-10一飛沖天,讓國內有了脫離蘇俄血統的戰鬥機,殲-10B在本屆珠海航展上表演的眼鏡蛇、落葉飄、極小半徑筋頭等高難度動作,真正的一鳴驚人,單發動機戰鬥機,有如此高超的機動性能,全球僅此一家,非常牛哄哄。

FC-1梟龍戰鬥機,也贏得了巴基斯坦空軍的大量訂單,成了戰鬥機國際合作的典範,低廉的價格,高能的作戰效率,讓梟龍戰鬥機獲得了第三世界的親賴,已有多國空軍有意購買。

西飛,轟-5、轟-6都是根據蘇俄的轟炸機仿製的,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貌似轟-6整到“K”型已很現代化了,但畢竟還是轟-6的骨架子,基本輪廓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一型稱舊的機型,不足以馱起“戰神”的美名。

轟-20戰略轟炸機,是不是能夠快點出來,倘若沒有航程在1.2萬公里,載彈量20噸以上的轟炸機,中國空軍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戰略空軍,中國也不具備真正的“三位一體”打擊能力。


所以,革命仍未成功,西飛的同志們仍需努力,拿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堅決打好轟-20戰略轟炸機的攻堅戰,曙光就在眼前了,加油幹吧!

綜上,西飛、沈飛、成飛,都是中國重要的航空企業,西飛在電子戰飛機、空中預警機、空中架油機、轟炸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沈飛和成飛主要是在戰鬥機領域作出了貢獻。

但非得說哪家對國家所做出的貢獻大,相信包括碼字者在內的軍迷,大都數會選擇成飛,因為成飛讓空軍有了殲-10特別是殲-20隱身戰鬥機,縮短我空軍與先進空軍之間的差距,東亞的天空,頓時就變得透明瞭,有空中來犯者,必將有來無回。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西飛,成飛都是三線產物,研究人員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所以說那個貢獻大沒有意義!

如果真要說的話,我選擇人才最多的地方貢獻最大,顯然是江浙。

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人才就多,教育好,學術氣氛濃厚,不服不行。



隨風巺


根本就無法比較,三個的側重點不一樣,西飛是做大飛機的,比如運20軍用運輸機,H6系列轟炸機,還有即將亮相的轟20以及預警機

成飛和沈飛主要是做戰鬥機的,但是成飛的水平在沈飛之上,沈飛有個外號叫沈霍伊,這可不是個什麼好名字



熱點匠


哪個貢獻大不好說,但我就知道西飛的普通工人工資最低,滿廠用的民工,保密工作不知道咋做的,還知道西飛的另一個名字叫(西坎)。


西部騎士85


西工大貢獻最大。有意見嗎?


40072862


我們的航空工業是在軍方指導下按照最科學的方向和組成方式發展起來的,換句話說他們有計劃經濟的高效性和市場經濟的靈活性,這才出現沈飛、成飛、西飛各司其職的現象,這之間的競爭固然是有的但是更多的還是技術共享和人才合理分配,因此單純討論某一個企業的貢獻大小毫無意義。從個人愛好的角度來說小編最喜歡的是“西飛”。

很多人會忽視西飛,兒特別喜歡成飛與沈飛,因為後兩者是設計生產戰鬥機的,殲15、殲16、殲20、殲31等等戰鬥機家族長期吸引軍迷的眼球,似乎大家能聽到也就是這些戰鬥機了!殊不知戰鬥機領域在保衛祖國藍天的同時,也是一種燒錢的機型,即便是能像美式、俄式戰機那樣大批量出口,對GDP的貢獻率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高,畢竟軍用領域產品是很小眾的。

(西飛也生產小型軍用飛機)

但是民用飛機就不是這樣了,美國的波音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便是在戰鬥機的競爭上敗給洛克希德,但它依然是美國最大的航空企業,因為波音佔有了全球民用航空的大多數市場。歐洲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不僅玩命研發自己的戰鬥機還不惜一切聯合在一起成立空客集團,與美國波音展開民用市場的競爭。我們的西飛集團就有點類似於歐洲空客,在不久的未來它將與空客、波音兩大巨頭展開競爭,承擔拉動我國高端製造業的重任。

小編輯的在運20下線之時以為將軍曾說過:“中國的廣大勞動者不可能永遠在電子廠求生存,我們需要更高端、更高利潤的製造業來滿足龐大人才市場的需求”,運輸機就是可以取代這些低端製造業的高新產業之一。運輸機不僅製造工時多能滿足大批勞動者的工作需要,同時還是數量眾多的機型,以美國為例:美國空軍各種運輸及總量高達990多架(包括封存和現役),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美空軍某些型號的戰鬥機數量,背後創造的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我們的成飛在成功生產處運20之後,肯定還會繼續設計研發更大型號的運輸機,畢竟70噸級的運20還不能滿足全球性戰略空軍的建設及目標,我們需要美國C5銀河(120噸級)和C17環球霸王(77噸級)那樣的戰略戰術運輸機,同時還需要數量眾多的加油機,美空軍的加油機數量接近600架,我軍在這一領域幾乎還是空白,這都是成飛要承擔的責任。


利刃巨透社


現在總是有些人對國內這幾家大型飛機制造公司有意無意的進行這種毫無意義的比較!也不知道出於什麼目的!這三家公司是我國大型軍工生產企業,雖然都是製造飛機的,但是最終生產出來的產品不一樣也就沒啥可比性了!


運七”中小型運輸機,是我國製造的真正意義上的運輸機!雖然“運五”比它要早,但是運五怎麼改造對於正規運輸機的發展也沒有多少借鑑意義,所以當時國家將獲得蘇制“安–24”運輸機的資料和整機(逆向測繪)交由當時的西安飛機制造廠去攻關研製,1966年是我國經濟剛開始起步的階段,加之全面工業化時間不到20年在“運七工程”上所付出的艱苦困苦不是現在人難以體會得到的!也正是“西飛”廣大職工艱苦奮鬥在1970年“運七”實現了首飛,又經過近10年的完善“運七”在1980年代中期大量進入到我軍服役和加入到民航隊伍(現在的“新舟–60”也是用運七的根底兒)……也正是近20年的摸索、總結、積累,使得我國運輸機行業有了厚積薄發,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運八/九、運二十!


轟炸機的威懾性根本不是一般戰鬥機可以比擬的!這就是戰略武器與戰術武器之間的差別!“轟六”中程戰略轟炸機也是西安飛機制造公司的傑作,對其研製、投產過程中遇到的坎坷與困難比較“運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轟六”的60噸體積要比“運七”的35噸大了許多,而且複雜性也高出一籌……如果沒有“轟六”的經驗積累哪來的今天的“戰神”(除了外形相似外,它們根本就是兩型飛機)?更不會構成我國的戰略武器“三元”,從這個角度來看“西飛”是我國大型飛機工業的搖籃,沒有“西飛”就不會有今日之“運二十”!這一點國內任何一架飛機制造企業都替代不了“西飛”。
我國第一架自行研製的飛機“殲/教–1”,是由瀋陽飛機制造廠1957試製,1958年首飛的新中國第一架自行研製和製造的飛機,具有“里程碑”意義!

如果說“西飛”是我國大飛機制造的搖籃,那麼“沈飛”就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如果沒有“沈飛”1960年代~1990年代為其他飛機制造廠提供大量的人才和技術支持,那麼其他的飛機制造廠也許現在仍然在自己摸索階段,或者說也製造不出來啥像樣的飛機,而當時國家三線建設和工業佈局才有了現在的“成飛”和“貴飛”,在荒無人煙的空地上建廠容易,獲得人才難!“沈飛”是我國航空工業的長子,有責任、有義務幫助這些兄弟廠,使他們發展壯大!僅憑這一點“沈飛”為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就不可磨滅,更不允許褻瀆!
裡面隱藏著一隻“骨頭鷹”!

隨著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於飛機的要求專業而細化,“沈飛”目前在完成殲十一/十六等空軍裝備之外,主攻的方向就是艦載機,除了我們熟知的殲十五之外,也要緊跟世界艦載機往中型機方向發展的趨勢,開始對中型機進行研製、技術儲備,一點有需要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出成果。
沈飛、成飛、西飛就像:東北大餡餃子,四川的麻婆豆腐、西安的葫蘆雞,他們之間“味道”不同,不可能簡單的說誰味道好或者味道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都是我國航空工業的“翹楚”!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只能是相互借鑑、幫襯共同提高!


皇家橡樹1972


題主的問題有故意挑撥之嫌。何不問這三家各承擔了什麼樣的任務?西飛主要以中大型飛機及各種改型飛機為主,起到的是加油站和倍增器的作用。成飛殲20和殲10系列改型是自主創新完成跨越式發展的作用。沈飛依託蘇27這一優秀的平臺深度改型,在成飛創新發現遇阻或不順利時,能夠使空、海軍依然可以有勘用的飛機,起到的是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革命工作分工不同,你說他們三家誰的貢獻更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