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藝術經常會用到宣紙,寫宣紙作品的要點有哪些?

m呆m


用宣紙寫書法,依我看,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必須如何如何。全在個人習慣。

我以前練字,總是用報紙,這是經濟條件所限。經過苦練,覺得差不多了,拿來宣紙,在上面寫,總是以失敗告終。現在臨習字帖的練習也用宣紙。使得練習和正經的書寫,它們的環境儘量少些差別。

用宣紙搞創作,就我個人來說,我喜歡用生宣紙。無理由可談,就是習慣。

有人說,二王,懷素,他們的時代沒有生宣,他們用的紙,和我們現在的熟宣性能相近,主張用熟寶。我覺得這種說法很對,也符合歷史實際,但仍然不能改變我已有的習慣。

要學習古人的書法,在環境和用具上儘量和古人靠近,這也是對的。但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這裡,不如投入到通過觀察臨摩古人法帖,去體悟古人的筆法這方面來。

一個顯著例子,創作甲骨文書法,總不能在骨頭上去刻字吧,總還要拿毛筆在宣紙上來寫。

用室宣紙書寫,寫的多了熟了,就模準它的脾氣了。如果張三根據自己的用宣紙的習慣總結出個一二三四來,未必適合李四呢。


筆翰頗好


用宣紙創作書法作品,並不是有多難,無非就是要掌握宣紙的性能和自己習慣的墨色濃度在宣紙上的宣染效果。其實宣紙決定不了—個書法創作水平的高低,我是藝術領域創作者,曾做過幾年書畫裝裱工,各廠家生產的宣紙都用過好多,這雙手可以做到摸—摸就能分清紙質的好壞,這是長期工作積累的經驗,祘不得高超技術。


宣紙分生宣,熟宣和半熟宣,各廠生產的工藝略有差異,主要反應在加膠或加礬的比例上,一般來說,不加膠加礬的宣紙是生宣,這種宣紙潤色率特別快,用來書寫大字書法效果較好。熟宣是指經過加膠或加礬水來凝固紙纖維的結構,控制潤色效果,這種紙用來寫小型字的書法創作比較好。


宣紙雖說有生熟之分,潤色效果有所不同,通常還與書法創作的墨汁濃度有關,高濃度的書畫墨汁暈的效果比較差,含水量大的墨汁暈的效果較好,但書寫時不易掌握暈的效果,因此很多書法家在創作前都會準備吸墨的邊角料來吸去多餘的墨汁。宣紙的暈的效果還與書寫速度,以及毛筆吸墨量有關,不過這些關係都能很快掌握,都不是書法創作的客觀因素。

書法創作,材料固然重要,但紮實的書寫水平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宣紙影響的是書法墨色效果,用廢報紙噴潮也能模疑,但再好的宣紙,給無功底的人用,也創作不出好作品的。



書法愛好者有紮實的書法功底,掌握宣紙性能只要做到用不同濃度的墨多寫幾次就行,最好是用你習貫的墨色濃度,習貫的毛氈厚度,多試筆,其它都不是問題。


曾憲全110401818


用宣紙寫書法作品是書法藝術必不可少的選擇。書法藝術作品離開了宣紙其藝術表達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雖然宣紙以外的紙張也可以寫字而對於書法藝術創作來講其性能遠不如宣紙。宣紙不僅具有防黴、防腐、防🐛蛀的優點,還能做一定的拉伸,有利於裝裱也有利於收藏!然而作為書法藝術用紙其最大的優點還是它的吸水性,有了這一特性書寫者的筆墨濃淡、幹濕……等技法就能表現的淋漓至盡!對書寫者發揮個人特點起到積極的作用!當然,只掌握了宣紙的特點對於一位書法愛好者來說還不夠,還要掌握墨的特性、筆的特性和用筆、結字的特點結合內容、章法寫出自己理想的書法藝術品!!祝大家取得更大的進步!!!最後發幾張圖片僅供評鑑!








錦書絲語周輝明


熟悉宣紙的屬性,生宣熟宣手工宣等各不同,自己摸索吧,文字理論不好描述。記住“熟能生巧”,巧就是自己的東西。熟是熟悉聖賢的東西,只有把他們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才可以得心應手。



伍增傑書法詩詞工作室


第一、 宣紙大致分生宣和熟宣,生宣的特點就是墨水寫上去很容易散開,熟宣的特點就是墨水寫上去不容易散開。

第二、 我們使用的宣紙一般為訂做的半生半熟紙,性能介於生宣和熟宣之間。

第三、用生宣寫字,如果寫字速度過慢,或在某處停留太久則容易散開。也就是說,生宣更容易看出筆畫的缺點和不熟練的地方。

第四、寫完之後一般要落款,落款的起始位置在對聯的左例,從下聯的第三字左邊開始落款。


佳順書法網絡學院


書法作品宣紙選擇以吸水性較好,又與筆墨配合為原則。切忌用光滑的紙,即不滲墨,又不駐筆,更寫不出力量來。小楷可以用熟宣紙或者半生熟宣。其它的用生宣比較多,一般選宣紙的棉料這個品種比較多,也可以用淨皮。


李老師79的


書法作品本來就是在宣紙上寫的,書法的書寫要點就是書法知識……




半山居土


根據書家想要表達的作品創作意境結合作者使用的具體技法(如潑墨、寫意、指畫等)使用的宣紙質地會加以區分,另個別名家因其作品特殊性,非普通宣紙可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