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校的中小學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是需上交5年備課本,對此你怎麼看?

sdzhr我心飛揚0214


我覺的這是對一線老師的保護,因為如果不是一線老師的話,誰會寫足五年的備課本?

其實每個老師每年都要備課。按照各學校的要求備課的時候肯定要有備課本。一般的學校也會定期抽查老師的備課本情況。不過隨著現代教育手段的發展,傳統的手寫備課本越來越不被老師們推崇。所以很多老師覺得手寫備課本已經成為一種累贅。但是我們在評職稱的時候,卻要求要交五年的備課本。根據我的經驗,這五年背課本只是待查,實際上只需要交一年的備課本就行了。而且也沒有規定這五年的備課本必須手寫。所以我們老師平常只要平常備課的時候捎帶著把備課本寫了,攢五年的備課本,還是沒什麼難度的。我們很多評職稱的老師缺的不是五年的備課本,而是其他東西。

所以我覺得職稱評審制度中有這麼一條,其實是想讓職稱評定向一線老師傾斜。不管它取的的效果好不好。出發點還是好的,而且本來備課就是老師應該做的事情,評職稱的時候,檢查你的備課本,也無可厚非。只要平常做得夠好,只要你經得起查,這些規定對你來講都不是障礙。


朱鐵平


我是這樣認為的,有些學校的中小學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是需上交5年的備課本,我覺得不是花架子,因為,職稱評定是應該傾向於一線教師的,真正的一線教師5年的備課本當然是有的,而且是必須有的。

那麼有人會說,即使不是一線教師,想要評上職稱,現準備5年的備課本不是也一樣的嗎?為了一視同仁,為了公平起見,直接以5年的備課本為晉升職稱的門檻,倒也是一種辦法,不符合條件的人也不用報名了。

我想,以這個為條件的學校,應該是有自己的更深入的想法,平時的功夫更能看出一個教師是不是真正的有資格晉升職稱,因為有的老師在平時就是對付教學的,有的老師在平時就是認真教學,這從備課本中能查看出來,說你優秀,到底哪裡優秀以備課本為證據。

一句話,無論是什麼做為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只要公正、公平、公開,相信讓老師交什麼材料,大家都願意交,只要評出的這個老師讓沒評上的老師信服 。學校和學校情況不同。我想,交備課本也是情理之中。


我是月亮姐姐Nancy,碼字很辛苦,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您點個贊,如果您也有話說,請您留個言,如果您能關注我,我舉雙手錶示感謝!如果您想噴或想踩,我也歡迎!呵呵~(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這是主管部門為保障一線教師的權益做出的努力,申報晉級的老師應該予以理解。

已經多年來根本沒有給學生講過一節課的領導和後勤人員,可以順利晉級,真正的一線教師唯有望洋浩嘆。“上交5年備課本”正是為保護一線教師的權益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辦法。但是,這種方法現在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

設置職稱的目的本來是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和業績的,同時它也具有導向功能。如何客觀評價一名教師的教學水平、能力和業績,當然要看能證明這些的各種證書。像各級各類模範教師證書,這是綜合考量教師對教育所作出的貢獻的;論文和科研成果,能證明你的理論水準;輔導學生的獲獎證書,乃是你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體現……如果說一開始還能夠“人證合一”,後來就出現問題了。證書本身當然都是真的,但證書的持有者就未必真材實料了:“模範不模範,某人說了算”,論文和所謂的科研成果既可以找槍手,也可以憑關係或者人民幣出馬搞定,輔導學生的獲獎證書可以……反正辦法很多。

所以單憑一紙證書或者一堆證書不行了,晉級的過程中就加上了說課、答辯、講課。如果這位儘管多年不教課,但人家口才好,又臨陣磨槍突擊翻了教材,以上諸項也可以順利過關。那怎麼確保申報教師近年來一直在一線教學呢?

這就是“交 5 年 備 課 本”的本意了。但是,我得說“這種方法現在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這也是有證據的。第一,人家只要是決心慮晉級,別的關隘無法阻擋,你“5年的備課本”還在話下嗎?我就親眼見過有人把借來的教案本改頭換面成了自己的。第二,當下已經是無紙辦公時代,許多學校已經不再寫紙質教案了,您現在還膠柱鼓瑟,意義不大了。

儘管如此,在還沒有改變規定之前,想要晉級的老師還是老老實實遵守遊戲規則吧。

除此之外,您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牟山花下客


有些學校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是上交5年的備課本。你怎麼看?

我認為晉升職稱要交5年的備課本是很煩人的事。沒有必要這麼搞。這樣會加重老師負擔。我們這裡是沒有這種做法,我也從來沒留下備課本,放學就給了收廢紙的,免得佔用空間,下學期又重新備課,有利於逐步改進教學方法。吸收新的教育理念。

至於加強對老師備課管理,學校每個月檢查一次備課,還給評A,B,C三等,並給於不一樣的常規考核月獎。這樣一月檢查一次有利於隨時發現老師的工作認真態度,對於個別老師工作不認真提醒監督,達到獎勤罰懶的目的。

至於某些學校晉升職稱要交5年備課本,我聽到都有點頭痛。真有點勞民傷財的味道,老師肀報職稱要揹著大捆備課本,縣市評定機構還得建個大禮堂裝備課本,各縣還得用大貨車運備課本。你看這樣搞有什麼用。難道評委評審職稱還會去看這些備課本嗎?這些本來是學校的常規管理。沒有必要到評職稱時來搞形式主義。

綜上所述,我認為晉升職稱設有必要上交五年備課本。我們這裡晉升職稱還是沒有這麼複雜。不需要交備課本,只需要論文獲獎憑證,縣市級以上評優獲獎。自己寫的申報材料加蓋學校審核公章。然後公示。最後送給縣市評審。好吧,我就講到這些,僅供參考,希望各地在給老師評職稱時儘量減輕老師負擔,少搞形式主義,放寬老師職稱名額限制,讓每個符合相應職稱條件的老師,評聘到相應的職稱。使老師們安心教學工作,使中國的教育得到良好發展,使老師成為人們喜歡的職業。


陳早華


如果非要評職稱並與工資掛勾,又要做公平公正,應該這樣:1、領導與普遍教師分開評,因為領導在職稱評定方面有著絕對的話事權!2,既然國家以高考成績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職稱的評定應以學生期考,中考各科的成績作為首要依據,不以論文課題等作為評分依據,因為絕大多數教師不可能、也不必要是研究型的老師,他們最主要,最核心的工作任務就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只有全心全意工作,高效率工作,學生必出好成績!如果學生成績不好,老師的工作效率肯定是至關重要的問題。老師又想職稱高工資又高,必會想辦法改變自已的工作狀態方法!3、職稱不能搞終身制,避免工資高了又不作為,應該每五年度按成績高低進行調整!工資還應以教齡多少自然晉升!從而促進所有老師工作的積極!


雷之聲86840395


這個實在是多餘的。因為:一,一般情況沒必要保留(它畢竟不是什麼國家有要求的重要證據)。二,這個東西耽誤領導晉職稱了嗎?顯然沒有吧!三,現在的大環境,一般都是學校內部先選拔,不上課的領導,很難晉級。四,現在都提倡無紙化辦公,就為了晉級,不得不放棄方便快捷的電子教案(現在晉職稱,沒人敢交電子教案或打印的教案)。


用戶66850931909


這些只是為了給某人上位而弄出來的荒唐之舉,五年的備課本能說明什麼問題,能證明他就一位好老師,證明他的教學質量很高,我看不見得,教案年年都在寫,每一年都必須寫,一年與一年的不同,學生不同,感觸也不同,因此都必須寫。一個認真的老師,一個學期至少一本備課本,多的三到四本。那五年是要有多少。是不是每一個的都抱著交到教育局,那又誰來看這些,不是增加別人的負擔嗎?教案寫得好的就可以晉職稱,寫得不好的就晉不成,那麼誰還用心去備課,都來寫教案得了


小龍教與學


每個人的升職加薪都與個人的工作表現有關,工作能力越強的人都有機會晉升到更高的職位,享受更優厚的薪資待遇。而每個行業的晉升標準又是不同的,像教師晉升職稱需要通過評審,教師需要充分準備材料並達到條件,才能通過職稱評審,總的來說教師晉升職稱有一定難度。


有些學校要求參與職稱評審的教師上交5年備課本,是晉升條件具體量化的體現,這也是對教師的工作年限與精力的考核方式。中小學教師晉升標準是統一規定的,每個教師參與評審需要準備對應的材料,前提是滿足學歷和教師資格等。教師評審職稱的難度大,也是對一線教師的尊重,有些學校也存在評審不公平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對於學校的教育工作發展也是不利的。


學校晉升職稱工作的條件需要合理化,並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有些學校要求教師提交備課本,也有效抑制了不是一線教師的職工被通過評審的現象。

學校有的教職工雖然不帶課,憑藉關係戶進行濫竽充數,這種現象說明學校管理不嚴格,職稱評審工作不嚴謹不公正。學校要求教師提交5年備課本雖存在不合理之處,但也保證了教師晉升職稱的公平性。


教師評職稱需要上交相關材料,並滿足晉升條件,這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有些難度,不僅需要個人不斷提升能力,還要爭取時間準備評審材料。有些學校的晉升條件並不合理,要求教師上交5年備課本是不科學的條件,職稱評審工作應保證公平性。


決勝網


這又是誰出的么蛾子啊!教育界經常出現這樣的奇葩新聞,讓人覺得智商情商都出了問題!

首先,教師職稱評聘的條件是有文件規定的。雖然條件眾多,內容繁瑣,但從來沒有聽說要上交五年教案的,讓人感到有些人折磨教師起來真是套路很深,到處挖坑啊!

其次,上交五年教案也沒有意義。

真交了,就能評判老師的教學水平了?一大摞教案,想必評委也不會認真研究,無非擺在那裡走過場罷了。一般學校管理,都有教學檢查環節,對教案的檢查是必須的,如果一個老師無教案,他怎麼能通過評價,通過年度考核呢?教案的檢查只是形式,關鍵要看每年取得的教學成績。所以說制定此規定的一定是智商有問題!

再次,讓老師交五年教案有有意刁難老師之嫌。教書三十年來,我從未聽說過教案必須保存五年的規定,保存不保存是教師的自由。不排除遺失、丟棄的情況,突然來此規定,讓人手腳無措,但為了評職稱,也只能硬著頭皮去補了!可憐的老師們,就這樣被消耗著生命!管理者的情商何在?


教育問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