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建成“山陵”防盜效果好嗎?李世民墓昭陵六駿是哪六匹馬?

中國古代帝王陵寑文化中,帝王陵寑的建築風格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以秦漢時期的“封土起冢”為代表,封土堆積如山,故帝王陵又稱山陵,如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另一種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與大周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類型的“因山為陵”,這才是真正的“山陵”,防盜效果好。

昭陵建成“山陵”防盜效果好嗎?李世民墓昭陵六駿是哪六匹馬?

一種築造方式就是在平地或山坡上挖出一個人造地宮來,堪輿術上稱是“地走龍蛇”,這種方式亦為百姓人家採用;後一種則是將大山從半腰鑿空,往下深挖,形成更為堅固的石質天然地宮,外表上整座山都成了陵寑,比封土堆更氣派,風水指向“山含王氣”。而有山的地方,從風水角度來看,也更容易“藏風聚氣”。再者,風水好的地方風景也不會壞,所以大唐帝王們青睞”因山為陵”是有充分考慮的。

清有“東西二陵”,明有“北京十三陵”,唐有“關中十八陵”。唐陵中,“封土起冢”、“因山為陵”這兩種建築形式同時存在,基本上承襲了秦漢時期帝王陵寑的特徵。但國力強盛時期、有條件的帝王都把自己的壽宮選擇在山中,因山為陵。“十八陵”中只有高祖李淵的獻陵、敬宗李湛的莊陵、武宗李炎的端陵、僖宗李儇的靖陵是“封土起冢”。

值得注意的是,李姓大唐帝王陵寑借用了600前劉姓漢家的風水,陵區在漢陵以北的北山山脈一帶。據陝西文物部門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的系統調查,“十八陵”自乾縣至蒲城,東西綿亙近300裡,與大唐近300年的國運一樣雄闊。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人們只知道他在臨死之前曾摒卻眾人,單獨把太子李治留下,讓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愛的王羲之的蘭亭真跡帶入自己的墓中,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曾遺命雕刻6匹駿馬來裝飾自己的陵墓。

昭陵的6匹駿馬分別是白蹄烏、特勒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拳毛纏。白蹄烏是一匹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在薛仁杲軍受重創的情況下,唐太宗沒有聽從舅父竇軌的再三阻攔,決計一鼓作氣,全殲薛軍。於是他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直追,一晝夜奔馳了200多里,包圍了折姪城,迫使薛仁杲率殘部投降。在黃土高原上,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後因長途疾馳力竭而死。特勒驃為毛色黃裡透白的戰馬。

公元619年,在與宋金剛作戰中,唐太宗乘騎特勒驃猛插敵後,迫使宋軍陣營大亂,潰不成軍,向北逃竄而去,唐軍收復了太原及山西大片土地。颯露紫為純紫色。在與王世充的軍隊對陣之際,為了刺探敵陣的虛實,唐太宗騎著颯露紫,率領10餘名精銳騎兵,出敵不意地猛衝敵陣,殺開了一條通道,直出敵後。颯露紫飛奔如燕,輕捷矯健,氣吞三川,威凌八陣,不幸中箭身亡。

青騅是一匹蒼白色雜毛馬。在與竇建德虎牢關作戰時,唐太宗乘騎青騅,飛箭似地衝入竇軍陣地,經過四五回合的交戰,終於在敵方的陣營裡豎起了唐軍的旗幟。在衝鋒陷陣的過程中,青騅身中5箭。

什伐赤是一匹純赤色馬,是唐太宗在洛陽和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乘騎的另外一匹戰馬。這匹駿馬凌空飛馳,身上中了5箭。

拳毛纏雖毛黃嘴黑,又有旋毛,但是矯捷善走,在唐太宗與劉黑闥作戰時身中9箭。唐太宗之所以要用6匹駿馬來裝飾自己的陵墓,是由於這6匹駿馬是他生前所愛,併為唐朝一統天下立下過馬成癖的真實寫照。

唐太宗生長在邊地,不僅好馬如狂,而且喜弓善射。晉陽起兵後,他東征西討,魏徵等都加以諫阻,一是為他的安全考慮,二是為他的擾民擔憂。在大臣們的提醒下,唐太宗剋制自己,不妨農事,但圍獵之事仍然不絕。在他看來,圍獵是為了佈陣練兵,不忘武備。

唐太宗用6匹駿馬裝飾自己的陵墓,不僅僅是由於自己嗜馬如狂,還與他愛好騎射,想通過騎射不忘武備密切相關。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

【原文】

拂霞疑電落,騰虛狀寫虹。屈伸煙霧裡,低舉白雲中。

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念茲輕薄質,無翅強搖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你飄拂若霞似電,你飛揚絢麗如虹。

你飄逸在煙霧裡,你飛騰在白雲中。

依依地你隨意招搖,悠悠地又隨風而去。

你這無翅的輕薄子啊,何苦如此在空中折騰?

昭陵建成“山陵”防盜效果好嗎?李世民墓昭陵六駿是哪六匹馬?


註釋

①幡:寺院中常用之物,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其狀猶如大將之旌旗。亦有為祈福而立者。

②寫虹:描繪彩虹。整句意為:飛騰在空中像描繪的彩虹一般。

③紛披:和緩。依回:往復迴環。

④掣曳:牽引。

【作品鑑賞】

《詠興國寺佛殿前幡》表現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觀

唐太宗為一代雄主,其武功文治為史家所稱道,這首詩所表現的大乘空觀,對這位明主而言,應是很有意思的現象。詩歌首先極寫殿前幡的千姿百態:她豔麗,如虹若電;她生動,低飛高舉;她依依隨人,又飄飄隨風。然而,作者的一雙慧眼卻早看透了她本質的輕薄,她的招搖全不過是弄空而已。由此,對不可一世的她,作者反倒生出一種大慈大悲的憐憫之心。這首詩詩中的殿前幡,成為塵世裡萬法之象徵,該詩也就表現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空觀。這首詩,令世人想起《壇經》所記載的一段公案:“時有風吹幡動,一僧雲幡動,一僧雲風動。惠能雲:‘非幡動、風動,人心自動。’印宗聞之悚然。”唐太宗詩未如惠能悟得透徹,但該詩卻自有一種禪悟的智慧。

昭陵建成“山陵”防盜效果好嗎?李世民墓昭陵六駿是哪六匹馬?


李世民

昭陵建成“山陵”防盜效果好嗎?李世民墓昭陵六駿是哪六匹馬?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昭陵建成“山陵”防盜效果好嗎?李世民墓昭陵六駿是哪六匹馬?


  • 中文名
  • 李世民
  • 別 名
  • 唐太宗,天可汗
  • 國 籍
  • 中國(唐朝)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武功的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
  • 出生日期
  • 開皇十八年(一說十七年)十二月
  • 逝世日期
  •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 職 業
  • 皇帝,政治家,軍事家
  • 信 仰
  • 道家
  • 主要成就
  • 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一中國
  • 滅東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
  • 擴充教育機構,籠絡國家人才
  • 精簡政府機構,裁汰冗官冗員
  •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展開
  • 代表作品
  • 《帝範》,《貞觀政要》等
  • 諡 號
  •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 廟 號
  • 太宗
  • 年 號
  • 貞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