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内容有删减)

尹平

《人民日报》1974-03-31第3版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的木偶片《小八路》,在抗日战争的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小八路”虎子和八路军游击队杨队长的英雄形象,坚持用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代。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为了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教育后代,要求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在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冲突中,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典型环境中,塑造少年儿童的英雄形象。《小八路》中少年英雄虎子的那种一往无前的鲜明的个性特征,那种敢冲敢闯的“虎劲”,就是在激烈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影片通过我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的一场剧烈战斗,以虎子为代表的我国少年儿童在同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虎子对日本侵略者和国内阶级敌人有着强烈的仇恨,对党和八路军充满深挚的爱。他渴望成为一个八路军战士的热切愿望,以及他在党和部队的培养教育下,经过战斗考验而迅速成长起来的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为了表现虎子的革命精神,影片努力在对敌斗争的环境中来突出他的英雄行为:割断敌人的电话线;带领儿童团拾谷穗,练兵习武,站岗放哨;配合杨队长在骡马客栈里抓“舌头”,侦察敌情;打进据点引诱敌人,等等。特别是进据点这一行动,让虎子置身于同日本侵略者面对面的尖锐斗争中,突出地表现了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性格。这里,虎子利用日酋黑藤急于要搞到粮食的心情,牵住这头“野牛”的鼻子。但是黑藤老奸巨猾,不轻信虎子,突然凶相毕露,拔刀恫吓虎子。在这样严峻的考验面前,虎子沉着镇静,毫不畏惧,机灵而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打消了对方的怀疑,终于把黑藤引出据点,胜利地完成了这一重大任务。虎子在侵略者面前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值得今天的少年儿童很好学习的。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影片在塑造虎子英雄形象的同时,还努力塑造了八路军游击队杨队长的英雄形象。《小八路》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虎子、杨队长以及铁蛋等的造型都比较好。虎子的大多数造型英武矫健,表现了他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镜头处理方面,当矛盾冲突激化和表现人物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时候,采用了近景、仰拍等手法,突出了虎子坚定刚毅的英雄气概。这都是好的。但是就整个片子的艺术处理而言,还是有缺点的。在情节安排、人物描写等方面,同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某些雷同之感。此外,影片的结尾部分过于草率,没有充分表现虎子在歼灭敌人时的作用。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1974年《人民日报》:评彩色木偶片《小八路》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