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國產航母如此難產?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這能怪誰?估計印度人第一會怪中國吧!

印度本身確實亞洲航母大國,印度海軍可能是亞洲各個國家中,對航母使用從來沒有中斷過的國家,特別是二戰之後印度海軍基本一直保持著航母的使用。這一點印度方面也從不謙虛,確定自己擁有航母就是本事,所以先不管自己的造船業強大不強大,先搞國產航母再說。所以從2004年開始印度就決定和意大利雙方聯合設計新航母,這艘航母就是現在難產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印度雖然號稱是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起家卻是防空艦,特別是印度自知技術不行,就趕緊在很多關鍵技術上採取了積極尋求國外支持的做法。

印度找到了意大利芬坎蒂公司,印度認為意大利人設計的航母好看呢,並且曾經建造“加里波第”號航母、“加富爾”號航母,除了設計外意大利芬坎蒂公司與印度科欽造船廠簽訂了兩項具體合同,一個是整體構造,一個是電力系統和輔機。據稱印度要求意大利所有的技術專家必須等待印度維克蘭特號海試結束後,才可以離開印度。印度這艘航母號稱國產,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的其依賴大量意大利技術。

而印度航母建造遲遲延緩,甚至被印度方面認為是缺少中國的龍門吊,這個“鍋”真心有點大。不管如果印度計劃2012年服役維克蘭特號航母,在2018年年底了都每個動靜,也不會到這些意大利專家看後如何評價印度人。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就是當年黑海造船廠的廠長尤里·伊凡諾維奇·馬卡洛夫被問及能否將瓦良格號航空母艦續建完成時回答的那一句話——

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是現在這個強大的國家已經不存在了。

要想獨立建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放眼世界,目前只有美國和中國才具有完整的研製實力了,從基礎材料、力學、動力學等學術工程教育,到船廠基礎設備製造、特種鋼材供應、大規模生產運營管理、配套的發動機系統、航電系統、指揮系統、武器系統、導航系統、電子戰系統、艦載機等等,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都是有不同程度的能力缺陷。簡而言之,獨立建造航空母艦是世界一流強國的綜合實力體現。

對於印度而言,所有建造航空母艦的基礎工作都是不足的。

鋼材需要進口,船塢都不夠格,艦載機也沒有,航電更是零,如此諸多問題,印度人居然表現的相當樂觀,還號稱2020年前開工建造第三艘航空母艦。

難道他們忘了,第二艘航空母艦還沒完工,都已經下水了三次,第一艘航空母艦還是俄羅斯在原來的基輔級航空母艦上改的,改得極其尷尬。

說白了,印度之前就沒有任何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

在接下來的時間,印度應該會面向全世界的防務工程界招標,分系統的硬件採購招標,比如艦載機、雷達、航電、導航等採購型招標,技術設計方面一定是走“聯合設計”的路子。

在這樣的方法處理下,由於印度自身對航空母艦的理解和需求不明確,加上其他國家的建造商本身技術能力也有缺陷,雙方在合作過程中必然是反覆墨跡,工期推遲,那是一定的了。

這就是沒有獨立研發能力的國家,在軍備競賽中的短板表現。有時候不能光做夢,還要面對現實。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航母本質上是什麼?

是一艘船,對不對?


印度造船

世界造船90%是集中在東亞,而中國又其中噸位第一。曾經的歐洲造船業基本上破產的破產,賣掉的賣掉,包括波蘭極其有名的格坦斯克造船廠,這是曾經團結工會誕生的地方,也是在這裡,團結工會打倒了波共,甚至連鎖反應到了整個東歐,然而格坦斯克造船廠最後由於競爭不過東亞,最後破產了。

想造一個航母,必須首先造一條船出來,而印度連民船的基礎都很缺乏,談何航母呢?


航母集成度

航母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比民船複雜的多,造航母最忌諱的是急功近利,中國的第一艘航母是來自於烏克蘭,中國建立在把航母圖紙吃透的基礎上,才開始修建第二艘航母。


而印度的航母是來自於俄羅斯,不巧的是,由於蘇聯瓦解後,俄羅斯造船非常凋敝,實際上俄羅斯自己都要靠西方造船,俄羅斯的兩棲登陸艦剛開始還交給了法國人造,前蘇聯時期擁有強大的造船技術,但實際蘇聯瓦解後,大批的人才出走,導致現在的俄羅斯已經沒有多少像樣的造船人才了,從俄羅斯成立到今天,俄羅斯基本上自己都沒有增添什麼軍艦,所以印度指望俄羅斯能幫助印度,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


印度最近軍工一系列的問題誰都看得出來,阿瓊坦克下馬,光輝戰鬥機變成了“暗淡”,印度到現在連步槍都成問題,印度軍隊還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英薩斯步槍,印度陸軍對這個槍怨聲載道,抱怨槍支質量不佳,快慢機、提把、槍尾的螺桿也很容易損壞,槍管易膨脹,高原使用很容易破裂。連槍支,坦克和飛機都造不好,指望印度造航母,實在是太過於強人所難了。


從大的方向看,印度造航母困難的底層原因,是因為印度的製造業不夠發達所導致的。


李建秋的世界


印度人做事慢是出了名的,在印度很多城市裡你都能看到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在街頭閒逛或者坐著閒聊。你去路邊的商店哪怕是買包煙,都會發覺店員是慢吞吞地取貨收錢找錢。航母建造有是一項集高科技於一身的龐然大物,我大天朝造一個已經是半成品的“遼寧號”,都花了七年多的時間,那麼印度人自己造一艘全新的航母花個二三十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印度目前有一艘退役的航母 “維拉特號”,不過這艘航母是英國人在1944年建造的,在英國一直服役到1985年之後,被印度人買了過去,直到去年才退役。因此“維拉特號”算不上印度人自己建造的航母。

印度目前有一艘正在建造的航母,名叫“維克蘭特號”,排水量37500噸,大概是“遼寧號”的一半多一點,這艘航母從2006年就開始建造,目前已經下水了三次,不過下水的可以說幾乎是一個空殼,裡邊航母應有的功能幾乎都沒有。據說這艘航母在建造時碰到了各種供應商相互推諉扯皮以及各種質量不過關的事情,看來這艘航母是真的難產了。前段時間印度官方給出的“維克蘭特號”首次航行試驗是2020年,按照這種速度,2020年這個目標是否能達得成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個人覺得能在2030年之前交付就已經很不錯,不過到那時,這艘建造時技術就不怎麼先進的航母就已經算“中老年”了。

(下圖為“維克蘭特號”第三次下水)

就在“維克蘭特號”還在不緊不慢地建造服役時間遙遙無期的時候,印度人已經開始計劃自己的第二艘航母“維沙爾號”了,印度想把自己的第二艘航母打造成65000噸級的核動力航母,目前這艘航母還停留在圖紙上的幻想。在第一艘航母不知何時才能交付的情況下,印度人便匆匆急著上馬第二艘航母,又是如此低下的效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印度人好大喜功、貪大求全的浮躁心態。

(下圖為“維克蘭特號”設計方案)


熊貓愛飛行


現代航母的製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上百個專業,上百個高校,上千家廠家協調配合;還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及背後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航母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和國家意志力的綜合體現。航母工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再加上印度工業實力不足,航母難產相當正常。



說到航母,在這個地球上美國可以藐視一切對手。10個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戰鬥群,數十年的航母研發,維護,作戰和使用經驗。目前世界上在航母這個領域,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美國的十分之一。目前世界上能夠建造航母的國家屈指可數,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合起夥來算一個。
美國福特級航母
美國目前在建造2艘10萬噸級的福特級電磁彈射航母,代表著世界最新水平。除此之外,英國目前正在建造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我國正在建造003航母,印度在建造維克蘭特號。印度的維克蘭特號航母來自原來的“藍天衛士”號計劃,後來為了紀念已經退役的維克蘭特號航母,藍天衛士改名為維克蘭特號。這是印度舉國之力,全力建造的一艘“國產”航母,如果追溯到1999年,印度議會通過自造輕型航母藍天衛士計劃的話,印度的這艘國產航母已經建造了快20年了。

網絡上對印度阿三的調侃不斷,這艘三下水的航母也當然不能倖免。很多人將印度人建造航母的速度稱之為“龜速”,這其實兔子比較委屈,畢竟烏龜跑贏了兔子。自從那兔火了之後,兔子幾乎就成了我國的代名詞了。不知道網友們這個是單純的調侃,還是拿我國航母建造速度來反諷印度。

印度國產航母建造緩慢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國家工業實力不足。印度近些年來經濟形式還是比較好的,雖然印度人很窮,很享受窮,但是印度政府卻富得流油,買起武器來絲毫不帶手軟。而且近年來印度的國際環境也很不錯。說近一點的,南亞幾個國家被他治得服服帖帖,除了巴基斯坦以外其他,毫無對手,毋庸置疑的南亞霸主。往遠了說,印度那是東西通吃,無論是美國先進武器,歐洲先進武器還是俄羅斯的,他都能輕輕鬆鬆買到。


正因為能買來好東西,導致印度的工業發展,特別是軍事工業的發展進入了一種畸形狀態,過於依賴外部,自己的毫無核心技術。印度現在的國防工業就和我國的汽車工業一般,外國合資車企的進入中國市場讓中國本土車企業毫無競爭力,幾十年了都未能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印度現在的軍事工業就是這樣,戰鬥機買的,軍艦攢的,步槍進口,子彈都是外國批發,連導彈也是俄羅斯幫忙搞得。

現在的印度軍事工業連幹個組裝的活都不利索,而航母建造是需要自主掌握核心技術,上百個專業,上百個高校研究機構和上千家工廠協調才能完成的巨大複雜性系統工程。這對現在的印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困難,這也是印度“國產”航母進展緩慢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這艘所謂的維克拉特號航母依然是萬國造,印度做的工作頂多全是組裝。其艦體設計是法國人主導,意大利人輔助完成的;動力系統是美國的LM-2500燃氣輪機;船電系統是多國合力提供;艦載機是俄羅斯的米格-29K。估計真正國產的就只有在甲板上拉飛機的拖拉機了。

其實20年的維克蘭特和30年的光輝戰機,還有40年的阿瓊坦克相比,已經算是小巫見大巫了。現在維克蘭特號根本還未建造完成,印度就已經提出了第二艘航母的建造計劃,預計在幾個月之後就要開始實質性實行。這八成是收到了我國航母建造速度的刺激,不過印度這走都還沒學會就想像我們一樣跑起來,八成要摔跟頭,估計這個維克蘭特號的建造工期還要後延。


軍事噠噠噠


航空母艦的建造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和國家意志了的綜合體現,有機統一。航母的發展和建造要具備兩個能力:第一、一個國家的造船、冶金、材料、動力、機械製造,工藝設計等等方面要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且要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以法國為例,法蘭西共和國100年前就是主要的世界強國,很早就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工業體系也比較完整但他的航母之路發展的很曲折,遠的不說,二戰結束後至今70年只發展了二型三艘航母,以“戴高樂”號為例全艦法國製造,但艦載預警機和彈射器均為美國進口,且不說“艇改堆”功率不足、跑道短無法降落E-2C、試航時掉落螺旋槳這些問題了,法國這樣的老牌工業強國尚不能獨立製造,困難重重,其他國家就更欠缺這種航母製造的能力。第二、這個國家要有迫切的航母需求,全國上下要有製造航母的意志力和要保證為此而持續付出高昂費用的物質基礎。這兩個能力缺一不可,就像人之雙足,鳥之兩翼。現在我們來看看印度的航母製造能力為什麼欠缺:第一、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還遠遠沒有達到工業強國的水平,沒有建立起來完整的工業體系,尤其是國防工業成龍配套的能力,這就使得印度人在製造軍艦這種高技術產業上“捉襟見肘”,材料、武器、設備、動力、設計這些基礎的設施上有求於人,受人擺佈了,比如“維克拉瑪蒂亞”號鋼板進口俄羅斯,防空系統是以色列的“巴拉克”、法國人和意大利去幫忙設計,艦載機還沒著落,想想看能快的了嗎?第二、我們中國人經常講:我們中國和美國差距有二、三十年,就和英、法、德、日、俄這些國家也有一定的差距,我們認為自己排在第三梯隊的前列,這不是謙虛,事實確實如此,所以我們才說要到本世紀中葉才能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就是進入第二梯隊,但是印度人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大國,而且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這就決定了印度洋已經盛不下印度人的“雄心壯志”了,就使得印度的航母不顧自身能力和條件越造越大,越造越複雜,“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大躍進”態勢已經在印度航母製造中形成,最近印度人宣佈三年內建造6.5萬噸的彈射起飛的航母這就是佐證。如果印度人再這樣不顧自身條件,違背航母技術發展的規律,偏執、盲目、自大的走下去,我們的“躍進”輪撞在蘇岩礁上悲劇一定會在印度航母上發生。


劉187015461


航空母艦不同與普通船隻,更比大型艦船建造複雜的多。

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沒有完善綜合造船技術水平和經驗,建造航空母艦純粹是天方夜譚。

俄羅斯與法國合作建造大型登陸艦(法國迫於美國的壓力悔約),事實說明曾經強大的前蘇聯,今天的俄羅斯也被迫無奈要與國外造船廠進行合作!

印度的造船業從整體實力上講還不如韓國。

中國能夠快速修復改造“遼寧”艦,首先是中國的造船技術水平以及建造特大型艦船積累的經驗,完善的工業體系,而且是誠心聘請俄羅斯和烏克蘭專家,虛心學習,各個方面通力合作的結果,缺一不可!

印度的國產航母轟轟烈烈舉行了三次下水儀式,時至今日航母的艦島關鍵部位還是空空如也,為一艘沒有完全建造完成的艦船舉行下水儀式是世界造船史上的奇葩!

印度航空公司(飛機維修企業)承修的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200多架,基本上摔完了,也是航空史上的奇蹟。

印度的工業,造船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孔乙己亂彈


一是技術不過關。建造航母需要大量高科技含量技術,印度大部分都不具備。印度人不能光靠一股子“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跑”的勁頭建航母。雖然印海軍使用航母歷史源遠流長,但都是拿來注意,不知所以然。況且一些高端技術是買不來的。

二是國內工業基礎薄弱,工業設備和特種材料缺乏。建造大型航母需要大型工業設備,我們所熟知的龍門吊就是其中一種。另外,航母所需特種鋼材等原料印也需進口,這個過程複雜而漫長。

三是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如次大型的工程項目,其組織和實施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因此需要經驗豐富並且專業的團隊管理和執行,還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儲備。

四是印軍隊客戶對國產裝備不熱心,認為買的總比自己造的好。隨著研發進程,國際上各種先進技術層出不窮,印這山望著那山高,撒先進上撒,不切實際,盲目攀比。


前哨印度


現代航空母艦是技術含量、建造難度、系統集成度最高的水面艦艇,不僅是一個國家造船能力的考驗,也是對一個國家整個軍事工業體系的考驗!別說對於印度這樣一個連火炮、坦克等常規陸上武器裝備都難以自主生產的國家,就連日、韓這類造船強國都難以獨立生產航母,印度國產航母難產也就不難理解了!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效果圖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曾用名“藍天衛士號”)於2002年開始籌建,2004年底正式開工建造,原計劃於2011年建成下水,也確實在2011年12月“首次下水”,不過當時是由於技術原因實在無法繼續建造了,只能先“下水”為另外一艘商船的建造騰出幹船塢,航母為商船建造“挪地方”,也是世間少有了!2013年8月,被正式命名為“維克蘭特號”後進行了“第二次下水”,不過當時的建造完成度也只有30%左右 ,連船殼都還沒有完成,此次下水的目的是為新名字“洗禮”,“三哥”的創造力不可謂不強!2015年5月,“維克蘭特號”基本完成了整體船體的建造,於是有了“第三次下水”,雖然此次下水時的狀態也不太“完整”,但是畢竟船體、上層建築等還都是齊全的,算得上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下水了!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第一次下水(當時還叫“藍天衛士號”)

“維克蘭特號”第二次下水時的“盛況”

“維克蘭特號”第三次下水時的狀態

從技術層面來講,印度首艘航母“維克蘭特號”艦長約260米、滿載排水量約4萬噸(略低於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可以搭載約30架米格-29K艦載機及10餘架各型艦載直升機,勉強算得上是一款中型航空母艦。按照紙面上的數據來看,一旦建成服役,“維克蘭特號”應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強化印度在整個南亞地區的軍事影響力。雖然“維克蘭特號”號稱是印度的首艘國產航母,但是從航母關鍵組成系統上來看,這是一艘集世界各主要軍事大國技術、裝備於一身的“國際化”航母!動力系統將採用美國通用公司的4臺LM-2500改進型燃氣輪機、艦載機採用俄羅斯米格-29K艦載機/卡-31直升機、雷達將採用以色列制EL/M-2248有源相控陣雷達,個人猜測就連航母艦體設計也少不了俄羅斯的背後支持!這樣的一艘印度“國產”航母,配得上“國產”兩個字嗎?印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維克蘭特號”也將裝備相同的以色列制相控陣雷達

印度海軍裝備的米格-29K艦載機

當然,任何一個國家的國防工業體系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深厚的科技研發基礎、工業製造基礎和完善的系統管理和集成能力。印度其實擁有其他發展中大國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包括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國際環境條件。由於印度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國際事務中重要角色,包括美歐、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主要“朋友圈”都對印度持開放、友好的態度,幾乎所有軍事技術、裝備都允許向印度輸出,包括法國“陣風”戰鬥機、俄羅斯Su-30MKI戰鬥機、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等,甚至連航母、核潛艇這樣的“大殺器”印度都可以買(租)的到!如此優越的條件,

如果印度真的能夠自己發奮圖強、有“骨氣”的話,早在20年前印度就可以建立起完善、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但是印度自己不爭氣,研發40年的“阿瓊”坦克夭折、研發30多年的“光輝”戰鬥機連印度空軍都不敢用!這種條件下“國產”航母想不“難產”都難正在接受海軍測試的印度國產“光輝戰鬥機”,能否上艦要看“緣分”了!

“軍事強國”不是靠嘴皮子、PPT就能實現的,而是要靠踏踏實實的腳印一步步走出來的!一個連4000噸護衛艦都無法自主生產的國家,能指望著一口氣建成40000噸級的航空母艦?肯定是不可能的!技術落後、能力不足並不可怕,見賢思齊、取長補短逐步提升,遲早能有所作為!有時候

環境太好了就會不思進取,反而逆境更能促使進步,印度“國產”航母建造舉步維艱,“集全球軍事強國先進科技”於一身的原因“功不可沒”

“打鐵還需自身硬”,何況航母可不是一般的“鐵”!😂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威吶解析


印度整體軍工領域尤其造船業實力很薄弱,基本不具備獨立研發製造的能力,建造一艘大型軍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拼成,能夠獨立製造大型軍艦的國家並不多,可以說,要動用國家之力,而且要有完善設施,印度雖然是個大國,缺乏龐大的科研團隊,基礎設施有限,沒有一個象樣的大型船塢,靠全球採購,永遠滿足不了製造進程,不是缺這,這是缺那,有的核心部件,要給足他國條件,才可供應,當然還要得到政治信任才允許提供,戰鬥機五花八門,同時,能加工打造生產力人員不足,幾乎,全靠外力支援,自然而然,一艘航母造十多年不能真正下水,海試,無法交付,萬國牌,萬國造,何淡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