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寧波慈善獎”揭曉 90個個人、企業和項目獲表彰

中國寧波網訊 昨天,以“善行甬城,德潤名都”為主題的第五屆“寧波慈善獎”頒獎活動在寧波電視臺演播大廳舉行,我市90個在慈善公益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和慈善項目受表彰。市委副書記宋越舜致辭,卞吉安等出席。

宋越舜在致辭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第五屆寧波慈善獎獲得者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關心、支持和熱心參與我市慈善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宋越舜指出,在當前寧波開展“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行動和加快“名城名都”建設的關鍵階段,我們始終不能忘記還有許多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需要幫扶、需要關愛。在發揮好政府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還需要廣大慈善組織、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助力。希望廣大慈善組織積極培育慈善優勢,開發慈善資源,拓展慈善領域,讓更多人加入精準扶貧,讓更多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希望廣大企業家繼續發揚“寧波幫”精神,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多獻愛心、多行義舉,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希望廣大市民自覺弘揚慈善精神,踐行公益理念,積極參加慈善活動,努力營造“人人行善、全民向善”的濃厚氛圍。黨員幹部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讓黨性在慈善事業中彰顯本色、煥發光彩。

“寧波慈善獎”是我市公益慈善領域最高的獎項。本屆慈善獎評選活動於今年6月底啟動,最終產生慈善楷模獎15個、慈善項目獎21個、捐贈個人獎19個、捐贈企業獎15個、志願服務獎20個。

全市共有90個個人、企業和項目獲表彰。

“我捐得不多,只是我的一點心意。”楊東恩,鄞州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一線工人,從2008年開始,就向鄞州區慈善總會捐款,多則幾千,少則幾百,從未間斷。其中一筆2.1萬元善款,是楊東恩一點一滴省下來的,足足攢了6年多,而他對自己的花銷異常嚴苛,還下決心把煙也戒了。

“我的想法很簡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面對主持人的提問,楊東恩質樸的回答,正是他對慈善的理解,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社會發聲,為社會出力。

像這樣的凡人善舉,寧波不勝枚舉。近年來,寧波湧現了一大批年年捐、月月捐的愛心人士,其中,隱名捐款的就有幾百名。慈善,讓寧波這座“愛心之城”獲得了無比巨大的前行力量。

“每次看到他們一點點成長,很開心。”2000年,單位的一次助殘活動讓寧波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第三路隊長鄭海紅結識了“折翼天使”。一次次交流,鄭海紅髮現,這些特殊孩子渴望陪伴。作為一名路隊長,她很少有休息時間,18年來,她把僅有的休息時間都奉獻給了這些特殊的孩子。

失明的婷婷,聾啞的國寶,是鄭海紅結對的孩子,多年的陪伴,兩個孩子早已把鄭海紅當成了親人。對兩個孩子的喜好、特長以及想法,鄭海紅一清二楚,現場主持人的問題,絲毫難不倒她。

在鄭海紅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公交人加入助殘隊伍,從2000年至今,永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與市特教中心結對學生60餘人,服務時長1200多個小時。

愛是不斷傳遞的。對於突然多出來的弟弟妹妹,鄭海紅的兒子也非常喜歡,一有機會就讓媽媽接弟弟妹妹到家裡吃個團圓飯。“將來有一天,媽媽力不從心了,我肯定會接上的。”

華茂教育基金會在貴州加榜鄉成立首個“彩虹之家”,隨著課桌椅、書櫃書籍、餐桌、教學儀器等愛心物資的到來,加榜鄉中心小學建起了圖書館、音樂室、體育室,還有了乾淨的食堂,孩子們不用再在外面露天吃飯了。

2016年至今,華茂集團已經在貴州黔東南州、黔西南州建立了3個“彩虹之家”。不僅如此,還不定期組織寧波的孩子前往貴州進行公益之旅,貴州的孩子也被邀請來寧波參加夏令營。華茂集團在兩地孩子間架起了一座彩虹橋,豐盈童心,色彩斑斕。

慈善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頒獎現場,華茂集團的代表透露,今年他們已啟動了一項“鄉村教師培訓計劃”,明年4月正式實施。

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他們展現出來的慈善精神,總是令人動容,也鑄就了這座城市最完美的底色。

我市慈善事業整體發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連續五次入圍“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百強榜。數字顯示,近3年,全市共接收社會捐贈總額24.96億元,慈善救助總支出20.10億元,對困難家庭、貧困學生、大病患者、孤老孤兒、留守兒童、農村學校、重大災害及對口支援地區進行幫扶,直接受益人達220萬人次。

慈善精神在寧波已成為一種品格、一種風尚,更是寧波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本屆慈善獎獲得者中,有慷慨解囊、反饋社會的企業家,也有雖不富裕卻愛心滿滿的普通勞動者;有常年熱心公益的老志願者,也有“80後”“創二代”等新慈善人;有樸實無華的常規捐獻,也有現代理唸的慈善創新。一個個平凡而感動的故事,深深感動著臺下觀眾。“我們不僅要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也要學習和傳承他們的精神,讓慈善之光溫潤每一個角落,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溫暖。”

(寧波日報記者王佳 通訊員梅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