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養殖戶都知道池塘底質的重要性,明白底質對養殖的成功與否具有決定影響。因此市面上很多產品都是打著改底的標籤,魚龍混雜,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層出不窮。

做養殖的你,因為改底,是不是快被忽悠瘸了?不懂原理,活該被忽悠!

底質,需不需要改,為什麼要改?懂原理,全部自己判斷。

接下來,只講原理,滿滿都是乾貨!

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一)底質的作用

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這些物質經細菌分解和在適當條件下被交換釋放,可源源不斷地供應水中以氮、磷、鉀等養分,被浮游植物等吸收利用。

當池塘大量施肥後,淤泥中的膠體物質能吸收一部分有機物,如某些有機酸離子和無機鹽類、磷酸根、鉀離子等,暫時保持住這些肥分,然後在適當條件下再逐漸被交換釋放至水中,供浮游植物利用。

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因此,淤泥在這裡起著一定的保肥和調節的作用。新開池塘施肥後肥度和水質不夠穩定,變化較大,主要就是缺乏足夠的池塘淤泥對肥料起緩衝、調節作用。

淤泥能吸收磷酸根、銨、鉀等離子,但不吸收硝酸離子,所以施硝酸態氮肥,淤泥不能吸收保持。淤泥中以及水中的膠體對磷酸鹽的吸收特別強烈,施磷肥後不久大部分磷隨即被膠體吸收,以後再逐漸釋放到水中。

因此,池塘施無機磷肥有明顯的“後效性”,即施肥後第一年仍有肥效。但在石灰質過多的池塘,磷酸容易與鈣生成難溶於水的磷酸鈣沉澱在酸性過強的池塘,高價的鋁、鐵離子增加,則容易與磷酸生成更難溶解於水的磷酸鋁、磷酸鐵沉澱。由於這些作用,使有效磷變為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形式,而使磷肥受到損失。

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速效改底片,含20%過一硫酸氫鉀複合鹽,第五代消毒劑,沉底後釋放活性氧,快速改善底質,安全高效無刺激,點擊圖片瞭解詳情

(二)底質過多的不利影響

適宜的淤泥層對養殖池塘起一定的作用,但池塘淤泥過多,對池塘水質及魚類也有許多的不良影響。池塘淤泥過多,池底抬高,造成池塘的容量變小,池塘水溫的日變化就會增大,餌料生物的產量隨之降低。同時,魚的活動空間減少,這些都不利於密養高產。

淤泥多的池塘池魚容易產生浮頭、泛塘。

淤泥中大量的有機質經細菌的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層水中本來不多的氧消耗殆盡,造成缺氧狀態。在缺氧條件下,厭氧性細菌大量繁殖,對有機物質進行發酵作用,產生較多的還原性中間產物,如氨、硫化氫、甲烷、氫、有機酸、低級胺類、硫醇等。

這些物質大多都對魚類有害,它們在水中積累,會影響魚類生長。而且這些物質強烈親氧,當水中有氧時,它們首先與氧化合,消耗水中的氧,直到全部氧化後,水中氧量才會升高,這種現象稱為“氧債”。

在夏秋高溫季節,遇到天氣不正常,如下雷陣雨或突然起北風,池塘表層水溫迅速降低,引起池水對流,上層含氧量較高的水傳到下層去,下層水上升,促使下層水中還原性物質迅速氧化而消耗水中大量的氧,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整個池塘缺氧,引起池魚窒息而死亡。

另外,淤泥中存在許多寄生蟲、細菌和病毒,淤泥過多易使水質惡化,酸性增加,病菌易於大量繁殖。同時,在不良環境中,魚體抵抗力減弱,容易發生魚病。近幾年來,暴發性出血病等流行性疾病的暴發,越積越厚的淤泥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

二、池塘底質改良的方法

(一)收穫後進行清塘

養殖多年的池塘底部淤泥過多容易造成水質惡化。因此,要採取措施改良池塘底質。池塘最好每年收穫以後要排乾池水,讓池底日曬和冰凍池底,這對改良底質有良好效果,可以殺死許多害蟲和寄生蟲,同時可以提高池塘肥力。如果淤泥過多,則應挖去,並整修池岸堤埂,使淤泥保持在20釐米左右為宜。

(二)養殖期間可採取的措施

(1)攪動底泥

養魚期間,可用機械吸出部分淤泥以減少水中的耗氧,並及時為飼料地提高大量的優質肥料,或在晴天將淤泥噴至水的表層,充分利用上層的氧盈,加快淤泥中氧債的分解,以降低夜間下層水的時間耗氧量,防止魚類浮頭。可以選擇晴朗和有風的天氣,每1~2周進行一次。

(2)施用生石灰

養殖期間可以施放石灰。施放石灰的數量視淤泥多少而定,溶化成石灰水全池潑灑。施用生石灰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施用生石灰於酸性底泥,可使pH值升高,有利於分解有機質的細菌繁殖,從而促進營養物質的再生循環,增加水質肥力;

其次,施用生石灰可以增加水體的硬度和鹼度,較高的鹼度、硬度可以增強水體的緩衝容量,抑制pH值的強烈變化,提高了光合作用對二氧化碳的利用率;

再次,殺滅淤泥中的魚類寄生蟲、病原菌和對魚類有害的昆蟲及其幼蟲等;

另外,施用石灰還可以促進水體中腐殖質聚沉,從而增加水體的透明度,有利於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還可使用過氧化鈣微粒製劑,不但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還可利用其產生的氧可以加速底部有機質的分解,改善池底淤泥的酸性環境,抑制硫化氫的產生。

(3)施用EM菌

酵之源EM菌是一種水質淨化營養菌,具有優化水質,促進池底有機物循環,消除水中有害物質的作用,它能同化氨氮,增加水中溶氧和營養,促進浮游動物生長,從而使養殖水體少換水,節約能源。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自己發酵菌液,畝調水費用低至1元,降低水體pH值,穩定水質,滿100元即送價值45元的恆溫加熱棒,點擊圖片瞭解詳情

水體中水生動物的排洩物及從集水區流入的有機物,被有機營養細菌分解成有機酸和氨基酸。光合細菌再把這些組分作為基質加以利用,使自身得以增殖。在參與淨化水質的同時,又被輪蟲、枝角類所捕食,這些輪蟲和枝角類又成為魚類的餌料,改善了魚類的營養條件。

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三、養魚與作物輪作

如果幹池期較長,又缺水源,可考慮把養魚和農作物聯合起來,進行輪作。池底種作物時淤泥可更充分地乾透,靠陸生作物生長的根部使土壤充以空氣,有利於有機物的礦化分解,更好地改良底質。作物本身有經濟價值。生長的青綠作物可作為池塘的優良綠肥,放水漚肥,培育豐富的浮游生物,為魚類種苗提供餌料,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改底!改底!改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今天講講改底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