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除了美國支奴幹直升機後,其他國家沒有再出現過同類型直升機?

豫州提督


不是支奴乾沒法重複,而是串列雙旋翼佈局是否還有型號採用。支奴幹不是美國第一種,其它國家也有過。

1951年,前蘇聯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大型戰術直升機雅克-24“馬”(下圖)就是這種佈局,它採用兩臺串聯的1700馬力18缸星形發動機,貨艙長10米,可載40名乘客或4540千克貨物,有效載荷甚至超過了西方同型機的空重。


1965年開始研製的米-12“信鴿”更採用了更奇特的並列雙旋翼佈局,每側翼尖有一個五葉旋翼,各由兩臺渦軸發動機驅動。這種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比波音727客機還大,載客120人,載重超過40噸,1971年還參加了巴黎航展。只是它從來沒有達到設計指標,最終只能取消。



米-12下馬的原因之一就是蘇聯的渦軸發動機取得較大發展,使超大直升機採用常規佈局成為可能,由此出現了米-26“光輪”,至今仍在使用,中國還在引進。

串列或並列雙旋翼大型直升機中,當然支奴幹是最成功的。但它以後美國也沒有繼續推同樣的型號,是因為傾轉旋翼技術既能大型化,而且能大大提高航速,不必要了。比如下圖這種V-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