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

史論縱橫


1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寫,狂人翻開歷史,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後看到了兩個字,吃人。


魯迅寫的是封建制度吃人,但是古代卻真真正正有吃人的歷史。


像明末著名的起義領袖黃巢,就因為糧草不足,找了幾個大磨盤,把人整個放進去,磨成泥,當軍糧。


古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化肥沒有農藥,種糧食全靠老天爺賞飯吃,而且產量低下,導致盛世人口爆炸,人口一多,糧食不夠吃的,再逢上一個兩個災年,就會導致饑荒的爆發,民變起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餓的。


人相食,易子而食,在荒年屢屢發生。


即使到了康熙乾隆這種所謂的盛世,遇到災年,依舊是人間慘禍。


康熙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乾隆 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州、縣大飢,人相食。


與饑荒相伴的就是人相食這三字,所以那些夢想穿越到清朝俘獲那些四爺八爺的女孩紙們,穿越時千萬別定錯了座標,萬一穿越錯了,到了饑荒頻仍的地區,很容易變成兩腳羊,那就真的不美了。


2


有個著名的故事模板,說有個人找他當官的親戚去借錢,結果那個富貴了的親戚好吃好喝的招待這位窮哥們,就是不提錢的事兒。


住了倆月,這位借錢的憤而告辭(借錢的人啥時候理直氣壯起來?),臨走時哪位富貴了的親戚只給他路費,沒多給他一些解燃眉之急的錢,一路上他越想越氣嘴裡不知罵了多少句為富不仁,路上他寫了很多傳單,編了離奇的故事把這位當官的親戚狠狠貶損了一頓。


故事到這兒就分叉了。


主要是傳單的內容不一樣了,一個傳單的內容寫的是這位親戚,富貴後在京城被皇帝相中,要選他為駙馬,本來他在家裡已經娶妻生子了,但是他為了更富貴瞞妻不報,後來他妻子帶著孩子來京城找他,他為了不但不認他們,還派人要把妻子孩子悄悄殺掉,多虧哪位刺客仁義,沒有殺他的妻子孩子。


後來這位妻子一怒告到了開封府,鐵面無私的包公一聽怒了,用龍頭鍘鍘了這個貪圖富貴忘恩負義的人。


另一張傳單中,男主人公更慘,是個三寸丁,靠賣炊餅為生,有一天他出門賣炊餅,他那漂亮的媳婦想打開窗讓屋裡亮堂些,結果不小心支著窗子的竹竿掉到街上,砸到一個路過的青年人。


那人一抬頭,看到了一個大美女,四目相對,一段故事開始了。。

這位借錢的人,一路發完傳單,回到家,發現家裡房子煥然一新,他的妻子母親從新房子裡出來,喜氣洋洋的和他說,你讓某某捎來的錢,我們收到了,我們家現在脫貧奔小康了。


他一聽知道自己錯怪好人了,於是轉身就跑,想收回那些傳單,但是傳單已飛入萬千百姓家了,收不回來了。


我們知道這故事裡的主人公一個叫陳世美,一個叫武植,也就是武大郎。


我小時候看過一個叫《大千世界》的雜誌,裡面登過這兩位正直官員的故事,據說還有戲班子去陳世美和武植的家鄉唱《鍘美案》和《武大郎賣燒餅》,結果被打出了村子,因為汙衊他們的老祖。


據說而已。


陳世美史有其人,歷史上的陳世美是湖北人,原名陳山谷。在順治年間中過進士,

據《湘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


陳世美好像被冤枉了?但是最早記載陳世美故事的書是明朝編著的《包公案百家公案》裡面有一段故事“秦氏還魂配世美”。


所以兩個陳世美只是同名而已,就像我們去學校接孩子,喊一聲“子軒”數十個孩子一起回頭,但是子軒和子軒其實是不一樣的,那些被打的戲班子真冤。


3


第一個故事當的震驚倆字。


收集的一些歷史上吃人故事資料,看著讓人膽寒,大多沒寫出來。我只能說,活在現在真好,至少有外賣吃,有小電影看,


第二個故事不驚悚,好玩,歷史上很多把馮京的故事嫁接給馬涼的,時間久了馮京和馬涼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掰扯不清了。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真實的歷史與我們被告知的歷史有時差別很大,有的甚至是南轅北轍,所以我們瞭解了歷史真相後,都會不由自主地大喊:“哇!原來是這樣,有沒有搞錯啊!”

今天告訴大家一個關於“二十一條”的歷史真相。

袁世凱和各國駐華使節的合影

只要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知道“二十一條”,知道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賣國條約,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袁世凱為推行帝制,以接受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作為條件,換取日本政府對他的支持——但真相是“二十一條”根本不存在。

嚴格地說,“二十一條”指的是日本公使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個大綱,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號,共有四條:要求中國承認,把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移交日本,並另加其他路礦權利;

第二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在南滿和東內蒙的一切路礦和無限制移民等,既有特權,不許列強介入,並延長旅大租期為九十九年;

第三號,共有二條:要求中國承認,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其鄰近礦山等,未經日本政府同意,中國不得自行處理;

第四號,只有一條:要求中國承認,所有中國沿岸港灣及島嶼,概不讓與,或租借與他國;

第五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承認,聘用有力日人為中央政、財、軍顧問;日營醫院、寺廟、學校,在內地有土地所有權;中日合辦各地警察局;中日合辦中國軍械廠,統一武器使用;日本享有武昌至九江、至南昌及南昌至杭州、潮州各鐵路之製造權;籌辦或整理福建省內的路、礦、港口、船廠,日本有優先權;日人有在中國佈道權。(唐德剛《袁氏當國》第142頁)

圍繞著日本政府提出的這二十一條要求,中日兩國外交官展開了激烈交涉,袁世凱在談判之初就明確告訴外交總長,第五號諸條,絕對不能答應,這是中國政府的底線。與此同時,袁世凱還通過一些途徑將此消息傳遞給英美等國,給日本政府施加外交壓力。最後,日本政府被迫放棄了第五號的七條要求。1915年5月25日,中日在北京簽署了《關於山東省之條約》《關於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條約》及十三件換文。

參與中日談判的外交次長曹汝霖

當時北京政府對條約的正式名稱是《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兩國政府所訂之條約及換文》;日本政府稱為《大正四年日中條約及換文》;學界嚴謹的稱呼是《民國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締結之中日條約及換文》,簡稱《中日民四條約》——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的“二十一條”根本就不存在。

“二十一條”一詞充滿著政治意味,由於革命史觀的宣傳,“二十一條”代替了《中日民四條約》,以至於人們認為“二十一條”就是條約名稱。其實正確的理解是,“二十一條”是《中日民四條約》的緣起,而《民四條約》是“二十一條”的結果,兩者是不同的。
























民國年間那些事


三國演義裡面一直有一個永遠的正面人物——就是接受漢獻帝衣帶詔,忠心耿耿扶保漢室的車騎將軍董承。他禪精竭慮的幫助漢獻帝,試圖從曹操手裡奪回實權,後來因為行事不密,終於功敗垂成,還連累了自己在宮裡的女兒董貴人。

所以一直以來,董承都是以一個忠於漢室的悲情老臣的形象流傳在這個世界上。似乎沒什麼黑點。但是如果看袁宏的《後漢紀》的話,裡面有段記載,還是能看出董承這個人不簡單。


話說當時是「天子敗於曹陽」的時候,也就是李傕郭汜合兵一處,在追殺好容易從長安逃往洛陽的漢獻帝。然後漢獻帝前面是一條大河,後有追兵,河岸偏偏還比水面高出許多。這個時候大家議論準備把漢獻帝綁在絲綢上放下去到河裡的小船。就在這個時候:

時後兄伏德扶後,一手挾絹十匹。董承使符節令孫儼從人間斫後,左靈曰:“卿是何等人也!”以刀扞之,殺旁侍者,血濺後衣。

董承秘密的派孫儼在亂軍之中刺殺伏皇后,幸虧侍衛左靈替皇后擋了一刀,沒有砍中伏皇后,砍中了旁邊的侍者,血都濺到了皇后的身上。


這個時候,漢獻帝和文武已經是身處絕境,自身難保了,董承居然還能想到這一點,想著亂軍之中刺殺皇后以便於自己的女兒董貴人當皇后…… 這位“老實人”的心思可一點都不簡單。


經史通義


我想說一些由我們的觀念造成的對歷史的誤解。

在我的中學時代,中國史和世界史是分開學的,且中間沒有交集,所以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對應我們的什麼時代,比如十字軍東征對應我們什麼時代,我全無一點印象。我印象裡,中國和外國就是兩條線,絲毫沒有交集。



之後我看到了一本書,發現這個觀點是多麼荒謬。考古學家李濟在《安陽》一書中這樣寫:“殷商像今天的美國一樣,是一個由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構成的多民族社會。”在殷墟的殉葬坑中,出土過高加索人的頭骨。那麼,當時的社會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樣是廣泛流動的呢?外國人也會參與見證我們的歷史更迭,我們也會有機會見到他們。古代並不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時代,並不是固守著“天圓地方”,在一個地方紮根生長的時代吧。

另外,大家會不會覺得春秋戰國和秦漢在歷史上相去甚遠,至少要隔著數百年?反正我一直是這麼覺得的,但實際上,劉邦和秦始皇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劉邦僅僅年輕嬴政3歲。他看到嬴政出巡的時候還讚歎,大丈夫生當如此。而且,劉邦生於周赧王59年,如果按照周朝的紀年方式,他居然算是周朝人。由於秦朝的短命,漢朝迅速的接替,讓人們產生了時空的混淆感。李開元在《秦崩》一書中這樣說,秦始皇50歲去世,劉邦享年62歲,他們共同生活了47年。

知道真相之後,有點懵。


光明大先生


最令人吃驚的就是揚州十日了,漢奸當道為禍祖國跟人民。當時的清軍攻入了揚州,在揚州遭到了最頑強的抵抗。當時的清軍統帥以滿八旗作為主力對揚州城發動進攻,雖然攻破了揚州城,可是清軍也為此付出了八千人的戰損代價。這使得清軍統帥惱羞成怒,下令屠城十天。然後清軍在這十幾天裡總共屠殺了八十萬揚州百姓。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參與屠城的軍隊裡有八萬人是漢人軍隊。

按著當時清軍的編制,一個方面軍為兩旗滿軍旗的人馬,一個滿軍旗大約有士兵9550名,兩旗共19100名士兵;除了這兩旗人馬外,還有大約80000名士兵的漢軍旗或者漢軍作為輔助部隊。總計十萬人。因此,揚州十日傷亡滿軍8000人實際上佔清軍主力的一半了,剩下的清軍也不過幾千人。在清軍主力被重創以後這些漢軍絕對有話語權,就算沒有反抗的意思完全也可以阻止清軍對揚州市民的報復。但是這些漢軍卻廉不知恥,竟然甘當滿清的走狗,把屠刀伸向自己的同胞,最終殘殺八十萬人。


優己


說一個關於關雲長的小典故吧。昨天看《三國志》無意中看到的。

《三國演義》裡關二爺千里走單騎,一路上為了避嫌二位嫂嫂在屋裡休息,關二爺持刀立於門外,傳為佳話。

《三國志》裡有一條裴松之註釋,說的是關二爺跟隨曹操打呂布,開拔前對曹操說“呂布妻美,勝後關娶”。意思是呂布有個老婆挺漂亮,如果此戰勝利後這個漂亮老婆就歸我關某了。曹操同意了。

後來攻打呂布城池,即將破城之時關二爺又一次提醒曹操:“你可別忘了,這漂亮女人可是我的。”曹操又同意了。

後來城破呂布被擒,所有呂布家眷被關押收監。關二爺興沖沖的找曹操要人。本來曹操沒在意,可關二爺三番四次的提醒,於是曹操上了心親自看了一眼,哎呦,確實挺漂亮,於是曹丞相反悔,自己收編了。

不知各位感受如何,反正我看了這則註釋樂了半天。自行腦補了關二爺一臉失望,以及曹操各種不要臉的表情。


私家書評


今天是4月12日,那我們就聊聊91年前的今天。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

這次政變,給革命力量造成多大的損失,我們都知道。而這次政變也給國民黨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蔣介石政變前夕,國民黨擁有65萬普通黨員。但是在1928年重新統計黨員的時候,只有22萬。

那剩下的43萬哪去了?被蔣介石殺了。

被殺了這43萬國民黨員,基本以有理想、有熱情、愛國的左派熱血青年為主。



先說國民黨組織。

北伐前夕,國民黨在省、市、縣、鄉都有完整的組織機構,牢牢掌握著基層地方的組織運作。

在政變以後,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基本瓦解。

直到1933年,全國僅有17%的縣擁有國民黨的組織機構。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全部由地方民團、土豪劣紳、地主富農掌握,政府勢力水潑不進、針察不進。

從此以後,國民黨再也不能夠組織人民、徵收稅賦、進行大規模的建設,淪落為黑幫性質的黨派。



再說國民黨員。

1928年,四川黨員是政變之前的百分之十七。

浙江黨員是政變前的百分之二十三;

湖北、湖南、廣東、江蘇,黨員數量全部減半。

經過幾年的恢復,1933年逐步恢復到政變前的水平。

數量恢復了,質量呢?

原先為了革命、為了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青年被殺了,新加入的是黑幫、地痞、土豪、軍閥。

這樣的黨員素質,談何革命?談何抗日?談何現代化?

國民黨敗退大陸,根基就在1927年4月12日


溫乎


原本在看初中的歷史教科書時,我常常會為希特勒殘害猶太人的原因感到很大的疑惑,但是在瞭解到了相關的歷史真相後,我才明白了希特勒和德國人在二戰時期為什麼那麼痛恨猶太人的原因。



猶太人在現如今有著很好的名聲,他們現如今被人們譽為世界上最會賺錢、最聰明的民族 。

現如今的猶太人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以色列,相比於其他100個人都很難出現一個富豪的民族,猶太人出富豪、出大富豪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而且相比於全球各個地區的人們,猶太人中所出現獲得諾貝爾獎的概率也是最高的。

正因此,他們才獲得了以上所說兩個看起來非常榮耀的頭銜。

猶太人開始時在歐洲不受待見的原因

現代的猶太人生活安定,彷彿一切的煩惱都已經遠離了他們。

但是在現代之前的近代史以及古代史中,猶太人的生活卻非常的顛沛流離,就彷彿那不容於人的過街老鼠一般,在哪裡都不受待見。

猶太人原本來自於中東,在他們被從中東趕出來後,他們開始大規模在歐洲生活了起來。


如果猶太人能放棄曾經的一切融入歐洲人群體中的話,或許他們在這麼多年過去後,他們早已經被歐洲人同化成了歐洲人的一部分。

但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他們在來到歐洲後仍舊堅持了他們以前的生活習慣、堅持了他們以往信仰的猶太教,所以在後來基督教當道的歐洲,他們就變得極端不受待見起來。

猶太人在歷史變幻中把劣勢轉化為優勢

歷史中,猶太人在歐洲各個國家都受到了很嚴重的排斥,在各個國家國王的嚴令下,他們被禁止在各個國家擁有土地、被禁止進行耕田的工作。

在這種對他們極為不利的環境中,他們後來慢慢選擇了通過商業和手工業維持了自己民族的生存。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在歐洲進入大商業時代後,他們憑藉著已經滲透到他們基因以及骨髓中的商業才能在歐洲混得風生水起了起來。

在歐洲進入了近代史後,非常會賺錢的猶太人紛紛在各個國家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富豪,他們開始成為了各個國家中最富有的一個群體。

雖然並不是每一個猶太人都那麼有錢,但是他們有錢人數量的龐大卻使得他們在歐洲人眼中變得非常刺眼起來。

通過反猶上位的希特勒

因為宗教的原因,猶太人本身和歐洲人是格格不入的。

他們除了賺歐洲人的錢之外,生活中是根本不屑於、也不想和歐洲人發生任何關係的。

甚至因為他們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宗教優越性,他們還非常看不起這些歐洲的本土人。

人本身都是仇富的,在歐洲人的仇富心理以及猶太人本身的不合群、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的種種因素影響下,歐洲人在歷史的發展中,普遍對猶太人產生出了一種極度仇恨的心理。

正因此,希特勒後來才得以通過煽動德國人仇恨猶太人的活動行徑走上了德國的巔峰權力寶座中。

然後開始執掌起了德意志的無上大權、在歐洲席捲起了他的恐怖浪潮。

希特勒只起到了一個點燃引子的作用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希特勒的出現並不是歐洲猶太人覆滅的真正主因,猶太人之所以在二戰中遭受到了那麼恐怖的待遇,主要原因還是這種早已經出現在歐洲人內心中的痛恨。

希特勒後來其實就像是一個在德國莊園中為這些仇恨種子澆水的園丁,在他的種種人為干預下,這些仇恨種子最終長成了參天大樹,枝幹開始瀰漫出了德國的莊園、影響起了歐洲各地的人們。


正因為希特勒後來給波蘭人和法國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時機,所以在波蘭和法國陷入戰亂後,這兩個國家原本居住的國民們開始對猶太人爆發了大規模的自發性襲擊。

當時歐洲痛恨猶太人的國家,德國其實只是其中之一,並不是唯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們從波蘭人竭盡全力襲擊那些存活下來的猶太人或者襲擊那些戰爭後回到波蘭的猶太人行為,就可以看出猶太人在當時歐洲有多麼不受待見。

所以說這就是關於猶太人讓人感到吃驚的歷史真相,希特勒對猶太人作出的種種事情其實都是有著歷史因素在裡面產生影響的,並不是希特勒猛然間突發奇想,才對猶太人展開那樣舉動的,世間並沒有無緣無由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孤客生


抗日戰爭時期最鐵桿的漢奸幾乎都沒有受到懲罰,這與日本印象中“狗漢奸”人人喊打的情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話,仔細分析來,估計都不止是“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了,而是讓人大跌眼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普遍的來說,凡是“漢奸”,不管作惡幾何,往往能引起人們的憤恨,在普通人眼裡,背叛民族背叛國家的漢奸是不可原諒的,抓住基本上能被民憤撕碎揉爛,但這也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事情,若是站在政治的角度,那就是另一番別有洞天了!

不說其他的,但說一個叫吳華文的,這個人是個鐵桿漢奸,而且是有帶軍隊權力的那種,這在抗日戰爭時期都屬於金飯碗了,吳華文通敵後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日本人在山東站穩腳跟。

怎麼幫?自己親自帶著部隊,先將蔣介石的部隊趕出山東,然後大肆屠殺平民百姓,製造了廣泛的無人區,這就是一個漢奸對於國人的態度和言行。


即使這樣吳華文也並沒有受到懲罰,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拿著戴笠給的“尚方寶劍”――一紙同意他去給日本人辦事,暗中充當眼線打擊日本人的密令,也就是說吳華文屬於雙面間諜,在軍統戴笠哪裡是備了案的,他殺中國人打自己的部隊都是為了“抗日”,不得不進行的舉動。

可吳華文打中國人的時候從來不惜力不留力,都是真打,幫日本人都是真幫,吳華文自己都說:“日本人完了他就是抗日功臣,找戴笠邀功去;日本人要是贏了,他就是‘開國’功臣”,簡直無恥至極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一個人,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卻先後得到了蔣介石和他最大的對手的青睞,先是投靠戴笠,被送上內戰前線,感覺沒什麼前途,拉攏自己的一夥人兩萬餘人,臨陣起義,搖身一變投入到了“我方”懷抱。

並因為在渡江戰役中第一支衝進總統府的部隊,成了開國英雄,這哪裡是令人吃驚的歷史真心,簡直要大跌眼鏡了!


歷史三日談


令人吃驚的歷史真相有很多,希望你看完不要吃驚,我第一次知道時都是回味良久,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些。

1.戰爭當中,英國貴族死亡率


一戰時,英國先後派遣了600多萬士兵參加戰爭,有75萬人左右戰死沙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英國貴族子弟傷亡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五!原來,這些貴族子弟多擔任軍官,打仗時,他們都是衝鋒在前,榮譽對於他們來說重於一切!

2.民國公子哥,人稱柳永在世的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凱之子,母親是朝鮮公主,民國四公子之子,可以說是身份高貴。

就是這樣一位公子,確實青幫大佬,門徒眾多,他死後,竟然有四五千僧尼道士,上千妓女給他送行,名人雅士更是眾多,其中有前總統徐世昌,國民黨元老於右任!

3.掃大街的大亨

黃金榮在解放以後選擇留在了大陸,並沒有聽從杜月笙的勸說去香港,1951年,他被訓誡,被分配到大世界門口掃地,路過的人無不感慨,曾經的大亨竟然在掃大街!

4.牛氣沖天的國立中央大學


別的不說,就說說國立中央大學在1949年一部分師資力量遷到臺灣以後,留下的部分劃分出來的名校,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

南京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

上海醫科大學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等等20多所大學!

5.希特勒逸事

希特勒曾經指示部下,德軍軍服一定要設計的很帥氣,這樣才有年輕人願意參軍,不過事實也是如此,德軍軍服挺帥的!

6.世界著名的光棍

世界上光棍很多,著名的更多!

達芬奇,柏拉圖,伏爾泰,貝多芬,諾貝爾,梵高,安徒生,康德,牛頓,哥白尼等等,都是光棍,是不是覺得單身有理由了呢!

7.首次保護僑民而出兵的是北洋政府


令人沒想到的是,“黑暗、腐朽、反動”的北洋政府,竟然是第一個出兵保護僑民的政府,1919年,北洋政府不顧日本威脅,出兵外蒙古,徐樹錚將軍在保護僑民之餘,率軍出塞,武力收復外蒙古,列強對中國刮目相看!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文史野趣,可以關注潁州小史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