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珍妃井,頭都塞不下去,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推下去的?

凌毅清


珍妃在清朝皇宮中的生活,可以概括為:“開始於一個偶然的錯誤,經歷了一段幸福的愛情,結束於一口淒涼的水井”。這口水井就是現在故宮中有名的“珍妃井”。

這個故事還要從1888年開始講起。當時光緒18歲,珍妃13歲。慈禧為光緒選皇后,挑選了5名秀女入宮供光緒選擇,分別是副都統桂祥的女兒,也是光緒的親表姐,慈禧的親侄女;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還有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其中就有珍妃。

按照清朝皇帝選後妃的規矩,選中的皇后給玉如意,妃子賜荷包一對,作為定禮。光緒一眼就看中了江西巡撫德馨的長女。但慈禧也在場,一個眼神過去,光緒只能將玉如意乖乖的交到了自己的表姐手中,即後來的隆裕皇[太]後。

慈禧害怕光緒再選德馨之女為妃,自己的侄女將來受冷落,乾脆全選光緒不喜歡的,就命人將荷包給了珍妃姐妹。慈禧一個偶然的決定,將珍妃帶入了皇宮。

但是,讓慈禧沒有想到的是,她拆散了光緒和德馨長女的姻緣,卻成就了珍妃和光緒的愛情。珍妃美麗賢淑,性格開朗活潑,還喜歡穿男裝和光緒遊戲,並且愛好畫畫、拍照。這讓原本非常壓抑的光緒,在烏雲之中看到了一絲絢爛的陽光,兩人的感情變得越來越好。

珍妃和光緒開心了,卻引來了隆裕的嫉妒,常常跑到慈禧那裡說珍妃的壞話。慈禧原本也喜歡珍妃的活潑乖巧,但是珍妃與光緒過於親近,加上隆裕的挑撥,讓慈禧也越來越討厭珍妃。

1894年,珍妃賣官鬻爵的事情被人告發。珍妃可能也是看不慣慈禧對光緒一直以來的欺壓,在慈禧的拷問下,反唇相譏,惹怒了慈禧。珍妃被“褫衣廷杖”,即剝去衣服,讓太監用板子打裸露的臀部。這對妃子來說是極大的侮辱。珍妃還被降為貴人,關入了百子門牢院之內,與光緒隔絕。

珍妃是不是要被處死了?並沒有。1895年,慈禧壽誕,一高興,將珍妃放了出來,並且恢復妃號。珍妃雖然受盡了屈辱,但是有光緒在,她一切都能忍。而光緒待珍妃也是更加的好。但是,幸福的日子終究會過的太快。

1898年,光緒接受了改良派進行變法革新的主張,頒佈法令,推行新政。珍妃全力支持光緒,支持變法。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囚禁於“瀛臺”,而珍妃也被關進了景祺閣北邊一個叫“東北三所”的地方。

珍妃居住的房間,除了一扇活動的窗戶,用來遞送衣物、飲食等物品之外,其他的門窗全部被封死,並貼有封條。慈禧還派了兩個年老的太監,輪流看管珍妃。每逢節日,珍妃午飯之前,要聽老太監代慈禧訓話,聽完還要遙拜慈禧,感謝慈禧的教導。這……節日之時,別人都很高興,而珍妃卻悲傷到飯都吃不下的地步。

珍妃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就是她心中有光緒,堅強的忍耐了下來,盼望著和光緒再見面的那天。珍妃和光緒,雖然是“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但終究沒能盼能重逢的時刻。多數時候,現實總是更加的殘酷無情。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臨行前,慈禧讓太監崔玉貴將珍妃從東北三所傳到了頤和軒問話。

慈禧說到:“洋人要打進城裡來了……(你)萬一受到了汙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

珍妃愣了一下,回道:“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慈禧聽了說道:“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珍妃回覆:“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珍妃的這句話扎痛了慈禧的心窩,勃然大怒,呵斥珍妃。珍妃毫不示弱,回擊慈禧說她沒有應死的罪,並且要求見光緒。

慈禧老妖是何等人物,早就盤算好處死珍妃了,就命大太監崔玉貴和頤和軒的管事太監王德環一起,將珍妃拖到了貞順門內,推進了門內的井裡。

現在我們看珍妃井,是一個突出的空心圓柱體,並且有一根很粗的鐵槓橫穿鎖了起來。這是後來怕人掉下去,加上去的防範措施。在當時,慈禧早已命人把壓井石搬開了,下面的井口足夠將一個人扔下去了。可見,慈禧也是預謀好久,深思熟慮過的。

搬掉空心的圓柱形壓井石,以及下面的兩塊石板,左邊的那塊已經破損了,下面有個更大的井口。

1901年,慈禧從西安返回,才命人將珍妃的屍體打撈上來,將井蓋好。慈禧命光緒追晉珍妃為貴妃,葬於西直門外恩濟莊宮女墓地。光緒和慈禧去世後,溥儀繼位,隆裕皇太后聽政,追封珍妃為皇貴妃。

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珍妃的姐姐,時封號瑾貴妃,將珍妃遷葬於光緒崇陵妃園寢。光緒和珍妃,一對有情人,死後終於被安葬在了一起。

瑾妃在珍妃井北面的一間小門房“懷遠堂”內,還幫珍妃佈置了一個靈堂,匾額上書“精衛通誠”四字。

精衛是中國遠古神話中,一位名叫“女娃”的女子所化。據說她是炎帝的女兒,遊東海時,被海水淹死。女娃死後,化身為精衛鳥,立志要填平淹死她的大海。《山海經》雲:“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看來瑾妃同樣不滿於慈禧的專權跋扈與暴虐,才將自己的妹妹比作“精衛”,稱讚珍妃對光緒的不離不棄,以及對慈禧反抗到底的意志。


奕天讀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前年再次去故宮的時候,特地看過珍妃井。確實,井口很小,估計很瘦小的女孩子說不定能塞進去,薩胖這種體形肯定卡主。

當年洋鬼子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城下,慈禧太后知道自己要完。這種情況下,她卻展露出兇惡的面目,不但處死了3個反對她向洋人開戰的大臣,還命令珍妃投井自殺。

藉口是洋人就要來,珍妃年輕,怕會被淫辱。

搞笑的是,那你就帶著珍妃逃到西安就是了,為什麼要殺她?不符合邏輯啊!

說白了,就是要你的命。因為珍妃曾經輔佐過光緒帝,和慈禧作對,是慈禧的眼中釘。

收到自盡的命令後,潑辣的珍妃也不服,跑到慈禧太后那裡哭鬧。當時紫禁城已經大亂,很多太監和宮女都已經逃走,珍妃得以見到慈禧。

見珍妃說的振振有詞,慈禧太后難以辯駁,只能惱羞成怒的對崔玉貴說:“把她給我扔下去!”崔玉貴身材粗壯,力氣大。他把瘦小珍妃夾在腰間,來到八寶琉璃井,要扔下去。誰知道23歲的珍妃不願意死,拼命抓住玉石欄杆。沒辦法,崔玉貴只好使足力氣,頭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貴怕珍妃上來,又找了塊石頭扔了下去。殺死宿敵珍妃,心情略好的慈禧太后這才逃出紫禁城。

珍妃被淹死後,家人不敢隨便來收屍,就這樣泡了1年多。

到了1902年在珍妃姐姐瑾妃的哀求下,慈禧才允許將珍妃屍體打撈上來。此時珍妃屍體早已腐爛不堪,無法辨認了。慈禧為了堵別人的嘴,讓崔玉貴做了替罪羊“我當時是生氣了說說,誰讓你把她扔下去的”!削去崔玉貴二總管的職務。

眾所周知,在古代只要死過人的井是沒人敢用的,也沒人敢靠近。

當時還有種說法,井中的冤魂會想法設法引誘別人跳井,自己則可以藉此投胎。

於是,將這口井的井眼上置一塊很大的井口石,石兩側鑿小洞,用以穿入鐵棍上鎖,防止別人靠近和落井。

所以,我們看到的其實不是珍妃死時的那口井,而是一個井口石。

真正井,已經被井口石蓋住了大半。

另外,今天的靈異事件系列就是珍妃井,大家準時去看。


薩沙


現在故宮的珍妃井確實是當初珍妃葬身的那口井,只看井口,比現在農村那種機井的井口要小太多,肯定是塞不下去一個人的。

首先來說說珍妃。

珍妃是光緒皇帝的妃子,她性格溫婉乖巧,多才多藝,對西學等新知識很感興趣,因此贏得光緒寵愛,卻很不對慈禧的胃口,慈禧認定珍妃在誘導光緒,試圖干政,違背祖宗家法。

慈禧這可真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她自己就是祖宗家法、干預朝政的最大破壞者——或許她從來沒把自己當女人看,蠻橫的慈禧給珍妃安插了一個“忤逆太后,習尚浮華,不尊家法”的罪名,扒了珍妃的衣服狠命打屁股,降為貴人,並把珍妃身邊的數十個太監一掃而空,殺頭的殺頭、充軍的充軍,打屁股的打屁股,最後又把珍妃幽禁在北三所的壽藥房,實際上把珍妃打入陰森的冷宮。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軍北京,心狠手辣的慈禧聽到這個消息,嚇得屁滾尿流,差點拉褲襠,帶著光緒倉皇出逃。

臨走之前,慈禧不但不帶珍妃走,還藉口“攜帶不便,留下珍妃又怕被八國聯軍猥褻”,有辱皇家顏面,就下令把珍妃推進位於寧壽宮後貞順門的井中溺死,珍妃年僅24歲。

弄死珍妃後,慈禧晚上總是做噩夢,夢見珍妃前來索命,她心神不寧,惶惶不可終日,在回到北京後命人打撈珍妃的屍骸裝殮入棺,葬在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中,對外宣稱珍妃“貞烈殉節,投井自殺”,並追封為珍貴妃,企圖掩人耳目。

下面說說故宮的水井。

整個故宮據說一共有70多口大小水井,分佈在宮內各處,但這些水井並非全部用來飲用的,很多是為了防火用,如同現在的消防水池。

故宮是規模宏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最怕的就是火災,所以防火是故宮安全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古代沒有滅火器,滅火惟一方式就是用水。故宮這麼大,一旦某處建築發生火災,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必須到處都挖掘水井,以備消防使用,可以就近取水滅火。

既然是用來取水滅火的,井口就不能太小,以方便下桶取水,能下去水桶的井口,一般也能下去一個成年男性,何況是一個女性,珍妃下去毫無壓力。

最後說說珍妃井的井口

很多人到故宮看過如今的珍妃井,井口直徑特別小,就連一個孩子都很難塞進去,又怎麼能把珍妃推進去呢?

圖片中那個胖胖的石頭墩子,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根據史料記載,慈禧死後,珍妃死因真相被揭開,珍妃被遷入光緒皇帝的崇陵重新安葬,內務府重新制作了珍妃井的井口,以後不再使用,畢竟井裡死過人,很不吉利。

但後來遊客好奇心太重,即便有石頭墩子井口防護,還是有人不停地往裡扒頭看,工作人員又在珍妃井外圍加了一圈柵欄,把遊人和井口隔離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井口的大圓墩是後來加上去的,古代沒有自來水,取水的水井隨處可見,而井口的直徑基本都在一米左右。在農村一個上百戶的村落,至少有五口以上的公用水井。村民們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擔著兩隻空桶去挑水,當把家裡的幾個大甕都灌滿水,才去忙別的營生。

珍妃井位於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原為宮中普通水井。珍妃死後,直到第二年,其腐爛不堪的屍體才在慈禧的授意下打撈上來,安厝於西郊田村。瑾妃將井北的房間命名為“懷遠堂”,並在期間設靈堂、立牌位,以示哀悼。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珍妃,就把這口井叫做珍妃井。據說,每到夜裡,趴在井邊,還能聽見裡邊的哭聲。


推珍妃入井的人並不是慈禧,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根本用不著她親自動手。如果她去推珍妃,掉井裡的人不一定是誰呢!人在生命受到威,絕望的時候就活出了,橫豎都是一死,為什麼不先讓老妖婆去見閻王!推珍妃下井的人有兩種說法,一個是李連英,一個是崔玉貴。太監自不怕損陰德,因為他們就是最陰的那一類。

關於,慈禧為什麼非要置珍妃於死地,有許多種說法。有的說她干涉朝政惹怒了慈禧,說她支持了戊戌變法。也有人說她當了光緒的替死鬼,慈禧要殺雞儆猴鎮懾光緒,因為慈禧覺得光緒皇帝很不“安分守己”。還有一種更荒唐的說法,說是慈禧怕珍妃被洋鬼子玷汙。珍妃長得確實漂亮,能算的上是清朝有史以來最能拿出手的一位皇妃。但是,既然如此,慈禧西逃時,為什麼不把珍妃帶上呢!



近年來,有一篇《我的祖父小德張》的文章中記載了當時的情景:

當年八國聯軍攻到京郊廊坊時,宮內一片混亂,大太監命小太監換上便裝,老祖宗(慈禧)也來到御花園房,在養性齋前換上了青衣小帽。這時老祖宗把珍妃叫來,讓她換好衣服一起走。不大一會兒,珍妃說:“皇阿媽,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疾,兩腿痠軟,實在走不了,讓我出宮回孃家避難去吧!”老祖宗仍叫她走。珍妃在地上仍是不走。老祖宗回過身來大喊一聲,叫崔玉貴把她扔在井裡,崔玉貴立即把珍妃挾起來,不幾步就是那井口,頭朝下就扔了下去,隨即便把井口堵上了。

這段文字出自小德張過繼的孫子張仲忱之筆,就衝他對老妖婆畢恭畢敬稱呼的情熱勁兒,你說他的話可信嗎?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一溜煙跑沒影了,在跑之前做的一件事,至今都讓人咬牙切齒,那就是將光緒皇帝最寵愛的珍妃給殺了,慈禧聲稱逃跑帶著珍妃不方便,留在宮中又怕洋人攻進來之後看見珍妃的美貌,起了色心,這樣就會辱沒祖先,因此下令將珍妃推入井中。

珍妃劇照

珍妃是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十四年,13歲的珍妃就被選入宮內,一開始還是個嬪,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時候被冊封為妃,清史記載,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喜歡的妃子,可能是因為珍妃對自由的嚮往,她非常樂意接受西方的新鮮事物,可光緒從小就活在慈禧的陰影下,珍妃的到來給了他很多樂趣,讓光緒也瞭解到很多新玩意。

慈禧出逃的前一天,她命崔玉貴將珍妃帶來,接下來就有了這段對話

珍妃:“老佛爺吉祥。”

慈禧:“還吉祥什麼,洋人都攻進來了,你年輕漂亮就不要出來丟人現眼,現在你自己說怎麼辦吧!”

慈禧想了一會,看了下身邊有口井,就說:“你自己跳進自盡吧”。

珍妃:“我才24歲,為什麼要自殺?你跑可以,為什麼還帶著皇帝,皇帝都逃了,這戰還怎麼打?”

慈禧:“你先下去,然後我在陪你。”說完就吩咐崔玉貴動手。

崔玉貴抓著珍妃,想要將她推入井中,可是珍妃一邊反抗一邊大罵慈禧,崔玉貴最後直接拿起一塊踏腳氈子,將珍妃蓋起來,就這樣將珍妃的頭朝下,迅速將其推入井內,慈禧怕珍妃起來,於是命崔玉貴拿一塊石頭將其壓住,就這樣珍妃被溺死。

直到一年後慈禧迴鑾,為了安慰光緒,決定將珍妃打撈起來厚葬,並且追封貴妃,在光緒崇陵建好之後,便將珍妃棺木下葬在崇陵的崇妃園陵。

現在很多人都有個疑問,那就是珍妃井口那麼小,就連一個頭都塞不進去,珍妃是如何被推進去的?

這其實是因為現在人們在故宮中看到的珍妃井,要知道現在的珍妃井跟以前還是不同的,現在的珍妃井為了安全起見,在井口上設置了井口石,還在兩側鑿了小洞,之後用鐵棍穿入再鎖上,這樣遊客們的安全也得到保障,如果將這個撤去,就能見到當年的井口石怎樣的了,這口井可謂是見證了一段歷史,穿過歷史的煙雲一直保留到今天。


羽評郡主


青山有幸埋忠骨,水井無意沒紅顏!

故宮的珍妃井,因慈禧殺害珍妃而得名!現如今北京故宮裡的珍妃井已經成為了北京故宮裡的一個景點,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欣賞,但是每個到此觀看過珍妃井的遊客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此小的井口是如何將一個大活人塞進去的?難道是珍妃身材奇瘦無比嗎?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接下來我給大家解答一下這個疑問。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珍妃井確實曾經被慈禧太后用來淹死了珍妃。

珍妃為何被慈禧太后所不容並淹死?

關於珍妃的歷史和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後宮嬪妃,但是光緒皇帝作為慈禧太后的親侄子和親外甥,在慈禧太后兒子同治皇帝去世後,光緒皇帝被過繼給了過世的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做了乾兒子。並且順利的繼承了堂兄(同時也是表兄)同治皇帝留下的皇位。但是成年後的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政治觀點的差距越來越大!



而且珍妃作為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後宮妃嬪,這直接威脅到了慈禧太后的外甥女裕隆皇后的地位,因此珍妃越來越成為了慈禧太后的眼中釘,慈禧太后一直想要藉機除掉珍妃。因此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慈禧太后攜帶著已經失去自由的光緒皇帝以西狩為名,逃跑為實,匆忙逃離北京城。而在離開北京城之前以留下年輕貌美的珍妃可能被洋人侵犯,進而有辱皇家顏面為名,命令太監崔玉貴將其投入故宮水井中淹死,因而得名珍妃井。


珍妃是如何被推入碗口大小的珍妃井中?

原因其實很簡單,今天我們在北京故宮中所見到的珍妃井,實際上已經不是100多年前北京紫間城裡珍妃井的原貌了,現在的珍妃井在原有的基礎上,上面已經增加了一個保護措施,也就是我們看到的只有碗口大小孔洞的井口石。這塊石頭是後來的人加在了原來的珍妃井上用來保護過往的遊人。以免遊人觀望珍妃井時有人失足落水,步了珍妃的後塵!



另外也有傳言稱:這塊石頭是由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與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後,帶著光緒帝返回京城之後。時常想起珍妃被自己下懿旨命令崔玉貴推下珍妃井中,因此慈禧太后回京後經常做噩夢並且內心可能真的有所愧疚,於是命人將珍妃的白骨打撈出後埋葬了珍妃,並且追封為珍貴妃,然後又命宮裡的人放一塊井口石蓋住了珍妃井。從此便一直保留到現在。


至於到底是誰在珍妃井上面又加了這塊石頭已經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珍妃井原本就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卻因為無意之中淹死了珍妃而得名。可見最是無情帝王家!就連光緒皇帝也保護不了自己喜歡的人!


珞珈山的貓


我去過故宮,我問過這個話題。聽說以前井口很大,後面為了防止把人掉下去才把井口縮小了。



AO心如止水


光緒的皇后是隆裕,隆裕是慈禧太后親弟弟都統桂詳之女,也就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慈禧把親侄女隆裕嫁給光緒為後有監視光緒之意,加之隆裕長的並不漂亮,性格懦弱,所以光緒並不喜歡隆裕。光緒喜歡的是珍妃,珍妃性格開朗,接受過西方文化,光緒很喜歡她,但慈禧太后卻不喜歡。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前,慈禧帶著光緒西逃時,慈禧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投入故宮一口井中活活淹死,當時這口井開口是很大的,所以珍妃被塞下去淹死了。而今天看到的井口是後來改小了的,其原因井口太大,怕有人不小心掉下發生危險。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把蓋子打開,推進去,蓋上蓋子,完畢收工!


無車房的油膩中年大叔


後來改成小口了,怕珍妃爬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