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文 | 书影君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父母对你提出的以下要求吗?

宝贝,给李叔叔背首唐诗。

听话,给王阿姨跳段刚学的舞蹈。

孩子,给张大爷敬一杯酒去,说句祝福的话啊!

在这些情形下,曾经年幼的你,尽管一百个不乐意,但还是勉强地去做了吧?

违背自己的意愿,听大人的话,也许是我们成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只是,这种代价换来的成长,值得庆贺吗?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影片《狗十三》海报

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拍摄完成5年之后才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在青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愤怒与悲伤、绝望与妥协。

这部看似青春主题的电影,却不止于描述少女情感及成长烦恼,还道尽了中国式家庭中,成员彼此的微妙关系及至高父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比起一般的青春题材影片,《狗十三》的情感基调更为冷峻,而在冷峻的水面之下,还隐藏着残酷!

01

李玩,一个14岁的初中女生。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李玩(张雪迎 饰演)

她有着一系列同龄人都会遇到的烦恼,比如青春期情感困扰、身体变化带来的不安、与家长关系的冲突等等。

但同时,她也遭遇到许多同龄人感受不到情感纠结。

李玩从小就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为她自己的家,回不去。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和她的妈妈离婚了,而且又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这个家庭里,没有李玩的位置。

李玩父亲与她的继母,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

全家人给李玩的弟弟取名字时,李玩爷爷无意中的话,一语道破了她在这个家庭的地位:

"李玩那个时候,都是你们胡起名字,咱这次是个男娃,那这名字就不能太随便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而说到何时告诉李玩有了弟弟这件事时,李玩奶奶意味深长地说,"不要急,等满月了再说。"

这一等,就是两年。

直到孩子两岁时,父亲带李玩去溜冰场,指着一个正在学溜冰的小男孩,犹豫地说,"那是你的弟弟。"

李玩表情瞬间凝固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但无论如何,李玩都要接受有弟弟的世界。

她需要陪弟弟玩,需要习惯全家人都围绕弟弟开怀大笑而将自己冷落一边,也需要适应在自己家中被当做隐形人的感觉。

年幼的弟弟一次对李玩说,"姐姐,你来我家吧,我家有好多玩具,我叫我爸爸也给你买。"

李玩勉强一笑。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幼小的弟弟哪里知道,他的家,也曾经是姐姐的家,他的爸爸,也是姐姐的爸爸。

有人说,姐姐是家里的客人,弟弟才是家里的主人。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我觉得这句话虽然不好听,却反映了深埋在一些国人心中男女不同的思维模式。

02

李玩的父亲,一直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意。

他对李玩的生活完全顾不上,更不要说体察李玩成长中的烦恼与情绪波动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李玩父亲(果靖霖 饰演)

尤其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他的重心自然转移到新妻子和宝贝儿子身上。

李玩的爷爷奶奶倒是很宠李玩,对她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言听计从,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李玩脆弱的少女内心。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李玩喜欢物理,喜欢研究平行宇宙,但考试却总是被英语成绩拖后腿。

一次父亲被英语老师叫去学校,语重心长地对他建议,李玩应该参加英语兴趣小组,而不是物理,因为这样会大幅度提高李玩的考试总分。

李玩的父亲,目的简单明确,就是要求李玩的成绩。

所以他开始好言劝说李玩修改兴趣小组选项,但再三讲道理,李玩就是不答应。父亲气急败坏地一巴掌向李玩打了过去,然后扯过报名表自己签了字。

李玩一声不吭,哭着冲出了老师的办公室。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父亲追出去,从钱包里掏出一叠钱来哄李玩:"别生气啦,拿着,想买啥就买点啥!"

李玩没有理会,继续低头走着。

父亲在后边一边追,一边骂:"我一晚上没睡觉,一大早就被老师叫来,你还生气?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谁对你好啦!"

03

发过脾气的父亲又很后悔,为了弥补对李玩的亏欠,给她买了一只狗。

但恰恰就是这条狗,挑起了少女李玩与一家人的冲突与对立,并大大加快了她青春期成长的进程。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李玩开始并不接受这条看上去仿佛父亲恩赐的狗。

但与动物的亲近是孩子的天性,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只狗,喜欢物理的她还给狗取名叫"爱因斯坦"。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玩与"爱因斯坦"的感情越来越深。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她从菜市场给它买猪肝,剁碎后和米饭混在一起,自己吃一碗,爱因斯坦吃一碗。

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爱因斯坦"玩,而晚上也是和"爱因斯坦"睡在一张床上。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对于一个孤独长大的女孩来说,一条狗可以成为她最好的生命陪伴。

可是,爷爷在一次遛狗时,不小心把"爱因斯坦"丢了。

李玩急疯了。

她四处找寻,把寻狗启示贴满了大街小巷,见人就问,听见狗叫就敲门,一直找到晚上都不回家。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放心不下的爷爷拉她回家,她一把推开,导致爷爷的脚也受伤了。

这还不算完。

从不出门的奶奶也因为走出家找李玩,导致一个人站在市场门前迷路了,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李玩的任性,又一次激怒了脾气暴躁的父亲。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等尝试喝酒解忧的李玩回到家中,父亲不但一把将李玩手中的酒瓶打碎,导致她满手流血。

而且在家中对李玩拳打脚踢,掐脖子打耳光,并逼迫李玩在大哭中向爷爷奶奶道了歉。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挨打之后的李玩躲在浴室中,裸露的后背瑟瑟发抖。

淋浴头倾泻而下的水,混合着她大哭流下的眼泪和手上不止的鲜血,变成颜色淡红的液体,流淌一地。

这一幕场景,仿佛是李玩的一场青春献祭仪式。

就在那一刻,在混杂着悲伤哀痛与恐惧自责的复杂情感中,她突然长大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有人说,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04

李玩的父亲,显然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心理学著作《巨婴国》一书中,曾细致分析过中国父亲的角色特点。

他认为中国家庭的许多父亲,是缺席的。

这种缺席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他们很少在家中。

二是他们虽然在家里,但他们对家庭是回避的。

既回避和妻子的亲密,也回避和孩子的高质量沟通。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在《狗十三》中,李玩的父亲,对李玩的原生家庭来讲,也是缺席的。

他既没有参与家庭的维护,与原配妻子离了婚,也没有参与李玩的成长。

他不会也不愿与女儿高质量沟通,即便沟通,方式也只有两种,一是行动和感情的强迫,二是金钱与物质的奖励。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李玩不听从他的安排,他就打骂。

李玩考试成绩好了,他就一脸笑容地带她好吃好喝看天文展。

只是,他连展览的日期都会记错。

05

火气消了之后的父亲,一如既往地会对李玩饱含愧疚之情。他拉着女儿坐在自己怀中,低声道歉。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父亲的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李玩青春期的成长进程,并最终使她收拾起匆匆而过的青春,尽快地长大了。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她开始听从父亲的安排,好好学英语;在父亲的应酬场上敬酒喝酒,不再发脾气惹他生气;耐心陪着弟弟玩耍,后妈给她买滑冰鞋,她也会微笑着说"谢谢阿姨"。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父亲为了庆祝李玩直升高中,带她去狗肉馆吃饭,不知情的老板反复推荐她吃特色狗肉。

曾经爱狗如命的她,在犹豫一下之后,也夹了一块放在了嘴里,眼神放空,用力咀嚼着。

那种表情,混杂着悲伤、释然、放弃、冷漠。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李玩长大了,成熟了,懂得讨好父亲,在公众场合不伤他的脸面,并沿着父亲指定的路线行走。

只是,她的心也关闭了,永久地关闭了。

06

影片的结尾,李玩在大街上遇到有了新主人的"爱因斯坦",但她早已失去当初丢失"爱因斯坦"时的痛苦与哀伤。

她内心没有一丝激动,反而立刻转身逃离,生怕"爱因斯坦"认出了自己。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对于此时的李玩来说,感情不再是一个甜蜜的享受,而是一个痛苦的负担,她逃离的越远越好!

但当李玩看到墙壁上,依旧张贴着已经残破的寻狗启示时,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每一个孩子,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都会长大。

有的人是懵懵懂懂地就长大了,而有人却是饱受一场哀伤或悲痛的"成人礼"之后才迅速成长。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这个成人礼,或是一顿家长的体罚,或是一场青涩感情的挫折,亦或是曾经挚爱的人或物的消失。

在遭受心灵或身体一场"痛的领悟"之后,每一个曾经的孩子,开始适应社会的规则。

他们学会看权威者的脸色。开始懂得讨好他人,选择妥协,懂得权衡利弊、进退得失。

同时,孩子们也开始掩藏自己的内心,开始忽视自己的感受,开始抛弃自己曾经的欢喜与在意。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成长中的痛,就如同影片中李玩牙齿上戴的整形牙套,丑陋、粗暴,但有效果。

它将一个孩子充满叛逆的七扭八歪的牙齿努力矫正着,直到它整齐划一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07

我一直不明白这部影片为何叫做《狗十三》,直到看见影片原名为《狗13》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13"这个数字,网络世界里因其象形而被网友在短语中指代为英文字母"B",比如形容某人"装13",其实是说他"装B"。

一部用骂人脏话做名字的电影,却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了8.4的高分!

《狗13》—《狗B》—《狗逼》。

这部影片名,原来就是一句脏话,代表了被迫成长的孩子们,向这个成年世界发出的最后一声愤怒嘶吼!

作为大人,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了,自然会欣慰与高兴。

只是,大人们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最后一声怒骂中长大了,但也永远地离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