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恢復老戲這麼困難?

weiyiserg


這個問題,可以以9月18日晚上海大劇院演出的《鐵冠圖》來作為例子進行簡要分析。 這臺戲彙集了京昆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史依弘、奚中路、柯軍、胡璇,從演員年齡梯隊來看有近80的老藝術家,也有正值演出當年的史依弘。



雖然這也不是崑曲“傳”字輩演出的全本《鐵冠圖》,但是將“對刀步戰”“別母亂箭”“撞鐘分宮”“貞娥刺虎”等幾折重要的戲串聯下來演出,也已經三十年未見的事情了。

蔡正仁先生的《撞鐘分宮》確實好看,他今年78歲,1980年代跟傳字輩老師沈傳芷學得此戲,而恢復演出已經是2008年了,演出場次之少可以想見。現在蔡正仁先生把《撞鐘分宮》這出戏教授給了黎安等幾位晚輩。

“對刀步戰”這一折是武生名家奚中路演出的,今年也已經60歲,這出戏他2015年才恢復演出,其中有刀槍架子、刀下場、起霸、趟馬等等成套的動作,可以說是不同兵器連環上演,對於一位60歲的老武生來說十分考驗,而武生行當出一個好演員很難。

《鐵冠圖》是崑曲裡的大IP了,是qingdai傳奇作品中最傑出的一部,歷史上演出也是盛極一時。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逃脫不了被jin演命運。很多曾經盛演的傳統戲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經典作品流失了一大批。而加之曾經記載缺失,很多戲很多技巧都是靠老演員演出或者口傳身授,隨著老演員的離開也就消失了。

那麼現在的戲曲市場來說,能留下來演出的已經很少,有能力又願意不辭辛苦的去找這些失傳的東西的人也少了,做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恢復經典老戲的難度甚至超過在故宮裡面修文物。


不止看戲


為什麼如今恢復老戲這麼困難,個人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戲曲行業發展不如以前

以前,人們的生活缺少娛樂。在農村,很多人們跑個幾十裡地趕大集都是為了去聽戲。那時候,一個名家仿若今天的明星一般,而表演一出大戲,也跟一場群星演唱會似的,所以戲曲行業發展得非常好。

而現在,電影、電視劇、音樂、娛樂圈、網絡以及酒吧、遊樂場等各種娛樂方式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其中的電影、電視劇不僅能讓一場戲曲演出廣為人知,而且能夠永久保存,錄製一場,便可以傳遍千家萬戶。


二、戲曲表演目前不適合當今社會節奏

我國現在正屬於上升期,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而戲曲其實是屬於一種比較慢節奏的玩意兒,這種東西比較適合在非常閒暇的時間去讓人欣賞。如果說城市化的發展有一百分,那麼戲曲應該屬於城市化在30-50以及90-100的時候。而我國的城市化大概是在70、80這樣,不在一個頻道上面,雖然說也可以發展,但是與時代主題不符,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發展。


三、當代戲曲沒有跟著時代進行創新

縱觀戲曲發展史,其實不難看出,戲曲大部分是跟著時代走的。戲曲從古至今流派眾多,有流行了一段時間就消亡的,有還沒流行就消亡的,但是那些流行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劇種,無一不是一直隨著時代的步伐而創新。尤其是清代中後期,京腔根據北方觀眾的需要,與徽劇、漢劇、秦腔、崑曲等相結合,形成了今天的國粹——京劇。

當下戲曲行業受到衝擊,更應該趕緊改良、創新,讓戲曲重回巔峰行業。


四、戲曲界新人難出、青黃不接

根據調查,現如今很多劇種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險。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劇種為泗州戲,我們那裡的市級有所本科學院,專門設置了一門泗州戲專業。據我所知,這個專業在藝考的時候,簡單的唱一段泗州戲就行了,別的什麼都不需要。考生被錄取的時候,還不知道文場武場之分,還不知道戲曲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樣的人如何去繼承泗州戲?

現在很多戲劇學院也是如此,大部分人以聲樂基礎考進去,考上大學僅僅是為了進劇團工作有保障,亦或是想著考上戲劇學院能夠進入娛樂圈。這樣的戲曲界新人如何能與以前那些從小就刻苦練習的戲曲演員所媲美?如何能夠繼承地方劇種?


我曾經在一個回答中,列舉了我國包括京劇、豫劇、黃梅戲、越劇、呂劇、秦腔、崑曲、粵劇、漢劇、川劇、錫劇、滬劇等十幾個大劇種的幾十位戲劇名家,他們學藝年齡基本上都是6-12歲,最小的從3歲就開始學藝。這麼多真實事例證明,戲曲需要從小就開始學的。而這些半路子出家的、目的還不純粹的人,真的不敢恭維。

五、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

諸如戲曲演出入不敷出啊、年輕人不喜歡啊、戲曲傳承方面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原因。


作為一個戲曲愛好者,我非常希望戲曲能夠恢復以前的盛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魏青衣


在曲藝界有這麼一句話: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所謂“熟戲”,就是對演出曲目的歷史典故、人物出處、唱段唱詞,都耳熟能詳。



現在的觀眾都不懂戲,怎麼會去看戲?無論是京劇、評劇、還是各地方大戲,觀眾是要有基礎的,它不像其它娛樂形式能快速的為觀眾接受。


我平凡31654067


首先說說“恢復”二字,“恢復”就是復辟開倒車,很難。沒有可能。歷史上沒有成功範例。

戲劇要發展。約略知道一點戲曲藝術史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要和社會生活同步發展的。如果戲曲還是停留在那幾本老的牙床都沒有了的本子上,死路一條。一種新藝術代替老的藝術是自然法則,奈何不得。社會生活複雜了,人們的欣賞水平和審美需求也提高了。戲曲,就那麼幾個角色,……(略)

戲劇戲曲,性價比低,投入和產出比失和。戲劇不僅演員成長不易,觀眾要能欣賞戲劇藝術也不易啊!那些戲劇程式和戲曲文詞也需要時間積累才能學會欣賞。戲曲藝術化水平高,演義和欣賞提高都很難。

一切藝術都根植於生活。現實生活中,戲曲藝術的根系已經萎縮了,所以,目前提倡保護戲劇,只是給藝術老人掛吊瓶,延緩時日,想要重新根深葉茂,已經不可能了。


秦時月27492509


很簡單,因為現代絕大多數年輕人對戲的內容完全不感興趣

戲曲尤其是京劇自從被指定為國粹後,就得上了和國企一樣的毛病,不管弄成什麼樣都有國家兜底,於是自己高高在上不思創新,有個新作品立馬一大群“大師”跳出來指責篡改經典。隨便哪種戲曲少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吧,到現在還在唱王侯將相,忠臣孝子之類的,封建時代大家很喜歡,然而都21世紀了誰還吃那一套,皇上都死了多少年了。現在的年輕人喜歡電影電視劇動漫網文,究其原因不過是為了爽而已。我可以把自己代入一個角色,我可以是行俠仗義的豪俠,我可以是毀天滅地的魔王,我可以是風流無雙的浪子,我也可以是縱橫捭闔的總裁,一到了戲曲倒好了,我要麼老老實實給皇上賣命,要麼就是苦命的媳婦之類的,這些太脫離現代人的生活,別怪當代人不愛看

戲曲想要有出路,雖然老戲要保留,但一定要推陳出新,戲曲上一次成功創新還是樣板戲呢,不可能指著那幾百個老唱段再過上幾百年。流行音樂也好,電影電視劇也好,能成為經典的哪個不是靠著每年成千上萬個作品中大浪淘沙下來的。別指責有些年輕人改編戲曲之類的,人家改出來觀眾就是愛看,你把人家掐死就是掐死了戲曲的出路,起初一定會有大量參差不齊的作品出現,然而經過時間的檢驗能剩下來的就是經典,經典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們如今仰慕唐朝人能寫出那麼多好詩,然而當時創作的絕不僅僅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這些,不好的是流傳不下來的,好的自然會被人民群眾所記住。其實我看到京劇創新比較好的一個例子反倒是愛情公寓裡那個京劇版加勒比海盜,也許很多老人看著不倫不類,然而這對年輕人是個很有意思的賣點,別管好賴先把觀眾拉過來,有意思了觀眾自然不愛走,迎合現代人的口味一定靠的是現代化的內容

固步自封,厚古薄今是一大群傳統文化的毛病。目前傳統文化創新最為成功的反倒數被很多人看不上的郭德綱,你覺得人家低俗,然而觀眾愛看,你算老幾?人家自己開著小劇場賺的盆滿缽滿,戲班子這麼幹估計早黃鋪子了吧。戲曲想要重拾往日的輝煌,那就踏踏實實回到舞臺上,回到觀眾面前,憑能耐把觀眾拉過來,指望國家養活早晚進博物館


御坂10039號


學為主,才能繼承。恢復老戲,靠戲曲人對戲曲(或本土)藝術、文化尊敬的“心與熱愛”,以及各戲曲院團領導、專家和演職員的共同努力與使命感。使命感又包含深意,有人講是資金,有人說需要智慧與傳承意識,等等,其實還是“心”。

傳承靠傳播,老戲要精心打造。恢復的是精神,是經典,是精湛技藝的展現,才能體現向“經典致敬”,等等。

世人愛好各一,有“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說法,例如有喜“快捷文化”,有好輕歌曼舞,還有的“至死不渝”摯愛(豐富內涵)戲曲,誰也無法改變誰,唯一是不變的心。有人說戲曲不要改變,有人講要隨時代創新,都有理,就看受眾心理、心態,不強求,不鼓惑,隨自己喜好。

戲曲藝術博大精深,要有文化底蘊和文明的精神,才能“靜”得心來欣賞。

時代需要新劇目亮相,同時也要老戲恢復演出,各自競相開放,展示藝術魅力。


一鳥


關鍵是劇團是個自負盈虧的單位。戲價的一半都進了中介人(外交接活)人的手中,再給村裡幹部點回扣,就所剩無幾了。拖欠工資成了家常便飯,也顧不了家裡,誰還願意去呀?還不如當個民間樂手,歌手逍遙自在!


有情懷的音樂人


農村一直在演,會一直傳承下去。不需要磚家來操心。戲曲一直以來在底層民眾中傳播,有著很深的鄉土群眾基礎,只是年輕的觀眾少了一些,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年輕人成熟之後他們會接過老一輩的凳子椅子在鄉間的露天廣場帶著笑容觀看那草臺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鄉間老戲曲。


玉泉2369


現在戲劇量減少的很快,能演整本大戲很難,資金缺少,演員不夠,演出時間不足,最重要的時觀眾少,回不來錢。可以我們只能看幾個摺子戲,反覆的就那幾個小了。戲劇的時代要過去了,受眾越來越少,離生活越來越遠,以後怕只能不博物館裡才能見到了。


高閣聽雨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好象是清代趙翼的詩,年紀大了沒把握了。唐詩好吧?可唐朝一過,就變形式,改寫宋詞。戲曲,節奏慢,現在年青人很難接受了。本人愛好戲曲,想去劇場聽,可很少有劇場演戲了,不知上哪裡才能看到,只能網上下載。可網上盡是流行歌曲,很難找到錄音質量高的SQ戲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