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真正的“聖人”,往往有這4個特質,一生遊刃有餘!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而想要向“聖人”靠近,就要求我們要對自身嚴格要求。

老子的《道德經》中很多道理言及修身,想成為像聖人一樣的人,首先要加強“修身”,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4句,真正的聖人往往有這4個特徵。

《道德經》:真正的“聖人”,往往有這4個特質,一生遊刃有餘!

一、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釋義:因此窮兵逞強就會遭受滅亡,樹木粗壯超群了就會遭受砍伐。凡堅硬強大的東西最終總是處於下面,柔弱微小的東西卻總是居於上面。

這句是指老子的方法論,論證柔弱勝剛強的自然辯證關係。正在生長的東西都是柔弱的東西,而走下坡路的東西都是剛強至極走向反面的東西,從趨勢看,剛強是走向死亡的道路,柔弱是萬物生存的路途。比喻之人世,社會之於國家,弱勢的一方會漸漸處於優勢,太過剛強則會走向反面。

《道德經》:真正的“聖人”,往往有這4個特質,一生遊刃有餘!

二、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釋義:因此聖人幫助了萬物而不憑仗它們,居功而不自傲,並且他也不願張揚自己的美德和才能。

老子認為天地長存的原因就在於“無為”、“不爭”、“無私”、順應自然。老子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聖人能謙居人後,能置身度外,以無爭爭,以無私私,以無為為,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這道理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就不那麼簡單了。

《道德經》:真正的“聖人”,往往有這4個特質,一生遊刃有餘!

三、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恆與善人。

釋義: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據,也不向人索取,而沒有高尚品德的人會像收稅的人一樣苛刻。天道對誰都不偏愛,它總是幫助以善行事的人。

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越是在乎自己的人,往往活得越累,越辛苦。因為他要防範的東西太多了,隨時都要擔心自身利益受到侵犯,發展到極端,會覺得防不勝防,不惜與所有人為敵。反之,當一個人更多地關注社會大眾,參與公益慈善,心胸就會隨之開闊,我執也會隨之弱化。

《道德經》:真正的“聖人”,往往有這4個特質,一生遊刃有餘!

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釋義:聖人從不積攢財物,他總是傾盡全力幫助別人,由此,他自己卻愈發富有;把一切給予了別人,他自己反而更加充實。

人之初,性本善。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了自己,增加了自己的幸福感。這是我們平時所感覺不到的,只有真正的去參與進去了,當我們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看到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的時候,心底會自然而然的感覺到喜悅與興奮吧!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抵就是這樣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