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路遙在《人生》中寫道:“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不管是哪一步,你走過的都算數。

01

第一次見到MAY,是在一次上課的飯局上。

那天上完課後和兩個同學在吃自助,突然一個姑娘坐到對面。只見那兩個同學眼睛發亮,打招呼的聲音都透露著喜悅。看我一臉茫然就說:“幕珂姐,這是MAY姐姐,我們之前一起上過課。”

就這樣,我認識了這個叫MAY的姑娘,個子不高,瘦瘦的,說話輕聲細語,娓娓道來,大方又親切,恰巧那天她在我們隔壁教室上課。直覺告訴我,我們是同道中人,而她應該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第二次見到她,我們是一起上課的同學。因為上課地點在北京順義,離家較遠,就約她拼房。於是,我聽到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故事。

02

MAY是一位70後,17歲初中畢業就隨同村的姐姐從江西老家去福州打工。90年代,正是南下打工滾滾浪潮最熱烈的時候,我身邊很多哥哥姐姐及同學,也從湖南去了廣東。

MAY在福建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閩清一個偏遠的山村給鑄鋼廠的工人們做飯,從未做過飯的她,就這樣開始了自己漫長的打工生涯。之後在鞋廠、服裝廠做過裁斷工、質檢員,在電子廠顯微鏡下安裝過芯片,還經歷過做了10多天就倒閉的工廠。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用她的話來說,那些年,經歷了很多現在回想起來,都還無比心疼自己的經歷。比如,跟同村姐姐一天分吃一個麵包;早上睜眼就開始發愁當天住處,到處搭床的日子;每次36小時、48小時連軸轉的趕貨生涯。

對於MAY而言,那是一段蒙塵的日子。但就如朱沐在《當我足夠好 才會遇見你》中說的那樣:即使再灰頭土臉的日子,也要堅信雲層之上有陽光。

命運沒有絕對的公允,就看你如何打磨你的人生。

有的人天生就含著金鑰匙出生,最後卻也把好好的一手牌打得七八爛,如《羋月傳》中的羋姝。但也有的人,生活給他的並不多,卻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實現自己夢想。MAY就是這樣一個精彩的女子。

03

MAY在福建遇到現在的先生,來到寧波婆婆50元的見面禮,就算是結婚了,真正的白手起家,但MAY從不怨天尤人。

不論是在福建還是寧波的工廠流水線上,她都是那個做事勤快踏實、有想法、拿著最高工資也願意幫助別人的優秀員工。原本以為生活就這樣按部就班的往前走時,女兒的那一摔,打破了這種平靜。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MAY女兒出生後,兩歲就送去幼兒園。晚上接回來後就和她一起在工廠加班,困了就睡在衣服堆裡。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MAY加完班用自行車馱著女兒回家,卻因為道路泥濘,母女倆重重地從自行車上摔下來,直接導致女兒很長時間都不肯坐她的自行車。

MAY說:“誰痛誰改變。” 這和富蘭克林說的“唯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如出一澈。


MAY是一個好強的人,她不願意給孩子這樣的生活。但放眼茫茫流水線,卻看不到任何希望,這讓她陷入深深地焦慮中。

古人云: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2006年,經過深思熟慮,她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與其痛一輩子,不如先忍痛割愛一段時間——把孩子送回孃家,結束服裝廠工作,獨自一人北上闖蕩!

然而,當她滿懷信心來到北京,站在中關村天橋上看著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時,突然感到陣陣的心慌。在滿大街隨手一抓都是個大學生的首都,低學歷帶給她的自卑和怯懦,取代了她在工廠時候的淡定與從容。諾大的天橋上,映襯出那個無限渺小的自己,無助彷徨到幾乎絕望。

第一年,她甚至連正式的工作都找不到。主要靠發傳單、送快餐和給人當保姆來維生,一年下來收入才2W元。

但MAY心裡很清楚,這只是一個過渡。因為這一年,她同時在學習電腦基本操作,並考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2007年11月,在弟媳的幫助下,MAY有了第一份財務相關的出納工作,徹底脫離了原來的生活軌道,開啟了她十年財務職場及學霸的生涯。

10年時間,她從出納開始,一步步升職加薪,先後做過會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和CEO助理等崗位。期間接待過幾十家投資商,做過3個億的融資,做過股改,主導公司掛牌上市。

幫助老闆從幾個人的公司,做到了現在的200多人,年薪也漲到60多萬,還拿到了公司原始股,實現了30倍的增長。

《生化危機》中有句話說:“沒有被命運左右的人,只有左右命運的人!”


從流水線工人到保姆到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從月薪1000多到4W。MAY用十年時間打磨自己的人生,實現了華麗的蛻變,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04

世上沒有無緣故的愛和恨,當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

那次在順義拼房上課,我倆促膝長談到凌晨一點還意猶未盡。

正如超人李嘉誠所說:“只有學習才能夠改變命運!”


我們深表認同。

是的,唯有學習,才能讓我們打開格局提升視野,不懼生活瑣事,不再斤斤計較。即使肩負重擔,卻依舊可以剽悍前行!

MAY說,剛來北京的時候,為了儘快讓自己掌握一門技能,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在一個月只有1000多工資時,她刷了8000多的信用卡去報班學習會計;剛開始那幾年,她學習的費用,基本佔工資50%;現在不包括線上大大小小的課程,光是線下課程的學習費用,就已經投入近30W。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不僅僅是金錢的投入,時間精力方面的投入,MAY的毅力也是驚人的。

剛來北京那幾年,每天下班回家打開電腦播放網絡課,在音箱旁邊放一支錄音筆,然後去做飯、洗衣服,等孩子吃好飯梳洗完畢上床睡覺後,她戴上耳機學習到深夜12點;上下班路上,外出辦事的公交車上,都會戴上耳機聽錄製的課程。金融管理專科的15門課程,就是這樣學完的;平時即使刷牙洗臉,也都放著自己購買的線上課程,不放過一切可以學習的時間和機會。

就這樣,從線上課到線下課,從工作日晚上到週末,從基礎課到管理課,從記賬到報表,從財務到稅務,從融資到投資,從併購到重組、上市公司一系列的法律和規則等一系列的學習,讓她助力公司一次次騰飛,工作也給了她非常豐厚的物質回報。

但就如她說言,階段不同,成長的需求也不同。

前幾年是瘋狂的專業學習階段,最近幾年,她更多的是參與個人成長的學習,比如財商、美商、NLP,九型人格、教練、演講和身心語言(健康)方面的等等。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如果說專業類的學習,幫助她從術的層面做得更好,而這些非專業類的學習,則是幫助她實現了道層面的飛躍。

正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她實現自己人生一步步的躍遷!

加里·凱勒說過:“你本人就是你所做的事情的集合,如果你不斷重複正確的行為,成功就不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你親手打造的習慣。”

05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起因是因為題主的兩個朋友,一個因為不願意背一本20頁的手冊放棄6000左右的銷售工作,改去做月收入2000左右的服務員;另一個寧願打遊戲,髒話遊戲術語滿天飛,也不願意去圖書館豐富人生。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下面回答中,點贊最高的答主是這樣回答的: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學習的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習慣了,神經就容易被麻痺。於是應付著過日子,就成為一種常態。

這個慣性的思維,符合人們一貫喜歡呆在舒適區的習慣。

但學習的苦,是要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區,逼迫自己不斷開疆闢土,甚至很多都是不熟知的領域,是有點違揹人性的。所以很多人寧可習慣日復一日的痛苦,呆在 “舒適區”慣性裡,也不想被痛苦錘醒。

正因為如此,聽到MAY的故事時,我才覺得彌足珍貴、倍受鼓舞。


這個勵志的姑娘已實現年薪2萬到60萬的飛躍,你還在作繭自縛嗎?



山本耀司說:“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從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誓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而命運,永遠也都只會垂青於這些不放棄自我、孜孜以求的人。


那個拿著1000多工資的女孩都已經實現年薪60多萬了,你還在等什麼呢,趕緊學起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