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相比於白崇禧和馮玉祥,為何能夠安度晚年?

筆下發白


因為三者對於蔣介石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當年三方聯合倒蔣,在老蔣宣告勝利之後,閻錫山對於老蔣一心臣服,而馮玉祥的態度是反覆無常的,桂系更是伺機而動,老蔣從來對白和馮就沒有安全感。


閻錫山對老蔣的擁護是比較堅定的,這不僅僅表現在抗日之中,老蔣對他的態度還是比較滿意的。中原大戰之後,閻錫山不同於其他的軍閥,選擇了和老蔣攜手尋找山西的生路。既然閻錫山對老蔣的態度是一直支持的,老蔣對他也比較寬厚,這就是他能安度晚年的一個原因。

閻錫山能夠一直安安穩穩度過晚年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堅決抗日。侵華戰爭爆發之後,老蔣將閻錫山喊到南京商談,想要將自己的30萬中央軍安插進山西。閻錫山生怕他的中央軍將自己在山西的軍權架空,給婉言拒絕了。在日軍已經攻陷了北平和天津之後,山西的情況已經是危在旦夕,閻錫山果斷決定全力抗日保住山西。

另外閻錫山手下部隊對閻錫山絕對忠心,即便閻錫山在中原大戰之中失敗了,但是他的舊部依舊效忠與他。後來蔣介石也曾經多次以金線和地位拉攏他的愛將,他們依舊還在山西等著閻錫山回來。有這樣一群忠於他的軍官和士兵,老蔣對他還是有些忌憚的。

對比於閻錫山,白崇禧和馮玉祥的死完全就可以看出來是態度問題了。不同於閻錫山,馮玉祥本人口碑並不怎麼樣,在中原大戰失敗之後,他的軍隊全部都改姓了蔣,一個都不效忠於他。1946年,老蔣以考察水利的名義將馮玉祥派遣到了美國,他身在國外看到內戰愈演愈烈,心中不平,發表告同胞書痛斥蔣介石的獨裁。新中國建立前夕,我黨邀請馮玉祥歸國主持政協,馮玉祥欣然應允,秘密離開了紐約,卻意外死在了回來的船上。馮玉祥的女兒認為馮之死和國民黨的暗殺有關。

而當年白崇禧信任老蔣被騙到臺灣也是一個非常輕率的決定,他在22年之中和老蔣多有衝突,老蔣早想將他置於死地。而他竟然信了老蔣的話帶著20多名家人從香港來到了臺灣,和明顯,他對老蔣能夠反攻大陸還是有抱著一絲幻想的。而白重新到了臺灣之後,不僅沒有得到蔣介石向他承諾的高位,還被老蔣列為頭號政治敏感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陸之後,老蔣將怒氣全部撒在白崇禧身上。白崇禧之死也十分蹊蹺,死時全身赤裸,狀似被人投毒。


木劍溫不勝


相信“因果”在政治關係中讓人看得更清楚。說起閻錫山來,到過山西的人一定會知道他在舊社會時的好口碑。民國亂世,閻錫山是有志於發展山西經濟的。山西的教育、農業、老百姓生產生活等等,閻錫山都經營的井井有條。蔣介石失勢之時,閻錫山也採取中立態度。蔣介石還是心知肚明的。換句話說,一個做出政績的聽話的下屬是最得寵,也最讓上司放心的。尤其是,到了臺灣,他自知大勢已去,對當局及權力處之泰然。隱居一旁,寫詩種地,很識時務。所以,他得以壽終,1960年,以77歲高齡安然謝世。

關於白崇禧是否是死於蔣介石之手,一直頗有爭議。尤其是他兒子白先勇親自出來說,父親不是死於被害。但是,蔣和白是有點過節的。從1926年北伐起,小諸葛之稱的軍事幹將白崇禧與蔣就分分合合,真真假假,恩怨難以道盡。很大一件事是,蔣失勢時白的態度。李宗仁曾經在1948年當選副總統,後來呢,蔣介石通電下野,李成為代總統。到臺灣之後,蔣介石想讓那個代總統自動辭職,想起了白崇禧去做說客。結果,沒成功。白崇禧這下里外不是人,尤其是蔣介石原來對桂系就有芥蒂。這下,白崇禧到了臺灣,位置就很尷尬。蔣介石的態度更談不上好。所以,白後來是與護士戀愛,死在床上,算不得善終。

馮玉祥是個非常有個性的矛盾人物。他對國共兩黨都是若即若離。最後,結局是死於1946年的黑海事件。據說,這艘軍艦突然失火,當時在軍艦上的馮玉祥不幸遇難。當年黑海事件發生後,蘇聯方面最後有一個調查報告,那場大火是“烈性炸藥引起的”。極有可能是國民黨特務所為,但是也是破不了的謎案了。


老照片


閻錫山能夠安度晚年,跟其擁蔣、抗日、反共的立場有關。

雖然閻錫山也有反蔣史,但是中原大戰之後,很快認清形勢,堅決站在蔣介石這一邊。抗戰初期,綏遠抗戰,全國士氣為之一振!在太原會戰中也是牽制大批日軍。解放戰爭時期,上黨戰役,大同戰役,也是打的十分慘烈。

最後國民政權土崩瓦解,李宗仁退走美國,只有閻錫山接受政務院長這個爛攤子。就憑這一點,蔣介石就對閻錫山跟其他兩位不一樣。

另外兩個,白崇禧——號稱小諸葛,和李宗仁一條心,好幾次逼蔣介石下野,蔣介石不可能不恨他。還有馮玉祥,雖然比較進步和樸素,卻是一個倒戈將軍,他手裡的石友三、韓復渠等人也大多是牆頭草。並且馮玉祥跟解放軍和蘇聯人走的進,這也不得不犯了蔣介石的大忌。

所以三個人中,馮玉祥死的最早,閻錫山最後得以善終。


青年史學家


閻錫山、白崇禧、馮玉祥和蔣介石都是拜把子,結果這三位中只有閻錫山算是善終,馮玉祥遭遇輪船失火,死在海外,白崇禧是暴斃家中,死因不明。

(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同樣是軍閥大佬,同樣是蔣介石拜把子兄弟,為什麼只有閻錫山安度晚年了呢?第一是閻錫山不像馮玉祥和白崇禧那樣,老跟蔣介石作對。第二是閻錫山晚年是真的放下了。

馮玉祥一生和蔣介石分分合合,鬥了很多次。之前還是好兄弟,但1929年蔣桂大戰時,馮玉祥準備電文:“若桂系勝了,就填上蔣逆,若蔣勝了,就填上李、白逆。”這種兩面派做法,讓蔣介石頗為不齒,取得勝利後,直接搶了馮玉祥的地盤武漢三鎮。次年的中原大戰,馮玉祥是反將的最主要力量。除此之外,馮玉祥多次指責蔣介石只為自己,不敢抗張,氣得蔣介石破口大罵。所以馮玉祥出國考察時,因所乘輪船失火而死,外人多猜測是蔣介石命人所為。

(蔣介石與“李白”)

白崇禧出身桂軍,與李宗仁合稱“李白”,更是跟蔣介石鬥了無數次,蔣桂戰爭、中原大戰,逼蔣下野,都是蔣介石的心頭恨事。去了臺灣後,白崇禧被安排了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虛職,蔣介石還在他家門口蓋了個派出所,公然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後來白崇禧暴斃家中,屍身發綠,死因不明,很多版本都傳說是蔣介石授意特工扮成女護士跟他談戀愛,然後把他毒死的。

閻錫山跟上面兩位不同,一輩子也只在中原大戰的時候,跟蔣介石有過沖突,但這次戰爭馮玉祥打的最賣力,得罪蔣介石最深,而且閻錫山也退出的最早,所以事後蔣介石跟閻錫山關係還算不錯哦。況且閻錫山本身就是同盟會元老,入會時間比蔣介石還要早好幾年。

(閻錫山 晚年)

到了臺灣後,閻錫山前兩年還想奮鬥一下,但蔣介石把他“行政院長”的職務擼了後,直接就搬家隱居去了,甚至在臺北市郊還挖了個窯洞居住,平時就寫寫書,養養雞,所以蔣介石也就沒為難他,1960年病逝臺北,享年77歲。


漁樵侃史


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有四個集團軍,分別是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也是後來的中央軍,蔣的嫡系,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以及李宗仁的第四集團軍。白崇禧是桂系的第二號人物。

閻錫山,馮玉祥,白崇禧分別是三個地方軍閥的領軍人物,為了各自的利益,地盤與蔣介石明爭暗鬥,面和心不和。北伐勝利後,1930年馮玉祥的西北軍聯合閻錫山的晉軍和李宗仁的桂軍以及汪精衛起兵反蔣,中原大戰爆發,但由於閻錫山的晉軍支援不力,張學良入關調停,馮玉祥兵敗下野,西北軍被蔣解散收編,馮玉祥成了光桿司令,抗戰時期,蔣只給馮虛職,根本調動不了部隊,日本投降後,馮玉祥堅決反對打內戰,支持民主運動,蔣介石以出國考察水利的名義派去了美國,馮到了美國後,公開發表《告同胞書》,痛斥蔣的獨裁l,還呼籲美國政府停止對蔣的援助,新中國成立前夕,共產黨邀請他回國參加新政協,結果他乘坐的輪船在黑海突然起火,他在煙火中窒息而死,美國和蘇聯都認為是有預謀的政治謀殺,矛頭指向了即將崩潰的蔣介石政府。

解放戰爭後期,面對解放軍的進改,蔣被迫辭去總統由李宗仁代理,白崇禧積極支持李宗仁,和蔣也結下了樑子,桂軍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大部分被解放軍殲滅,最後白崇禧不聽李宗仁的勸告,執意去了臺灣。去了臺灣後,並未得到蔣的重用,擔任了一些閒職,1966年在臺北自己寓所暴斃,有人懷疑與臺灣保密局情報人員有關,是蔣的人暗殺。

閻錫山雖然中原大戰中也反過蔣,抗日時期和共產黨也有過配合,但總觀一生反共最積極,他的山西大都被共產黨軍隊佔領,好不容易組織的新軍都投了共,最後的晉軍全被解放軍消滅,他去臺灣是義無反顧的,到了臺灣還當過行政院長,說明開始還是受到蔣的重用。1960年死亡,時年78歲,蔣還親臨致哀。

只有閻和白有晚年,都活了七十多歲,我看白也不象是被暗殺的,要暗殺也早暗殺了,還等那麼長時間幹啥?馮早在解放前夕就死了,還談什麼晚年不晚年的,大家說是不是?歡迎您的留言,說說您的看法。





雪上長留馬行處


白崇禧打仗厲害政治上比起韓信強不了多少。

馮玉祥貌忠實奸,在處理滿清皇室問題時,政治眼光並不高明,導致後來走投無路的溥儀倒向日本,被日本扶持在滿洲里復辟,使關東軍有立足之地。他自己雖然資格老,手下能人多,但處事待人不誠厚。所以雖遭橫死,曾經的部署無人為其出頭。

閻錫山懂政治,也知進退。城府頗深,所以得以善終。早年留學,回到山西以後,大修鐵路,發展工業,推行科學。山西在其治理下工業發達,民風淳樸,不亞於早年張作霖治下的東北。成為牽制日軍主力的主戰場。這樣的人有機會可以很好的治理天下,沒有機會時也會審時度勢,安分守己,大家都說他是閻老西兒,但絕不是馬步芳那樣彪悍鬥狠的土老冒軍閥。


天下至中


蔣介石戰敗後逃往了臺灣,閻錫山,白崇禧等人也跟著逃往了臺灣。在逃往臺灣後,他們所受的待遇並不相同,這當然取決於他們之間的利益糾葛。



在赴臺之後,蔣介石對閻錫山並不是真的友好,只是相對於白崇禧有所緩和。


閻錫山不是一個省油的人物,對於權利閻錫山的野心不比任何人小,所以,到了臺灣之後閻錫山就有了很大的動作,舉辦了各種宣講活動,自然而然,也就引起了蔣介石的關注,所以,蔣介石就換掉了閻錫山所有的人。而這也就引起了閻錫山的不滿,就準備以辭職去威脅蔣介石,最後蔣介石順水推舟。從此他與蔣介石的利益糾葛就化解了,蔣介石也就沒再為難他了。



而白崇禧與老蔣的糾葛卻沒有那麼容易化解。從一開始,他白崇禧就與蔣介石結下了深仇,可以說蔣介石對他是恨之入骨,蔣介石的幾次下野都與白崇禧有關,還有在徐蚌會戰之時,蔣介石調用白崇禧的張淦兵團,他堅決不執行,樑子也就越結越深。之後,蔣介石利用了他對付了自己的大哥李宗仁後被終身監視了,結局確實悲慘。


相對於閻錫山和白崇禧,馮玉祥的結局就更加悲慘了,他最後在黑海遇難,與女兒一同被燒死。結局不能算善終。


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如果有錯誤希望各位讀者能夠予以指正。如果,您有更為獨到的見解,也歡迎在評論區表述,最後不要忘了點贊哦。


歷史8佳話


把馮玉祥放在這裡比並不合適,因為馮玉祥在1948年的時候就因為乘坐的輪船發生火災而去世!至於輪船為什麼會失火,至今仍是疑點重重!

在民國時期的軍閥中,馮玉祥的口碑向來是不太好的。因此在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的舊部不是叛逃蔣介石就是被蔣介石收編,從此不再聽從馮玉祥的指揮。在這一點上閻錫山就比他強太多了,同樣作為中原大戰的失敗者,閻錫山的山西舊部仍然效忠於閻錫山,蔣介石一點辦法也沒有。

馮玉祥在失去了軍隊之後,也做過各種各樣的努力,試圖重返權利的巔峰,但徒勞無功。蔣介石對馮玉祥,表面以高官厚祿相待,擔任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長是蔣介石)、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但實際上馮玉祥手上一個兵也沒有。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馮玉祥趨向於和平建國,讓蔣介石非常不爽。馮玉祥被迫前往美國“考察”考察,頭銜是“特派考察水利專使”。馮玉祥在美國依舊發表反對蔣介石的言論,蔣介石覺得還是把馮玉祥放在身邊看著比較好,於是勒令馮玉祥歸國。

馮玉祥在友人的幫助下,從美國乘船前往蘇聯,再從蘇聯借道返回國內,和我黨一起籌劃建國事宜。在途經黑海時,輪船失火,馮玉祥遇難,終年66歲!

據傳,蘇聯方面在調查之後,認為這次輪船失火,屬於人為所致,極有可能是蔣介石派軍統的特工所為!


閻錫山和白崇禧的臺灣生活

閻錫山和白崇禧都跟隨著蔣介石前往臺灣,再也沒有重返大陸!

去了臺灣之後,蔣介石致力於打造一個蔣家王朝,像閻錫山和白崇禧這樣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的元老級別人物,對於蔣介石來說就是屬於不安定因素,是要被清理掉的!

閻錫山

閻錫山去臺灣之後的擔任著行政院長,1950年蔣介石對行政院進行改組,實際上就是把閻錫山架空起來。閻錫山本想以退為進,以辭去行政院長來威脅蔣介石,沒有想到蔣介石一口就答應了。

於是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的職務,掛了兩個虛銜。閻錫山乾脆就不待在權利中心了,直接搬到郊區安心寫書了。

對於閻錫山這樣的舉動,蔣介石當然是大為滿意。不過,蔣介石疑心重,還是懷疑閻錫山,因此時不時的會派人去監視閻錫山。結果發現閻錫山真的就是種種花,寫寫書,極少接近相關人員,蔣介石這才放心。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去世,終年77歲。

白崇禧

白崇禧和閻錫山一樣,去了臺灣之後,也被蔣介石架空了權利,掛了一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職務。

相比於閻錫山,白崇禧的年紀要比閻錫山整整小了10歲,蔣介石對於白崇禧更加戒備。再加上白崇禧的老大哥一直居住在美國,也不宣佈放棄“總統”,讓蔣介石相當不滿,白崇禧的日子更加不舒服。

蔣介石在白崇禧的府邸周圍安插特務,嚴密監視白崇禧的行動。有傳聞說,蔣介石還讓特務們策劃了暗殺白崇禧的行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的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了臥室,全身發綠,疑是中毒身亡。因此就傳出了白崇禧的是被蔣介石毒殺的。後來有一個叫做古正文的特務,親口證實了蔣介石下令毒殺了白崇禧,而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則是一口咬定自己的父親是死於心臟病。真相究竟如何,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

個人覺得,蔣介石可能沒有對白崇禧下殺手。就連孫立人這樣年輕有為、又手握重兵,甚至已經威脅到了蔣介石總統寶座的人物,蔣介石都只是軟禁,沒有下殺手,更何況白崇禧這樣的已經是暮年的之人?


但不管怎麼說,白崇禧相對於閻錫山,肯定過的是不那麼舒服的。

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之後,就直接搬到了郊區隱居起來,遠離了權利的中心,一心埋頭寫書,不問政事。對面這樣的情況,蔣介石自然也不會不會刁難閻錫山。

白崇禧雖然有著“小諸葛”之稱,在這件事情上卻遠沒有閻錫山那般精明。

一來新桂系和老蔣之間積怨已久,新桂系的老大哥就勸白崇禧不要去臺灣,跟他一起去美國,但是白崇禧不聽,去了臺灣。

二來白崇禧被架空之後,沒有學閻錫山一樣退隱,一直在老蔣身邊夾著尾巴做人。老蔣一彆頭,就能看到白崇禧,能對他有好眼色看?


胡史亂翔


6這裡有不一樣的歷史,有顛覆常識的觀點,還有尖銳犀利的評論。

這個問題牽連了太多的近代史,近代史歷來是個禁區,有些話不能說,有些話說了有風險,所以我來簡單說一下吧,涉及我黨的,能繞開儘量饒開,你們心裡有數就行。

先說白崇禧,白崇禧和李宗仁屬於新桂系軍閥,也就是在他們之前有個老桂系,就是陸榮廷。後來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時候,二人革了陸榮廷的命,加入了北伐的隊伍,貴系軍隊作戰能力很強,在北伐和抗戰中取得了驕人的戰績。而且二人,尤其是李宗仁始終不甘心居於蔣介石之下。

(李宗仁)

國民黨敗退臺灣前,蔣介石通電下野,副總統李宗仁按照憲法成為代總統。敗退臺灣後,李宗仁知道去了臺灣沒有好下場,就跑到了美國。蔣到了臺灣,又恢復了總統的職位,但希望李宗仁能通電錶明一下辭去總統職位,讓自己這個總統的職位更加名正言順,可是李宗仁就是不幹。

蔣只能寄希望於李宗仁的好朋友、好兄弟、好戰友白崇禧來勸說,白也知道自己能在臺灣苟活,完全是因為這點利用價值,於是苦勸李宗仁。李宗仁在自身利益面前,就顧不上兄弟了,不但公開通電斥責蔣介石恢復總統職位是違法,還於1965年回到了大陸。

蔣一看白崇禧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就派特工開始暗殺白,不想幾次都沒有成功。後來白和一名女護士談起來了戀愛,為了魚水之歡,白大量食用補藥,於1966年和那位美女護士XX之後死在了愛床之上,俗稱“馬上風”,結果不可謂不詭異,當然了,多種證據表明,這個女護士有可能就是特工。

(白崇禧)

馮玉祥則是一個奇怪的人,他嚮往蘇聯政體,還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所以派手下太保石友三把千年古剎少林寺一把火燒燬。此人一生屢降屢叛,實在不好評價。馮玉祥當年和蔣介石、閻錫山結為兄弟,當然,這種結拜不過是逢場作戲,他始終和蔣介石做對,中原大戰失敗後,馮玉祥的西北軍逐漸瓦解,馮玉祥被蔣介石架空。1946年馮玉祥被蔣送到美國“考察水利”。1948年馮玉祥乘坐我黨專門出資接其回國的蘇聯軍艦,船開到黑海時,輪船突然著火,馮因大火窒息而死。後經調查,起火原因是電影膠片著火。雖然很多人都指責是國民黨特務乾的,但沒有任何證據,除了在埃及停留時見過一艘國民黨軍艦,其他的都是妄加猜測。

(左起:馮玉祥、蔣介石、閻錫山)

閻錫山這個人就比較精明瞭,當年坐鎮山西時雖然也恨蔣介石,不過表面上一直都擁護中央政府,實際上任何中央勢力都別想進入山西,為此,還專門把山西的鐵軌修成窄軌,外面的火車根本進不去。不過他主政山西38年,醉心於建設,山西的教育、民生、農業等等在他治下成績斐然,山西也和陸榮廷治下的廣西成為民國大名鼎鼎的兩大模範省,有的書說那個時候的山西人恨閻錫山,純屬扯淡。

49年閻錫山敗退到臺灣後,知道自己已無權無勢,蔣是實權人物,所以天天高喊口號擁護蔣主席,擁護蔣委員長,而且態度謙卑,低聲下氣,蔣見他如此聽話且沒有任何威脅,也就不殺他了。

(閻錫山)

相對白馮二人,閻錫山最後終老於臺北。這裡特別要說的一點是閻錫山敗退到臺灣退出政壇後,在臺北的菁山之麓專門挖了幾孔窯洞,每天種菜灌園,練字寫書,這幾孔窯洞衝著西北,讓自己每天睜開眼,彷彿都能看見故鄉山西,看見五臺縣河邊村的窯洞,那裡有一個山西人最濃的鄉愁。

1960年,閻錫山溘然長逝,享年77歲。


真歷史


關於白崇禧的晚年一直流傳著各種不可信的謠言,在去了臺灣之後白崇禧並沒有被蔣介石暗殺而死、也沒有在臺灣生活得很艱苦,蔣介石對白崇禧和閻錫山的態度是基本上一樣的,他們二人在臺灣所面臨的狀況也差不多是半斤八兩。




在離去的前夕,李宗仁曾經語重深長的想勸說白崇禧跟他一起去美國,因為他覺得他們二人與蔣介石的仇怨這麼深重,去臺灣的話,蔣介石肯定不會放過他們的,但是白崇禧並沒有聽李宗仁的話,他因為已經和蔣介石和解的原因,就和蔣介石一同去了臺灣。

白崇禧和閻錫山一樣都受到了監視

白崇禧在臺灣就任了一個官職的,只不過是一個沒什麼權力的虛職,在這方面他和閻錫山是一樣的,他和閻錫山都有著看起來名頭很不錯的官職,但實際上一點權力都沒有,從權力方面來說,他們二人都是坐在冷板凳上的。




而在其他方面,白崇禧也與閻錫山差不多,雖然他被蔣介石派了衛士監視了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蔣介石對他有特殊的“照顧”,蔣介石除了派人監視白崇禧,他也派人監視了閻錫山。

而除了他們二人之外,當時國民黨很多去臺的高官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監視,在去臺灣前蔣介石是被背叛怕了,所以這才嚴格地監視著每一個讓他疑心的人,從這方面來看,我們也可以得知,白崇禧並沒有與其他人有著不同的待遇。

雖然有著監視,但白崇禧的來去卻是自由的,除了不能出臺灣,其他任何地方他是想怎麼去就怎麼去的,在晚年他也參加了不少的活動,在某些方面他還是保留著一定影響力的。


與孫立人相比,白崇禧是安度晚年的

很多人可能把監視和軟禁理解錯了,在臺灣,真正受到蔣介石軟禁的人很少,除了一個張學良之外,最出名的就是孫立人了。

孫立人被蔣介石軟禁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和美國人走得太近了,而且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太過於巨大,蔣介石是怕影響到蔣經國的上位這才一直軟禁著孫立人的。




而蔣經國在上位後,也因為顧及到孫立人的影響力一直加大力度的軟禁著孫立人,最後是在蔣經國離世後,年近蒼老的孫立人才得以破除牢籠,重獲自由的。

如果拿白崇禧和孫立人相比,白崇禧的晚年結局是比較好的,孫立人在臺灣的晚年才是真正的悲愴,與之相比,白崇禧可以說得上是安度晚年的。

關於白崇禧死因的真假虛實

關於白崇禧的死法一直以來都有著很大的爭議,有很多人說白崇禧是被蔣介石害死的。

而關於蔣介石害死白崇禧的手段說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下毒說,在這種說法中白崇禧是被蔣介石派人用毒藥毒死的,第二種說法則是護士說,在這種說法中,白崇禧是被蔣介石派一名護士活活耗幹精力而死的。

而除了被害死的說法,關於白崇禧的死因還有另外一種比較科學的說法,那就是年老因心臟衰竭而死。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到白崇禧去世時的年齡,當時的他已經是一個73歲高齡的老人了,年齡已經達到了普通人的上限,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在這個年齡死亡的人都是很多的,就比如李宗仁在去世的時候是78歲,閻錫山去世的時候是77歲。

除了像張學良、宋美齡那樣有著上百歲高齡的人,真正很長壽的人終究還是很少的,所以我覺得白崇禧的死是沒有什麼奇怪的,一個73歲的老人,因為心臟衰竭而死,這難道很奇怪嗎?

閻錫山和蔣介石的矛盾比白崇禧小,但結局是相同的

這個說法是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親自向媒體解釋的,而在他闢謠的時候,蔣介石和蔣經國也已經離世,當時是沒有什麼人可以影響他言辭的,他也不太可能會為了討好死去的蔣介石,而對自己父親的死法作出違心的解釋,因此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值得我們相信的。

閻錫山、白崇禧都和蔣介石有過矛盾,其中閻錫山和蔣介石的矛盾就是他曾經阻止了蔣介石對山西的滲透,然後就是和馮玉祥、李宗仁聯手對蔣介石爆發了中原大戰。

除此之外閻錫山和蔣介石的相處是比較良好的,並不像白崇禧那樣屢屢地針對蔣介石而讓蔣介石頭痛萬分,因此閻錫山在臺灣沒有受到蔣介石的特殊待遇自然是不難想見的,蔣介石連白崇禧這樣屢屢針對自己的人都放過了,更何況一個閻錫山?

馮玉祥有極大可能是被蔣介石派特工暗殺的

馮玉祥是在1948年黑海的輪船上因為輪船失火而死亡的,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他確實是因為普通失火而死的,但是據馮玉祥的秘書透露,他覺得馮玉祥的死很可能是由蔣介石派出的特工製造失火的假象殺死的。

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之後就失去了自己的所有軍隊,開始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他為了奪回自己的權力,就一直不停製造各種事端想奪回自己的權力。

雖然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給予了他戰區總司令的職位,但實際上他仍然是沒有什麼權力,他當時只是被蔣介石當成了一個空架子擺上檯面,在軍隊方面他沒有任何的調動權,當時蔣介石給他總司令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借用他的影響力而已。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因為行動言論經常有反蔣傾向的原因,所以馮玉祥就被蔣介石送到了美國考察,而馮玉祥在美國經常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發表演講攻擊蔣介石,這讓蔣介石很是惱怒,不過當時蔣介石並沒有產生除掉馮玉祥的想法。

最後在1948年的時候,馮玉祥從美國前往了蘇聯,想借道蘇聯回到國內投靠我軍,最終馮玉祥在蘇聯境內的黑海乘坐輪船的時候,和自己的女兒葬身在了輪船的火海中,而他的秘書逃過了一劫。

在事後蘇聯克格勃的特工對輪船失火案進行過調查,他們發現這次失火案實際上是由炸藥爆炸引發的,只不過因為顧慮到影響的原因,他們並沒有把這個調查結果公佈出來,但是當時他們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當事人的馮玉祥秘書賴亞力。

從當時馮玉祥回國的原因以及他經常對蔣介石產生的敵意來判斷,馮玉祥有極大的可能是被蔣介石派特工殺死的,對於這個說法,我覺得是比較可信的。


所以說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是有一定錯誤的,白崇禧和閻錫山一樣都安度了晚年,雖然他們和蔣介石有著不小的矛盾,但因為沒徹底地和蔣介石站到對立面,所以他們晚年的結局都是比較不錯的,馮玉祥就不一樣了,他和蔣介石發生矛盾的時候被蔣介石送到了美國,這個時候蔣介石並沒有對他產生殺意,而在馮玉祥徹底站到蔣介石對立面的時候,他的末日就降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