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相比于白崇禧和冯玉祥,为何能够安度晚年?

笔下发白


因为三者对于蒋介石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当年三方联合倒蒋,在老蒋宣告胜利之后,阎锡山对于老蒋一心臣服,而冯玉祥的态度是反复无常的,桂系更是伺机而动,老蒋从来对白和冯就没有安全感。


阎锡山对老蒋的拥护是比较坚定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抗日之中,老蒋对他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不同于其他的军阀,选择了和老蒋携手寻找山西的生路。既然阎锡山对老蒋的态度是一直支持的,老蒋对他也比较宽厚,这就是他能安度晚年的一个原因。

阎锡山能够一直安安稳稳度过晚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坚决抗日。侵华战争爆发之后,老蒋将阎锡山喊到南京商谈,想要将自己的30万中央军安插进山西。阎锡山生怕他的中央军将自己在山西的军权架空,给婉言拒绝了。在日军已经攻陷了北平和天津之后,山西的情况已经是危在旦夕,阎锡山果断决定全力抗日保住山西。

另外阎锡山手下部队对阎锡山绝对忠心,即便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之中失败了,但是他的旧部依旧效忠与他。后来蒋介石也曾经多次以金线和地位拉拢他的爱将,他们依旧还在山西等着阎锡山回来。有这样一群忠于他的军官和士兵,老蒋对他还是有些忌惮的。

对比于阎锡山,白崇禧和冯玉祥的死完全就可以看出来是态度问题了。不同于阎锡山,冯玉祥本人口碑并不怎么样,在中原大战失败之后,他的军队全部都改姓了蒋,一个都不效忠于他。1946年,老蒋以考察水利的名义将冯玉祥派遣到了美国,他身在国外看到内战愈演愈烈,心中不平,发表告同胞书痛斥蒋介石的独裁。新中国建立前夕,我党邀请冯玉祥归国主持政协,冯玉祥欣然应允,秘密离开了纽约,却意外死在了回来的船上。冯玉祥的女儿认为冯之死和国民党的暗杀有关。

而当年白崇禧信任老蒋被骗到台湾也是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他在22年之中和老蒋多有冲突,老蒋早想将他置于死地。而他竟然信了老蒋的话带着20多名家人从香港来到了台湾,和明显,他对老蒋能够反攻大陆还是有抱着一丝幻想的。而白重新到了台湾之后,不仅没有得到蒋介石向他承诺的高位,还被老蒋列为头号政治敏感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陆之后,老蒋将怒气全部撒在白崇禧身上。白崇禧之死也十分蹊跷,死时全身赤裸,状似被人投毒。


木剑温不胜


相信“因果”在政治关系中让人看得更清楚。说起阎锡山来,到过山西的人一定会知道他在旧社会时的好口碑。民国乱世,阎锡山是有志于发展山西经济的。山西的教育、农业、老百姓生产生活等等,阎锡山都经营的井井有条。蒋介石失势之时,阎锡山也采取中立态度。蒋介石还是心知肚明的。换句话说,一个做出政绩的听话的下属是最得宠,也最让上司放心的。尤其是,到了台湾,他自知大势已去,对当局及权力处之泰然。隐居一旁,写诗种地,很识时务。所以,他得以寿终,1960年,以77岁高龄安然谢世。

关于白崇禧是否是死于蒋介石之手,一直颇有争议。尤其是他儿子白先勇亲自出来说,父亲不是死于被害。但是,蒋和白是有点过节的。从1926年北伐起,小诸葛之称的军事干将白崇禧与蒋就分分合合,真真假假,恩怨难以道尽。很大一件事是,蒋失势时白的态度。李宗仁曾经在1948年当选副总统,后来呢,蒋介石通电下野,李成为代总统。到台湾之后,蒋介石想让那个代总统自动辞职,想起了白崇禧去做说客。结果,没成功。白崇禧这下里外不是人,尤其是蒋介石原来对桂系就有芥蒂。这下,白崇禧到了台湾,位置就很尴尬。蒋介石的态度更谈不上好。所以,白后来是与护士恋爱,死在床上,算不得善终。

冯玉祥是个非常有个性的矛盾人物。他对国共两党都是若即若离。最后,结局是死于1946年的黑海事件。据说,这艘军舰突然失火,当时在军舰上的冯玉祥不幸遇难。当年黑海事件发生后,苏联方面最后有一个调查报告,那场大火是“烈性炸药引起的”。极有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但是也是破不了的谜案了。


老照片


阎锡山能够安度晚年,跟其拥蒋、抗日、反共的立场有关。

虽然阎锡山也有反蒋史,但是中原大战之后,很快认清形势,坚决站在蒋介石这一边。抗战初期,绥远抗战,全国士气为之一振!在太原会战中也是牵制大批日军。解放战争时期,上党战役,大同战役,也是打的十分惨烈。

最后国民政权土崩瓦解,李宗仁退走美国,只有阎锡山接受政务院长这个烂摊子。就凭这一点,蒋介石就对阎锡山跟其他两位不一样。

另外两个,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和李宗仁一条心,好几次逼蒋介石下野,蒋介石不可能不恨他。还有冯玉祥,虽然比较进步和朴素,却是一个倒戈将军,他手里的石友三、韩复渠等人也大多是墙头草。并且冯玉祥跟解放军和苏联人走的进,这也不得不犯了蒋介石的大忌。

所以三个人中,冯玉祥死的最早,阎锡山最后得以善终。


青年史学家


阎锡山、白崇禧、冯玉祥和蒋介石都是拜把子,结果这三位中只有阎锡山算是善终,冯玉祥遭遇轮船失火,死在海外,白崇禧是暴毙家中,死因不明。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同样是军阀大佬,同样是蒋介石拜把子兄弟,为什么只有阎锡山安度晚年了呢?第一是阎锡山不像冯玉祥和白崇禧那样,老跟蒋介石作对。第二是阎锡山晚年是真的放下了。

冯玉祥一生和蒋介石分分合合,斗了很多次。之前还是好兄弟,但1929年蒋桂大战时,冯玉祥准备电文:“若桂系胜了,就填上蒋逆,若蒋胜了,就填上李、白逆。”这种两面派做法,让蒋介石颇为不齿,取得胜利后,直接抢了冯玉祥的地盘武汉三镇。次年的中原大战,冯玉祥是反将的最主要力量。除此之外,冯玉祥多次指责蒋介石只为自己,不敢抗张,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所以冯玉祥出国考察时,因所乘轮船失火而死,外人多猜测是蒋介石命人所为。

(蒋介石与“李白”)

白崇禧出身桂军,与李宗仁合称“李白”,更是跟蒋介石斗了无数次,蒋桂战争、中原大战,逼蒋下野,都是蒋介石的心头恨事。去了台湾后,白崇禧被安排了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虚职,蒋介石还在他家门口盖了个派出所,公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后来白崇禧暴毙家中,尸身发绿,死因不明,很多版本都传说是蒋介石授意特工扮成女护士跟他谈恋爱,然后把他毒死的。

阎锡山跟上面两位不同,一辈子也只在中原大战的时候,跟蒋介石有过冲突,但这次战争冯玉祥打的最卖力,得罪蒋介石最深,而且阎锡山也退出的最早,所以事后蒋介石跟阎锡山关系还算不错哦。况且阎锡山本身就是同盟会元老,入会时间比蒋介石还要早好几年。

(阎锡山 晚年)

到了台湾后,阎锡山前两年还想奋斗一下,但蒋介石把他“行政院长”的职务撸了后,直接就搬家隐居去了,甚至在台北市郊还挖了个窑洞居住,平时就写写书,养养鸡,所以蒋介石也就没为难他,1960年病逝台北,享年77岁。


渔樵侃史


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有四个集团军,分别是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也是后来的中央军,蒋的嫡系,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以及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白崇禧是桂系的第二号人物。

阎锡山,冯玉祥,白崇禧分别是三个地方军阀的领军人物,为了各自的利益,地盘与蒋介石明争暗斗,面和心不和。北伐胜利后,1930年冯玉祥的西北军联合阎锡山的晋军和李宗仁的桂军以及汪精卫起兵反蒋,中原大战爆发,但由于阎锡山的晋军支援不力,張学良入关调停,冯玉祥兵败下野,西北军被蒋解散收编,冯玉祥成了光杆司令,抗战时期,蒋只给冯虚职,根本调动不了部队,日本投降后,冯玉祥坚决反对打内战,支持民主运动,蒋介石以出国考察水利的名义派去了美国,冯到了美国后,公开发表《告同胞书》,痛斥蒋的独裁l,还呼吁美国政府停止对蒋的援助,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邀请他回国参加新政协,结果他乘坐的轮船在黑海突然起火,他在烟火中窒息而死,美国和苏联都认为是有预谋的政治谋杀,矛头指向了即将崩溃的蒋介石政府。

解放战争后期,面对解放军的进改,蒋被迫辞去总统由李宗仁代理,白崇禧积极支持李宗仁,和蒋也结下了梁子,桂军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大部分被解放军歼灭,最后白崇禧不听李宗仁的劝告,执意去了台湾。去了台湾后,并未得到蒋的重用,担任了一些闲职,1966年在台北自己寓所暴毙,有人怀疑与台湾保密局情报人员有关,是蒋的人暗杀。

阎锡山虽然中原大战中也反过蒋,抗日时期和共产党也有过配合,但总观一生反共最积极,他的山西大都被共产党军队占领,好不容易组织的新军都投了共,最后的晋军全被解放军消灭,他去台湾是义无反顾的,到了台湾还当过行政院长,说明开始还是受到蒋的重用。1960年死亡,时年78岁,蒋还亲临致哀。

只有阎和白有晚年,都活了七十多岁,我看白也不象是被暗杀的,要暗杀也早暗杀了,还等那么长时间干啥?冯早在解放前夕就死了,还谈什么晚年不晚年的,大家说是不是?欢迎您的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雪上长留马行处


白崇禧打仗厉害政治上比起韩信强不了多少。

冯玉祥貌忠实奸,在处理满清皇室问题时,政治眼光并不高明,导致后来走投无路的溥仪倒向日本,被日本扶持在满洲里复辟,使关东军有立足之地。他自己虽然资格老,手下能人多,但处事待人不诚厚。所以虽遭横死,曾经的部署无人为其出头。

阎锡山懂政治,也知进退。城府颇深,所以得以善终。早年留学,回到山西以后,大修铁路,发展工业,推行科学。山西在其治理下工业发达,民风淳朴,不亚于早年张作霖治下的东北。成为牵制日军主力的主战场。这样的人有机会可以很好的治理天下,没有机会时也会审时度势,安分守己,大家都说他是阎老西儿,但绝不是马步芳那样彪悍斗狠的土老冒军阀。


天下至中


蒋介石战败后逃往了台湾,阎锡山,白崇禧等人也跟着逃往了台湾。在逃往台湾后,他们所受的待遇并不相同,这当然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纠葛。



在赴台之后,蒋介石对阎锡山并不是真的友好,只是相对于白崇禧有所缓和。


阎锡山不是一个省油的人物,对于权利阎锡山的野心不比任何人小,所以,到了台湾之后阎锡山就有了很大的动作,举办了各种宣讲活动,自然而然,也就引起了蒋介石的关注,所以,蒋介石就换掉了阎锡山所有的人。而这也就引起了阎锡山的不满,就准备以辞职去威胁蒋介石,最后蒋介石顺水推舟。从此他与蒋介石的利益纠葛就化解了,蒋介石也就没再为难他了。



而白崇禧与老蒋的纠葛却没有那么容易化解。从一开始,他白崇禧就与蒋介石结下了深仇,可以说蒋介石对他是恨之入骨,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与白崇禧有关,还有在徐蚌会战之时,蒋介石调用白崇禧的张淦兵团,他坚决不执行,梁子也就越结越深。之后,蒋介石利用了他对付了自己的大哥李宗仁后被终身监视了,结局确实悲惨。


相对于阎锡山和白崇禧,冯玉祥的结局就更加悲惨了,他最后在黑海遇难,与女儿一同被烧死。结局不能算善终。


以上就是小编的观点,如果有错误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予以指正。如果,您有更为独到的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表述,最后不要忘了点赞哦。


历史8佳话


把冯玉祥放在这里比并不合适,因为冯玉祥在1948年的时候就因为乘坐的轮船发生火灾而去世!至于轮船为什么会失火,至今仍是疑点重重!

在民国时期的军阀中,冯玉祥的口碑向来是不太好的。因此在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旧部不是叛逃蒋介石就是被蒋介石收编,从此不再听从冯玉祥的指挥。在这一点上阎锡山就比他强太多了,同样作为中原大战的失败者,阎锡山的山西旧部仍然效忠于阎锡山,蒋介石一点办法也没有。

冯玉祥在失去了军队之后,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试图重返权利的巅峰,但徒劳无功。蒋介石对冯玉祥,表面以高官厚禄相待,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是蒋介石)、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但实际上冯玉祥手上一个兵也没有。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冯玉祥趋向于和平建国,让蒋介石非常不爽。冯玉祥被迫前往美国“考察”考察,头衔是“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冯玉祥在美国依旧发表反对蒋介石的言论,蒋介石觉得还是把冯玉祥放在身边看着比较好,于是勒令冯玉祥归国。

冯玉祥在友人的帮助下,从美国乘船前往苏联,再从苏联借道返回国内,和我党一起筹划建国事宜。在途经黑海时,轮船失火,冯玉祥遇难,终年66岁!

据传,苏联方面在调查之后,认为这次轮船失火,属于人为所致,极有可能是蒋介石派军统的特工所为!


阎锡山和白崇禧的台湾生活

阎锡山和白崇禧都跟随着蒋介石前往台湾,再也没有重返大陆!

去了台湾之后,蒋介石致力于打造一个蒋家王朝,像阎锡山和白崇禧这样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元老级别人物,对于蒋介石来说就是属于不安定因素,是要被清理掉的!

阎锡山

阎锡山去台湾之后的担任着行政院长,1950年蒋介石对行政院进行改组,实际上就是把阎锡山架空起来。阎锡山本想以退为进,以辞去行政院长来威胁蒋介石,没有想到蒋介石一口就答应了。

于是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挂了两个虚衔。阎锡山干脆就不待在权利中心了,直接搬到郊区安心写书了。

对于阎锡山这样的举动,蒋介石当然是大为满意。不过,蒋介石疑心重,还是怀疑阎锡山,因此时不时的会派人去监视阎锡山。结果发现阎锡山真的就是种种花,写写书,极少接近相关人员,蒋介石这才放心。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去世,终年77岁。

白崇禧

白崇禧和阎锡山一样,去了台湾之后,也被蒋介石架空了权利,挂了一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

相比于阎锡山,白崇禧的年纪要比阎锡山整整小了10岁,蒋介石对于白崇禧更加戒备。再加上白崇禧的老大哥一直居住在美国,也不宣布放弃“总统”,让蒋介石相当不满,白崇禧的日子更加不舒服。

蒋介石在白崇禧的府邸周围安插特务,严密监视白崇禧的行动。有传闻说,蒋介石还让特务们策划了暗杀白崇禧的行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的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了卧室,全身发绿,疑是中毒身亡。因此就传出了白崇禧的是被蒋介石毒杀的。后来有一个叫做古正文的特务,亲口证实了蒋介石下令毒杀了白崇禧,而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则是一口咬定自己的父亲是死于心脏病。真相究竟如何,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个人觉得,蒋介石可能没有对白崇禧下杀手。就连孙立人这样年轻有为、又手握重兵,甚至已经威胁到了蒋介石总统宝座的人物,蒋介石都只是软禁,没有下杀手,更何况白崇禧这样的已经是暮年的之人?


但不管怎么说,白崇禧相对于阎锡山,肯定过的是不那么舒服的。

阎锡山辞去行政院长之后,就直接搬到了郊区隐居起来,远离了权利的中心,一心埋头写书,不问政事。对面这样的情况,蒋介石自然也不会不会刁难阎锡山。

白崇禧虽然有着“小诸葛”之称,在这件事情上却远没有阎锡山那般精明。

一来新桂系和老蒋之间积怨已久,新桂系的老大哥就劝白崇禧不要去台湾,跟他一起去美国,但是白崇禧不听,去了台湾。

二来白崇禧被架空之后,没有学阎锡山一样退隐,一直在老蒋身边夹着尾巴做人。老蒋一别头,就能看到白崇禧,能对他有好眼色看?


胡史乱翔


6这里有不一样的历史,有颠覆常识的观点,还有尖锐犀利的评论。

这个问题牵连了太多的近代史,近代史历来是个禁区,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说了有风险,所以我来简单说一下吧,涉及我党的,能绕开尽量饶开,你们心里有数就行。

先说白崇禧,白崇禧和李宗仁属于新桂系军阀,也就是在他们之前有个老桂系,就是陆荣廷。后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二人革了陆荣廷的命,加入了北伐的队伍,贵系军队作战能力很强,在北伐和抗战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而且二人,尤其是李宗仁始终不甘心居于蒋介石之下。

(李宗仁)

国民党败退台湾前,蒋介石通电下野,副总统李宗仁按照宪法成为代总统。败退台湾后,李宗仁知道去了台湾没有好下场,就跑到了美国。蒋到了台湾,又恢复了总统的职位,但希望李宗仁能通电表明一下辞去总统职位,让自己这个总统的职位更加名正言顺,可是李宗仁就是不干。

蒋只能寄希望于李宗仁的好朋友、好兄弟、好战友白崇禧来劝说,白也知道自己能在台湾苟活,完全是因为这点利用价值,于是苦劝李宗仁。李宗仁在自身利益面前,就顾不上兄弟了,不但公开通电斥责蒋介石恢复总统职位是违法,还于1965年回到了大陆。

蒋一看白崇禧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就派特工开始暗杀白,不想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白和一名女护士谈起来了恋爱,为了鱼水之欢,白大量食用补药,于1966年和那位美女护士XX之后死在了爱床之上,俗称“马上风”,结果不可谓不诡异,当然了,多种证据表明,这个女护士有可能就是特工。

(白崇禧)

冯玉祥则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向往苏联政体,还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派手下太保石友三把千年古刹少林寺一把火烧毁。此人一生屡降屡叛,实在不好评价。冯玉祥当年和蒋介石、阎锡山结为兄弟,当然,这种结拜不过是逢场作戏,他始终和蒋介石做对,中原大战失败后,冯玉祥的西北军逐渐瓦解,冯玉祥被蒋介石架空。1946年冯玉祥被蒋送到美国“考察水利”。1948年冯玉祥乘坐我党专门出资接其回国的苏联军舰,船开到黑海时,轮船突然着火,冯因大火窒息而死。后经调查,起火原因是电影胶片着火。虽然很多人都指责是国民党特务干的,但没有任何证据,除了在埃及停留时见过一艘国民党军舰,其他的都是妄加猜测。

(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阎锡山这个人就比较精明了,当年坐镇山西时虽然也恨蒋介石,不过表面上一直都拥护中央政府,实际上任何中央势力都别想进入山西,为此,还专门把山西的铁轨修成窄轨,外面的火车根本进不去。不过他主政山西38年,醉心于建设,山西的教育、民生、农业等等在他治下成绩斐然,山西也和陆荣廷治下的广西成为民国大名鼎鼎的两大模范省,有的书说那个时候的山西人恨阎锡山,纯属扯淡。

49年阎锡山败退到台湾后,知道自己已无权无势,蒋是实权人物,所以天天高喊口号拥护蒋主席,拥护蒋委员长,而且态度谦卑,低声下气,蒋见他如此听话且没有任何威胁,也就不杀他了。

(阎锡山)

相对白冯二人,阎锡山最后终老于台北。这里特别要说的一点是阎锡山败退到台湾退出政坛后,在台北的菁山之麓专门挖了几孔窑洞,每天种菜灌园,练字写书,这几孔窑洞冲着西北,让自己每天睁开眼,仿佛都能看见故乡山西,看见五台县河边村的窑洞,那里有一个山西人最浓的乡愁。

1960年,阎锡山溘然长逝,享年77岁。


真历史


关于白崇禧的晚年一直流传着各种不可信的谣言,在去了台湾之后白崇禧并没有被蒋介石暗杀而死、也没有在台湾生活得很艰苦,蒋介石对白崇禧和阎锡山的态度是基本上一样的,他们二人在台湾所面临的状况也差不多是半斤八两。




在离去的前夕,李宗仁曾经语重深长的想劝说白崇禧跟他一起去美国,因为他觉得他们二人与蒋介石的仇怨这么深重,去台湾的话,蒋介石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但是白崇禧并没有听李宗仁的话,他因为已经和蒋介石和解的原因,就和蒋介石一同去了台湾。

白崇禧和阎锡山一样都受到了监视

白崇禧在台湾就任了一个官职的,只不过是一个没什么权力的虚职,在这方面他和阎锡山是一样的,他和阎锡山都有着看起来名头很不错的官职,但实际上一点权力都没有,从权力方面来说,他们二人都是坐在冷板凳上的。




而在其他方面,白崇禧也与阎锡山差不多,虽然他被蒋介石派了卫士监视了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对他有特殊的“照顾”,蒋介石除了派人监视白崇禧,他也派人监视了阎锡山。

而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当时国民党很多去台的高官都受到了蒋介石的监视,在去台湾前蒋介石是被背叛怕了,所以这才严格地监视着每一个让他疑心的人,从这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得知,白崇禧并没有与其他人有着不同的待遇。

虽然有着监视,但白崇禧的来去却是自由的,除了不能出台湾,其他任何地方他是想怎么去就怎么去的,在晚年他也参加了不少的活动,在某些方面他还是保留着一定影响力的。


与孙立人相比,白崇禧是安度晚年的

很多人可能把监视和软禁理解错了,在台湾,真正受到蒋介石软禁的人很少,除了一个张学良之外,最出名的就是孙立人了。

孙立人被蒋介石软禁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和美国人走得太近了,而且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太过于巨大,蒋介石是怕影响到蒋经国的上位这才一直软禁着孙立人的。




而蒋经国在上位后,也因为顾及到孙立人的影响力一直加大力度的软禁着孙立人,最后是在蒋经国离世后,年近苍老的孙立人才得以破除牢笼,重获自由的。

如果拿白崇禧和孙立人相比,白崇禧的晚年结局是比较好的,孙立人在台湾的晚年才是真正的悲怆,与之相比,白崇禧可以说得上是安度晚年的。

关于白崇禧死因的真假虚实

关于白崇禧的死法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大的争议,有很多人说白崇禧是被蒋介石害死的。

而关于蒋介石害死白崇禧的手段说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下毒说,在这种说法中白崇禧是被蒋介石派人用毒药毒死的,第二种说法则是护士说,在这种说法中,白崇禧是被蒋介石派一名护士活活耗干精力而死的。

而除了被害死的说法,关于白崇禧的死因还有另外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那就是年老因心脏衰竭而死。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白崇禧去世时的年龄,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个73岁高龄的老人了,年龄已经达到了普通人的上限,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在这个年龄死亡的人都是很多的,就比如李宗仁在去世的时候是78岁,阎锡山去世的时候是77岁。

除了像张学良、宋美龄那样有着上百岁高龄的人,真正很长寿的人终究还是很少的,所以我觉得白崇禧的死是没有什么奇怪的,一个73岁的老人,因为心脏衰竭而死,这难道很奇怪吗?

阎锡山和蒋介石的矛盾比白崇禧小,但结局是相同的

这个说法是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亲自向媒体解释的,而在他辟谣的时候,蒋介石和蒋经国也已经离世,当时是没有什么人可以影响他言辞的,他也不太可能会为了讨好死去的蒋介石,而对自己父亲的死法作出违心的解释,因此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值得我们相信的。

阎锡山、白崇禧都和蒋介石有过矛盾,其中阎锡山和蒋介石的矛盾就是他曾经阻止了蒋介石对山西的渗透,然后就是和冯玉祥、李宗仁联手对蒋介石爆发了中原大战。

除此之外阎锡山和蒋介石的相处是比较良好的,并不像白崇禧那样屡屡地针对蒋介石而让蒋介石头痛万分,因此阎锡山在台湾没有受到蒋介石的特殊待遇自然是不难想见的,蒋介石连白崇禧这样屡屡针对自己的人都放过了,更何况一个阎锡山?

冯玉祥有极大可能是被蒋介石派特工暗杀的

冯玉祥是在1948年黑海的轮船上因为轮船失火而死亡的,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他确实是因为普通失火而死的,但是据冯玉祥的秘书透露,他觉得冯玉祥的死很可能是由蒋介石派出的特工制造失火的假象杀死的。

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所有军队,开始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他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就一直不停制造各种事端想夺回自己的权力。

虽然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给予了他战区总司令的职位,但实际上他仍然是没有什么权力,他当时只是被蒋介石当成了一个空架子摆上台面,在军队方面他没有任何的调动权,当时蒋介石给他总司令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借用他的影响力而已。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因为行动言论经常有反蒋倾向的原因,所以冯玉祥就被蒋介石送到了美国考察,而冯玉祥在美国经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表演讲攻击蒋介石,这让蒋介石很是恼怒,不过当时蒋介石并没有产生除掉冯玉祥的想法。

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冯玉祥从美国前往了苏联,想借道苏联回到国内投靠我军,最终冯玉祥在苏联境内的黑海乘坐轮船的时候,和自己的女儿葬身在了轮船的火海中,而他的秘书逃过了一劫。

在事后苏联克格勃的特工对轮船失火案进行过调查,他们发现这次失火案实际上是由炸药爆炸引发的,只不过因为顾虑到影响的原因,他们并没有把这个调查结果公布出来,但是当时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当事人的冯玉祥秘书赖亚力。

从当时冯玉祥回国的原因以及他经常对蒋介石产生的敌意来判断,冯玉祥有极大的可能是被蒋介石派特工杀死的,对于这个说法,我觉得是比较可信的。


所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是有一定错误的,白崇禧和阎锡山一样都安度了晚年,虽然他们和蒋介石有着不小的矛盾,但因为没彻底地和蒋介石站到对立面,所以他们晚年的结局都是比较不错的,冯玉祥就不一样了,他和蒋介石发生矛盾的时候被蒋介石送到了美国,这个时候蒋介石并没有对他产生杀意,而在冯玉祥彻底站到蒋介石对立面的时候,他的末日就降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