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這是真的嗎?

exo統治階級


懂電腦的人不會買i7處理器吧?

其實個人認為,這個還是跟自己的需要來決定吧,當然跟口袋裡的銀子有直接的關係,對於月收入不錯的人來說,花五千六千,去購買一款處理器,可能別人也沒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先來說個人需要吧,之前朋友的公司是做航拍數據處理的,因為對電腦的需求不同,所以說普通級別的,i7的第八代處理器,對於普通的日常需求,或者是高端遊戲,可能已經完全足夠,但是特殊的需要,桌面級的處理器是不能滿足處理數據的需要

所以購買了一塊處理器,價格大概在24000多,e7,處理器,20核心40線程

內存使用的是ddr4服務器內存2400,安裝內存大小為256g,固態硬盤使用pci一t

主板上安裝了四個顯卡,全部使用的是麗臺製圖顯卡,一個顯卡的價格是6500塊錢,好像是p6吧

所以說在工作需要方面上,如果真的需要,無論是i7的處理器,或者更高端的處理器該用的還是必須要買,低端處理器,或者是性能不夠的處理器,即便是便宜,買來之後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再來說日常吧,相信大家都知道,圖拉丁吧,百度貼吧,在這裡面,很多人是不會購買i7的最新處理器,或者是第七代,或者是其他處理器

因為這裡面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我肯定會使用不是x79,就是x58

2680v2,或者是x5690,等等,這些價格不高,性價比還算得過去的處理器

畢竟自己都會折騰,買一塊性價比不錯的主板

在使用ecc的內存條,或者純ecc的內存條,ecc4g內存,現在應該也就是二三十塊錢一根吧,8g的也就是130吧

雖然主頻並不是很高,一般都是1333,或者是1600,1600可能能少見

可是內存便宜,所以16gb,最多隻是算入門吧,一班32gb48gb,或者64gb,再多一些就是72gb

最後要說的就是,看自己需要,不一定要跟風,去追逐硬件


俠客挨踢


我就喜歡買i9



qzuser


嗯,這句話是真的。但是也要看你使用需求。

總的來說,電腦使用需求分兩大類。

1,商務辦公型,做表格,寫文檔和做PPT。或者是平常在家裡看看新聞,電影,玩玩一些中型遊戲,比如穿越火線,勁舞團之類的遊戲。做一些平面設計,PS,AI,CAD等軟件。像這類選擇i3或者i5處理器都是完全沒問題。


2,如果是要玩大型3D遊戲,比如現在很火絕地求生,劍靈系列。還有就是做大型3D圖形設計,pro E,UG,3Dmax。視頻剪輯渲染,包括是java編程,C語言,數據庫編程等等。像這些就要選i7處理器,處理速度快,很流暢。

綜合上述,一般的家用,辦公用,平面設計用,玩一些中型遊戲用,選i3或i5就可以。選i7性能用不上。


哦哦A11


不是說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而是i7並不是意味著一定比i5好。


CPU除了看i3、i5、i7之外,還要看後面的數字尾綴,第一個數字代表是第幾代產品,數字越高架構越新;後三位是產品編號,第一個數字代表的是處理器等級,這個數字越大,性能就越強;接下來的兩位數字代表處理器的頻率。


比如i5-8600K就比i7-7700便宜,性能也要更強,更具性價比。所以懂電腦的人在選CPU時,主要考慮是性價比的問題了。

所以,一般人在配機時都會選擇性價比高的處理器,再將錢花在內存、固態硬盤和顯卡上面。


千機問問,你的私人科技、數碼、智能家居疑問解答平臺,歡迎來撩,記得關注並私信問問君。

千機問問


有戲謔的成分,就性能上講,還真是這麼回事兒。

從大事件上講要以AMD的Ryzen系列發跡為分界線:

在amd做A4、A6、A8、A10、A12系列的時候,其實這些系列都很水,這個時候有個順口溜叫“3默秒全,i5秒全家,i7轟成渣”,雖然有吹噓的嫌疑,但自己喵喵cpu天梯,還真的是這樣,直到amd的FX系列,開始有些提升,但跟intel還是有很大差距。

這個時候intel cpu的更新沒有壓力,所以年擠牙膏,會出現不同系列同一檔次的cpu其實性能都差不多。

舉個例子i7 6700和7700:

i7-6700 3.4-4.0 四核3.7

i7-7700 3.6-4.2 四核4.0

i7-7700 約= 108% * i7-6700

i7-7700的性能約是i5 7500的20%-30%跟上代i7 6700性能差距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但價格就差了一千塊左右,價格提升50%。這麼一算確實不划算,除了有高性能需求外,懂一點的人大都選i5 系列的cpu,其實當年一些只玩遊戲的朋友i5 都不買,直接上g4560/g4600更划算。

在農企的Ryzen系列出來後,事情發生了點變化:

往年amd給intel做的cpu沒給微軟帶來多大的壓力,但近幾年AMD搞得Ryzen系列的cpu可是有模有樣,性能提升幅度可不是一點兩點。這讓intel產生了壓力,8代系列的cpu產生了質的變化!!!

低端的i3 8100性能=i5 7500!

I5 8300性能接近上代I7 7700!!!

簡直就是爆炸式的性能提升,感謝農企。

I5 8300出廠價跟上代i5 7500一樣在1500左右

I7 8700價位在三千左右,兩倍的價格,性能差距在40%左右

把這兩個要點擺在這,你就懂了吧。

因此,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也並不是這樣,大部分都是買i5,少部分性能需求高的都上的i7.


鎂客網


我的電腦不怎麼玩遊戲,用來處理照片,需要強大的浮點運算。我2010年組裝了一臺電腦,用的是當時amd的頂級965,在格式轉換的時候是7秒鐘一張1200萬像素的raw文件。我現在每場照片都要先處理再轉換,過程至少2個小時。

上個月實在受不了了,所以買了一臺i7 8700的電腦,真的是鳥槍換炮的趕腳,沒張照片2秒,我現在處理照片還是300張,速度在1個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

我想說的是存在即合理,有的人為了快速工作會選擇昂貴的cpu,因為節省下來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就算一個cpu比i5多出1000元,我拍攝一天的工作就可賺回來,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休息。


刻愛


懂電腦的人不買i7處理器是真的,因為他們都買i9處理器






魅力小婷姐她二哥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所謂“懂電腦的人不買 i7”的問題。

是有這麼個說法存在,但不能被說成是“懂電腦的人不買...”,而應該是“玩發燒DIY組裝的人不買...!”,才準確!

拿第八代 i5 和 i7 CPU舉例來說,同代版本它們之間只是相差6個線程,但價格卻差了將近1000塊。對於 DIY 發燒友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 i7 多出的6個線程能提升多少遊玩體驗,反而花1000多塊買一塊 i5 拿回家超頻用也比花2000多買一塊 i7 用著划算。

DIY 玩家寧願用省下的錢去多買個內存條或者顯卡也不願意在 CPU 上多花錢。

所以才有了上面這話。明白了嗎?


(點擊關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問答動態,歡迎與我交流。圖片來源:Google)


貓眼智客-楊明慧


應該說是“窮B不買I7處理器裝電腦 這是真的嗎?是真的”。我一個朋友,修車廠老闆,電腦也就用來聽聽歌上上網,但是我打開系統信息一看,麻痺的雙至強處理器,16GB內存,一個固態加一個機械盤……


老卡2017


你以為買i7玩掃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