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為什麼有人說“俄羅斯軍隊在車臣面前不堪一擊”?

寒風


20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蘇軍因缺乏高精度狙擊步槍和專業狙擊手而得到了不少教訓。由此,從末代蘇軍到蘇軍的後繼者俄軍,都大力制定狙擊手訓練計劃,研發狙擊步槍。儘管從許多方面來看“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都是一款優秀的步槍,但它畢竟略顯笨重。俄軍又為空降兵部隊設計生產了一款更簡潔的步槍,安裝的是摺疊槍托,這就是“德拉貢諾夫”SVDS狙擊步槍。俄羅斯軍隊狙擊手的訓練課程被延長到一年,包括步兵訓練和專業訓練兩部分,專業訓練中則包含射擊技術和野外戰術的訓練。這套新的訓練計劃出現的正是時候.因為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即將面對一個新的巨大挑戰,那就是車臣叛亂。

1994年11月,車臣戰爭爆發。1995年,俄軍攻陷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接下來就是雙方狙擊手曠日持久的對決。車臣叛軍裝備著“德拉貢諾夫”SVD狙擊步槍,外出搜尋俄軍狙擊手。他們經常使用格羅茲尼的下水道系統與俄軍捉迷藏,有時甚至能繞到俄軍士兵背後去。由於地形不熟,俄軍狙擊手在格羅茲尼一度吃了不少苦頭。

當時曾有這樣一件事:俄軍狙擊小組確信已經完整的搜索了整個下水道系統,於是邀請當地駐軍的一名將軍來視察該區域。那名將軍剛剛踏進這一地區,一個隱藏在下水道網絡深處的車臣狙擊手便一槍射穿了將軍的肩膀。

這件事反映了一個事實:車臣叛軍對自己的地盤瞭如指掌,而且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目標自投羅網。而俄軍仍恪守著舊的作戰原則——狙擊手是機動作戰的一部分。在開闊地帶,車臣叛軍一般將狙擊手與支援小組配合使用。狙擊手負責吸引火力,支援小組負責向火力射來的方向開火還擊。眾所周知,第一次車臣戰爭俄軍傷亡慘重,但也積累了許多經驗,狙擊作戰的經驗也在其中。等到普京上臺,再度以鐵腕打擊車臣叛軍和極端武裝時,就輪到俄軍狙擊手大顯神威了。

第二次車臣戰爭(1999-2000)期間,在俄軍包圍格羅茲尼的行動中,一批精選出來的狙擊步槍被配發到突擊分隊手裡。這些俄軍突擊分隊的裝備五花八門,從“什米爾”步兵雲爆火箭筒、AGS-17“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到GP-25槍掛式榴彈發射器無所不包。至於俄軍狙擊手,裝備的主要是“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或VSS 微聲狙擊步槍。又一場城市狙擊對決開始了。

俄軍同樣以兩人狙擊小組的方式部署自己的精銳狙擊手。兩人狙擊小組往往趁黎明前幾小時潛入狙擊點,設下埋伏。狙擊小組一般有支援小組配合行動,支援小組佈置在狙擊小組後方約至少200米(219碼),或狙擊小組側翼500米(547碼)。一旦狙擊手陷入危險,支援小組便可以提供可靠的火力掩護,接應狙擊小組撤退。如果支援小組不能及時就位,狙擊手也可以從狙擊點呼叫炮火支援,或是自己用火箭筒解決問題。

經過又一次慘烈的格羅茲尼巷戰,俄軍狙擊手終於成為血戰的贏家。普京親赴車臣戰地視察,令俄軍士氣高昂,同時普京也聽取了俄軍狙擊手在格羅茲尼巷戰中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比如俄軍在夜間城市作戰環境下缺乏夜視器材和狙擊步槍上用的夜視光學瞄準鏡。俄軍同時還缺乏紅外線成像儀。

不過,俄軍還是藉助12.7毫米口徑V-94半自動反器材狙擊步槍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種步槍由圖拉KBP機械設計局設計製造,利用火藥氣體完成開鎖、退殼、裝填、閉鎖等工作,採用自由浮動槍管。槍管下方固定有兩腳支架,槍上同時裝有機械瞄準具和光學瞄準鏡。這種步槍後來還有改進型號OSV-96。V-94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優點在於,這是一款有效的反狙擊武器,其射程比車臣叛軍狙擊手使用的狙擊步槍要遠。在對付缺乏裝甲防護的車輛方面,這款步槍也同樣有效。車臣叛軍一旦被這種大口徑狙擊武器命中,下場往往慘不忍睹。

先進的裝備,超強的作戰能力,不屈的意志,再加普京的光環,終於讓俄軍狙擊手贏得了格羅茲尼巷戰的勝利。這也是普京鐵拳的力量所在。參考資料:《普京的鐵拳》、《狙擊手在行動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不知道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軍隊不堪一擊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俄羅斯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的情況下,打成那樣其實並不算差。

提到車臣戰爭,就不得不提到背景。在蘇聯解體之後,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而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管轄下的自治共和國,其行政地位相當於自治區,也在這一獨立浪潮裡宣佈獨立,建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其政府自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車臣伊斯蘭政府存在於1991年至2007年,期間未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俄羅斯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遂在1994年12月派遣俄羅斯國防軍進入車臣地區,車臣戰爭爆發。

戰爭開始俄羅斯軍隊就陷入苦戰,到1995年3月,才攻佔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期間陷入殘酷的巷戰,幾乎是每間房子的爭奪,俄羅斯軍隊的重火力部隊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只能靠軍人的鮮血前進。



俄羅斯軍隊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治、經濟一片混亂,甚至連退休金和軍人工資都發不出去,導致軍備鬆弛,軍人訓練不足,整體戰鬥力和蘇聯時期不可同日而語。加上第一次車臣戰爭裡,葉利欽準備的十分倉促,後勤等嚴重不足,軍隊裡有不少新兵,進一步弱化了俄羅斯軍力。



反觀車臣軍隊,多是原蘇聯軍隊的佼佼者,指揮官杜達耶夫,是蘇聯時期的戰略轟炸機師長,加之為準備獨立,車臣軍隊受到嚴格訓練。某種意義上講,第一次車臣戰爭是俄羅斯軍隊vs蘇聯軍隊。



另外車臣有有大量的伊斯蘭世界的作戰人員支持,從阿富汗、中東地區支援的武裝人員,經歷過多年的戰爭,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甚至有部分基地組織的僱傭兵,使車臣軍隊如虎添翼。



最後一點就是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是按照要塞修建的,工事密佈,易手難攻,此為地利。由於百年來對俄羅斯有深仇大恨,車臣大部分人是擁護獨立的,此為人和。當時的俄羅斯處於蘇聯解體的虛弱期,此為天時。



所以車臣的獨立,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但是就是這種情況,俄羅斯軍隊依舊依靠苦戰佔領了格羅茲尼,至少名義上保證俄羅斯主權的完整,對於當時半殘廢的俄羅斯來說,這種結局是可以接受的。



而俄羅斯後來退出車臣,是吸取阿富汗戰爭的經驗。對於有群眾基礎的游擊戰,幾乎任何軍隊都沒什麼辦法。無論是當年的日軍對付八路軍,還是後來的美、蘇對對付阿富汗,都印證這個道理,再待下去空耗實力,不如早做打算。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裡,俄羅斯統計陣亡或者失蹤5732人,車臣17391人,接近1比3的戰損,是無法得出俄羅斯軍隊不堪一擊的結論的

很多人是看到車臣軍人虐待俄羅斯軍人屍體或者戰俘,才產生這種幻覺。這些行為是不容於現代社會的,車臣軍人卻堂而皇之的這樣做,這些行為不容於現代的道德,顯示出車臣軍隊更像一隻拿著現代武器的古代軍隊。



俄羅斯雖然在第一次車臣戰爭裡暴露出不少缺點,但是底氣仍在,在1996年4月,俄羅斯軍隊通過竊聽衛星電話,獲取車臣軍隊領導人杜達耶夫的座標,利用導彈對其斬首,打出一場漂亮的信息戰。隨後在普京上任後對車臣持續打壓和收買人心,車臣伊斯蘭政府最終在2007年解散,車臣獨立告一段落。



車臣的事情,夕惕若寫的很難,很多事不好明說。歡迎關注,我會為您帶來更多深度解讀。


L夕惕若


說起車臣可能很多讀友不知道它在哪裡,但是對它並不陌生因為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俄羅斯政府的一塊心病,車臣是北高加索地區的一個原住民族身體彪悍喜歡好勇鬥狠歷史上更是與俄羅斯恩怨不斷,屬於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區在蘇聯解體後趁著俄羅斯無暇他顧之時宣佈自己獨立,車臣所在的北高加索地區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俄羅斯自然不會放任車臣獨立,1994年在葉利欽的領導和指揮下發動了第一次車臣戰爭。



瞭解這段歷史的讀友們都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以俄羅斯戰敗而結束,很多讀友一定會很驚訝為什麼強大的俄羅斯居然連一個小小的車臣都打不下來,畢竟曾經的蘇聯可是世界霸主的級別,即便是蘇聯解體繼承了它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也不應該如此不堪一擊,所以說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有因必有果,因果必循環”。


蘇聯解體之後原加盟國家陷入了巨大的紛爭和衝突當中,俄羅斯也不可避免的捲入其中,國內政治鬥爭嚴峻,國家大部分的精力都被拖入到了巨大的內耗當中,所以車臣戰爭打響的時候俄羅斯國內也是一盤散沙,政治家們明爭暗鬥無暇顧及本國的軍隊。其次蘇聯集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也陷入了巨大的麻煩當中,原來吃香的部隊居然連工資都不能按時發放,士兵士氣底下根本就沒心思把精力放在軍事訓練上,而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販賣武器上,造成了部隊腐化之風嚴重,武器裝備既得不到更新也得不到維護軍隊更是疏於訓練。最致命的是俄羅斯戰前準備不足情報收集不利,再加上盲目的自信和過於輕敵,最終造成了軍隊的大量傷亡,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俄羅斯軍隊大敗而歸。


所以說第一次車臣戰爭俄羅斯戰敗有其客觀原因,畢竟當時的俄羅斯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大量的西方勢力介入進一步加劇了當時俄羅斯的政治複雜性,葉利欽也是疲於應對俄羅斯複雜的國內形勢根本就無暇他顧,而且車臣獨立背後也有西方的影子,因為無論是時間的掌握還是戰爭的準備車臣武裝明顯都強於俄羅斯,面對一個準備如此完善的對手這個時期的俄羅斯戰敗也是情有可原。


世界淺談


我從戰術上分析一下。俄羅斯軍隊吃虧,主要是遇到了土匪。車臣武裝不是正規軍,所以他的戰術比較亂,也沒規律可循,在加上車臣武裝分子有很多是軍人出身,更增加了殺傷力。俄羅斯軍隊是按部就班的進入戰鬥,可以說是按照戰術手冊上來,但遇到車臣的亂搞他就力不從心。就像當年我們自衛反擊戰,我軍是正規軍大規模作戰,而越軍雖然是正規部隊,但採用的戰術屬於游擊戰術的非正規打法,所以初期對我軍重創很大。正規對不正規,有章法對無章法,是未來反恐作戰中一大課題。美國五角大樓專門有小組在研究,目前的結果好像就是化整為零,把部隊都拆解成十人左右的作戰單元,然後由後方的重火力配合。我軍好像也在摸索,但這一戰術對技術要求和各軍兵種的配合比較高。。


老天直屬


俄軍倒不是不堪一擊,而是由於指揮混亂、作戰準備不充分等問題,在作戰中損失較大,而並不是打不過車臣武裝分子。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準備充分的俄軍最終徹底剿滅了武裝分子。

第一次車臣戰爭時,蘇聯已經解體,新生的俄羅斯經濟狀況窘迫,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俄羅斯軍隊的正常訓練,很多部隊連工資都發不出來,大量俄羅斯軍人正處於迷茫之中,士氣也很低落。

車臣族人在蘇聯時期曾受到過壓迫,因此一直謀求獨立,蘇聯解體後羸弱的俄羅斯讓這些獨立勢力看到了希望。因此車臣武裝分子便開始了行動,其中不僅包括很多前蘇聯老兵(比如杜達耶夫本人就曾是蘇軍軍官),還包括有曾經的阿富汗抗蘇游擊隊、歐美僱傭兵等,這些武裝力量作戰經驗豐富,而且通過各種手段搞到了很多先進裝備,戰鬥力大增。

而此時前來作戰的俄羅斯軍隊,本身訓練水平就很差,多年沒有經歷過像樣的訓練,各兵種之間的協同配合也很成問題。更關鍵的是,俄軍面臨的是以城市巷戰為主的作戰,即使是蘇聯時期的蘇軍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作戰,主要還是以機械化大兵團作戰為主。

因此在正式開打之後,俄軍迅速損失很大,人員傷亡慘重,技術兵器同樣損失慘重,俄軍最終不得不撤出車臣。


前沿陣地


俄羅斯聯邦的武裝力量傳承自蘇軍,但是因為蘇聯解體、俄聯邦當局盲目實行歐美國家開出的“休克療法”政策,導致軍事實力大大削弱,與當年的蘇軍卻無法同日而語。

亂自上作,時任當時俄聯邦政府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原是蘇軍空降兵部隊司令,因為八一九事件支持葉利欽才得到火箭般的提拔。車臣獨立時,格拉喬夫居然下令將北高加索軍區向車臣移交了大量武器彈藥和其他技術裝備,車臣因此組建了一支由蘇軍老兵為主體組成的現代化武裝,人數超過2萬。同時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車臣陷入動亂並且蔓延到俄羅斯邊境。俄聯邦屢次調解不成,決定訴諸武力!

但是俄聯邦的指揮體制特別是軍事指揮體制根本沒有從蘇聯解體時的混亂狀態中恢復過來,反而更糟糕。就在1994年11月29日葉利欽發佈總統令要求車臣各個派系在48小時內停火,否則中央政府將“採取斷然措施”並且在過了該期限後,俄聯邦及俄軍還是無所作為。直到12月11日,俄軍才兵分三路拖拖拉拉進入車臣,而且有三分之二的部隊是在開進途中臨時組建!

造成這一原因除了俄軍體制上的問題,很多還是因為“休克療法”政策導致的惡果。自蘇聯解體前夕因為國際油價匪夷所思的突然暴跌加上後來俄聯邦政府實行盲目的私有化改革,導致國庫空虛,軍費嚴重不足。軍隊武器裝備老化、士兵缺乏訓練,軍人地位一落千丈,部隊中充斥著無數“問題青年”。這一切不良現象導致俄軍戰鬥力急劇下降,幾乎到了俄國曆史上的最低谷!

戰爭開始後,指揮系統混亂不堪,作戰行動和後勤保障嚴重脫節。再加上俄聯邦政府為了在西方國家面前維護所謂的“國際形象”,嚴格限制軍隊的行動。面對車臣武裝以廣播形式向全國人民發佈的戰爭動員令,號召廣大人民拿起武器打“聖戰!”俄軍部隊卻因為本國政府下達的“不許攻擊車臣境內的廣播電臺”命令,眼睜睜看著越來做多的車臣人拿起武器從四面八方向自己衝來。

再看看車臣武裝,雖然只有2萬多人,大部分是蘇軍老兵,多數骨幹成員還參加過阿富汗戰爭,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缺乏起碼軍事訓練的俄軍“菜鳥”如何敵得過車臣武裝這些百戰餘生的“老油條”?

戰爭進行了兩年,俄軍付出了上千名官兵的性命後,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出車臣!


大將軍威武8


一是因為杜達耶夫非常瞭解俄羅斯軍隊狀況,二是因為俄羅斯軍事指揮不當,輕敵冒進。三是車臣軍隊作戰玩強。所以,俄羅斯吃了大虧。杜達耶夫死後,俄羅斯調整狀態,採取正確戰法,才去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