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为什么有人说“俄罗斯军队在车臣面前不堪一击”?

寒风


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苏军因缺乏高精度狙击步枪和专业狙击手而得到了不少教训。由此,从末代苏军到苏军的后继者俄军,都大力制定狙击手训练计划,研发狙击步枪。尽管从许多方面来看“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都是一款优秀的步枪,但它毕竟略显笨重。俄军又为空降兵部队设计生产了一款更简洁的步枪,安装的是折叠枪托,这就是“德拉贡诺夫”SVDS狙击步枪。俄罗斯军队狙击手的训练课程被延长到一年,包括步兵训练和专业训练两部分,专业训练中则包含射击技术和野外战术的训练。这套新的训练计划出现的正是时候.因为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即将面对一个新的巨大挑战,那就是车臣叛乱。

1994年11月,车臣战争爆发。1995年,俄军攻陷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接下来就是双方狙击手旷日持久的对决。车臣叛军装备着“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外出搜寻俄军狙击手。他们经常使用格罗兹尼的下水道系统与俄军捉迷藏,有时甚至能绕到俄军士兵背后去。由于地形不熟,俄军狙击手在格罗兹尼一度吃了不少苦头。

当时曾有这样一件事:俄军狙击小组确信已经完整的搜索了整个下水道系统,于是邀请当地驻军的一名将军来视察该区域。那名将军刚刚踏进这一地区,一个隐藏在下水道网络深处的车臣狙击手便一枪射穿了将军的肩膀。

这件事反映了一个事实:车臣叛军对自己的地盘了如指掌,而且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目标自投罗网。而俄军仍恪守着旧的作战原则——狙击手是机动作战的一部分。在开阔地带,车臣叛军一般将狙击手与支援小组配合使用。狙击手负责吸引火力,支援小组负责向火力射来的方向开火还击。众所周知,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伤亡惨重,但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狙击作战的经验也在其中。等到普京上台,再度以铁腕打击车臣叛军和极端武装时,就轮到俄军狙击手大显神威了。

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2000)期间,在俄军包围格罗兹尼的行动中,一批精选出来的狙击步枪被配发到突击分队手里。这些俄军突击分队的装备五花八门,从“什米尔”步兵云爆火箭筒、AGS-17“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到GP-25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无所不包。至于俄军狙击手,装备的主要是“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或VSS 微声狙击步枪。又一场城市狙击对决开始了。

俄军同样以两人狙击小组的方式部署自己的精锐狙击手。两人狙击小组往往趁黎明前几小时潜入狙击点,设下埋伏。狙击小组一般有支援小组配合行动,支援小组布置在狙击小组后方约至少200米(219码),或狙击小组侧翼500米(547码)。一旦狙击手陷入危险,支援小组便可以提供可靠的火力掩护,接应狙击小组撤退。如果支援小组不能及时就位,狙击手也可以从狙击点呼叫炮火支援,或是自己用火箭筒解决问题。

经过又一次惨烈的格罗兹尼巷战,俄军狙击手终于成为血战的赢家。普京亲赴车臣战地视察,令俄军士气高昂,同时普京也听取了俄军狙击手在格罗兹尼巷战中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俄军在夜间城市作战环境下缺乏夜视器材和狙击步枪上用的夜视光学瞄准镜。俄军同时还缺乏红外线成像仪。

不过,俄军还是借助12.7毫米口径V-94半自动反器材狙击步枪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步枪由图拉KBP机械设计局设计制造,利用火药气体完成开锁、退壳、装填、闭锁等工作,采用自由浮动枪管。枪管下方固定有两脚支架,枪上同时装有机械瞄准具和光学瞄准镜。这种步枪后来还有改进型号OSV-96。V-94反器材狙击步枪的优点在于,这是一款有效的反狙击武器,其射程比车臣叛军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步枪要远。在对付缺乏装甲防护的车辆方面,这款步枪也同样有效。车臣叛军一旦被这种大口径狙击武器命中,下场往往惨不忍睹。

先进的装备,超强的作战能力,不屈的意志,再加普京的光环,终于让俄军狙击手赢得了格罗兹尼巷战的胜利。这也是普京铁拳的力量所在。参考资料:《普京的铁拳》、《狙击手在行动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不知道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不堪一击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俄罗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打成那样其实并不算差。

提到车臣战争,就不得不提到背景。在苏联解体之后,15个加盟国纷纷独立。而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管辖下的自治共和国,其行政地位相当于自治区,也在这一独立浪潮里宣布独立,建立"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其政府自称为“车臣伊斯兰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车臣伊斯兰政府存在于1991年至2007年,期间未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俄罗斯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遂在1994年12月派遣俄罗斯国防军进入车臣地区,车臣战争爆发。

战争开始俄罗斯军队就陷入苦战,到1995年3月,才攻占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期间陷入残酷的巷战,几乎是每间房子的争夺,俄罗斯军队的重火力部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只能靠军人的鲜血前进。



俄罗斯军队表现不佳,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治、经济一片混乱,甚至连退休金和军人工资都发不出去,导致军备松弛,军人训练不足,整体战斗力和苏联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加上第一次车臣战争里,叶利钦准备的十分仓促,后勤等严重不足,军队里有不少新兵,进一步弱化了俄罗斯军力。



反观车臣军队,多是原苏联军队的佼佼者,指挥官杜达耶夫,是苏联时期的战略轰炸机师长,加之为准备独立,车臣军队受到严格训练。某种意义上讲,第一次车臣战争是俄罗斯军队vs苏联军队。



另外车臣有有大量的伊斯兰世界的作战人员支持,从阿富汗、中东地区支援的武装人员,经历过多年的战争,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甚至有部分基地组织的雇佣兵,使车臣军队如虎添翼。



最后一点就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是按照要塞修建的,工事密布,易手难攻,此为地利。由于百年来对俄罗斯有深仇大恨,车臣大部分人是拥护独立的,此为人和。当时的俄罗斯处于苏联解体的虚弱期,此为天时。



所以车臣的独立,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俄罗斯军队依旧依靠苦战占领了格罗兹尼,至少名义上保证俄罗斯主权的完整,对于当时半残废的俄罗斯来说,这种结局是可以接受的。



而俄罗斯后来退出车臣,是吸取阿富汗战争的经验。对于有群众基础的游击战,几乎任何军队都没什么办法。无论是当年的日军对付八路军,还是后来的美、苏对对付阿富汗,都印证这个道理,再待下去空耗实力,不如早做打算。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里,俄罗斯统计阵亡或者失踪5732人,车臣17391人,接近1比3的战损,是无法得出俄罗斯军队不堪一击的结论的

很多人是看到车臣军人虐待俄罗斯军人尸体或者战俘,才产生这种幻觉。这些行为是不容于现代社会的,车臣军人却堂而皇之的这样做,这些行为不容于现代的道德,显示出车臣军队更像一只拿着现代武器的古代军队。



俄罗斯虽然在第一次车臣战争里暴露出不少缺点,但是底气仍在,在1996年4月,俄罗斯军队通过窃听卫星电话,获取车臣军队领导人杜达耶夫的坐标,利用导弹对其斩首,打出一场漂亮的信息战。随后在普京上任后对车臣持续打压和收买人心,车臣伊斯兰政府最终在2007年解散,车臣独立告一段落。



车臣的事情,夕惕若写的很难,很多事不好明说。欢迎关注,我会为您带来更多深度解读。


L夕惕若


说起车臣可能很多读友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俄罗斯政府的一块心病,车臣是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原住民族身体彪悍喜欢好勇斗狠历史上更是与俄罗斯恩怨不断,属于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区在苏联解体后趁着俄罗斯无暇他顾之时宣布自己独立,车臣所在的北高加索地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俄罗斯自然不会放任车臣独立,1994年在叶利钦的领导和指挥下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



了解这段历史的读友们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以俄罗斯战败而结束,很多读友一定会很惊讶为什么强大的俄罗斯居然连一个小小的车臣都打不下来,毕竟曾经的苏联可是世界霸主的级别,即便是苏联解体继承了它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也不应该如此不堪一击,所以说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有因必有果,因果必循环”。


苏联解体之后原加盟国家陷入了巨大的纷争和冲突当中,俄罗斯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国内政治斗争严峻,国家大部分的精力都被拖入到了巨大的内耗当中,所以车臣战争打响的时候俄罗斯国内也是一盘散沙,政治家们明争暗斗无暇顾及本国的军队。其次苏联集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也陷入了巨大的麻烦当中,原来吃香的部队居然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士兵士气底下根本就没心思把精力放在军事训练上,而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贩卖武器上,造成了部队腐化之风严重,武器装备既得不到更新也得不到维护军队更是疏于训练。最致命的是俄罗斯战前准备不足情报收集不利,再加上盲目的自信和过于轻敌,最终造成了军队的大量伤亡,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俄罗斯军队大败而归。


所以说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战败有其客观原因,毕竟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量的西方势力介入进一步加剧了当时俄罗斯的政治复杂性,叶利钦也是疲于应对俄罗斯复杂的国内形势根本就无暇他顾,而且车臣独立背后也有西方的影子,因为无论是时间的掌握还是战争的准备车臣武装明显都强于俄罗斯,面对一个准备如此完善的对手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战败也是情有可原。


世界浅谈


我从战术上分析一下。俄罗斯军队吃亏,主要是遇到了土匪。车臣武装不是正规军,所以他的战术比较乱,也没规律可循,在加上车臣武装分子有很多是军人出身,更增加了杀伤力。俄罗斯军队是按部就班的进入战斗,可以说是按照战术手册上来,但遇到车臣的乱搞他就力不从心。就像当年我们自卫反击战,我军是正规军大规模作战,而越军虽然是正规部队,但采用的战术属于游击战术的非正规打法,所以初期对我军重创很大。正规对不正规,有章法对无章法,是未来反恐作战中一大课题。美国五角大楼专门有小组在研究,目前的结果好像就是化整为零,把部队都拆解成十人左右的作战单元,然后由后方的重火力配合。我军好像也在摸索,但这一战术对技术要求和各军兵种的配合比较高。。


老天直属


俄军倒不是不堪一击,而是由于指挥混乱、作战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在作战中损失较大,而并不是打不过车臣武装分子。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准备充分的俄军最终彻底剿灭了武装分子。

第一次车臣战争时,苏联已经解体,新生的俄罗斯经济状况窘迫,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俄罗斯军队的正常训练,很多部队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大量俄罗斯军人正处于迷茫之中,士气也很低落。

车臣族人在苏联时期曾受到过压迫,因此一直谋求独立,苏联解体后羸弱的俄罗斯让这些独立势力看到了希望。因此车臣武装分子便开始了行动,其中不仅包括很多前苏联老兵(比如杜达耶夫本人就曾是苏军军官),还包括有曾经的阿富汗抗苏游击队、欧美雇佣兵等,这些武装力量作战经验丰富,而且通过各种手段搞到了很多先进装备,战斗力大增。

而此时前来作战的俄罗斯军队,本身训练水平就很差,多年没有经历过像样的训练,各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也很成问题。更关键的是,俄军面临的是以城市巷战为主的作战,即使是苏联时期的苏军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作战,主要还是以机械化大兵团作战为主。

因此在正式开打之后,俄军迅速损失很大,人员伤亡惨重,技术兵器同样损失惨重,俄军最终不得不撤出车臣。


前沿阵地


俄罗斯联邦的武装力量传承自苏军,但是因为苏联解体、俄联邦当局盲目实行欧美国家开出的“休克疗法”政策,导致军事实力大大削弱,与当年的苏军却无法同日而语。

乱自上作,时任当时俄联邦政府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原是苏军空降兵部队司令,因为八一九事件支持叶利钦才得到火箭般的提拔。车臣独立时,格拉乔夫居然下令将北高加索军区向车臣移交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技术装备,车臣因此组建了一支由苏军老兵为主体组成的现代化武装,人数超过2万。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车臣陷入动乱并且蔓延到俄罗斯边境。俄联邦屡次调解不成,决定诉诸武力!

但是俄联邦的指挥体制特别是军事指挥体制根本没有从苏联解体时的混乱状态中恢复过来,反而更糟糕。就在1994年11月29日叶利钦发布总统令要求车臣各个派系在48小时内停火,否则中央政府将“采取断然措施”并且在过了该期限后,俄联邦及俄军还是无所作为。直到12月11日,俄军才兵分三路拖拖拉拉进入车臣,而且有三分之二的部队是在开进途中临时组建!

造成这一原因除了俄军体制上的问题,很多还是因为“休克疗法”政策导致的恶果。自苏联解体前夕因为国际油价匪夷所思的突然暴跌加上后来俄联邦政府实行盲目的私有化改革,导致国库空虚,军费严重不足。军队武器装备老化、士兵缺乏训练,军人地位一落千丈,部队中充斥着无数“问题青年”。这一切不良现象导致俄军战斗力急剧下降,几乎到了俄国历史上的最低谷!

战争开始后,指挥系统混乱不堪,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严重脱节。再加上俄联邦政府为了在西方国家面前维护所谓的“国际形象”,严格限制军队的行动。面对车臣武装以广播形式向全国人民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号召广大人民拿起武器打“圣战!”俄军部队却因为本国政府下达的“不许攻击车臣境内的广播电台”命令,眼睁睁看着越来做多的车臣人拿起武器从四面八方向自己冲来。

再看看车臣武装,虽然只有2万多人,大部分是苏军老兵,多数骨干成员还参加过阿富汗战争,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缺乏起码军事训练的俄军“菜鸟”如何敌得过车臣武装这些百战余生的“老油条”?

战争进行了两年,俄军付出了上千名官兵的性命后,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出车臣!


大将军威武8


一是因为杜达耶夫非常了解俄罗斯军队状况,二是因为俄罗斯军事指挥不当,轻敌冒进。三是车臣军队作战玩强。所以,俄罗斯吃了大亏。杜达耶夫死后,俄罗斯调整状态,采取正确战法,才去得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