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綠茶時,需要注意什麼?

綠豆芽


時間泡法的關鍵是在恰當的機遇使茶葉和茶湯別離開來。如此能夠對茶湯中的溶出物進行取捨,然後調理茶湯的味道。不管泡什麼茶,高超的時間泡法都會使茶味更好。 玻璃杯相同能夠做到「在恰當的機遇別離茶葉和茶湯」,那就是時間泡法;與用什麼用具、進程、方法無關。

玻璃杯泡飲法,適於品飲細嫩的貴重綠茶,便於充沛賞識名茶的外形、內質。

  泡飲之前,先賞識幹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皎白紙上,觀看茶葉形狀。名茶的造型,因種類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賞識其製造工藝,調查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沛領會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味,稱為“賞茶”。然後進入沖泡。

  選用通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茶,便於調查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進程,人們稱其為“茶舞”。

泡茶的具體操作,可視茶條的鬆緊不同,分三種沖泡法: 一是沖泡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如龍井、碧螺春、都勻毛尖、蒙頂甘露、廬山雲霧、福建蓮芯、凌雲白毫、湧溪火青、高橋銀峰、蒼山雪綠等。 適用“上投法” 即洗淨茶杯後,先將85—90℃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茶葉便會主動緩緩下沉,但有先有後,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徜徉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後降至杯底;幹茶吸收水分,逐步打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性,芽似槍、劍,葉如旗;湯麵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蔚為大觀,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調查茶湯色彩,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嫩綠微黃……隔杯對著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細茸毫沉浮游動,閃閃發光,星斑點點。茶葉細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嫩茶特徵。這個進程稱為溼看賞識。

  待茶湯涼至適口,品味茶湯味道,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嚥,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沛觸摸,細細領會名茶的風味。此刻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嫩茶香氣,頓覺動人肺腑。此謂一開茶,側重品味茶的頭開美味與茶香,飲至杯中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悉數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茶。如若泡喝茶葉肥胖的名茶,二開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酣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漠無味了。

二是泡喝茶條松展的名茶,如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和平猴魁、舒城蘭花等,如用“上投法”,茶葉浮於湯麵不易下沉。 適用“中投法” 即在幹茶賞識今後,取茶入杯,衝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鐘,待幹茶吸水擴展後再衝水至滿,此刻茶葉或徜徉飄動下沉,或遲疑於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別具茶趣。

三是一般綠茶 適用“下投法” 下投法按茶和水的用量之比,用茶匙吸取適量茶葉,置人茶杯(壺、盞),將適量的開水高衝入杯,泡成一杯濃淡適合、鮮爽可口的香茗。選用下投法泡茶,操作比較簡單,茶葉舒展較快,茶汁簡單浸出,茶香透發徹底,並且整個杯的濃淡均勻。因而,有利於進步茶湯的色、香、味,常為茶藝界所選用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綠茶的種類有很多種,如龍井,碧螺春,安吉白茶,竹葉青,毛尖,毛峰,猴魁等等,沖泡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綠茶適合用玻璃杯沖泡,主要是因為綠茶不像紅茶和普洱那樣,可以用蓋碗去悶,而且通過玻璃杯沖泡,我們可以從感官上直接看到綠茶的條形和大小,由此可以大致分辨出綠茶的好與壞。

我們基本都處在城市中,不具備使用山泉水的條件,所以用桶裝水泡比較適宜,零售價15元左右一桶,這樣泡出的茶可以保障茶的原味不失真。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茶的量以及泡水的溫度。一般根據杯子大小放置茶葉3-5克,我在500ml杯子會放5克茶葉,且水溫保持在85-90℃,水燒開後涼置3-5分鐘即可,溫度再高容易燙死茶葉,使得茶失去原有味道,變得發苦發澀,沒有回甘,茶葉放多了也會發苦,所以一定要保持茶葉的量以及水溫的控制。

以上就是我對綠茶的一些心得,希望對您有幫助。


愛上生活愛上茶


大家好,我是頭綠身不綠的“綠豆芽”。致力於將好玩、有用、能看的常識、知識、好物分享給大家。

最近一段時間沒有更新,深感自責,最近會趨於穩定,也請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綠豆芽”哦!這段時間會跟大家一起學習科普一下茶的知識,算是簡單的弘揚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吧。內容會涉及到茶的起源、製作過程、品種、產地、鑑別方法、沖泡手法、器具詳解等數百篇內容。

今天主要說一下茶具的選用與綠茶沖泡方法:

最適宜沖泡綠茶的茶具自然是透明的玻璃杯,賞茶也是茶道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點,茶葉在杯中逐漸舒展,上下起伏,玻璃杯可以更好的欣賞茶葉的動態美,閒情逸致,不妨看一場“綠茶舞”。

除了玻璃杯,白瓷茶杯也是非常好的選擇。瓷具外形雅緻,手感極佳,比玻璃杯保溫性好。雖然不易於觀察“茶舞”。但是可以更清楚分辨茶湯的顏色。不管使用哪種茶具,均宜小不宜大,茶具大則盛水量多,這樣會使茶葉易老。

泡茶時水溫的把控:

最適宜的沖泡綠茶的水溫溫度為90度左右。由於茶葉的品種、鮮嫩程度不同,水溫要適當的調整一下。清明前後採摘的綠茶比較嫩,沖泡時水溫要低一些,85度最為合適。水溫過高,泡出的茶湯會泛黃,口感也略為苦澀,沖泡二次之後水溫在提高至95度。一些老茶、粗茶,低檔茶可以直接用95度的水進行沖泡。

泡茶比例:

茶葉的用量適個人喜好而定,並沒有什麼固定飲用標準和建議,不過茶葉與水最好的比例為1:50,1克茶葉用50毫升的水沖泡,這樣沖泡出來的茶不濃也不淡,口感不至於苦澀,最為鮮醇。這樣的比例尤其適合用來沖泡比較嫩的名茶,用來招待客人也最為合適。

沖泡三法:

綠茶的沖泡,有三種方法: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上投法是先在杯中倒入熱水,等到水溫合適之後,再放入茶葉。

這種方法多用於細嫩的炒青、烘青綠茶,例如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等。越嫩的茶葉,所要求的水溫越低,有的嫩茶,在80度的時候便可以投放,上投法較為麻煩,還要等水降溫,不方便。

中投法是先投放茶葉,然後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熱水,舉杯晃動,讓杯中的茶葉舒展開,再加入後續三分之二熱水。

這種方法適合比較細嫩的茶葉,可以降低水溫,使茶可以上下浮動,更為美觀,但是論滋味,不及上投法。

下投法是咱們普遍使用的方法,先放茶葉,後直接倒入熱水,不論溫度,能泡開即可。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細嫩度差的綠茶,不過鑑於方便省事,管他什麼茶,直接泡即可,如果要閒情逸致,那可一定要講究了。

沖泡時間:

一般綠茶都是三泡,前三次沖泡為最佳,三次之後,味道會開始變淡。

泡茶時,先用開水燙杯,可以溫杯和清潔。隨後在杯中注水半杯,放入茶葉,此為潤茶。1分鐘後,再次倒入熱水,用水高衝,在後續水的衝擊下,杯中茶葉會上下翻滾起伏,茶香四溢最後在浸泡1分半,便可以品茶了。沖泡後的最佳飲用時間在3至6分鐘,久放後的綠茶口感會變差,不再有鮮爽的滋味。

續水時機:

當杯中只有三分之一的茶湯時,就該續水了,續水時一定要是溫度非常高的開水,這樣才能保證杯中茶湯的溫度保持在90度左右。溫度足夠的水可以保證第二泡的濃度。

茶的茶具的選用與綠茶沖泡方法,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興趣的夥伴請關注我的頭條號“綠豆芽”。

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危機,文化需要傳承,技藝需要延續。承藝文化,希望與大家一同傳承延續我國傳統文化,一同傳播探討。

好茶,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品鑑。

承藝文化的黃山毛峰,西湖龍井,茉莉花茶,茉莉龍珠,手工綠茶剛開始起步,感興趣的茶友建議來短暫觀賞。

直接搜“承藝 茶葉”即可,望大家支持。承藝,不斷傳承創新,只做最好的茶。


綠豆芽


另外發一篇關於沖泡的文章給您看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沖泡手法,更有不同的投茶量,你懂嗎?”

《1》

在泡茶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個情況——怎麼泡,茶都不好喝。

為解決“不好喝”這一問題,茶友們踏上了征程,開始尋找讓茶好喝的方法,在此期間,必然先要自查一番。

先看看自己泡茶用的水。

沖泡時,使用的是礦泉水呀,沒問題。

再來自查自己沖泡使用的工具。

使的可是不吸收茶香,也不吸收茶滋味的白瓷蓋碗。也沒毛病。

最後自查一下衝泡時的水溫和出水時間。

也都沒有問題!

那到底是為什麼,自己泡出來的茶不好喝,不是太淡就是太濃。真是急死個人。眼看這春節就要到了,家裡親朋好友都要來做客了,要是讓他們喝到這樣的茶,臉上的面子掛不住呀。

列為看官,你們排查了沖泡用水,沖泡茶具,沖泡溫度,出水時間,很不錯。但你們是否忽視了投茶量?

“投茶量和泡茶有什麼關係,放的多才好喝呀,有味道。”

瞧,答案呼之欲出。正是投茶量不到位,才出現了茶葉喝著不舒心的情況。

在春節前,就讓村姑陳告訴你,不同的茶類要如何控制投茶量吧!屆時,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喝上一杯湯清水柔,茶香悠揚的茶,能讓氣氛更加和諧。

《2》

在春節,我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可沖泡的茶類呢?

最常見的有白茶、巖茶、紅茶、黑茶。這四種茶,可是春節的明星,茶桌上亮相頻率最高的。

挨個來介紹一下,它們的投茶量。

(備註:本文所說的投茶量,均以120毫升白瓷蓋碗為沖泡容器。)

白茶沖泡,該放多少茶?

白茶,可是近兩年來躥紅速度最快的茶。尤其是老白茶,更是聲名大噪。在過年之際,泡一杯老白茶,可是不二之選。

沖泡老白茶時,投茶量控制在5克即可,無需太多。

投茶時,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即用家庭克秤稱茶,稱取相應的重量即可。

若是過年時走親訪友時,對方家裡沒有克秤,那我們看也根據平時的經驗泡茶。

白茶可分為散茶和餅茶。餅茶因經過緊壓,體積小,緊實。撬茶的時候,要一片一片地撬開,千萬別一塊一塊地撬開,不僅無法目測投茶量,茶還不容易泡開,影響茶滋味。

一片一片撬開後,往120毫升蓋碗裡放茶,茶葉只要放到蓋碗的2/5處即可,若是繼續投茶,沖泡後滋味容易變得濃烈。

除了餅茶,白茶還有散茶狀態。白茶的散茶蓬鬆,是白茶經過萎凋和乾燥後收集而來的茶,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三種。

白毫銀針是體積最小的茶,投茶量與餅茶抑制,只要投放至蓋碗的2/5處即可。

白牡丹的體積較大些,在投茶時,要投放到蓋碗的3/5-4/5處,此高度正好。若是白牡丹的葉片比較完整,比較蓬鬆,那就投放到蓋碗4/5處。要是白牡丹的葉片較碎一些,那就投放到蓋碗的3/5處。

壽眉的體積最為蓬鬆,若是壽眉的一芽三四葉的外觀保持完好,那在投茶的時候,葉片稍微高於蓋碗,約高1公分即可。若是壽眉的葉片比較碎,那就加到蓋碗的碗口處即可。

掌握好正確的投茶量,才能感受到白茶清香爽滑的滋味。

《3》

巖茶沖泡,該放多少茶?

與白茶相比,巖茶沖泡時更加方便。通常我們買到的巖茶,都是用複合鋁膜牛皮紙袋包裝好的。

常見的規格有7.5克,8克,10克等,若是用120毫升的白瓷蓋碗,建議投茶8克。

若是水仙這類條索粗大的巖茶,投入蓋碗後,茶葉的高度約在碗口下0.5公分處。像肉桂這類條索較為細長的巖茶,投入蓋碗後,茶葉高度約在碗口下1公分處。其他品種的巖茶則在0.5-1公分之間。(指的是條索完整的情況下)

這多出來的0.5公分和1公分,是為了給注水預留空間。

水沒過條索,正好能到碗口處,蓋上蓋子,可輕鬆出水。且不容易燙手。

若是用其他大小的蓋碗泡茶,則容易讓茶和水的比例失衡,泡出來的茶不是太濃烈,就是太寡淡。

用對投茶量,巖茶的滋味才可全面釋放,我們方可體會到巖茶的純正韻味。

《4》

紅茶沖泡,該放多少茶?

與巖茶一般,紅茶也有不少是包裝好的。且多為5克一袋。在沖泡時,取一小袋茶,即可用蓋碗沖泡。

若是我們沖泡的是金駿眉這類芽茶,投入蓋碗後,體積不大,約佔蓋碗碗身的2/5。

注水時,將水加至八分滿。蓋上蓋子,即可出水。

黑茶沖泡,該放多少茶?

如是您剛開始接觸黑茶,建議每次投茶5克左右為宜。

如果口味偏淡,投茶量可以稍微減少0.5-1克。口味偏重的話,則多增加1-2克。

在出水時間上,建議快出水,10秒以內出湯。而後根據自己個人的口味習慣增加坐杯時間。

《5》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沖泡手法,更有不同的投茶量。

若是我們平時圖個方便,隨手抓一把茶扔到蓋碗裡,注水、出湯,全程不走心,這樣的茶,泡出來勢必是不好喝的。

唯有根據茶的屬性調整投茶量,方可體味到真實的茶滋味。

學會正確投茶量,這春節,大膽泡茶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小陳茶事


其次泡茶水溫在80°左右,水溫太高或者太低對品茶都不太好,太低泡不出來茶的滋味口感,太高了損傷茶葉營養成分。

不要喝泡的太濃的茶喝,太濃影響胃液的分泌,高血壓和心臟病人不適合喝濃茶。

不要空腹喝茶,對身體特別是腸胃很不好。


合昌軒茶葉


要想體驗品茶的醇香與愜意,首先要學會保管茶葉,當然,這裡講的是綠茶。

每年三月底至四月初,新茶上市時,買回來的新茶一定要放在冰箱的冷凍室裡。如果放在常溫下保存,時間稍常,茶葉就會變味了,特別是經過六、七月份的高溫,茶泡開之後已經不再是嫩綠色了,而是橙黃色,甚至是枯黃色了,這樣的茶水是沒有人喜歡喝的。

此外,茶葉很容易串味,所以不要把茶葉與其他食物放在一起,否則也極易影響茶葉的口感。

再說泡茶。網上,包括很多書中說的泡茶方法都有一定的侷限,缺少實用性。這裡介紹兩種比較實用而效果非常好的泡茶方法。

第一種:茶葉很快就會沉入水底的茶葉。先用少量開水衝一下茶具,倒掉這個開水,這時茶具是溫熱的。放入適量茶葉,依據每個人的口感可以多放,也可以少放。一般的,初飲綠茶的人放3克左右,有年份的茶客可以放5克左右,然後倒入少量熱開水,90度左右為宜,開水的多少以淹沒茶葉即可。這時,把茶具搖晃幾下,讓茶葉完全浸沒在水中,再把水慢慢倒掉,剩下茶具底部的茶葉,再倒入少量的開水,仍然以淹沒茶葉為宜,並且放置五分鐘左右。這個過程被稱為洗茶,洗茶的過程非常重要,因為茶葉在從發芽到生長直至採摘和加工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灰塵之類的東西,所以一定要洗茶!

洗茶之後再用開水靜泡五分鐘左右,這個過程稱為醒茶。經過了醒茶的過程,茶葉全部舒展開來,同時又沒有過多開水帶來的大量的熱量,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大量釋放,味道到了最佳境界,這時再續入適量開水,讓茶葉的成份全部充實在茶水中,飲用時口感達到最佳。

值得一提的是,在醒茶時,你可以去聞一聞茶香,你會有沁人心脾的感覺。在衝入開水之後,水溫降下來之前,你可以欣賞新茶的嫩綠色,可謂賞心悅目。

第二種泡茶方法主要是針對那些不能立即沉入水底的茶葉,比如安吉白茶,這是近幾年很受茶客喜歡的一種茶。由於這種茶不能及時沉入杯底,似乎不太好洗茶和醒茶。這時,我們可以採用那些茶壺之類的茶具。由於茶壺有一個類似漏網的壺嘴,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完成洗茶的過程。當開水在茶壺中將茶葉泡開之後,可以把茶水倒入配套的口杯中,這時杯內的茶水呈現出一種嫩黃色,特別誘人!其實,這種嫩黃色才是綠茶的本色!

飲茶品茗,從來都是一種高雅的生活,同時也有利於身心健康。祝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品位!


江濤89650


綠茶是中國茶類的鼻祖,從遠古可以,我們的祖先先是吃葉子,然後當作青菜熬粥,到了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了蒸青葉茶和茶餅,在唐朝的時候以煎煮為主,到了宋朝。則是以點茶為主的飲茶方式,也把中國的茶道之美帶到了巔峰的位置。

從明朝開始,中國的喝茶進入了一直到現在都基本沒有改變的泡茶方式,所以中國的茶飲方式其實也就是一部綠茶的發展史。

綠茶是不發酵茶,一般以春茶居多,以明前茶最為珍貴,沖泡綠茶只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沖泡綠茶,可以選擇的茶器比較多,無論是紫砂壺,蓋碗還是玻璃杯都可以,但是從欣賞的角度來說,大家比較喜歡玻璃杯,可以欣賞到綠茶在沖泡過程中上下翻飛,沉浮如花的綻放。

二,注意投茶量和投茶方法,根據茶葉的細嫩程度,可以採取上投,中投和下投,茶葉的量一個基本的原則是1;50,就是一克的幹茶50毫升的水。

三,水溫,原則上是80度的水溫,但是一定要先煮沸,在慢慢涼一下。當然好的茶葉沸水沖泡也沒有問題。

只要保證以上三點就差不多了


煮茶聞書香


泡茶主要就是:茶具,水,跟茶三者。沖泡綠茶也是這三方面。

茶具:綠茶一般都是用比較嫩的芽葉來製作,所以在視覺方面比較突出,用玻璃杯泡綠茶是不錯的選擇。

水:水質而言就太講究了,沒那麼苛刻的話,用日常純淨水就可以。溫度一般在85度左右,高了容易苦澀,低了香氣出不來。

茶:首先是茶量,這個根據茶具大小跟自己喜好的濃淡來決定。然後是泡綠茶的方法,一般根據茶毫的多少,茶葉的嫩度分別用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種。


樹凡茶莊


1.綠茶不能泡得太濃,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

2.用玻璃杯泡茶,先少倒點水養茶半分鐘,注意水不能直接沖茶葉

3.水溫在75度到80度就可以了不能用太燙的水泡茶會破壞茶葉營養跟口感。

4.泡好之後1分鐘後喝完,不能一直把茶葉悶泡在水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