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出租回報率長期低於銀行存款利率,這意味著什麼?

Seven_樂樂


  分析任何一個投資產品都有個前提條件,特別是兩樣完全不同的產品進行對比,比如能說股票的回報率不如銀行存款利率嗎?如果是熊市,那肯定不如,甚至虧得連媽都不認識,但是遇牛市呢?

  如果要計算住房出租回報率,而不考慮房價的增長,這種計算就好如只計算股票的分紅而不計算股票的資本利得,卻說股票分紅回報率不如銀行存款利率是毫無意義的。

  儘管不考慮房價增長帶來的回報,只考慮住宅出租回報率,那也要參考房價增長導致的房租增長帶來的回報。

  比如十年前投資100萬買房,假用房屋年租金2.4萬(每月2000),十年前住房出租回報率為2.4%;而如果如今房價漲到500萬,那麼同樣是2.4%的收益率,住宅出租租金卻是500萬*2.4%=12萬,相對原先100萬的投入收益率高達12%。

  然而,銀行存款並不存在因資本利得而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因為存入銀行的本金永遠一樣(不考慮利息再投,因為租金也可以再投),並不產生權益投資帶來的資本利得。

  如果有專家給出“住宅出租回報率長期低於銀行存款利率”的結論,那他是完全基於理論或當下房價的住宅出租收益率與銀行存款利率進行比較,亦或者說純粹將住房出租作為債權投資來看待,而非權益投資。

  如果將住宅出租作權益投資來看待,那麼這兩者並不存在可比性(一個是債權投資,一個是權益投資),過去並不象徵著未來,特別是當下的房價。比如房價下跌,那對高房價買入的人,收益也會隨房價的下跌導致租金的下跌,相對購房時的投入收益率(回報率)在下跌。

  所以,這兩者並不能進行比較,投資性質風險性流動性等等都不同如何比較?能把你的手切下來與我的腳比嗎?


三人聚眾


意味著租售倒掛,市場存在較大泡沫。

目前,我國住宅年租金回報率普遍在2%左右,像北上廣深區域,甚至只有1.29%左右,僅有部分熱點區域租金回報率能達到2.9%,乍一看70年的房產,似乎這個回報率也不錯!其實如果把視野在放大了看,這是非常恐怖的,不僅僅是低於銀行存款利率,甚至於遠低於全世界範圍內絕大部分區域的租金回報率。


舉例:

  1. 泰國曼谷,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6.36%。
  2. 美國達拉斯加,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7.35%。
  3. 日本大阪,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5.91%。
  4. 德國柏林,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3.72%(柏林租金回報率在歐洲都屬於較低水平。)
  5. 美國洛杉磯,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5.8%。
  6. 美國曼哈頓,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6%。
  7. 澳大利亞墨爾本,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4.5%。
  8. 英國倫敦,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4%。
  9. 新西蘭奧克蘭,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3.5%。
  10. 新加坡,住宅年租金回報率為3.2%。

從上可看,我國住宅年出租回報率是完全低於世界水平的,而這個地產的大泡沫,希望在國家新政“租售同權”實施之後有所改觀!

不同觀點歡迎下方留言討論,認可請給個關注,謝謝!

摩羯房說


“住宅出租回報率長期低於銀行存款利率”是謬論!!!是一些所謂“磚家”臆測出來,媒體推波助瀾,誤導“吃瓜”群眾的謬論!!!

“長期”是多長?1年,3年,5年還是10年,20年?不同週期計算的回報率結果會大相徑庭。

銀行存款利率有多種,此“銀行存款利率”是活期還是定期,是幾年定期?

這些都沒有確切表述。

經濟學和數學緊密相連,概念定義不準確,計算用的要素就任人擺佈,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投資回報率的計算前提是明確投資週期。

如果設定15年的週期,其年平均投資回報率恰恰遠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下面通過模擬示例來證明:

(以下數據完全虛構,為計算和說明方便,要素進行簡化處理。本例只考慮出租,不考慮房產市值變動。)

小強在2002年12月31日在上海購買了一套50平方的一室一廳,每平方米5000元,共計花費了25萬元。次日出租,到2017年12月31日止,正好15年。其15年來租金和收益率情況如下表:


(注:上表中銀行利率數字摘自“銀行信息港”網站。由於利率變動頻繁,表中利率選取的是當年最長定期利率的最高值。利率政策改革後,各銀行利率允許自行在一定範圍內浮動,各銀行間利率有所差別。如有錯漏,敬請諒解。)

從上表中我們看到,從小強開始投資的第一年起,任何一個年度的投資收益率都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隨著房租的不斷上漲,年度投資收益率穩步增長。整個投資期間的年平均收益率是10.53%,遠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平均值4.23%。

因此,“住宅出租回報率長期低於銀行存款利率”一說不成立。

只有在近幾年,由於房價增速快,才會產生投資當期收益率低於當期銀行存款利率的情況。

例如:

續上例,假設小王在2016年12月31日購入和小強完全一樣的住宅,次日出租,購入價格是350萬。當年的投資收益率為1.41%,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最高值3.3%,略低於1年期的利率1.5%。

那麼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仍然有人投資買房用於出租呢?

排除炒房者。投資者(小王)預計的是未來房租會增長,投資回報率從10年,20年來看仍然可能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最後聲明一點:高房價讓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人痛恨。制定抑制房價的措施必須有科學的依據。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被假象矇蔽。如果按照錯誤的認知來調控房價,制定政策,必將是緣木求魚,貽害無窮。


仁觀天下


大家都懂的答案就不再多說了,看看我之前的回答能瞭解的更詳細些。住宅出租回報率低於銀行存款利率,意味著房產的投資屬性已經大大降低,迴歸住的屬性。換個更簡單的說法就是,房產今後將失去投資價值。


住宅,也就是商品住房,回報率只有兩種,一種用於出租,收取固定的租金,每年的漲幅要看當地平均工資的漲幅,會有一個上限;另一種,則是出售。


任何商品,有漲價,就會有降價,這是市場經濟規則的必然規律。


其中起作用的,不僅僅是商品的供求關係,還有社會的炒作因素,以及各種客觀影響因素。比如投資市場匱乏,某種商品價值凸顯時,就會有大量資金跟風炒作。


多數炒作的項目,兩三年就會遇到瓶頸,最多撐上四五年也就煙消雲散了。能持續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少之又少。


當前的房產貸款利率已經實際超過了5%的年利率,這是一個分水嶺。

從數字上可以直觀的認為,一套房如果用了貸款,二十年下來,基本利息跟房價也差不多了。


如果簡單的計算貸款還款金額,看著還不太起眼,但是如果從基金定投的方式,5%的利率計算一番,實際二十年下來,可能付出的還不止一套房。


住房出租,遇到靠譜的租客還能保護的很好,打掃的乾乾淨淨。但是多數情況下,出租三五年後就要重新裝修一番,付出數萬元的裝修成本,所以實際的收益率還會更低。


房住不炒,從資本層面已經成為現實。如果還有人看不清形式,那麼,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財智成功:加百利網創立者,20年農村生活,北漂十年,跨IT、企業培訓、媒體職業經驗,長期每天閱讀30萬字+,民間經濟思考者,公眾號(加百利點靠木)


財智成功


分析任何一個投資產品都有個前提條件,特別是兩樣完全不同的產品進行對比,比如能說股票的回報率不如銀行存款利率嗎?如果是熊市,那肯定不如,甚至虧得連媽都不認識,但是遇牛市呢?

  如果要計算住房出租回報率,而不考慮房價的增長,這種計算就好如只計算股票的分紅而不計算股票的資本利得,卻說股票分紅回報率不如銀行存款利率是毫無意義的。

  儘管不考慮房價增長帶來的回報,只考慮住宅出租回報率,那也要參考房價增長導致的房租增長帶來的回報。

  比如十年前投資100萬買房,假用房屋年租金2.4萬(每月2000),十年前住房出租回報率為2.4%;而如果如今房價漲到500萬,那麼同樣是2.4%的收益率,住宅出租租金卻是500萬*2.4%=12萬,相對原先100萬的投入收益率高達12%。

  然而,銀行存款並不存在因資本利得而獲得更高的收益率,因為存入銀行的本金永遠一樣(不考慮利息再投,因為租金也可以再投),並不產生權益投資帶來的資本利得。

  如果有專家給出“住宅出租回報率長期低於銀行存款利率”的結論,那他是完全基於理論或當下房價的住宅出租收益率與銀行存款利率進行比較,亦或者說純粹將住房出租作為債權投資來看待,而非權益投資。

  如果將住宅出租作權益投資來看待,那麼這兩者並不存在可比性(一個是債權投資,一個是權益投資),過去並不象徵著未來,特別是當下的房價。比如房價下跌,那對高房價買入的人,收益也會隨房價的下跌導致租金的下跌,相對購房時的投入收益率(回報率)在下跌。

  所以,這兩者並不能進行比較,投資性質風險性流動性等等都不同如何比較?能把你的手切下來與我的腳比嗎?

相互學習交流筆者公眾號【旭天點股】,同時歡迎大家積極轉發、留言、點贊,增加一點點人氣,謝謝支持!


一點看盤


潘石屹說過一個觀點:“他認為租金回報率是衡量這個樓盤是否值得投資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因為,房屋的售價可能有水分、有泡沫,但租金是不會出現泡沫的,如果長期低於銀行存款利率就證明樓市泡沫不小。不值得做房產投資。當然。對於真正剛需的人來說,這都是不重要的,不能因為考慮回報率擔務了買婚房等一系列大事。


一壺清酒醉流年


長期高估值的股票背後是市場對於公司盈利能力高速增長的預期。相應的,住宅租金回報低的背後是對租金高速增長的預期,而租金高速增長預期的背後是對於區域經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長的預期。

至於這種預期是否正確,市場長期會給出答案。


徐豪2


按正常回報率,房租要有6到8個點,北京的小房子一年60到100萬租金,顯然不現實,,四線小城市房價100多萬,一年6萬以上租金,一月5k,,好多四線工作者工資都沒用這麼多,所以這意味著房價泡沫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