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有正規的大平臺,為什麼有的人還要選擇小平臺導致被騙?

成雪濤


為什麼有的人選擇小平臺,原因一個是利率要高,另外一個原因是他不知道有什麼大平臺,就是沒有什麼概念。

這個對於p2p領域來說,很常見。

因為網站本身就是信息孤島,你需要一定的宣傳才能夠觸達,所以如果你宣傳不到的話,他也很難知曉相關的情報。

另一個對於小平臺而言,為了和大平臺進行競爭,那麼必然的會提高自己的利率,原因在於,大平臺因為有流量優勢,因此從供求的角度來說,它的利率一定是低的,因為對於大平臺來說是不缺錢的。

但是對於小平臺來說,它只能通過短期高利率的產品,來吸引一對價格敏感型的客戶。儘管這有可能是飲鴆止渴,但是這個沒有辦法的。除非有新的獲客模式或資源導入。


大良兒講產品


朋友,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很樂意回答。導致這個問題關鍵是受一種貪圖高利的心裡意識驅使和風險防範意識淡薄兩種因素所致。



這幾乎成了上當受騙者的一種鐵律,綜合所有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案,沒有一個例外的。

P2P平臺確實有不少背景可靠、資金實力雄厚、風險內控機制健全的國有系和金融系大平臺,但他們的管理往往很規範,在投資回報上都有是根據科學測算得出的合理的、可持續的數據,而不是不顧風險、只顧圈錢那種“詐騙式”的經營。



他們給的利息往往比一些不正規的小平臺低,小平臺正是因為他們管理不規範、競爭能力弱,為了生存或者根本不想還你的本錢,才在利率上亂來,不惜成本盲目抬高利率讓一些只貪圖高利而不顧風險的投資者參與,最後上當受騙,血本無歸。因為你貪圖P2P小平臺的高利,P2P小平臺則掂記著你的本錢,你投進出之後他們根本不想還你了,當出現經營風險之後一般都關門跑路了之。

所以,貪圖高利會讓

人瘋狂地盲目投資,缺乏風險防範意識猶如盲人狂奔,其結局都是很危險的,把這兩句話用在當下一些人不去P2P大平臺投資而去P2P小平臺投資是最恰當不過了。最近某領導的幾句很值得人們警醒:“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貸款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擔風險的”,這些話告誡廣大投資者千萬不要貪圖高額投資回報,高利回報往往就是一個大陷阱,跳下去或許就是死路一條;而一些非法的、居心不良的小P2P平臺真的如同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扎進出真的就沒有生還的可能了。



朋友,如果避免上當受騙,在P2P平臺上投資還是選擇正規的、資質可靠的、資金勢力雄厚的、內控嚴密的大平臺,儘管投資回報低一點,但可確保投資安全,讓你的本錢無被吞噬之憂。願你遠離高利誘惑,投資理財成功!


財經深思


如果你逃離了火場,就不要再回來了!

P2P行業是現在廣受關注的一個行業,由於近年P2P行業龐氏騙局、公司破產、老闆逃遁的事件不斷髮生,央行決定強制監管,嚴厲整頓金融行業的風氣,導致以P2P為首的一眾理財機構人人自危。

P2P理財本來就是屬於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形式,人們在不瞭解P2P的風險性之前,看到高收益就買,導致很多家庭傾家蕩產。擁有正規資格的大平臺也免不了P2P的風險,就何況一些小平臺了。

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舍大求小呢?

有些人存在貪小便宜的心理, 不正規的小平臺可能給的利息高,所以人們就順勢選擇了小平臺,可能他們覺得大平臺和小平臺並無太大差異。

其實他們不瞭解的是,小平臺可能並不正規,安全性遠不如大平臺,這是其一;其二,前幾年,由於P2P行業的發展迅猛,有不少人打著P2P的旗號行騙,專騙喜歡那些貪婪之人,資金鍊一斷裂就走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皮包公司。

在這裡,還是要告誡各位理財人士,切勿因小失大,投資需謹慎。


環球老虎財經


我們先來理清概念,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的縮寫,意思是個人對個人,又稱點對點網絡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如何來定義P2P是不是正規大平臺,無非是看平臺資質,背景的實力,信譽度,資金是否雄厚,週轉靈活性,要運作良好。P2P畢竟不是金融機構,與銀行、券商、保險公司、信託機構等還是要區別對待。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選擇不正規小的平臺呢?總結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作為普通投資者,他不具備識別大平臺小平臺的能力,往往被小平臺過度包裝,被大門面,大排場吸引,經不住小平臺的“軟磨硬泡”。第二,人性的貪婪,都想賺錢,而且是賺大錢,在年化收益率6%和20%面前失去了判斷,明知道有風險,還是不顧一切的扎進去。為了高額利潤的回報,鋌而走險。第三,抱著僥倖心理,新聞天天看,報紙每天讀,知道要去正規大平臺,但是甘願做鴕鳥把頭埋在沙堆裡,覺得外界發生的與自己無關,真的危及到利益的時候也沒有了主張,想抽身離開為時已晚了。

面對魚龍混雜的P2P平臺,現在監管部門的力度也在加大,關鍵自己還是要能抵住誘惑,要知道天上從來都不會掉餡餅。

(晴溪)


孫建波


P2P是person-to-person的縮寫,意思是個人對個人,又稱點對點的網絡借款,也就是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給有借款需求的人群的網絡信貸平臺,其實就是小額民間借貸的線上模式。

P2P因其收益較高而成為很多人的理財選擇之一,但高收益常常伴隨著高風險,6月份、7月份P2P平臺接連爆雷,就7月份已超過40家平臺爆雷,其中包括知名度比較高的錢爸爸、牛板金等等,造成大批投資者的利益損失,而經過大批自媒體的宣傳,小額投資理財者已經是談P2P色變。

*圖源網絡

迴歸正題,為什麼P2P理財有正規的大平臺,還有選擇小平臺導致被騙呢,創投君以為理由有以下幾點:

1. 貪心。馬克思教我們找根本原因要找內因,所以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吧,畢竟P2P的收益率遠遠高於一般的理財方式,在這種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很多人只想賺快錢,越快越好,所以收益率也是越高越好。*網絡截圖

2. 缺乏相關的理財知識。自己缺乏充分的理財知識,分辨不清哪些平臺是正規的,哪些平臺是非正規的,甚至在投入資金前沒有做好充分的調查,更沒有做好風險評估。

3. 盲目相信平臺宣傳。要說外因,可能宣傳是個很大的因素,有些P2P的廣告漫天飛舞,說得比唱得還好聽,意志力比較薄弱的人很容易就會被洗腦。

4. 被熟人忽悠。還有些投資者是被身邊的人坑了,躲過了媒體,躲過了廣告,萬萬沒想到,身邊的人也會拉自己入坑。當聽到身邊的人說那個平臺有多好多靠譜,他經過該平臺賺了多少錢之後,心動不已,不自覺地掏空了自己的腰包。

建議:投資有風險,沒事多讀書,學學理財知識,鍛鍊意志力,抵制誘惑,風險太高的理財產品要三思之後再三思。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讓錢生錢,不要為了高收益把本金玩沒了,得不償失。如果實在懶得去學,就老老實實將錢放銀行裡存著吧,或者像創投君一樣,把錢都花掉……

創業投資家(ID:cytzjia)原創,歡迎關注我們,獲取更多致富方法,閱讀更多財經信息!


創業投資家


這跟平臺是否正規關係不大吧。選擇小平臺的當然過於看重收益,對金融品牌一點都不關注,承受了極大的風險,很多人也付出了代價。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難道選擇所謂的大平臺就沒有瑕疵嗎?

你買的產品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嗎?

你以為是理財產品嗎?你以為是定期存款嗎?你以為風險只是從5%到8%的變化,多出了百分之三的風險嗎?不,只多出來百分之三的收益,而風險多出來百分之三十還不止。

這些產品穿透到底看看哪個還能看,投向了誰?投向了什麼人和什麼項目?為什麼這些人和公司需要24%以上實際上一般更高甚至翻倍或者甚至更更高的貸款?

他們在做什麼買賣,有什麼產業?拿什麼來還這麼高利益的負債?

為什麼不從銀行借款?為什麼拿不到低息借款?

這些為什麼背後,都是無法讓人視若無睹的理由。當然是銀行不願意借,當然是親友資助無法滿足。

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一個人和機構為什麼需要這樣高的槓桿才能生存呢?

是不是某種發展的幻象或者過高的預期束縛了他?

想到這裡再問問,你就算投資所謂的正規大平臺?能回答清楚上述問題嗎?


程蟬


其實導致被騙無非兩個原因,其一對所投資的產品不瞭解,盲目跟風。聽別人說P2P好就去購買,也沒有做充分的瞭解,比如P2P的性質、風險性等;其二就是貪念,只顧著收益,懷著僥倖心理,沒有考慮這樣高的一個利潤是否能達到,是否能兌現,投資什麼樣的產品能達到這樣的收益。



在這裡引用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的講話:“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選擇P2P平臺理財也是不要光貪圖高收益,高收益伴隨高風險,不光是收益受影響,而是血本無歸的問題。

而且往往能給出高收益的都是一些不正規的小平臺,靠著不靠譜不合理的高收益來吸收資金。而大平臺往往管理嚴格,能給出合理的收益率,保證投入的資金的安全性。

從去年以來,國家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特別是P2P,要求在今年4-6月,完成P2P備案。所以從4月份善林金融爆雷,到現在7月份集中爆雷,更能看出來P2P存在很多問題和風險。



所以大家在選擇平臺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資深背景的,排名靠前有知名度和信任度的。平臺成立五年以上的,資金有第三方監管的平臺會大大降低風險。


坤鵬論


像比較大的P2P平臺陸金所、宜人貸、拍拍貸、人人貸等等,還是比較規範的,也對接了百行徵信與央行徵信體系,相對風險比較小,其實現在爆雷的基本上都不是正真意義上的P2P平臺,好多都是線下門店,說是一千多家P2P平臺,很多都是不合規沒有實力的,只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


用戶5487612378478154


對於你這個問題,我暫做兩個部分回答。

首先,為什麼有的人還要選擇小平臺導致被騙?

1、小平臺小 但架不住會包裝

以我自己身邊和親身經歷為例,在P2P領域,很多人對於平臺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概念,最多或是說在哪裡看到這個平臺的廣告,潛意識中認為這個平臺比較大。又或者平臺在向客戶介紹的時候拉大旗,包裝的很好看。

我自己就曾遇到過,記得P2P E租寶暴雷時,行業內一片喧嚷,後來國家出手清理整頓,感覺P2P理財有所好轉,但實際上呢,我身邊某P2P理財號稱省內NO.1,撐到今年也暴雷了,對外宣佈是與某銀行合作的,有政府背景,但實際上並沒有背景,也未和銀行合作。

2、收益相對較高 但沒高出太多麻痺人

這就跟媷羊毛一樣,聰明的平臺知道收益太高,會嚇走投資者,而太低的收益又不划算,不是太高但也不低的收益率最吸引人。

每個人都有賭徒的心理,在面對這樣的小風險範圍內,再加上平臺客服不斷地遊說,舉例說有人怎麼怎麼樣,可以說稍有猶豫就會掉坑裡。

其次,第二個問題就是P2P理財有正規的大平臺

客觀來講,理財都會有風險,只是大小而已,而P2P理財平臺,據我自己瞭解,正規風險小收益還可以的平臺幾乎沒有,看國家隊清理整頓的時間就可以知道,幾乎沒有那個平臺可以拍胸脯的說自己的平臺不會暴雷。

現在P2P理財平臺實際上處於一個轉變期,扛得住可能就海闊天空,抗不下去就直接倒閉,就如同近年的共享單車行業一樣,行業洗牌誰都有可能被出局,這也就是為什麼P2P大的理財平臺收益越來越低。


財經孟


大平臺

確實,中國目前大平臺有很多, 光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分佈的運營5年以上的平臺就有不少,但是投資人卻不愛,為什麼?

因為收益低,大平臺的運營成本高,收益低,所以這是大多數人棄之的重要原因。


小平臺

再說小平臺,投資人選擇的重要原因是收益高,目前P2P行業的平均綜合收益為10%左右,大平臺的收益可能低於平均值,而小平臺的收益往往能高出五六個點,再加上提供的各種返利活動,收益相當可觀。


之所以被騙,大概分幾種情況:

  • 羊毛平臺。有些小臺子本就是高反的羊毛平臺,你薅羊毛,平臺薅你本金。

  • 合規進度慢。監管提速,行業優勝劣汰,小平臺合規成本高,所以就跟不上行業發展,只能被淘汰。

  • 道德風險。小平臺老闆若面對頹勢無能為力,也只能選擇卷錢跑路,留給投資人的就是雷。


投資人

對於P2P行業一知半解,知之甚少,所以只能看到高息,看不到高息背後的高風險。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白了,還是小平臺給的收益高,吸引了不懂行情的投資人。因此,三益寶行業分析師建議,選擇P2P理財,一定要掌握必要的行業知識,具備風險意識和風險承擔能力, 慎重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