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在你讀完標題這句話的時間裡,已經有3首新歌被傳到了Spotify。而一天以後,這個數字將達到20000首——如果你想要聽完這些新歌的話,你需要花費一個半月的時間,假如你不需要睡覺。

而到明年的這個時候,將會有700萬首新歌被塞進Spotify的服務器裡。

你是不是也經常苦惱你的播放器裡似乎有海量的歌曲,但最終卻聽不到自己真正想聽的歌?或者面對這網易雲音樂給你的一堆倒胃口的“日推”而大搖其頭?(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讓你給我推薦《隔壁泰山》)

或許今天這篇文章能給你一定的答案。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Spotify的老闆丹尼爾·艾克在公司今年3月的紐約投資者日上公佈了上面的數字,自此以後音樂界就一直在討論這些數字。

顯然,這樣的趨勢不僅限於Spotify一家,其他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廠商也發現了同樣的趨勢,甚至更可怕:Rhapsody和Napster的首席執行官比爾·帕吉歐在6月證實,他的平臺每天會收到新上傳的24000首新歌,也就是說,每小時一千首。

我應該不是唯一一個感到不堪重負的人吧?

一家好公司也應該為此感到不堪重負,自由媒體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格雷格·馬菲爾一直被認為是一位具有敏銳直覺的音樂圈大鱷,他的公司擁有廣播巨頭SiriusXM(80億美元),並且很快就會收購Spotify的競爭對手Pandora,以及他們還有Live Nation的大約三分之一股份。

馬菲爾在11月中旬對自由媒體公司的投資者們發表講話時警告說,目前網絡流媒體頹勢必顯,人們將淹沒在娛樂產品的汪洋大海里。

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播出了487部原創劇本的電視劇,自2012年來,網絡節目增加了680%,馬菲爾稱“內容業務已經成了一個可怕的角鬥場”,在包括Instagram、Fortnite、Facebook和Twitter的媒體領域裡,“對觀眾眼球的競爭前所未有……而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

你可能會好奇YouTube怎樣,emmmmm~來自官方的數據稱每分鐘都會有超過400小時的視頻被上傳到該平臺上。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音樂產業內的各家大腕對這種內容的衝擊做出了不同的反應,而一批人工智能為主的科技創業公司則在這鼓大潮中飛到了風口,例如Instrumental、Asaii和Sodatone。

這些人工智能公司使用機器學習的算法從Spotify、YouTube和SoundCloud的成千上萬的音樂新人裡進行挖掘,然後通過綜合評估他們在流媒體上的表現,來決定哪些最好的和最聰明的音樂人是值得簽約的明日之星。

對於音樂產業中的那些超級大公司而言,他們也正陷入了一種恐懼中:他們既擔心明日的超級巨星被淹沒在垃圾歌的海洋裡,也擔心他們的競爭對手先於他們把明日之星籤走。

於是,無數張支票揮舞起來,蘋果公司在今年10月收購了Asaii(技術上被收購);華納音樂集團則在今年3月搶先收購了Sodatone。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Sodatone納入華納音樂旗下

有趣的是,過去人們常常預測,以DIY為特色的音樂大潮,尤其是那些“自己發佈歌曲的獨立音樂人”會最終摧毀世界上最大的那些唱片公司——然而事實上是,如今的主流唱片公司從DIY音樂的時代裡賺錢更加得心應手。

環球、索尼和華納都喜歡目前這個充斥著音樂噪音的嘈雜時代,因為他們會說服那些有才華的獨立音樂人,只有通過大廠牌,他們才有機會獲得營銷和推廣,從而成名脫穎而出——如果不這樣的話,他們的歌曲就會淹沒在互聯網的數字垃圾裡。

這並不是誇大事實,因為根據MBW的計算,2017年全球音樂流媒體服務播放量的80%,都是來自大型唱片公司宣發和推廣的歌曲。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三大廠牌在流媒體播放上已經佔據了超過80%的份額

與此同時,由於音樂界的老規矩:那種發行有限的版本,通過有限的載體在有限的貨架上銷售專輯的方式已經死了,具有前瞻思維的音樂人們開始在雪崩中進行新的實驗。

我們今年見證了侃爺(Kanye West)在5月和6月的幾周時間裡一口氣連續推出了五張比“正常”專輯都短的專輯,是的,在這個讓人精疲力盡的,永遠不會停止發佈音樂的環境裡,即使是像侃爺這種級別的明星,也必須不停地發明新的方法來吸引人們的眼球。

那麼對Spotify來說呢?對於這種不斷增加的歌曲數量,似乎這家瑞典公司的態度是:“再多點兒!”

最近Spotify把他們的上傳方式改得更像SoundCloud了,這允許音樂人們直接上傳他們的歌曲,因此,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每天20000首的這個數字會迎來一次大幅增加。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Kanye West

然而,音樂內容的大爆炸也同時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樂迷來說。隨著如此瘋狂的音樂上傳,那麼推薦曲目的藝術,以及讓樂迷對這種推薦產生信任的方式,就成了一種寶貴的商品。

Spotify在這個“推薦遊戲”中的最大武器當然就是它的播放列表,它部分由人類程序員提供,部分由算法提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Spotify的主要播放列表還能發揮作用嗎?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根據ChartMetric的數據,Spotify全球最受歡迎的三個(非排行榜單)播放列表分別是:今日熱門歌曲、Rap Caviar和Vivo Latino!——他們都有差不多四千萬的粉絲。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Spotify的Today’s Top Hits

既然每年都有700萬首歌曲被上傳到Spotify上,那麼可想而知,要從中挑選出歌曲形成一個播放列表是多麼艱鉅的任務,所以從中能挑出那些真正的好歌,為你節省時間,這絕對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然而如今的“今日熱門歌曲”卻往往由一系列無關緊要的歌曲組成,RapCaviar和Vivo Latino!也是如此。僅僅這三個播放列表,每週更新一次就意味著將近9個小時長的音樂。

太多了!

進一步完善推薦方案,壓縮這種可怕的歌曲數量,可能只能依賴於人工智能了。對此,Spotify的個性化播放列表受到了用戶的稱讚,例如“每週發現”、“每日合集”和“新歌雷達”,它們會為你,只有你一個人提供服務,根據你的個人音樂品味來推薦一系列的曲目。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Spotify還在測試半個性化的播放列表,換言之,看起來這份播放列表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但是它會根據你過去的個人偏好來偷偷改變某些曲目。

總的來說,計算機算法現在已經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裁判,它負責推薦歌曲和唱片公司,當音樂人前赴後繼上傳著海量的歌曲的時候,算法才是真正決定哪些廠牌和哪些歌應該傳到它的用戶耳朵的那隻看不見的黑手。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溺死在音樂大爆炸的海洋裡,誰能拯救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