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鉤,那麼教師職稱還要不要,工資待遇應該怎麼確定?

鷹眼看教育


因為職稱與工資掛鉤嚴重違背按勞分配原則,所以職稱與工資脫鉤是必須也是必然的。

二者脫鉤,不等於取消職稱,職稱已經沿襲至今,一下子取消有點不現實。脫鉤後的職稱只能以一種榮譽存在。這樣,職稱評定過程就不存在腐敗了,職稱的含金純度也會高起來。晉升職稱可以像其他奧運冠軍、諾貝爾獎一樣,一次性給予獎勵。

有人總說別的什麼行業有職稱等級且按級定工資,卻不知道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火箭上天,讓普通技師行嗎?高級工程師馬虎一點行嗎?就連焊接的人,都要嚴格考核取得相應資格證才能上崗,但有了證不規範操作行嗎?有了證不幹,能自動焊好嗎?。教師則不同,領導照顧可以少上課,教學差一點也能找個藉口,退居二線搞後勤也行,做課題搞科研也行,這是個主觀能動性很強的活,是個良心活,不是一個職稱就能判斷工作的。你職稱再高,只是一個處於靜止狀態的能力,有沒有表現這個能力,把能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為學生服務中去,這是未知的;而其他行業特別是生產性行業裡的職稱所代表的能力,是與勞動必然融為一體的,否則產品質量不過關、安全不能有保障,可能影響整個生產線的運行,職稱對應的能力投入到勞動中,是確定的。這就是教師職稱與其他行業職稱不同之處。不能用一個不一定發揮作用的教師職稱作主要參照物確定工資標準。職稱不高,多下點功夫,也能有成果。職稱再高,不幹少幹,吊兒郎當,也做不出什麼貢獻。教師的業務,沒有哪種技術活專給高職稱乾的,哪些技術活是中或低職稱乾的,大家都在辛苦地做同樣的教學,空間是教室,對象是學生,時間是同一時段時間,工作性質一樣,難度也一樣。因此,教師的工資不應用職稱人為地拉大,它是良心活,如果用職稱定工資,有些人就不必有良心了,為什麼呢?因為有些人依職稱高可以自動獲利,勞動已沒有價值,職稱已源源不斷地為他們生財,而且他們還可驕傲地說:國家定的工資制度,我理所應得!職稱已發展成少數雖有職稱卻並不稱職的人謀福利的工具。

中國教師本身都是愛崗敬業、有道德修養的一個群體,由於”良心活“變性”職稱活”,有不少教師的三觀也發生了負面滋生,老實人、講良心講道德的教師,常常被”識時務”的”俊傑”或陰或陽的嘲笑和貶損,勤勞苦幹有時並不能帶來榮譽和物質上的回報。原因是什麼?因為職稱低、工資少。每年的職稱評審從上到下搞得轟轟烈烈,影響教學秩序,衍生不正之風。評定之後,有人受打擊,喪失積極性,有人春風得意,做著少幹也可多拿的美夢。職稱,有人認為是攪屎棍,原因大概在此吧。

總有人以為高職稱的人也不乏認真的、業績突出的,這是肯定的。但我們不能因為這部分師德高尚的稱職老師,就認為職稱工資制度的合理。一項制度是否可行,主要是看它是否有漏洞或模糊不清或賞罰不明,工資職稱化,避開了實際工作,幹多幹少與收入無關,幹好幹壞不論,一律照職稱開撥,這種主觀意識幾乎接近霸道,這是什麼制度!正因為職稱工資制度的任性,造成了部分教師”我有職稱我任性“的意識,這對人民教育事業已經產生巨大的危害。

友們不禁要問,那採用什麼來定工資呢?當然用工作量和業績來衡量。多勞多得,優勞優得,誰也不會否定這樣做的合理性。一、多勞多得,量以課時計算,不能用課時計量的如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等工作,由主管部門將其確定或折算成課時數。這部分工資每學年一定,課時每月總數X規定的單課時工資,第二年再定,動態設置,能多能少,這部分代替原來的基礎性工資部分,按月發放。按課時分配工資,同時對超編學校人浮於事也能起到遏制作用,教師多,必然課時均攤少,基礎工資相對少,這就會倒逼超編學校的教師主動要求調動到缺編學校,從而有效解決超編與缺編之間師資不平衡問題。基礎性工資按課時定,工資差距不大,可以起到既促進工作又穩定民心的作用。二、優勞優得,由教育主管部門確定教學工作的合格、良、優秀等次以及各種獎項,分項分等次進行獎勵。這部分替代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部分。

肯定有人問,按上面操作起來,也有不公平的成分。但比起職稱工資制度要強很多了,少量的不公平和矛盾不會像職稱工資制度下那樣尖銳和複雜,而且可以不斷地完善,實現公平合理的最大化。而職稱工資制由於它具有本質性的不合理,是由職稱而引起的,只要職稱與工資掛鉤,它產生的內部矛盾是無法用職稱本身來解決。除非大家一樣的職稱,那職稱還掛鉤幹什麼呢?

有人說,我辛辛苦苦等了多少年弄個職稱,現在不套工資,我反對。理由是,我過去辛苦?別人先晉上,先發了多少年高工資,我現在就不執行了?其實別人(大約教齡相同的人)過去也辛苦,別人比你多領了幾年,那是職稱工資制度的錯。但我們要從教育的長遠發展出發,為大局著想,不能僅考慮一己私利。如果想著晉級後靠高一級職稱少幹活多拿錢,那更是不該了,正暴露出職稱工資制度使教師道德滑坡的嚴重弊端。那些認真工作的教師(包括任何職級),都不怕上課,不怕幹活,也不會擔心職稱與工資脫鉤。而那些靠職稱混飯吃的人,會怕起來,一旦工資改制,他們就會說:不能再懶了,不能再馬虎了。這難道不正是教育發展所需要的正能量嗎?

只有將職稱與工資脫鉤,教師才能在公平合理的分配環境中安心地以良心來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和思想境界,我想,這才是教師的本色和教育的內在動力。

只要將職稱與工資脫鉤,從勞動本身出發,就一定會找到合理的工資分配製度。教師是有智慧的,黨和人民是有智慧的。但願早日出臺適應新時代的教師工資制度。



金學茶館話心聲


關於這個問題,人社部、教育部有關專家和媒體,從不同角度作了分析探討和規劃預測。歸納起來,基本方向和精神如下:

一、教師職稱的設計初衷

1、職稱制度在設計定位上,是一個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機制,職稱評定是作為單位內部人事管理的一種方式。

2、職稱制度改革要和用人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推進。目前的用人制度: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機關實行公務員制,事業單位推行聘任制。職稱只能作為聘任制之下的崗位設置要求和重要參考條件。

3、職稱掛鉤的東西太多,負擔太重。不僅包括工資、福利待遇等,還附加帶來的行政性、主觀性和腐敗等。要強化它的評價功能,弱化它的掛鉤功能。

4、事業單位的最大群體是教師,職稱的許多詬病也來自教師隊伍。因此,應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試點工作。

二、取消職稱工資的可行性

目前教師的工資待遇和退休養老金,主要是按職稱高低進行核定的。由於各校的職稱名額、特別是高級名額是有限制的,因此出現夠條件的人數遠大於限制的名額比例。使同類教師(學歷、教齡、能力、工作量、教學質量差不多)因為職稱不同,而收入差距拉大。有的高級和初級收入相差一半以上,而且直接影響退休待遇。

教師職稱的評審過程競爭激烈,人為色彩濃厚,隱含諸多問題和弊端,後遺症不可小覷。由職稱差別帶來的心理失衡狀態,極易導致師資外流或消極怠工、破罐子破摔;評審中造成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教師與評委之間種種矛盾,也為滋生腐敗提供了現實土壤。

辦好教育,要依靠絕大多數教師。依據職稱確定工資待遇,不僅不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而且會嚴重挫傷教學積極性,影響工作效率和質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因此,通過‘’限高、穩中、託底‘’的工資制度改革,逐步淡化和取消職稱工資,建立效率、業績與公平合理相統一的收入分配製度,勢在必行。

三、教師的收入構成

1、基本工資:按教師資格設定,小學教師3000元/月,初中教師3500元/月,高中教師3800元/月,大專教師4100元/月,大學教師4500元/月,隨經濟增長而增加。

2、教齡工資:每年60元,隨教齡增長,鼓勵終身從教,穩定教師隊伍。

3、績效工資:佔個人收入的10%左右,作為學期和學年獎金髮放。由教師集體評比推薦,主要看教學實績和質量。

4、課時補貼:按實際上課量計酬,鼓勵有能力者多上課,特別是青年教師,多勞多得。

5、特優津貼:全體教師公認的特優教師,不限名額,縣市以上主管部門考核認定,不終身制。注重特、優、新,鼓勵教師創新、創優。

6、鄉鎮、山區補貼:基本工資的35%左右,越偏遠、偏僻地區越高,離開便取消。





鷹眼看教育


強烈要求取消職稱,本人從教34年,班主任也是34年,輔導的學生徵文有獲得過全國二等獎,其他獎次也很多,學校經常安排教研員聽我課,還上公開課,市區級先進也評過,就是因為校領導隨意改評職條件,為某人量身定製,人家論文疊加就有二、三十分,工作30年教齡才3分,輔導獎沒有分,這公平嗎?想想就寒心。


靜人靜心


如果取消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鉤,教師職稱就不再是重要不重要的問題了,單純從工資與職稱的直接關係上來說,就沒存在的意義了。中小學教師職務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的。在實施過程中雖然也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並因此出現了很多不可調和的矛盾,寒了很多教師的心,這也是制度的設立者未曾始料。


題主問題中說的是如果取消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也就是說不是事實,那麼這樣毫無根據的假設就沒任何意義。即便是既定事實,在以後的政策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大變數,誰都無法預知未來。職稱不與工資掛鉤了,還可以從其他方面體現職稱的重要性,比如給津貼什麼的,不一定說非要體現在工資上,所以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不能說職稱就不重要了,只能說對於工資來說不重要了。

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工資待遇的確定方法還有很多種。一是可以體現在教齡方面,加大教齡津貼。二是體現在教學成績方面,多勞多得,獎勤罰懶,鼓勵老師進行教研教改。三是體現在對老師綜合評價方面。四是體現在課時和工作量上等等。




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存在明顯弊端,很多老師晉升高級後就不再擔任主科,甚至不再擔課了,而且由於級別高,無論工資還是補貼都要比沒晉升高級的老師高很多,職稱成了教師職業發展的生命線,錢袋子和地位象徵,對廣大教師尤為重要。對於存在的問題國家也在不斷進行改革,相信制度會不斷完善,評價體系會更加科學和健全,但我個人認為取消職稱是不大可能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共同探討。


春日蒼穹


編者按: 取消教師職稱或者是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人們已議論了很長時間,還有人給出了按教齡計算工資的具體辦法,但上面不予採納,究竟是不科學合理,還是沒有可操作性,不得而知。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理一理。

一、取消教師職稱

教師職稱是對專業技術人員資格的認定,是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水平、教學業績的一種認同,也是為了激發教師職業認同、鼓勵終身從教的有效舉措。

那為什麼大部分教師對職稱有意見呢?

教師職稱本身並沒問題,只是人為因素在作怪,沒有合理的考核辦法,沒有科學的多元的評價機制,增加了不必要的論文、課題、計算機模塊等外在因素,再加上關係、權錢交易等因素的破壞,使原本好好的職稱變得面目全非。

原來的職稱,人們咋沒意見呢?現在意見咋就多了呢?社會風氣使然。

二、職稱與工資脫鉤

1、如果取消了職稱,就不存在脫鉤問題了。

2、職稱與工資掛鉤體現了職稱的“重要性”,也成了人們互相競爭,甚至動用各種外力達到晉升的驅動力。

3、在沒有比職稱更科學合理的或者更好的計算工資的辦法之前,二者取消或割裂的條件還不成熟,也不可能。

4、如果二者脫鉤,職稱只是一本證書,一種榮譽,不言而喻,它存在的意義大打折扣。



三、工資待遇

1、有人建議按教齡發放工資,基本工資定個基數,按年限逐年遞增。

2、績效工資按工作量、業績發放,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3、特殊津貼,對學校做出特殊貢獻的名師骨幹給與特殊獎勵。

我也贊同這個意見,但又有幾個問題。

4、現在大家對績效工資的發放有意見嗎?特殊獎勵的資金從哪塊出?績效?辦公費?

5、你是對職稱有意見還是對評職稱有意見?

6、你是條件不夠,還是職稱指標不足?

職稱改革正在路上,職稱間的工資差距也在縮小,中級指標已經開放,高級指標也在增加,年輕人還是有希望的。

我們也就是說說而已,希望各位同仁搭好政策便車,順勢而為,順風而上,畢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你說呢!



我是瓦良格教育時評,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瓦良格


職稱確實成為許多教師特別是老教師的心頭之痛。就拿我所掌握的一些情況來說,中師畢業的老教師最為吃虧。因為在這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職稱就像是掛在天花板上的一個桃子,你永遠都夠不著。

在我們二十多歲的時候,職稱是論資排輩的。那時候的我們讓著老教師,讓著領導。雖然我們是教學的生力軍,畢竟在我們前面還站著那麼多的人。我們想,只要好好工作,愛崗敬業,提高能力,等前面的老師和領導的職稱解決了,我們就成為站在前面的人了。

在我們三十多歲的時候,職稱是要文憑的。那時候我們抽出閒暇時間,要麼自考,要麼函授,還有一些人脫產。經過幾年的奮鬥,我們邁上了大專的臺階,我們邁上了本科的臺階。我們想,只要好好充電,刻苦耐勞,勇攀書山,提高素質,等我們獲得更高學歷時,我們就成為站在前面的人了。

在我們四十多歲的時候,職稱是要論文的。那時候我們積極鑽研,學習選題,學習論證,要麼申報課題,要麼撰寫論文,總算取得了一些寫作成績。我們想,只要發表了論文,我們就成為站在前面的人了。

在我們五十多歲的時候,職稱是要榮譽的。可是這些榮譽大多數都要求參加競賽課,曬優課,等等。可是我們已經老去,已經沒有精力去和年輕人競爭了,而我們的三十年榮譽證書還沒有拿到手,聽說這個榮譽證書好像只是個留念。職稱,我無奈的對你說,愛咋咋地。


學霸如斯


雖然當前取消教師職稱的呼聲比較熱,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取消教師職稱的可能性並不大,同時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的做法也不太現實,如果要是將二者的影響取消的話,那麼教師職稱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

現在大家之所以會關注教師職稱,對教師職稱評審及存在有較大的爭議,其最關鍵的就是職稱就代表著工資待遇,如果評上職稱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工資待遇,就可以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如果將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脫鉤,今後教師的工資待遇與職稱不再有關係,想必大多數教師也就不會再過多的關注它,對於其評聘的程序、條件等也就不會再有人過多的議論。換句話說,如果教師職稱只是給予精神層面的獎勵,那麼它就對教師的吸引力也就不大了,存在的價值也會相對降低。

取消教師職稱與工資掛鉤,有些人認為工資待遇應該以教齡為主;也有人認為工資待遇應該以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為主。在筆者看來這兩種方法也很難妥善解決職稱制度的弊端。以教齡為主決定工資待遇的做法,其實說白了就是按照資歷來確定工資的高低,這樣顯然無法調動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工作好壞無所謂,只要等著教齡增長就好了。如果以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來決定工資待遇,而這種辦法有很難落實到具體實踐中,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很難在現實中量化,即使可以量化,但具體的考核標準也是制定方又會存在較大的爭議。

筆者認為,教師職稱制度是近來比較現實的做法。雖然在教師職稱評聘制度上存在設計缺陷,但這種缺陷已經得到了國家的關注,而且下一步也將採取具體的措施完善相關職稱制度。其實,最重要的是隻要國家不取消職稱制度,作為老師的我們只能遵從。


東愛雨小公



如果取消教師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鉤,那教師職稱在眾多老師心目中肯定是不重要了。

所謂的名分要也可不要也可。現代人們大多是利在先而名在後。教師取得職稱後如果沒有任何好處,那就自然會名存實亡,如同虛設。

第二個問題,教師的工資待遇如何確定。如果職稱工資被顛覆,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確立新的教師工資增長機制。新工資制度的確立,必須有利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原則上要獎勤罰懶,與企業的獎懲激勵工資制度應該是一樣的。貢獻大的多得,貢獻小的少得。真要如此,到漲工資的時候,一樣輕鬆不了


總而言之,要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不能回到過去“大鍋飯”,論資排輩“熬年兒”的老路上去。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

如果有比現行的教師工資制度要好,可以避免職稱帶來的消極因素,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獻言獻策。

(歡迎您加入討論留言,謝謝您的點贊關注)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有的人平時混日子,在評職稱前偽裝積極,突擊搞點成績,再加上走關係搞假,就能評上職稱。評上職稱後就恢復了先前混日子的真面目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中小學實行職稱制度根本沒心要,又不是科研單位,只要能將學生教好了就行了。那些編造出來或抄襲來的論文有用嗎?!建議國家出臺規則:一是在中小學取消職稱制度;二是即使不取消中小學職稱制度就應該實行職稱的有效期 ,建議有效期為十年,十年後再重新認定,無成績、混日子的就取消其職稱。


笑看人生141813002


強烈呼籲取消職稱評聘制度,本人參加工作26年了,一直工作在一線,工作兢兢業業,中級職稱是單位最早晉的、年齡也是最大的,現在卻還是助理級別,深受其害,這其中內幕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職稱評聘過程太腐敗,不只是在教育,其它部門也是一樣。有的人說職稱是一個人的業績、能力及價值的體現,試問:那常年不在崗的人都能評上高級、在崗兢兢業業工作的卻評不上,這也是先進、獎勵的體現?再比如:十個人條件、水平、能力相當,卻只有1、2個人評上,其餘的到退休都評聘不上,這公平嗎?職稱指數少是一方面,更可怕的還有不公平。國家最初制定職稱聘任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鼓勵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但是實際實施到基層,職稱卻變成了領導以權謀私、濫用職權的工具,所以,現在的職稱評聘不但調動不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反倒嚴重影響了大多數人的工作積極性。所以,建議職稱應該按年限自動晉升,別讓基層大多數人既流汗又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